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古代著名建筑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
页 数 | 204页 | 开 本 | 16 |
作 者 | 徐潜 | 出版日期 | 2014年2月1日 |
语 种 | 简体中文 | ISBN | 7547215300 |
一、故宫
二、天坛
三、华表
四、历代长城
五、黄鹤楼
六、孔府孔庙孔林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其实,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一样,都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综合体”,是一种长期积淀的文明结晶。就像手心和手背一样,我们想要的和不想要的都交融在一起。我们想通过这套书,把那些文化中的闪光点凸现出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价值的营养。做好对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每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首先要正视的一个课题,我们希望这套文库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在这套以知识点为话题的图书中,我们力争做到图文并茂,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吉林文史出版社做书的准则是“使人崇高,使人聪明”,这也是我们做这套书所遵循的。做得不足之处,也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2月2100433B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中国古代著名建筑》由徐潜主编,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编者想通过这本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本书介绍了:故宫、天坛、历代长城、黄鹤楼等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
⒈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知识链接 人类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房屋议论一 “中国为什么没有金字塔”及木、石之争⒉周公、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知识链接 西方第一位官方建筑...
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如大运河、万里长城、都江堰、北京故宫、江南园林直到今天仍倍受世界人民推崇。尤其是万里长城更成为今天中华民族的...
一、历史划过的痕迹
故宫始建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明成祖朱棣始建,是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的。从故宫建成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故宫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
(一)明朝——故宫建造的伊始
1403年的大年初一,大明朝第三个皇帝朱棣,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历时三年的靖难之变,再一次改写了明朝的历史,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永乐元年,明朝的都城在中国南京,而此时的北京城在大明的版图上只是朝廷的一个布政司,叫作北平,朱棣11岁时被封为燕王,他对这片土地怀有深深的热情。永乐元年的农历正月十三,朱棣按祖制祭祀完天地回到皇宫,当君臣们相聚一堂时,一个叫李至刚的礼部尚书,向朱棣提出建议,把都城迁往北平,朱棣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下来。
然而,1403年5月,朱棣在一次临朝时提议迁都北平,却遭到了大臣们的强烈反对,此后,朱棣采用迂回的方式,秘密筹办迁都事宜。同年,在刚刚由北平改称为北京的城市里,来了许多江浙一带富有的商人,朝廷应允他们,移至北京生活即可免去五年的赋税,很快他们便开始了在北京的新生活。与此同时,在北京的郊区,许多农民垦荒种地,大规模的移民工程即将开始。
1406年8月,以丘福为首的一群大臣,建议在北京修建一座新的宫殿,永乐皇帝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开始派他的心腹亲信们奔赴全国各地,为这项巨大工程做准备,这次宫殿建设的备料过程长达近十年。
在这十年中,北京逐渐成了大明王朝疆域内最热闹最庞大的建筑工地,那些由此而生的著名工地名称一直保存。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中,能被历史记载下来的人,只有极少的几个,那些当年为这座宫殿付出辛劳的工匠,据说超过百万之多。他们中也不乏幸运者,有两个来自山西的工匠王顺、胡良,永乐皇帝视察工地的一天,看到了他们的彩绘。皇帝扶着王顺的肩膀,对他称赞不已。
泰宁侯陈珪,泰州人,1406年被任命为改造建设北京城及宫殿的总指挥。陈珪以前是当兵的,曾经跟过大将军徐达。后来又做了朱棣的前锋。再后来,他就做了工程师,主持修建紫禁城,即故宫。
事实证明,陈珪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将领,而且也是一个优秀的工程管理者,他的工程管理经验,一半来源于他的军事管理经验。
永乐皇帝在写给陈珪的一封诏书里说:“要善待工地上的军人和民工,饮食和作息要有规律,不要过于劳累。你们要体谅我爱惜百姓的想法。”陈珪一直在北京监工,直到1419年去世,他没有等到紫禁城落成的那一天。
1409年,朱棣以巡狩的名义住在中南海,从1409年至宫殿建成后的1421年问,他在北京共度过了5年又8个月的时间,这使得大明朝的决策、军事和行政系统逐渐北移。跟随朱棣来到北京的有一个叫王绂的画家,在这一时期创作了《燕京八景图》,用细腻的笔法描绘了那个时期北京的美景和风情。那一时期,北京逐渐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移民军户对郊区的屯田垦荒,使北京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北京对于这个王朝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
1416年11月的一天,朱棣突然召集文武群臣,和颜悦色地与大家谈论起一个关于北京的敏感话题。皇上对北京宫殿的修建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民主,而这一次群臣没有再提出反对意见,他们说:“北京北枕居庸关,西靠太行山,东连山海关,南俯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壮丽,足以控制四方,统治天下,确实是可以绵延万世的帝王之都。”
朱棣多年处心积虑的迁都愿望,瞬间变成了君臣的合意。后世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次决定意味着中国政治中心开始北移,中国地缘政治从此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影响了中国数百年的政治格局。
P2-3
古代著名建筑师 1.有巢氏——中国第一名建筑师与他的“原始屋” 2.姬旦、弥牟——中国第一对都城 规划师与建造师搭档 3.鲁班——中国民间匠师(建筑师)的总代表 4.赢政、蒙恬——中央集权国家建筑文化的开创者 5.萧何、杨城延、刘彻——西汉 建筑风格的奠基者 6.曹操、拓跋(元)宏、穆亮、 李冲 ——曹魏邺城和北魏洛阳城的规划(建造)者 7.綦母怀文、 郭安兴——中国佛塔建造技术的 先驱者 8.刘伶、陶渊明——魏晋文人对建筑的影响 9.宇文恺——中国第一次“ 文艺复兴”的建筑师 10.阎立德、梁孝仁——唐代“豪劲”风格的兴起及其衰落 11.王维、白居易——唐代文人以及民间匠师的建筑功绩 1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与北宋汴京 13.王禹偁、苏轼、苏舜钦——北宋文人建筑师和民间匠师 14.喻皓、李诫——宋代两位杰出的建筑理论家 15.辽代无名匠人存世的著名建筑 16.朱熹、张浩、贺承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