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国古建筑的真善美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
页 数 | 186 页 | 开 本 | 16 开 |
品 牌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作 者 | 梁变凤 |
出版日期 | 2013年5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9787203081449 |
第一章中国古建筑概述
1.1中国古建筑的总体特征
1.2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分布特征
1.3中国古建筑的地域分布特征
1.4中国古建筑的功能特征
1.5研究目的
1.6国内外研究动态
1.7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章真善美:中国古建筑鼎立与发展的“三足”
2.1真——中国古建筑的科技力量
2.2善——中国古建筑的伦理表征
2.3美——中国古建筑的艺术气质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建筑与环境
3.1古建筑:自然的和谐
3.2古建筑:物我的和谐
3.3典型性古建筑的和谐特征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建筑与科技
4.1建筑材料及结构:演变与科技
4.2建筑技术进步:科技的外化
4.3建筑与科技:案例的分析
4.4最小作用量原理:中国古建筑的原则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建筑与伦理
5.1家国的伦理观与封闭式的建筑结构
5.2尚祖传统在古建筑中的体现
5.3儒家伦理对古建筑的深刻影响
5.4人本理念: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5.5本章小结
第六章建筑与艺术
6.1中国古建筑的艺术风格
6.2中国古建筑的艺术手法
6.3建筑与艺术融合的案例
6.4本章小结
第七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中国古建筑的真善美》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黄鹤楼(YellowCraneTower)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
过去看过这类资料。我国古代的建筑师们为达到“保暖”的效果,将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五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房间。为使热力...
宫:古代帝王的住所或神庙,前者如:故宫,后者如:雍和宫。殿:高大的房屋,特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政的房屋,前者如:大雄宝殿,后者如:太和殿。室:房屋或内室。前者仲长统《昌言·理乱》有句:豪人之室,连栋...
斗栱—— 中国古建筑的灵魂
什么是斗栱?
斗栱(dǒu gǒng)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中国古典建筑最富有装饰性的特征往往被皇帝攫为己有,斗拱在唐代发展成熟后便规定民间不得使用。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抖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徵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斗拱置于檐下柱枋之上,以层层称为拱或昂的短木向外挑出以支承屋檐或梁头,各层短木之间起支垫作用的小木块称为斗或升,总体即为斗拱。斗拱依其部位或时代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如宋代称置于一般柱头、转斜角柱头和阑额上的斗拱为柱头铺作、转角铺作和补间铺作,清代则分别称为柱头科、转角科和平身科等。
最早的斗拱形象见于西周青铜器命簋上所用的栌斗,在战国青铜器刻纹中也有成组的斗拱。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壁画、明器、石阙和墓室中都表现有成组的斗拱,多为柱头铺作。唐代斗拱已达到成熟阶段,已有补间铺作,大多只有一朵,比柱头铺作简单。
