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名称 | 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 外文名 | 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
---|---|---|---|
成立时间 | 1996年12月27日 [7] | 总部地点 | 中国北京 |
经营范围 | 前期咨询、规划、设计、工程管理 | 公司类型 | 中央企业 |
公司口号 | 忠诚、贡献、创新 | 年营业额 | 60.67亿元(2014年) |
员工数 | 8400余人(2016年) | 主管部门 | 国务院国资委 |
地 址 | 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19号 [3] | 曾用名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3] |
简 称 | 建筑设计集团(CAG) |
截至2017年1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员工总数(含境外)8400余人,其中境内正式员工6200余人;国内人才队伍结构概况为:工程院院士3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7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5人,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10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各类国家级执业注册人员1200余人;本科级以上学历5000余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500余人。教授级技术职务约340人,高级技术职务1180余人,中级技术职务1690余人,初级技术职务1400余人,其他人员1640余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傅熹年(专职)、李猷嘉(专职)、崔恺(专职)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7人):李猷嘉、吴学敏、李娥飞、赵冠谦、崔恺、任庆英、郁银泉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6人):刘东卫、崔恺、李兴钢、仲继寿、郑兴灿、张祺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5人):陈勇城、崔恺、范重、傅熹年、高拯、开彦、李成江、李建勋、李猷嘉、林和雄、刘晓松、刘燕辉、刘振印、潘云钢、王方泳、吴学敏、熊承新、徐正康、许广森、许文发、于正伦、赵洪才、郑民纲、郑兴灿、周庆琳
职能部门
职能部门(13个):办公室、财务部、人力资源部、投资与资产管理部、技术质量管理部、科研管理部、海外事业部、党群工作部、行政管理部、审计委员会、院刊编辑部、离退休职工管理办公室、信息管理研究中心。
专业设计院
专业设计院(5个):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结构专业设计研究院、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
院属企业
院属企业(15个):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咨询公司、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中设投资有限公司、北京红杉林环境艺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中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重庆华森建筑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中深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北京中设康宏科技有限公司、(香港) 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5个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基地。
研究所(7个):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建设部建设科技信息研究所(亚太科技信息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研究所、城市地下建筑设计研究所、建筑智能化设计研究所、建筑防水与工程材料研究所。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燃气用具质量检测中心
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基地(5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煤气技术发展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给水排水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筑历史研究所)
产学研机构(11个):
1 |
建筑设计总院 |
浙江大学(建筑院) |
实践教学 |
浙江大学共建 |
2 |
南京大学(建筑院) |
实践教学 |
实践教学基地 |
|
3 |
北京林业大学(环艺院) |
实践教学与研究生联合培养 |
北京林业大学就业实践与教学实习基地 |
|
4 |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历史所) |
世界遗产申报 |
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
|
5 |
北京九阳实业公司 |
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开发、太阳能建筑工程示范、太阳能建筑性能测试、太阳能建筑产品研制、太阳能建筑技术培训 |
太阳能建筑九阳研发基地 |
|
6 |
北京清华阳光能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太阳能建筑应用技术开发、太阳能建筑工程示范、太阳能建筑性能测试、太阳能建筑产品研制、太阳能建筑技术培训 |
太阳能建筑清华阳光研发基地 |
|
7 |
昆明新元阳光科技有限公司 |
平板型太阳热水建筑构件、独立构成屋面板的太阳能集热器、低温状态下的集热器性能 |
太阳能建筑昆明研发基地 |
|
8 |
慈溪市住房发展投资有限公司 |
示范光伏系统与建筑结合技术 |
慈溪天和家园太阳能建筑示范工程 |
|
9 |
金成房产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金成江南春城置业有限公司 |
住宅区采用分体承压式太阳热水器。集热器统一布置在屋面,贮热罐安装在每户室内 |
江南春城太阳能建筑示范工程 |
|
10 |
筑邦公司 |
北京建筑大学 |
研究生联合培养 |
“城乡建设与管理”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
11 |
北方工业大学 |
实践教学 |
北方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
|
参考资料: |
截至2013年8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资料室藏有逾45年积累的大量历史资料,包括档案图纸近9000张,历史照片逾10万张,专业图书资料上万册。
截至2017年1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拥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工程设计证书、工程设计证书、城市规划编制资质证书、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准许证、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证书、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证书、建设工程设计责任保险证书、纳税信用等级A级企业、税务登记证、风景园林资质证书、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智能化设计与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安防工程企业资质证书、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等资质证书。
截至2017年1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先后成了工程设计、村镇规划和城市建设国家和行业标准200余项,国家建筑标准设计1900余项。从“八五”到“十一五”,共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1000余项,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优质工程设计金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各类奖项500余项。
项目名称 |
获奖单位 |
获奖等级 |
中国古代建筑工程管理和建筑等级制度研究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
开合屋盖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
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一级A稳定达标及节能降耗关键技术 |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
地铁人防工程专用防护设备研制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
公共浴场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60-2011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
节约型城镇绿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 |
城市建设研究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
住宅节能技术标准研究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成套关键技术研发 |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
村、乡及农村社区规划标准研究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
农村住区规划技术研究 |
