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国混凝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 出版社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
页 数 | 132 页 | 开 本 | 16 开 |
品 牌 |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作 者 | 文梓芸 詹国良 |
出版日期 | 2013年8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9787516005101 |
第1章混凝土生产技术发展与产业特点
前言
1.1混凝土技术发展史
1.1.1混凝土材料科学探索时期
1.1.2干硬性混凝土和预应力及预制混凝土时期
1.1.3外加剂使用和流动性混凝土时代
1.1.4高强和高性能混凝土时代
1.2混凝土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3现代混凝土生产技术的特点
1.3.1预拌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已成为土木建筑工程的骨干产业
1.3.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的泵送混凝土大量代替干硬性及塑性混凝土
1.3.3高强度、高性能、多品种混凝土大量开发与使用
1.3.4预制混凝土构件工业曾经面临挑战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1.3.5混凝土建筑砌块和大型板材已成为混凝土工业的重要产品
1.4现代混凝土工业产业链及其管理的特点
1.5混凝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
第2章我国预拌(商品)混凝土产业现状
前言
2.1我国工程混凝土生产技术的发展历程
2.2我国预拌(商品)混凝土产业现状
2.2.1产业现状
2.2.2体制及产业结构
2.2.3预拌混凝土行业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2.3我国混凝土产业链的组成与产业结构
2.4我国预拌混凝土产业的管理模式
2.4.1混凝土生产得到比过去严格得多的管理
2.4.2政府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业主一监理一施工监督为辅的管理模式
2.4.3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产能局部过剩和市场过度竞争的问题
2.4.4预拌混凝土行业协会的管理
2.4.5预拌混凝土行业的企业规模和经营状况
2.5我国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2.6我国混凝土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6.1预拌混凝土产业面临大量原材料供应紧张、资源紧缺和质量问题
2.6.2我国中心城市面临预拌混凝土产业过饱和的问题
2.6.3预拌混凝土产业管理难以到位的问题
第3章国际混凝土工业的发展状况
前言—
3.1国外预拌混昆凝土产业的形成过程
3.2国外现代混凝土工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
3.2.1国外混凝土工业集团向上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3.2.2国外混凝土工业集团向下游发展的趋势
3.2.3混凝土上下游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合理性分析
3.3国外商品混凝土产业的结构与管理模式
3.4国外商品混凝土产业的技术特征
第4章我国混凝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性问题
前言
4.1我国混凝土集料现状及其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4.1.1人工碎石粗集料的生产工艺现状和发展方向
4.1.2人工碎石的基本粒形或针片含量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4.1.3混凝土细集料的来源与生产方式
4.2矿物掺合料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及其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4.2.1粉煤灰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4.2.2细磨矿渣粉的生产和管理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4.3外加剂质量现状及其管理模式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
4.4水泥的质量现状及其管理模式的提高方向
第5章我国混凝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体制性问题
前言
5.1历史因素形成的建筑材料产业结构及管理体制
5.2上下游产业链分离的产业结构模式及管理体制的利与弊
5.2.1原材料质量和标准的问题
5.2.2现代工程混凝土技术水平提高的问题
5.2.3社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的优势问题
5.2.3混凝土行业与上游行业的整合在行业管理上的优点
5.3混凝土生产与施工分离的产业结构、管理体制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影响
5.3.1混凝土生产与施工分离的产业结构的形成
5.3.2建筑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5.4产业结构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途径
5.4.1混凝土上游产业体制改革的途径
5.4.2混凝土下游产业体制改革的途径
5.4.3当前建筑法规及管理规范应该做的工作
5.5混凝土工业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的探讨
第6章现阶段我国混凝土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前言
6.1政府部门主要的管理功能
6.1.1进行产业规划
6.1.2控制和调节预拌混凝土产业规模严格准入审批制度和淘汰制度
6.1.3建立混凝土原材料市场管理和激励的机制
6.1.4严格运行混凝土企业的资质管理
6.1.5对建设工程中的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质量实施监督管理
6.1.6整顿混凝土市场和商品混凝土企业
6.1.7充分发挥混凝土协会的作用
6.2混凝土行业协会的地位与作用
6.2.1混凝土行业协会的必要性
6.2.2混凝土行业协会的职能及其发展
6.3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和一体化管理
6.4混凝土市场的价格管理与质量监督
6.4.1价格管理方面
6.4.2质量监督方面
6.5全面提升混凝土企业质素及管理水平
6.5.1技术层面上应该做的工作
6.5.2企业内管理体制层面上的问题
参考文献2100433B
《中国混凝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适合土木建筑工程的管理者、技术人员、监理人员及业主,混凝土工程与技术的设计、生产及施工部门的从业人员,混凝土材料生产链的投资者、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建设工程与材料的科研技术和教学人员,政府各级相关管理部门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参考。
文梓芸,法国物理化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水泥基复合材料学术团队负责人。该作者长期从事水泥及混凝、化学、工艺学、混凝土耐久性及新型胶凝材料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复合矿化剂用于水泥生产的机理研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机理及检测防治技术研究、新型胶凝材料的研究与开发、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商品混凝土产业的技术管理等方面都作出过重要的贡献;主持或协作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发展(863)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广州市科技攻关各类项目以及大量国家企业项目;发表过有影响的科技论文120余篇,合作发表大型学术专著《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混凝土骨料性能和制造工艺》(均为第二作者),主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混凝土工程与技术》(第一主编),参编《混凝±技术大全》(编委之一);在多个国家学术组织及学术刊物任职;是我国有影响的水泥混凝土科学与新型胶凝材料技术专家。