代建筑出檐深远,斗拱雄大疏朗,表现了斗拱所具有的结构美。宋代补间铺作加多,形制趋于复杂,与柱头铺作基本相同,斗拱尺度变小,反映了此时斗拱的结构作用逐渐减弱和装饰作用的加强。
明清时期斗拱的结构作用更为退化,装饰作用几乎已成了斗拱的唯一功能。明清的平身科斗拱增加到四~六攒,甚至更多,尺度变小,斗拱的形象也变复杂,如用45°方向的斜拱互相搭连,形成网状,称为如意斗拱,或将斗拱组合成螺旋形网的样子,用于藻井周围。
翼角起翘 屋顶起翘的转角,由其形式很像鸟翼,故称翼角。在屋顶转角处为了承托两个方向的屋面,使用了一条45°方向的角梁,角梁比椽子粗大,为了使接近角梁的檐子与角梁上皮取平,于是在靠近角梁的椽下,使用长三角形的垫木把椽子逐渐抬高,屋檐的轮廓线也就向上翘起,即为起翘。通常为使造型更加完美,角部又向 外伸出,称为出翘。
角翘的起源可能与斗拱的发展有关。唐代以前,斗拱很大,出跳深远,角梁(相当于45°的椽子)处仍使用不太粗大的构件,通常也就没有起翘。唐代建筑仍以无起翘为主,但也有起翘的做法。宋代以后,斗拱出跳渐短,椽子负荷加大,转角处重量特大,45°椽子普遍演化为粗大的角梁,起翘随之普及。
斗栱建筑艺术解读
唐宋:斗栱巨硕,与柱高比可达到1:2,加上直昂的作用,常使出檐达三四米,铺间一般1、2朵。
〖华栱〗:在斗栱上向内、外挑出的栱,称“华栱”。
〖计心造与偷心造〗:在斗栱(华栱、昂)的跳头上有与之垂直的横栱和枋为“计心造”,没有的是“偷心造”。
〖令栱〗:与华栱垂直的栱称横栱,最外一挑华栱(或昂)头上的横栱称“令栱”。
〖抄〗:华栱出挑称“抄”;有“单抄”、“双抄”的说法。
〖昂〗:斗栱中斜向设置(与屋面平行)的杆件为“昂”,是杠杆作用的斜挑梁。
分类:
依其具体位置分别称作: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柱头上)、转角铺作(位于转角柱头上)、补间铺作(位于両柱间的枋上)。
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
“X抄X下昂”是度量铺作单位之一
在宋《营造法式》的“总铺作次序”条中规定:“出一跳为之四铺作,出两跳为之五铺作,出三跳为之六铺作,出四跳为之七铺作,出五跳为之八铺作”;一朵最小的斗栱应挑出四层、一跳的四层是固定的层,即栌斗、栱、耍头、衬方头。
斗拱的计数单位是“铺作”,如一朵单抄(或单昂)斗栱有:一的栌斗,一个华拱(或昂),一个耍头,一个衬方头,计四铺作。每增加一个构件,即加一铺作,以此类推。双抄双下昂为七铺作,双抄三下昂为八铺作,等等。
单杪四铺作(一:栌斗、二:栱、三:耍头、四:衬方头):
单杪单昂五铺作:
单抄双下昂六铺作里转五铺作
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六铺作
独乐寺上层柱头(双抄双下昂七铺作)、补间
佛光寺转角铺作(双抄三下昂八铺作):
明清:昂变为装饰作用的假昂,斗拱变小,与柱高比1:8(?)以上,出檐变短,大约一米,斗拱变密,平身科多达4--8朵,明次稍间不同。
〖翘〗(宋称“华栱”):略似弓形,与建筑物立面垂直;
〖昂〗:翘之向外端加长,并下斜。
〖耍头〗:昂之上,切与昂平行大小相近的直木;(或挑尖梁头)
分类:
因其所在建筑物部位的不同:〖柱头科〗在柱顶上;〖平身科〗在柱间额枋上;〖转角科〗在屋角柱头上。
依据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一斗二升对麻叶和一斗三升等简单的,翘昂式的,品字的(每昂),还有一种溜金斗拱,是清皇宫,祭坛等重要地方才可用。
各部名称:
斗拱名称: 一般称“X翘X昂X踩”。翘相当于宋式的杪(华拱出跳数),昂同,踩基本是出跳数乘二加一(里外同时出跳)。
踩,翘、昂每支出一层,在里面和外面各加一排栱,叫【一踩】。
单翘单昂五踩:注意其中的假昂
五踩重翘品字斗拱:
溜金斗拱,外侧与翘昂的一样,内层如同一个很长的昂尾,顶在金檩下面,其实整个昂是一个折形木,不像唐宋那种直昂承力起杠杆作用,难怪学者说其结构不合理。
明清斗拱实物,北京基本满街都是。
东南大学建筑系制作的模型
中国斗栱建筑欣赏
《中国古建筑专业系列丛书:中国古建筑概论》共11章,内容包括:1中国古建筑房屋建筑的立面构成;2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3中国古建筑结构类型;4中国古建筑木结构体系的柱网与间架构造;5中国古建筑的组群布局;6中国古建筑房屋建筑构造组成;7中国古建筑按功能分类:8中国古建筑营造特征;9自然环境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10中国古建筑的历史时代风格特征;11中国古建筑的地域性等内容。