城市建设研究院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
居住区与室内光环境优化保障技术研究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课题参加单位)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
城镇总体规划对人居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技术研究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课题参加单位)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
高效装配式低温辐射供暖板模块化技术与成套工程应用技术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课题参加单位)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
生活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与资源能源回收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
城市建设研究院(作为课题参加单位)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 |
参考资料: |
《小城镇建设》
《小城镇建设》杂志是中央级优秀月刊杂志,由建设部主管、中国建筑建设研究院主办。杂志聚小城镇和村庄建设服务的集城镇建设、经济、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政策性、专业性、技术性和信息性于一体,设有包括高层访谈、聚焦重点镇、论坛、城镇化研究、城镇风貌与建筑设计、城镇规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三农问题、可持续发展、环球博览、建设与管理、信息等栏目版块。
《煤气与热力》
《煤气与热力》杂志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会刊(中国燃气学会会刊),创刊于1978年,由中国建筑研究设计院下属的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主办。主要刊登城市燃气和热力方面的技术性和学术性论文、生产总结、专题综述、技术简讯。该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入选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际专业检索刊物。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双月刊)是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主办、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的综合 性专业国家级正式技术刊物。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面向全国智能建筑及电气领域,依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院和全国智能建筑技术情报网强大的技术优势,通过召开全国性的专家研讨会和邀请全国各大设计院的电气总工、资深专家、行业知名企业撰稿等多种形式,主要介绍智能建筑及电气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网络技术、工程实例及新型设备和产品等,常设栏目有:综合设计、供配电、照明、防雷接地、建筑设备控制与管理、通信与网络、机电节能、智能家居、业界动态、技 术园地、产品世界、企业之窗。
《城市住宅》
《城市住宅》杂志(月刊)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城市住宅》遵循面向城市与住宅开发建设领域,传播交流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环节的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介绍行业政策、法规,科研成果、应用技术与发展动态。
《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创刊于1958年,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建设部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单位主办,为中国国内建设系统唯一的国家级专业科技期刊。杂志主要刊载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相关领域的科研成果和先进施工技术总结。
《中国给水排水》
《中国给水排水》创刊于1985年,杂志(半月刊)是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给水排水和环境工程界的专业性科技期刊,是中国建筑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称为中国水行业的“首席杂志”。曾被国内外多家信息检索中心(如Ei、CA、CSCPTD等)收录。
《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创刊于1964年,是中国建筑科学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杂志报道给水排水行业的新技术、新设计、新工艺、新设备、新规范、新标准以及国家有关技术政策和法规。
《暖通空调》
《暖通空调》创刊于1980年,是世界最著名的建筑专业数据库——国际建筑文献数据库 ICONDA 收录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统计分析数据源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建筑经济》杂志是城乡和住房建设部优秀期刊,是由建设部主管,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原建设部科技情报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是建设部优秀科技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以及ICONDA和DIALOG等国内、国际著名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的中文科技期刊。
《建筑结构》
《建筑结构》创刊于1971年,期刊被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
《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rchitecture Technique,简称AT)杂志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库系统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
截至2013年8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先后获得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首都文明单位标兵”称号、广东省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称号、“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荣获住建部全国工程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称号、“中央企业管理提升活动先进单位”、国家质量奖金质奖章(1984)、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12)、天津市创先争优活动示范单位、中央企业团工委颁发的青年文明号、共青团天津市委员会青年文明号(2011)、中央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先进单位(2011)、中央企业先进集体(2009)、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2009)、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金奖(2009)、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2008)、国家第十一届优秀工程设计金奖(2000)、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国务院国资委授予2010年上海世博会荣誉集体、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2011)、天津市第六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模范集体(2009)、全国建设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09)、中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2008)、住建部授予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集体、2008年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天津市2007-2008年度文明单位、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特别奖(2007)、优秀勘察设计企业(2006)、天津市2005-2006年度文明单位、全国建设系统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2005)、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先进集体(2004)、中央企业工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2001)、全国建设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01)、全国环卫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度“广东省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江河开发与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三峡大坝横空出世,再次显现出决策者的高瞻远瞩。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浇筑到185米设计高程,主体工程提前9个月完工,这一跨越世纪、创造多项世界第一的...
