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国建筑之乡 | 审批单位 | 中国建筑业协会 |
---|---|---|---|
目 的 | 打造品牌工程,加快科技创新 | 相关文件 | 《关于深入推进建筑业发展意见》 |
城 市 | 茂名市电白区 |
2016年9月24日,广东省首个“中国建筑之乡”揭牌,茂名市电白区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此殊荣。
24日,广东省首个“中国建筑之乡”揭牌,茂名市电白区被中国建筑业协会授予此殊荣。
从上世纪50年代初组建第一支建筑工程大队以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建筑业已成为电白区重要的支柱产业,从业人数达到了30万人。近年来电白区建筑业的增长势头尤其迅猛,施工产值从2013年的200亿元增至2015年的43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从2013年的52亿元增至2015年的74亿元。2014年电白地方税收入14.98亿元,建筑业创税5.6亿元,占比38%;2015年电白地方税收入30.16亿元,建筑业创税6.89亿元,占比22.84%。
电白建筑业的经营面除覆盖全省以外,省外施工已经遍及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已经形成海南、广西、云南、贵州等四个10亿元规模市场;福建、山西、北京、上海、内蒙古等五个5亿元规模市场。电白拥有建筑业企业58家,其中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2家,一级企业4家,二级企业10家,三级企业17家。专业承包企业14家、劳务分包企业12家。
茂名市常委、电白区委书记陈小锋表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是电白向建筑强区跨越的必由之路。电白区委、区政府将从企业升级、创优、技术改造、人才培养方面给予大力扶持,还要积极扶持电白建设集团打造产值超千亿的企业。2100433B
吴川市“十大名片”之六:建筑之乡2007-12-05 09:37:00 碧海银沙 网友评论12条 点击查看----------------------------------------------...
从财政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两部门周末联合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将通过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健全标准规范及评价标识体系、推进相关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等多种手段,力争到20...
2016中国建筑材料展地址在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山庄路1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公明镇玉律村第六工业区55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大新新村11 希望以上回答能让你满意,望采纳。
1)"第十一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评选要求:本届申报者年龄限定为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197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申报者提交材料时,需同时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申报日期:2016年7月20日前报送或快递至中国建筑学会。2)"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评选申报日期:2016年7月20日前报送或快递至中国建筑学会。
1)"第十一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评选要求:本届申报者年龄限定为45周岁以下(含45周岁,1971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申报者提交材料时,需同时提交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份。申报日期:2016年7月20日前报送或快递至中国建筑学会。2)"第七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教育奖"评选申报日期:2016年7月20日前报送或快递至中国建筑学会。
1989年,林州荣获全国首批“建筑劳务基地输出县”称号。
2015年10月,在中国建筑业协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建筑之乡”评审会上,林州市荣获“中国建筑之乡”称号。
林州市是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确定的全省唯一的“建筑业发展综合试点市”。林州市委、市政府确立“振建筑业雄风、创建筑业辉煌”的战略目标,全市上下全力服务做大做强建筑业,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全市建筑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促进林州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就业、带动关联产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林州市60%的农村强壮劳动力从事建筑业,60%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建筑业,60%的居民储蓄存款来自建筑业。
2010年到2015年,建筑企业由不足100家发展到259家,建筑业产值、劳务收入和建筑业所得税逐年稳步增长,分别由120亿元、26.5亿元和1.03亿元增长到1200亿元、100亿元和11.5亿元,6年时间增长了4倍到10倍。
经中国建筑业协会专家组评审,决定授予高邮中国建筑之乡称号 。至此,高邮市继获得江苏省建筑之乡、荣誉称号后,再添国家金字招牌。建筑业是高邮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高邮市委、高邮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连续10多年坚持春节后召开全市建筑业工作会议,为全市建筑大军鼓劲、壮行;将建筑业定位为六个基本产业之一强势推进,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建筑业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文件,拥有建筑企业349家,有14.8万多农民工从事建筑行业,占全市就业人口的28.3%。
高邮市建筑业各项指标连续多年位于全省前列。2015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00亿元;实现税收4.67亿元;高邮城市商务大厦获国优工程。
到“建筑之乡”武汉市新洲区探访,揭开了它闻名全国的秘密。 “建筑之乡”缩影:干河村的财富故事 这是一个坐落在新洲东部地势低洼的行政村,106国道四合庄路段宽阔马路两边,是一排排两三层小楼房。水泥道路通向每户门口,村子随处可见是老年人和妇女。随便找一个人打听便知,所有的青壮年,正奔波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建筑工地上。 “我们村人均年收入3到4万,不少人在村里盖高楼,很多人还去武汉发展,买了车买了房。”干河村党支部书记戴灿明介绍说。 村里的小学盖了4层,修得相当漂亮;通往村
新洲区
里的公路也很宽。这些都是建筑能人们发了财回来修的,村里没花一分钱。村干部们退休了,还能去同村人在武汉开办的建筑公司打工,当个小干部。 “我们村平均五户出一个建筑项目经理,年收入10万到上百万不等。”刘发财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已经是新八建设集团有名的项目经理,最近还接了个5000万的工程。“他是刘先成带出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