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1922.5- ),江苏南京人,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944年获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工学士,1949年获美国匡溪艺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硕士。1946年起赴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历任副系主任和系主任。1984年筹建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任所长;1995年筹建清华大学人居环境研究中心,任主任。 长期从事建筑与城市规划教育、研究及设计创作,倡导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主持北京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工程,获1992年度联合国世界人居奖和亚洲建筑学会金质奖。主持曲阜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中央美术学院规划设计、南通博物馆设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京津冀北地区城乡空问发展规划研究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和科研课题。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建筑教育与评论奖,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作者论及乡土建筑、地方建筑、文化建筑、城市更新、城市复兴、城市化、城市特色、文化景观以及建筑科学等诸多方面,并且特别强调要以东方文化理念,进行建筑与城市文化建设,迎接中国城市与建筑科学文化的伟大复兴,呼吁发展全社会的建筑学,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立志为吾土吾民服务。
《东方文化集成》编辑委员会
《东方文化集成》总序
代序:“广义建筑学”的哲学思考
第一章 最尖锐的矛盾与最优越的机遇——中国建筑发展寄语
第二章 乡土建筑的现代化,现代建筑的地域化
附 地域建筑文化内涵与时代批判精神——“批判性地域主义——全球化世界中的建筑及其特性”中文版序
第三章 论江南建筑文化
第四章 寻找失去的东方城市设计传统——一幅古地图所展示的中国城市设计艺术
第五章 北京旧城居住区的整治途径——城市细胞的有机更新与“新四合院”的探索
附 优雅的生活
第六章 关于曲阜孔子研究院设计
第七章 借名画之余晖,点江山之异彩——济南“鹊华历史文化公园”刍议
第八章 论城市文化
第九章 城市化与城市文化
第十章 从亚洲特色到城市复兴——亚洲建协第12次大会主旨报告
第十一章 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一九九九年国际建协第20次世界建筑师大会主旨报告
附《北京宪章》
第十二章 中国建筑科学文化的伟大复兴
后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谋不成”
…… 2100433B
建筑但凡能成为一个完善的体系,则必然有其深厚的社会文化根源,既不可能无缘无故地产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消亡。因此,研究传统建筑,只有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才可能探明其真义,也只有这样,才能判别良莠,...
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最本质的区别是文化差别的表现,它反映了物质和自然环境的差别,社会结构形态的差别,人的思维方法的差别以及审美境界的差别。1.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
钱觉时(JueshiQian),安徽桐城人,1962年生,现为重庆大学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先后在东南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和美国宾州大学学习。1992...
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以宫殿建筑为视角分析 姓名—— ——学院班级——学号: 电话:邮箱: 摘要: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文化源远流长,在物质与精神方面都有交集, 中日建筑也有许多和而不同的地方。中国建筑样式繁复,装饰精致,布局对称, 体现出强烈的等级观。日本建筑样式简洁,追求自然,布局大多不对称。本文以 宫殿建筑为切入口, 论述了中国建筑与日本建筑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又从文 化、环境、政治多角度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中国建筑;日本建筑;宫室建筑;相同;不同 一:中国传统建筑与日本传统建筑的共通处 日本的传统房屋分为几个阶段。古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还 包括飞鸟时代以前的绳纹时代、弥生时代和古坟时代) 。中世纪:包括镰仓时代 和室町时代,近世则为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 飞鸟时代,日本主要受南北朝影响, 佛教盛行产生了宗教建筑高潮。其中包括法兴寺,法隆寺,四
从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目的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建筑史教学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基础;又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三个观念阐述了传统文化对传统建筑影响的作用机制与表现,结合现行的教学模式,提出今后中国建筑史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