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产业跨界协同创新中心 | 属 性 | 非盈利性社会化服务平台 |
---|---|---|---|
成立时间 | 2016年7月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产业跨界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16年7月(中设〔2016〕34号),是由军、政、产、学、研多方参入共建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有关非盈利性组织的相关规定,为公众利益而独立运营的社会化服务平台,接受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管理和指导,同时接受国家网络安全空间发展创新中心、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国合丝路产业合作促进办公室的业务指导。中心的宗旨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和“军民融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遵循国家发改委重点工作导向,配合服务于相关单位重点工作的规划、调研实施。适应跨界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大力推动协同、创新、融合,做好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的三个示范,建立和完善第三方科技评价机制,将中心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助推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
中心任务:
1、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发挥对实施跨界协同创新发展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行业、区域和企业跨界合作与产业化创新。
2、以开发区、产业(技术)等园区为基础,在现有符合条件的园区中,依据协同创新体系要求,率先开展产业跨界协同创新重大应用示范。
3、研究、探索制造产业跨界协同创新的新理论、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承接国家相关部门及地方、企业单位的专项课题。重点在产业跨界协同创新服务体系课题研究、重大技术创新的调研及协同研究、实施产业跨界协同创新服务体系试点示范工作。
4、围绕跨界融合需求,组织不同产业、不同科研人员、不同管理机构及部门协同创新。鼓励开展相关创新主体跨行业跨区域创新行动。举办相关论坛、展会、培训等活动。
5、联合各企事业单位,整合社会资源共同开展跨界重大合作项目。与国合丝路产业促进办公室联合办公,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催生和促进各具特色的经济新业态,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和重大装备走出去。
6、承担其他相关工作任务。 2100433B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与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协会的区别?这两个协会谁是真的?求回答!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成立于1985年7月,是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的勘察设计咨询行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共有勘察设计单位会员497个、地方协会团体会员单位44个、部门行业协会团长体会员单位23个和协会分会、工...
中国勘察设计行业注册的工程师属于执业资格,不是职称。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包括以下:(1)一、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2)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3)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 (4)注册化工工程师。 ...
在水利工程中,移民是在勘察设计前还是在勘察设计中还是在勘察设计后?
移民安置工作需要提前考虑,在水工程项目及移民安置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就是发改委)批准后,才进行水工程项目及移民安置工程勘察设计的招标工作。
― 1 ― 附件 2015年重庆市科技平台拟授牌名单 协同创新中心 序 号 平台名称 申报单位 负责人 1 重庆市制动摩擦材料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红宇摩擦制品有限公司 赵勇 2 重庆市精密成形集成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赵祖德 3 重庆市智能感知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市勘测院 王昌翰 4 重庆市特种电缆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渝丰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曾令果 5 重庆市肿瘤个体化用药检测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 汪波 6 重庆市服务机器人标准化检测与认证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德新机器人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何国田 7 重庆市煤矿安全设备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天巨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王洁 8 重庆市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机电装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黄智宇 9 重庆市医用猪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大清医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李次会 10 重庆市工厂化农业协同创新中心 重庆凯锐农业发
本刊讯(记者 肖莉)6月16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副理事长王树平、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子牛,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处长苗喜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志鸿,以及分会理事会成员代表100余人出席了会议.经大会审议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的筹备工作报告和工作条例,选举产生了建筑产业化分会第一届理事会,推选刘志鸿担任会长,刘东卫担任常务副会长.
6月16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成立大会召开。会上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施设指出,近几年,我国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成立建筑产业化分会,旨在加强行业沟通交流与合作、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当前我国建筑产业化已经得到业界普遍认知,在各方大力推动下呈现出全面发展态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正式批准成立建筑产业化分会恰逢其时。施设指出,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处于初步尝试、探索阶段,尚存在一些问题,在性能、成本、安全、质量控制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在舒适度方面还需加强。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其大规模应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建筑产业化关键是要从模式设计、概念设计开始,并在全行业、全社会形成共同的观念。推动建筑产业化发展,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责任重大,将在加强行业沟通交流与合作、提升行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经大会审议表决,通过了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的筹备工作报告和工作条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院长刘志鸿任会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集合了来自全国工程建设相关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施工、监理、科研教学等单位的精英,共同推动建筑产业化快速发展。
刘志鸿表示,建筑产业化分会将主要围绕“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推动科技创新、促进行业进步,完善自律机制、规范市场秩序,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实现互利共赢”五个方面开展工作,反映企业诉求、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技术推广,充分发挥政府和会员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行业共识与合力,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中设计、生产与建造的统一,突破发展瓶颈与障碍。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产业化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在主题报告中指出,促进我国建筑生产工业化研究与实践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虽然建筑产业现代化与住宅生产工业化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关注,但是对生产工业化课题的认识并非十分清晰,也缺乏对建筑工业化方面的系统性体系化研究和实践。我国亟待建立适应建筑工业化生产的新型建筑通用体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住宅工业化的经验,采用通用新型工业化建筑体系,既能满足多样化的住房需求,也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综合性能。加快研发攻关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建筑通用体系及集成技术,既可扭转粗放生产模式,也可解决住宅品质问题,使我国建设模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大会同期还举行了装配式建筑全国巡回论坛启动仪式和助力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高端论坛,行业知名专家围绕装配式建筑最新技术体系与工程实践做了主题演讲。
为激励高校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教育部于2018年正式启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在评审认定中,明确各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方向应紧扣重大科学前沿、优秀文化传承创新或国家、行业产业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已经承担了重大协同创新任务、开展了实质性产学研协同创新;协同增效明显、影响力大,政府、行业及社会认同度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具备实现未来协同创新目标的巨大潜力,协同创新空间广阔。
从2016中关村大数据日活动暨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发展高峰论坛上获悉: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中关村管委会指导支持成立的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尤其是利用京津冀在人才和产业方面的优势,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大数据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该平台定位促进京津冀大数据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资源共享、监测评价和试点示范等,正着力探索创新三地大数据人才联合培养、大数据人才引进、流动与共享、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等试点示范。
据了解,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平台、方正信产大数据战略合作、中航工业电子采购平台大数据服务、北京供销大数据战略合作等项目已正式签约,有力地推动了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近年来,中关村积极把大数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为非首都功能疏解、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服务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自2012年起,率先布局发展大数据产业,设立了首个中关村大数据日。今年与天津、河北建立大数据合作机制,促进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发展。
中关村始终围绕大数据前沿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支持大数据企业创新发展,加大前沿项目的挖掘和支持力度,推动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建设,设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引导企业合理布局京津冀。目前,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超过700亿元,围绕数据中心、大数据工具、平台和数据创新应用服务等关键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
未来,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创新将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开放、数据交易、行业应用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不断支持企业创新大数据应用和商业模式,全球大数据创新资源,培育一批大数据产业领军企业,构建最具活力的大数据产业生态系统,将京津冀区域打造成为国家最具创新活力的产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