简介:建行大连分行是隶属于建设银行的一级分行,始建于1954年10月1日,担当旅大市基建支出预算和决算的责任。1978 年4 月,建行大连分行的隶属关系从大连市财政局分出来,成为局级单位,受上级行和地...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强支行是1992-05-10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注册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上市、国有控股),注册地址位于河北省武强县武强镇新建路43号。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武强支行的...
1952年,该院前身中央直属设计公司成立。
1953年,该院更名为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设计院,即中央设计院。
1954年,从上海等地选调的约200多名技术干部到该院工作,年末该院职工总数达1015人。
1955年,该院更名为建筑工程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
1957年,该院设计的长安街第一栋现代化功能建筑中央电报大楼竣工。
1958年,院设置为五个设计室分别承担工业建筑、民用建筑、援外建筑、国防工程、建筑标准等项设计工作。
1959年,该院设计的北京站,全国农业展览馆,洛阳拖拉机厂等大型项目相继竣工。
1960年,院成立家具设计机构,开始了对室内装修,家具设计与制作和经济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1964年,有该院专家负责,百余名技术人员参加编辑的《建筑设计资料集》第1集出版,全书共3集,发行20多万套。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地震,该院组织设计人员赴灾区帮助人民重建家园。
1967年,该院设计的大型援外工程几内亚大会堂竣工,在国际上获良好评价。
1968年,军代表、工宣队进驻该院,院实行军事管制。
1969年,奉上级指示,该院迁至河南新乡,时职工总数958人。
1970年,该院被撤消,908名职工被分配至其它单位和山西、湖南、河南等地。
1971年,由11家单位重组后的新机构正式成立,定名为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院。
1973年,正式成立建筑设计研究院。
1974年,该院设计的大型援外工程斯里兰卡国际会议大厦落成。
1975年,正式成立标准设计研究所。
1976年,唐山地震,该院领导率专家组赴唐山参与新唐山规划设计。
1978年,该院招收第一批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0年,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1983年,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中心正式成立;设计院定名为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建筑设计院。
1984年,该院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1985年,该院接手也中公司的经营管理。
1987年,该院设计的大型项目北京图书馆落成。
1988年,设计院更名为建设部建筑设计院;该院历史所参与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出版。
1991年,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来院考察复式住宅。
1993年,该院被评为“中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单位”。
1994年,中国建筑技术发展研究中心更名为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始组建。
1995年,该院同日本合作的新JICA项目“中国住宅新技术研究和培训中心”正式启动。
1996年,该院所属北京筑邦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1998年,由该院华森公司和中国建筑学会,建设部勘察设计司共同举办的“住宅建筑设计研讨会”在深圳召开。
1999年,遵照党中央指示开展“三讲”党性党风教育。
2000年,建设部决定撤并建设部建筑设计院、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组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2001年,举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成立暨揭牌仪式”;该院主办的“国际建协中心联盟2001年大会”在北京召开。
2003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划归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
2005年,编制完成《故宫保护规划大纲》。
2008年,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
2010年,编制《长城保护总体规划纲要》
2011年,集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前身建筑设计总院正式成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化管理组织架构组建基本完成,集团总部迁入德外大街新址。
2012年,全资收购国际知名建筑设计企业新加坡CPG集团。
2013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整体改制上市方案。
2014年1月,国资委批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整体改制上市方案;同年6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营业执照。 6月,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第一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7月,集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取得营业执照。
2017年,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改制更名为“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简称“建设科技集团”。
2018年,集团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院”);集团建科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科运营”)成立。
2011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建院援藏干部袁江同志被评为西藏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华北总院特派调研队伍进行全疆调研,对《新疆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做出可行性研究和评估。建筑总院拉萨饭店改造项目,为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作出了贡献。此外承担了北京援建和田的多个项目,获得了北京市援建指挥部及和田市政府的赞扬。规划院完成了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总体规划、阜康市新城区城市设计、昌吉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等多项规划设计工作。咨询公司承担了10个援疆项目。利用传媒平台优势全年组织了各类行业会议、技术交流活动共计20余次,参加人数达3000余人次。华北总院都拨出专款慰问社区的困难居民,获得了“河西区优秀慈善集体”称号。对口帮扶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二街,投资50万元进行村内道路硬化。华森公司热心指导、帮助深圳市残友动漫公司的残疾设计人员完成BIM项目的建模工作,2011年共向该公司支付合作劳务费用13.69万元。中旭公司在天津大学设立中旭奖学金,为期三年,每年10万元;为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落成一次性捐献10万元助学金。上海中森公司积极参与各种行业公益活动及社会活动,并成立了上海中森爱心基金。集团总部加强警民共建,完成了德外派出所办公用房的修缮工作。
