中文名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储能研发中心 | 研究方向 | 工程物理 |
---|
研究方向
1.压缩空气储能技术:1-300MW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临界压缩空气储能、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等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示范和产业化。
2.蓄冷蓄热技术:适合于大规模应用的蓄冷蓄热材料与系统研究,包括蓄冷蓄热材料的热物性和热强度测量、蓄冷蓄热系统的设计、实验与数值模拟等,开展系统的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产业化。
3.飞轮储能技术:飞轮储能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示范和产业化。
4.新型抽水蓄能技术:新型抽水蓄能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示范和产业化。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1958年6月,中国科学院高山冰雪利用研究队在原中国科学院青甘综合科学考察队之冰川小分队的基础上成立(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前身),大本营设在兰州。1962年...
从待遇方面供电局好的多 近物所远不能比 你要是想继续念博士 或者出国 近物所可以 硕士进近物所基本是打杂的
建筑应该在建之前让非专业人士看看,有没有非议,尤其地标建筑。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SinoProbe)概况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 (国发【 2006】4 号文)的战略部署,揭示 地球深部结构与组成,减轻资源、灾害和环境多重压力, 响应国际地球科学发展趋势, 参与 全球地学竞争,国家启动“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 SinoProbe)”(2008-2012),作为 “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科学计划,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总体目标是, 为实施“地壳探测工程” 做好关键技术准备, 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 形成对固体地球深部层圈进行立体探测的技术方法 体系;在不同景观、 复杂矿集区、 含油气盆地、 重大地质灾害区等关键地带进行实验与示范, 形成若干深部探测实验基地; 围绕现代地球科学难题和热点问题, 部署实验研究工作; 实现 深部探测数据的融合与共享, 建立深部探测数据管理系统;
中国科学院成都光电研究所 污水处理站及相关辅助工程 初 步 设 计 (全 册) 成都中山创环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二 OO二年十二月二 O日 第一章 前 言 我公司针对贵单位的具体情况, 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和商务人员认真分析了贵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依据我公司的工程经验并结合贵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出本方案。 1.1 设计单位简介 成都中山创环保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原中山市环保实业发展总公司成都分公司 ),是中山 市环保实业发展总公司,在成都分公司业务发展壮大的情况下,为适应环境保护形势发展需 要,积极参与环保建设而成立的一家以环保高新生物技术开发以及废水处理工艺为核心技术 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公司下设科研实验开发部、工程部、设计部、业务拓展部、售后服 务部等多个部门。公司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环保领域技术、工艺、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工 作,特别是在高效生物处理废水工艺,以及高效降解微生物的分离、筛
依托: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中科院于2004年开始筹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经过两年的基本建设,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研发队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平台,在半导体照明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一系列成果和知识产权,2006年4月中科院正式批准,依托中科院半导体所成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科发人教字〔2006〕99号)非法人研究单元,开发引领未来的半导体照明技术,提升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
2018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107篇 ,承担课题项目17项。
2017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10篇 ,承担课题项目12项。
2016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61篇 ,承担课题项目11项。
2015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33篇 ,承担课题项目34项。
2014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31篇 ,发表专著1部 ,承担课题项目56项。
2013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发表学术论文37篇 ,承担课题项目28项。
项目/课题名称 |
类别 |
时间 |
中国科学院深海极端环境模拟重点实验室筹建费 |
院重点实验室筹建运行费 |
2018 |
地外海洋的初步探索与学科建设 |
中科院百人计划C类 |
2018 |
海南省深海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及发展契机研究 |
重点研发计划 |
2018 |
世界海洋强国海洋科技政策的比较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 |
重点研发计划 |
2018 |
海南省院士工作站配套经费 |
三亚市配套经费 |
2018 |
深海载人潜水器信息指挥系统研究与应用 |
海南省科学技术学会资助 |
2018 |
信息融合的潜水人员水下跟踪技术研究 |
海南省科学技术学会资助 |
2018 |
深海中光的衰减特性研究 |
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
2018 |
2018年海洋科技发展的国际热点与展望学术研讨会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 |
2018 |
基于多AUV的海洋冷涡上升流观测控制策略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深渊鱼类的起源演化及其环境适应的分子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基于地质微生物学研究的南海冷泉碳酸岩成岩历史重建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南海初始洋壳(IODP 1502B钻孔)的Li-Mg-O同位素组成:对洋壳蚀变过程中同位素组成和分馏行为的初步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H2S-H2O-NaCl体系硫化氢在广域温压条件下溶解-扩散过程的拉曼光谱定量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
2019- |
压力和温度对超嗜热嗜压古菌Pyrococcus yayanosii硫还原途径调控及适应深海高压环境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雌性印太瓶鼻海豚(Tursiops aduncus)生殖激素积聚规律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含甲烷水合物沉积层的力学性质与南海陆坡稳定性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2019 |
以上仅列出2018年承担课题项目,参考资料来源 |
2017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中国科学院先进集体”荣誉。
2011年,中国科学院启动筹建研究所,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三方联合共建。
2013年,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室”、“深海极端环境模拟研究实验室”、“深海探测技术研究室”成立。
2014年10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地球物理与资源研究室”成立。 12月,“深海信息技术研究室”成立。 同年,“海洋环流观测与数值模拟研究室”、“深海资源开发研究室”成立。
2015年6月,研究所正式获得中编办批复,定名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2016年3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深海视频技术研究室”成立。 11月,研究所与海南中学顺利签署合作共建协议暨 “海南中学综合实践基地” 授牌仪式。
2017年8月,中国科学院依托深海所,筹建中国科学院深海技术创新研究院。
2018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7月,海南省“海智计划”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 11月,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与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深海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