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每年举办一次,是集成各类专题活动的大型综合性会议。年会包括主旨报告大会、专题学术会议、科技进展发布、论坛、讲座、展示、颁奖等多项活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参与的北京·埃森焊接与切割展览会已成为世界两大焊接专业展览会之一。
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和台湾大学共同发起和组织海峡两岸工程材料研讨会与2002、2004、2007、2008、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年在台湾和大陆轮流召开了十届研讨会。2017年3月23日至29日“第十一届海峡两岸工程材料研讨会”在台湾桃园市元智大学召开。
2018年5月18日,第十二届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以下简称中工会)论坛在北京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承办。
据2018年6月学会官网显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编写了100余种大型工具书、科技图书和相关教材;出版的学术刊物有60余种;直属主管期刊有6种。
出版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
中国机械工程学报(英文版) |
中国机械工程 |
材料热处理学报 |
铸造 |
焊接 |
机械强度 |
包装与食品机械 |
汽车知识 |
中国表面工程 |
液压与气动 |
流体机械 |
压力容器 |
制造业自动化 |
设备管理与维修 |
电加工与模具 |
润滑与密封 |
粉末冶金技术 |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 |
机械传动 |
金属热处理 |
机械设计 |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
机床与液压 |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
制造技术与机床 |
锻压技术 |
焊接学报 |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 |
无损检测 |
中国焊接 |
现代铸铁 |
工程设计学报 |
现代制造工程 |
机械工程材料 |
塑性工程学报 |
- |
- |
注:此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官网显示的38种期刊 |
主办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文摘杂志(俄)(2014)、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中国机械工程》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文摘杂志(俄)(2014)、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材料热处理学报》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中国表面工程》被CA化学文摘(美)(2014)、Pж(AJ)文摘杂志(俄)(2014)、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焊接学报》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EI工程索引(美)(2016)、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塑性工程学报》被CA化学文摘(美)(2014)、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中国国内外数据库收录。
据2018年6月学会官网显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已代表中国加入了11个国际组织,与26个国家的45个学术团体和专业组织签订了双边合作协议,并与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千余个科研、教学、设计、制造、咨询、中介以及社会公益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国际焊接论坛(IIW) |
世界铸造组织技术论坛(WFO) |
新一代工业智能与体系工程国际论坛 |
工业工程企业应用与实践高峰论坛 |
世界物料联盟(WMHA) |
国际机械工程学会联合会(ICOMES) |
国际冷锻组织(ICFG) |
国际路面养护技术论坛 |
设备工程监理国际合作论坛 |
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 |
高速铁路国际学术论坛 |
- |
201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荣获全国性学术类社学术类社团评估5A等级。
最高权力机构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会员代表大会)是学会最高权力机构,其职权如下: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三)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理事;
(四)选举和罢免监事会监事;
(五)制定或修改会费标准;
(六)审议决定学会的终止事项;
(七)审议决定学会的其他重大事项。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学会开展日常工作,并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
(六)决定办事机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的设立、变更和注销;
(七)决定副秘书长、各机构组成人员的聘任或解聘;
(八)制定内部管理制度,领导并监督所属机构的日常工作;
(九)决定表彰和奖励事宜;
(十)讨论和决定其他重要事项。
办事机构、分支机构、工作组、专项机构
据2018年6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秘书处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设办事机构,学会共设立了9个工作委员会,和1个办事机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组成还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及31个分会、专业委员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工作委员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发展工作委员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海内外青年工作委员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国际交流工作委员会 |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热处理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传动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与维修工程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压力容器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流工程分会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材料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管理工程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工程分会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科技情报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包装与食品工程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再制造工程分会 |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微纳米制造技术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分会 |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IFToMM中国委员会 |
会员加入与退出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种类为单位会员,加入协会的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承认并拥护学会章程;(二)有加入学会的意愿;(三)按时缴纳会费;(四)符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相应类别会员的其他条件。
退会:会员要求退会者,应书面通知学会,并交回会员证书。逾期一年不缴纳会费者,视作自动退会。
除名: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学会理事会表决通过,取消其会籍;凡触犯刑律者,其会籍自动撤销。
会员权利与义务