“A”字与“大屋顶”建筑造型的有机融合。 “A”字概念:标志的视觉大效果是“A”字造型。“A”字是英文ARCHITECTURE(建筑)的字头,在国际上被视为建筑设计的行业象征符号。“A”字造型明确显示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专业特征和事业内容。
“大屋顶”概念:大屋顶是最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模式,以其作为造型主体,突出体现了标志的民族风采和中国特色。 “大屋顶”的板块表示屋顶,象征着建筑设计;细条表示椽子,象征着技术研究。两者有机溶为一体,反映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具有两大业务主体的企业态势。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企业标准色是一种特定的深红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红”,简称“中院红”。色标:PANTONE 180C或CMYK(M:76 Y:83 K:11.5)。企业标志应用在所有视觉媒体时,均以“中院红”标准色为主。
色彩的意义:中院红——源自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外墙色调。该色象征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建筑文化;代表着中国几千年来传统建筑的主题色彩。
色彩语言:坚定的,东方的,权威的,热情的,艺术的,充满活力的,传达出皇家建筑的尊贵气质。
求实、敬业、创新
“求实、敬业、创新”的企业精神,既是集团近60年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集团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中,做精做专,做强做大,再创辉煌的精神力量。
求实: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公平竞争,科学发展。
敬业:忠诚守信,尽职尽责,勤勉高效,团队协作。
创新: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发展。
诚信服务,创建美好
释义:
“诚信服务”:“诚”乃为人第一要义,“信”乃为事第一准则。“诚信服务”是得到员工信任、业主信赖和社会认可的基础。
“创建美好”:以人为本,努力创建人类居住和谐美好环境,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质。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于1983年获得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历史及其理论2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13年经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3个博士后工作站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个):建筑设计及理论、建筑历史及其理论
2016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在读研究生4人。
2013年8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建院博士后周颖君申报的“城市混合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分质技术工艺优化及评价研究”项目,获得2015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资助金额10万元。
党委书记、董事长:文兵
副书记、董事:孙英(提名限公司总经理人选)
党委书记兼副院长:黄宏祥
总会计师:解国光
纪委书记:孙铁石
副院长:徐文龙、张军、王雪光
副院长兼总建筑师:崔恺
副总经理:刘志鸿(提名) 2100433B
<正>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车公庄大街4号新华1949文化创意产业园10栋电话:010-68292057传真:010-68357481网站:www.zpad.cc邮箱pansz@cadg.cn中旭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具有建筑行业设计甲级和规划乙级资质证书。公司是专业配置齐全、以专业所编制为主的大中型设计团队,承接各类工程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及工程咨询、EPC等业务。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筑设计综合实力跻身全国100强,并荣获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颁
<正>日前,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改制后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建设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作为主发起人,联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航天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共同发起设立,注册资本27.08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以其全部骨干企业、资质和主营业务注入股份公司,持有股份公司85%股份,为股份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电建、中国能建、航天产业基金以现金方式出资,分别持有股份公司总股本的5.44%、3.89%和5.67%。
CHincra秦恒建设科技(简称“秦恒建设科技”),源于chinese craftsman,意为中国工匠。
秦恒建设科技十余年以创新研发为引力,通过扎实的稳健运营,成功孵化了多项创新技术产品。现已注资成立多家控股子公司,包括有嘉(山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有为智能(山东)系统集成有限公司、有新绿建(山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有志竟成(山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新型绿建创新企业,并在全国多地建设落成绿建产业科创园区,推动着绿建产业规模化的转型升级。自2016年战略入圈少海汇以来,秦恒建设科技作为少海汇核心成员企业,依托少海汇千亿级人工智能住居平台资源优势,通过全新的资本 产业集群融合模式,将节能建筑与智慧科技互联融合。携手少海汇62家成员企业,以科技赋能自身升级,以创新引领产业持续发展,进而构建绿建产业上下游企业价值链,全力打造共享共赢的绿建产业发展生态圈。
内容简介
《中国电力建设科技成果专辑(2010年度)(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简介:依据《中国电力建设科学技术成果奖评选办法》,中国电力建设专家委员会对2010年度申报的174项科技成果进行评审并经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审核批准,共评选了156项电力建设科学技术成果,分为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65项,三等奖76项。《中国电力建设科技成果专辑(2010年度)(套装上下册)》介绍了每项获奖科技成果的成果名称,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员,成果的主要用途、技术原理,关键技术和创新点,与国内外已有同类先进技术的对比情况,已应用、推广情况及推广前景,经济及社会效益情况,相关图及照片。《中国电力建设科技成果专辑(2010年度)(套装上下册)》可供各级发电、电网公司及相关科研单位、设计院、电建公司等单位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使用,以扩大成果应用面,推进新技术应用。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