《中国古建筑专业系列丛书:中国古建筑概论》适合古建筑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使用。
“遥瞻尽地轴,长望极天隅。白云起梁栋,丹霞映栱栌……”这首《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是隋代著名文人孔德绍游览护明寺时所作,诗中的“栱栌”,即是被称为中国古建筑灵魂的斗拱。
斗栱是中国古代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也作枓拱、枓栱。
斗拱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斗拱是中华古代建筑中特有的形制,是较大建筑物的柱与屋顶间之过渡部份。其功用在於承受上都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或直接集中到柱上,或间接的先纳至额枋上再转到柱上。一般上,凡是非常重要或带纪念性的建筑物,才有斗拱的安置。
斗拱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和莫测其高保真妙的感觉。在美学和结构上它也拥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无论从艺术或技术的角度来看,斗拱都足以象征和代表中华古典的建筑精神和气质。斗拱中间伸出部仍叫做要头。雕著一个立双式的青色龙头。其两旁的垫拱板雕半立体火焰珠一粒,象徵吉祥如意。
方舟戏台,2016年方舟斥资打造的匠心之作。在方舟大力建设和发展城市文化的背景下,与古戏台一脉相承的方舟戏台,在整体外观上,采用单层戏台三面观制,全木质结构,四周雕梁画栋,重檐歇山顶,檐角飞起,多面开窗,其上布置精美装饰。其中“重檐歇山顶,檐角飞起”这些都可以看到斗拱的身影。
方舟戏台位于南明河一侧,与外滩七公里景观长廊隔河相望。在结构上,方舟戏台沿袭我国古戏台建制,采用榫卯结构,榫卯结构是古代戏台最多采用的结构之一,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而榫卯结构的利用离不开斗拱的支撑,斗拱在这里不仅要承受支出的屋檐,将其重量转移,还赋予了建筑神韵,这才有方舟戏台美轮美奂,光彩照人的一面。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延续,是未来方舟一直秉持的文化理念,方舟戏台作为高规格的戏曲欣赏之所,将会邀请各界戏曲名家入场献演,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滋养。
未来方舟将会一直坚持城市化管理,以“修人文以润繁华”为文化导向,共建城市文化价值体系,为筑城人文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方舟戏台】
营业时间:11:00--14:00,17:00—22:00
预定电话:0851—85206607
表演时间:20:00—21:00
戏台地址:贵阳市云岩区水东路中天未来方舟半岛广场(近未来方舟营销中心)
*本文所有图片均为方舟项目实景图,未经授权,请勿擅自使用!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1.
2.
3.
4.
5.
【重大利好】中天·未来方舟修人文以润繁华
【教育配套】
▼方舟H5小学正式命名为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贵阳分校未来方舟校区,学校已于9月2日正式开学
▼F9组团贵阳市实验幼儿园预计年内开园
▼H2组团贵阳市第五幼儿园预计年内开园
▼G3组团贵阳市第八幼儿园预计年内开园
▼方舟E1私立幼儿园预计年内开园
【文创配套】
▼项目致力打造13大绿色公园网,目前时间公园、金海湾公园、燕隼公园已投入使用
▼方舟戏台已于9月8日正式开业
▼G1组团合力惠民生鲜超市已于9月16日隆重开业
▼E1组团合力惠民生鲜超市已于9月16日隆重开业
▼H4组团合力惠民生鲜超市预计10月15日开业
▼独立IMAX国际影城,敬请期待
【交通配套】
▼延安东路支线延长线已开通,经由方舟博学西路、博学北路、尚礼西路直通渔安新城到达东山
▼经由方舟尚礼南路、尚礼西路,可直通东二环和渔安新城
▼1.5环BRT预计12月底全线正式运营
▲中天·未来方舟校网分布图,点击放大
▲中天·未来方舟文娱配套分布图,点击放大
▲中天·未来方舟公园分布图,点击放大
关注中天未来方舟,了解更多活动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