权利:(一)学会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学生会员、通讯会员除外);(二)对学会的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三)参加学会活动以及获得学会服务的优惠或优先权;(四)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权利。
义务:(一)遵守学会章程,执行学会决议;(二)自觉维护学会的声誉和合法权益;(三)积极参加学会各项活动,完成学会委托的工作;(四)推荐发展会员,为学会发展献计献策;(五)及时沟通信息,按时缴纳会费。
会员单位
据2018年6月学会官网显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拥有18万名会员,其中有3000余名高级会员,500余名通讯会员,4000余个单位会员。
业务范围
(一)组织各种形式的中国国内外学术交流、科技信息传播以及科技成果和产品展览展示活动;
(二)接受政府委托或根据行业需要,开展机械工程科技与产业发展研究及决策咨询服务,组织评价机械工业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发布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重大进展;
(三)承担政府、相关机构、企业委托交办的科学技术重大项目或课题的论证、评估、咨询和成果评价工作;
(四)接受有关部门委托,承担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工作,组织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工作;
(五)编辑出版科技文献、期刊、书籍、论文集和技术文件;
(六)兴办继续教育,组织技术培训活动,培养和举荐人才;
(七)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和咨询活动,组织和开展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
(八)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对外技术咨询和中介活动,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九)按照相关规定,表彰、奖励重大科技成果和取得重要科技成就的会员、科技工作者以及在学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会工作人员;
(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党和政府反映会员的建议和呼声;
(十一)举办符合学会宗旨,有利于机械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和产业进步的公共服务活动。
经费来源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经费来源有:
(一)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中国科协拨款;
(三)政府资助;
(四)中国国内外个人、团体或单位资助和捐赠;
(五)利息;
(六)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
(七)其他合法收入。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光绪二十六年(1850-1900年),中国满清政府设立了制造局和船政局,陆续建设了织造厂、火柴厂、造纸厂等一批工厂。逐渐产生了中国的近代工业。
清宣统三年(1911年)以后,中国教育改革引入西方工程技术教育,培养了一批工程人才;留学生回国人数也不断增加,形成了中国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队伍。为适应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术交流、切磋技术和提高水平的需要,中国近代工程技术人员的学术组织应运而生。
民国元年(1912年)1月,詹天佑在广州发起成立“中华工程师会”,以后颜德庆等人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工学会”,徐文炯等人在上海成立了铁路“路工同人共济会”。三会宗旨相似,不久三会合并成立了新的“中华工程师会”,詹天佑任会长,会址设在汉口。
民国三年(1914年),“中华工程师会”改名为“中华工程师学会”,并迁址于北京。
民国七年(1918年),20余位留美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成立“中国工程学会”。后迁往纽约,有会员84人,其中机械学科11人。数年后迁回中国国内,在上海建会。
民国二十年(1931年),“中华工程师学会”和“中国工程学会”合并,成立“中国工程师学会”,有15个专门学会,其中包括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0日,刘仙洲、王季绪、杨毅、李辑祥、庄前鼎、顾毓瑔和王士倬等人联名发函,在机械工程界征求意见,倡导创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并征集发起人。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北京清华大学成立了筹委会。5月21日,发起人集合于杭州国立浙江大学文理学院,借中国工程师学会召开年会之机,召开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立大会。7月29日,在上海滨河大厦召开了第三次董事会会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开始出版会刊《机械工程》(季刊),创刊号在北京印刷。
民国三十年(194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有会员480余人,团体会员20个,有7个分会。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重庆、昆明等地举办过一些学术会议。
民国三十六年-民国三十八年(1947-1949年),中国解放战争期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基本停止活动。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召开的学会第12次董事会会议上,决定在南京、上海、武汉、广东等地尽快建立分会,学会通讯处定为南京铁路总机械厂。
1950年8月18日,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由中国机械工程界前辈刘仙洲、石志仁、刘鼎、沈鸿和庄前鼎等人发起,重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1951年4月11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筹备委员会成立。
1951年6月30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筹委会扩大会议上,决定了召开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的日期、代表名额和代表名额分配办法。1950年冬至1951年8月,桂林、长沙、天津、杭州、南昌等地相继成立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地方组织。
1953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创刊《机械工程学报》。
1954年8月23-29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有31个城市成立了分会或分会筹委会。
1959年12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北京召开学会工作会议,调整理事会。
1962-196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后成立了铸造、锻压、热处理、焊接、粉末冶金、机械加工、理化检验、机械传动、汽车和透平与锅炉10个专业学会。
1978年9月,中国30个省市都建立了省级的机械工程学会;有500多个市、县建立了市(县)级的机械工程学会。
198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上海举行30周年年会和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1982-198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组织“摩擦学工业应用调查”。涉及石油、冶金、煤炭、农机、铁道、机械、纺织、交通八大行业。
1983年9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与机械工业部联合创办了机械工程师进修大学。
198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首届科技成就奖授予吴仲华、沈鸿、孟少农、周惠久、陶亨咸、雷天觉6位著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1987年8月13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三次会议。经研究,重新确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创始年为1936年。
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人事部的更好,不过这个也不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从2004年正式开展机械工程师资格认证工作,该项工作面向全社会,实行认证、考试、培训三分离原则,充分体现了资格认证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构建专业技术人员资...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无损检测证书和质量监督局的证书有什么区别?那个容易考?
