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 | 类 型 | 科技 |
---|---|---|---|
出版日期 | 2014年3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品 牌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作 者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页 数 | 222页 |
开 本 | 16 |
上篇我国建筑节能进展
第1章建筑节能工作基础与进展
1.1建筑节能工作基础与进展
1.1.1建筑能耗的概念
1.1.2我国建筑能耗的特点
1.1.3建筑节能管理的内涵
1.1.4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2建筑节能工作现状与基础
1.2.1新建建筑节能
1.2.2既有建筑能耗现状、节能潜力与效果
1.2.3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1.2.4墙体材料革新领域
1.3我国建筑节能支撑体系
1.3.1法规体系
1.3.2标准规范体系
1.3.3科技支撑与创新体系
1.3.4经济激励体系
1.3.5产业支撑体系
1.3.6宣传培训体系
第2章我国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现状与数据分析应用
2.1建立建筑能耗统计调查制度的必要性
2.2我国建筑能耗统计工作的实施情况
2.2.1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制度建设情况
2.2.2取得的成效
2.2.3存在的问题
2.2.4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求
2.3民用建筑能耗现状分析
2.3.1民用建筑能耗总体情况
2.3.2各类民用建筑除集中采暖外能耗特点
2.4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应用实践
2.4.1国家层面
2.4.2地方层面
第3章绿色建筑与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现状与展望
3.1绿色建筑的概念
3.2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
3.3发展绿色建筑的政策措施
3.4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3.4.1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3.4.2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3.4.3标识评审机构基本覆盖全国
3.4.4评审程序逐步规范,项目数量快速增加
3.4.5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3.4.6绿色建筑适用技术趋于成熟
3.4.7能力建设不断加强
3.5绿色建筑发展展望
3.6绿色生态城区发展历程与案例
3.6.1概念和内涵
3.6.2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历程
3.6.3推进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
3.6.4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趋势和思考
第4章供热计量改革进展与展望
4.1供热计量改革概述
4.1.1供热计量改革的背景和历程
4.1.2供热计量改革的意义
4.1.3供热计量改革的内容要求
4.2供热计量改革进展
4.2.1供热计量改革取得的成效
4.2.2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存在的问题
4.2.3供热计量改革取得的主要经验
4.3供热计量改革展望
4.3.1供热计量改革面临的新形势
4.3.2供热计量改革推进模式
4.3.3推进供热计量改革的政策建议
下篇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发展情况及模式分析
第5章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历程
5.1我国既有建筑总体情况
5.1.1既有建筑的定义
5.1.2我国既有建筑概况
5.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背景及意义
5.2.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背景
5.2.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意义
5.3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历程
5.3.1研究探索与试点阶段(—2006年)
5.3.2规模化探索阶段(2007—2010年)
5.3.3全面推进阶段(2011年—)
5.4国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经验与借鉴
5.4.1德国
5.4.2美国
5.4.3英国
5.4.4法国
5.4.5日本
5.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5.5.1节能改造技术分类
5.5.2典型地区改造技术方案
5.5.3节能改造推广应用技术
第6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施与成效
6.1规模化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背景
6.2规模化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依据与主体责任
6.2.1法律依据
6.2.2主体责任
6.3实施目标
6.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对象与内容
6.4.1改造对象的选择
6.4.2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重点内容
6.5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目标及完成情况
6.5.1“十一五”期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进展及效果
6.5.2“十二五”以来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完成情况与成效
6.6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做法和经验
6.6.1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做法与经验
6.6.2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做法与经验
6.6.3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做法与经验
第7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体制机制
7.1法律体系
7.2政策体系¨
7.2.1“十一五”期间主要政策支撑体系
7.2.2“十二五”期间政策支撑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与“十一五”期间的差异
7.3能力建设
7.4标准体系
7.4.1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7.4.2公共建筑节能改造
7.5评估机制
7.5.1安全评估和节能诊断
7.5.2质量验收和能效测评
7.6管理机制
7.7激励机制
7.7.1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的激励措施
7.7.2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激励措施
7.7.3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的激励措施
7.8考核机制
7.9宣传推广机制
第8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激励及市场培育
8.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8.1.1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评价方法
8.1.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模型
8.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外部性分析
8.2.1外部性内涵
8.2.2宏观外部性
8.2.3微观外部性
8.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激励机制分析
8.3.1经济激励政策现状
8.3.2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经济激励政策评价
8.3.3利益相关者效益需求分析
8.3.4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市场培育与节能服务
第9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模式与案例分析
9.1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主要模式
9.1.1不同主体主导的改造模式
9.1.2整体推进改造模式
9.2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不同模式特点和适用性分析
第10章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工作建议
10.1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市场机制
10.2完善标准体系,规范项目实施
10.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认识程度
附录1建筑节能大事记
附录2项目综合效益分析公式
附录3《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推广目录》和《墙体保温系统与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公告》典型推广技术
参考文献2100433B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2014年):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回顾了过去两年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新的要求和进展,并针对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实际工作,详细阐述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三个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解读了相关政策文件,并介绍了我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工作现状与进展,总结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以来取得的经验和做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不同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推进方式和改造模式,提出了工作建议。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围护结构、供热系统、采暖制冷系统、照明设备和热水供应设施等实施节能改造的活动。
规费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由政府有关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 登记、注册、颁发证书时所收取的征书费、执照费、登记费等 根据《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
从节源、环保、保护耕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筑节能的重要性;探讨了既有建筑在墙体、屋顶、门窗等围护结构方面的保温改造措施,分析了工程实例,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1 附件 2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 序号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主要技术性能 适用范围 1 可再生能源 利用集成技 术 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 有限公司 该技术由保温隔热外围护结构、 可再生能源利用、 节能设备应用、 智能化控 制技术四部分组成, 通过利用木质保温墙体和屋面; 智能化太阳能采暖通风 系统实现室内采暖; 水蒸发制冷空调设备用于夏季降温; 地源热泵系统辅助 冬季采暖和夏季降温; 太阳能发电系统产生电能, 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能 源,达到建筑低能耗。 适用于建筑节能改造, 特别适用 于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 2 光伏并网工 程技术 北京天恒华意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 该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件、 逆变控制设备、升压系统和支架系统等设备组成。 通过对光伏支架系统的模块化设计和加工, 使光伏电池支架与屋面的有效结 合;利用逆变设备实现的并网发电, 并对并网逆变器的运行状态和数据进行 不间
内容介绍
《中国建筑节能发展报告(2012年):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分上下两篇共7章。上篇的第1章对“十一五”以来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的成就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第2章对“十二五”建筑节能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分析。下篇的第3章分析了国内外能源发展现状,并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目标和重点进行了解读;第4章阐述了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中长期发展目标及实施路径:第5章结合实践案例和相关检测数据,对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及地源热泵等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进行了评价分析;第6章对我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概况和总结;第7章记录了2010年6月到2012年5月我国建筑节能领域发生的大事。
2100433B
内容介绍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介绍:作为中国工程院“建筑节能战略研究”咨询项目的部分内容,从2007年起,把每年在建筑节能领域国情研究,的最新成果编撰成书。《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2)》内容包括:农村相关概念界定;农村住宅能源消费总量及结构等。
2100433B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1》包括中国建筑能耗现状分析、北方城镇供热专题、中国建筑能耗模型介绍。《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1》由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