詹国良,高级工程师。2000年起先后在广东基础新世纪混凝土有限公司任总工程师、副经理、总经理等职;被聘任为华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市混凝土协会理事、监事。现任职广东华隧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该作者在预拌混凝土、预制件及相关领域造诣很高,专长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高性能混凝土研究、隧道管片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发表论文十余篇,获得专利两项,获得企业内部荣誉数项,主持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引导项目1项,2006—2007年度获中国建筑业协会混凝土分会“优秀企业家”称号。
殷素红,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理事、广东省硅酸盐学会理事及水泥与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兼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等。该作者主要从事水泥和混凝土材料、新型胶凝材料、新型墙材、混凝土耐久性、低晶位天然资源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及广州市科技项目、广州市建设科技资金项目多项,先后参加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研究工作;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粉煤灰、矿渣及钢渣综合利用、碱激发胶凝材料、节能墙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获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研究成果通过国家级验收2项、省市级鉴定6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被三大索引收录20余篇。
邓旭华,高级工程师。先后任,“东基础新世纪混凝土有限公司试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总工程师,现任广东鸿基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获得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个人主要业绩:1.获得国家专利技术2项:“一种大掺理粉煤灰的混凝土”(专利号ZL2004100511253)、“联牌式混凝土拌合物装模辅助器”(专利号ZL201220376906.X)。申请专利数项。2.主持8项混凝土技术研究和应用,均获得广东省建工集团科技进步奖。3.在《施工技术》、《混凝土》、《粉煤灰》等国家、省部级杂志发表技术论文8篇。4.数次获得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奖、广州建筑行业优秀QC小组活动奖等。5.2011年度,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同申报的广东省科技厅产学研引导项目“环保高效复合型混凝土钢筋缓蚀剂的研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118090400633)获政府资助资金20万元。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尺度上,以长期持续的城市增长及其结构进化,实现高度发展的城市化和现代化,从而既满足当代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又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实现城市由不协调剑协调、由非可持续剑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将面临一个更大规模的建设高潮。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一个伴随着国民经济飞跃的土木工程大发展的大好时期。而且这样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已经受到并将继续受到西方国...
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关系到各行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国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展开研究,以核心竞争力理论、波特发展战略理论、企业资源理论为基础,分析当前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并探索出促进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涵义,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以及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着耕地资源紧缺、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闲置现象严重、土地资源荒漠化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
郑祥、魏源送主编的《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膜工业卷)》是中国人民大学研究报告系列之一,分三部分对中国膜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第一部分,全面分析全球(主要集中于美国、日本、欧洲、中东)膜市场的总体现状;对中国膜市场所面临的宏观及中观行业政策环境、市场热点与关注点进行的回顾分析,并从投资结构、商业模式、市场格局等多种角度展望“十二五”期间中国膜市场走向。第二部分,对膜技术在我国市政与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系统调查,特别对膜在海水淡化、污水资源化、工业节水、饮用水处理四大领域的应用现状,剖析上述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第三部分,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国内与全球著名膜企业的经营业绩、核心业务、发展战略及核心竞争力。对中国膜市场主要竞争主体从其市场份额、项目规模、投资规模主要业务领地、优势工艺和项目达标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力图真实、客观地反映行业竞争现状,帮助业内竞争者对其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剖析。
内容简介
浙江省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ISBN:9787894904669,作者:虞晓芬、何从华、高辉2100433B
膜技术在我国水资源、能源、环境和传统技术改造等领域已发挥关键性作用,其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可以反映出国家过程工业、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水平。本报告在延续2013年《中国水处理行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膜工业卷)》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总结近年膜行业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从关键共性技术、产业竞争力、膜市场格局、宏观战略与产业政策等角度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希望本报告能继续成为学术界、产业界以及金融界人士了解中国膜产业的窗口,成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开放式平台,推动我国膜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