主办单位不一样,一个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 一个是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听名字就知道了哪个的权威性大了,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证书在全中国所有范围只用,认可度很到,现在国外也认可,只要出国之前做一下英文的公...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在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注册,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设立的面向全国机械行业的综合性奖项。目的为表彰在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鼓励机械工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中国机械工业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绿色制造科学技术进步奖
“绿色制造科学技术进步奖”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会员、香港安乐工程集团主席潘乐陶及山东力博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旨在表彰和奖励在节能、环保、绿色制造领域做出显著成绩的制造企业,对积极投身研发和应用绿色制造技术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予以特别鼓励。该奖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负责组织每年度的评审与表彰。
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为提升中国制造技术的水平,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中国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激发与鼓励中国青年学子投入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研发及创意应用,培养优秀机械工程人才,增进企业界与学术界之互动,进而促进机械工业技术之提升与创新,特设立“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
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前身是华东理工大学于2006年发起举办了“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2017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将大赛发展为“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分设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铸造工艺设计大赛、材料热处理创新大赛、起重机创意大赛、自动化大赛、工业工程大赛等专业赛事。
2017年6月底,大赛作品截稿时,中国大学生机械工程创新创意大赛赛事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64所高校439个团队的参赛作品。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徽为由4个花瓣和齿轮所组成的图案。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规、维护道德风尚;崇尚实事求是、弘扬双百方针;立足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坚持民主办会、推动学科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谋求社会福祉。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工作指导原则是:坚持服务大局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学术交流为本,会员服务为任,科经结合为纲,互利共赢为策,构筑精品为要,科学管理为基”的基本经验和做法;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切实履行“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责。
职务 |
姓名 |
---|---|
理事长 |
李培根 |
常务理事长 |
张彦敏 |
副理事长 |
王德成 |
尤政 |
|
陆大明 |
|
陈钢 |
|
陈学东 |
|
林忠钦 |
|
钟志华 |
|
郭东明 |
|
蒋庄德 |
|
谭建荣 |
|
秘书长 |
陆大明 |
年份 |
会长/理事长姓名 |
---|---|
1936年-1940年 |
黄伯樵 |
1940年-1945年 |
陈石英 |
1945年-1948年 |
韦以黻 |
1948年-1951年 |
程孝刚 |
1951年-1954年 |
石志仁 |
1954年-1959年 |
石志仁 |
1959年-1961年 |
刘鼎 |
1961年-1981年 |
汪道涵 |
1981年-2001年 |
沈鸿 |
2001年-2011年 |
路甬祥 |
2011年-2016年 |
周济 |
2021年12月3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特色一流学会拟支持学会名单,拟支持金额为270万元。
中 国 机 械 工 程 学 会 优 秀 论 文 奖 获 奖 名 单 (98 篇) 编 号 论 文 名 称 作 者 铸 造 分 会 2007-3-001 平面流铸雾化制粉技术的开发 向青春 王 坦 李荣德 2007-3-002 Cu-55Sn亚包晶合金的定向凝固组织研究 吕海燕 李双明 刘 林 2007-3-003 钛合金冷坩埚电磁约束铸造工艺研究 陈瑞润 丁宏升 毕维生 2007-3-004 湿型铸铁件生产中一些与型砂有关的问题解答 于震宗 2007-3-005 中国铸造工业发展前景展望 缪 良 生 产 工 程 分 会 2007-3-006 基于快速有限元分析的冲压件毛料展开 徐国艳 高 峰 杜发荣 2007-3-007 薄壁塑件注塑成形特性的试验研究 宋满仓 颜克辉 赵丹阳 2007-3-008 镁合金精整表面的砂带磨削力测试
新《标准化法》于2017年11月正式发布,团体标准被正式确立为国家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使学会的团体标准化工作可持续发展,必须尽快建立学会自己的标准体系,本文在分析我国机械工业标准体系现状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学会团体标准体系的建设思路、组织构成,并分析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学术交流是学会的基本职能,学会每年举办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的学术会议。特别是每年一度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是集成各类专题活动的大型综合性会议。年会包括主旨报告大会、专题学术会议、科技进展发布、论坛、讲座、展示、颁奖等多项活动,内容丰富,在行业内外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编辑出版与学术会议是学术交流的两翼。多年来,组织编写了《中国材料工程大典》、《机修手册》等数百种大型工具书、科技图书和相关教材。出版的学术刊物有《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等60 余种,对推动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下设的3个专项: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
符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彰奖励条例》规定的相应条件的会员。
2.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
年龄在40周岁以下(1967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并符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彰奖励条例》规定的相应条件的会员。
3.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
2005~2006年度在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系统主办(合办)的学术期刊上或举办的学术会议上发表(或宣读)的论文,并符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彰奖励条例》规定的相应条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