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战略研究 | 成果登记号 | 20150333 |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 项目类别 | 科研项目 |
项目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了基于国土资源优化配置为抓手的国土空间优化方案。该研究为编制《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4~2030年)》提供了重要支撑,对构建新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促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保护和群众权益维护提供了制度政策创新支撑;为“多规合一”思路构建、强化资源环境承载力限制性对国土开发活动引导和约束、创新资源资产开发利用和保护模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项目(1)着力落实国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提出的国土发展空间类型体系,综合考虑到了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开发的空间需求,兼顾农业和生态空间保护的红线需要,以土地用途管制为基本平台,将发改、住建、环保、交通等部门重要规划在同一的空间尺度上进行落地,在实现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各类规划的空间需求,为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2)着力提高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研究根据不同地区发展阶段和实际状况,提出了工业用地空间投资准入和产出效益标准,将工业用地管理作为调控的重要手段,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研究建立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的动态协调关系,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战略需要,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空间协调建议。根据重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煤炭、铁矿等重要矿产尾矿开发利用方向和潜在价值。(3)着力创新新型空间规划管制指标。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抓手,提出了国土工业化率、国土城镇化率、国土生态化率和国土交通通达度等空间约束性和指引性指标,符合全国、省、区域、市县级规划编制需要,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在不同区域国土空间尺度上的要求,有助于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空间格局。 2100433B
成果登记号 |
20150333 |
项目名称 |
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总体战略研究 |
第一完成单位 |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 |
主要完成人 |
强 真、刘天科、郝庆、强海洋、贡 泽、孟旭光、吴尚昆、周 璞、张福生、靳利飞、董延涛、陈丽新、董煜、王丹、王步清、刘建芬、郭威、那春光 |
研究起始日期 |
2012-12-01 |
研究终止日期 |
2014-12-01 |
主题词 |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国土综合整治 |
任务来源 |
横向委托; |
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一房地产住宅项目营销战略研究论文第三节 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实例本节以南京市月牙湖花园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房地产项目的内外部环境分析。1、栖霞建设集团概况南京栖霞建设(集团)公...
是上30平方 ,刷8遍也是30平方
纳入集采的
新世纪以来,上海的城市发展和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规划发展背景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归结起来,就是对资源利用和配置的效率要求、对产业发展的创新要求、对生态环境的质量要求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水资源如何可持续开发利用是一个具有十分重大影响的课题,需要各方给予深切关注,本文从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找到解决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研究方向,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科学规范战略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时代亟需,意义重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中存在的空间统筹不够、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加快推进新一轮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2007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相继承担了部下达的“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战略研究”和“国外国土规划经验与启示研究”等重大项目,并按要求开展国内国土规划调研与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厚积薄发,研究扎实。本项目工作历时6年,举行学术研讨会10余次,咨询领导和专家50余位,开展大规模调研3次,系统跟踪了世界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空间规划工作,编译7份代表性文件/报告(约80万字),最终形成了本报奖项目的系列成果。 创新为上,亮点突出。基于全球视野和“理念-原则-格架-布局-区划-政策”全流程,本项目首次对未来20年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的格局与战略进行了前瞻研究,创新是本项目的最大特色和突出亮点。具体表现在: ①基于新经济地理“3D—3E—3I”框架和全国经济空间分析,首次创造性地构建了“四级中心为支撑、五横五纵为主干”的国土空间增长体系和开发格局; ②首次明确提出了国土空间开发的“四线管控”(发展线、生存线、生态线、保障线)总体布局并实现了空间“落地”,基于最佳空间格局识别技术和网络空间聚类技术识别经济发展核心区,在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基础上划定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 ③基于综合区划、GIS、空间聚类分析等手段,首次系统提出了全域国土“大三分”、陆域九区、海域五区的国土规划区划方案,进一步明确差别化的区域空间开发模式与政策体系。此外,还提出分区重点产业空间引导; ④首次全面跟踪了国外国土规划工作历史沿革,总结出可供我国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启示,形成新时期我国国土规划的核心理念、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⑤首次全面构建了基于多源海量数据(5大类、15小类、180余个指标项)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浏览、查询检索、统计分析、空间分析、专题制图、指标计算、模型分析等强大功能。 成果丰硕,应用广泛。项目成果在上报国务院《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1-2030年)》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国土规划工作的请示》及其附件中都有直接体现,《辽宁省“五点一线”国土开发战略调研报告》上报辽宁省委和国务院。此外,还公开出版专著2部(约50万字),公开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核心5篇),在报纸和内刊发表文章10余篇,印发内部报告2部(约40万字)。项目成果既引起部领导、规划司、调控司等的高度重视,为全国国土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直接参考,也在国土资源管理、规划、科研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为地方国土规划试点提供重要支撑和启发,提升了广东、辽宁、福建、河南、天津、深圳等省市国土规划编制水平,还被广泛应用于中科院、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促进了我国国土规划与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
中国国土空间开发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徐宪平2011年6月8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已出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了未来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要目标和战略格局。
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徐宪平介绍说,《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中国第一个国土空间开发规划,以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主线,提出了未来中国国土空间开发的一些新的理念和原则。
六个新的开发理念,包括根据自然条件适宜性开发、区分主体功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发、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及提供生态产品等。五个开发原则为优化结构、保护自然、集约开发、协调开发和陆海统筹。
规划对中国国土空间版图进行了重新勾勒。徐宪平介绍说,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构建城市化地区、农业地区和生态地区“三大格局”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开发模式。
具体而言,规划构建了“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即在优化提升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基础上,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好的区域,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城市群,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拓展。
规划同时构建了“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和“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规划强调不同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来确定功能定位和开发模式,据此控制开发强度,完善开发政策,规范开发次序。
据了解,规划共分为六篇十三章,并附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禁止开发区域两个名录以及20幅分析评价图和规划图。
获奖序号 |
20140063 |
项目名称 |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格局与战略研究 |
主要完成单位 |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 |
主要完成人 |
张丽君,喻锋,马永欢,符蓉,姜雅,徐曙光,孙春强,刘新卫,陈成,李茂 |
获奖证书编号 |
KJ2014-2-52 |
奖种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
等级 |
二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