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1901-1972)中国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代表作有《中国建筑史》《图像中国建筑史》等。 2100433B
这是梁思成先生所著的关于中国建筑特征的经典通俗读本,一本让年轻人都能读懂、爱读的关于中国古建的书。梁思成先生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者”。本书通过精心编排和挑选,让读者在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文化、风格演变的过程有整体的印象和了解的同时,更能体味到建筑中所蕴含的历史与美学,以及一个建筑大师,对于建筑美学、历史与人文的理解与追寻。
中国古代建筑经过长时期的努力,同时吸收了中国其他传统艺术,特别是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的特点,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并在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1、屋顶:我国...
形容词加名词
多年来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从天然资质讲,不亚于世界上的任何民族,因此我们曾经创造了世界先进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差不多从明代中期起的这五六百年来,我们却落后了!而...
中国建筑的特征ppt42人教课标版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知识教育目标 了解自然科学小论文的文学知识。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 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二、能力培养目标 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 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明确建筑的历史文 化价值,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重点: 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难点: 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写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理解课文的关于建筑特征的一些独特论述,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并指导学生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二、整
前言
梁思成简介
第一部分
建筑是什么
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建筑的民族形式
中国的艺术与建筑
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国伟大的建筑传统与遗产
中国建筑师
中国建筑之文法读本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2100433B
《中国建筑史》是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全书共八章。第一章绪言,首对中国建筑的特征、建筑史的分期作了宏观概括,次以简要笔墨,介绍了《营造法式》与《清工部工程则例》。以下第二至第八章分述从上古至清末民初各时代,大多先从文献理出建筑活动之大略,次述实物遗存,再具体分析各代特征。
这本书的最大功绩在于第一次把中国建筑史学纳入了系统科学研究的领域,以历史文献与实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规律、技术要点,总结出中国建筑的成就和各时代的主要特征,使中国建筑史从蒙昧走向科学,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向世人展现了一片崭新的学术天地。中国建筑是世界上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与砖石结构相比,终因其不易保存而留存甚少,千年以上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要想了解中国建筑数千年发展演变之轨迹,文献便成为必不可少的资料。但古来正史,记建筑典章制度者多,具体而切实者少;词赋诗文又多务为大言,铺陈华丽,而疏于实指;两部古代建筑官书和诸多民间术书,又多专注于技术做法。又且时过境迁,多数古代建筑术语,在昔往往耳熟能详,至今却恍如天书。所以,文献虽浩如烟海,能够直接应用于总结历史规律者却十分希有,由此亦可见徵引之困难。《中国建筑史》显示了梁先生在文献应用上的深厚功力,除徵引浩博外,凡所徵选,皆属精当,文字却十分精炼深永。
作为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不仅应该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和成就,也应该学习包括鲁班在内的中国建筑界的能工巧匠和大师的技艺与精神,继承先人的成就并且发扬光大。了解建筑发展的过程,树立正确的建筑观点,认识建筑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中西古建筑典型实例的深入学习过程中,可以吸取中西传统建筑的历史经验,提高建筑的创作修养和设计思维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今后工作奠定基础、拓展思路。
为此,我们编写了这本书。本书上编着重介绍中西古典建筑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中编论及鲁班兼及中西历代著名建筑大师,阐释建筑精神;下编选择中西经典建筑,介绍其特征,以提高学牛对建筑的感性认识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