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正版】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9787112003600中国古典园 | 作 者 | 彭一刚著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定 价 | 86 元 |
ISBN | 7112003601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彭一刚著
亲,你要的资源我已附上,若是链接挂了、不显示,可以私信我给你下载网址或留下邮箱号(邮箱数字分开写或大写),我发给你望采纳
·园林建筑历史沿革·园林建筑的分布·两种哲理、两条路子·园林建筑的特征·对于意境的追求·从庭到苑囿·内向与外向·看与被看·主从与重点·空间的对比·藏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起伏与层次·虚与实.蜿蜒曲...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彭一刚。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
1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 变化漫长)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 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 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 ——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 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 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 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 景园等。 2、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园林史 :阐释园林的渊源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 论述物化为园林的外在形态、 风格体系, 蕴含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社会哲学思想、观念、审美需求、政治影响、造园思想流派内在的 认识。 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 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德自然环 境和游憩境遇。 2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 第一阶段狩猎社会园林,自然从属型;人对自然处于感性适应阶段。人与自 然呈现亲和关系。为园林萌芽状态。所先出的园林雏形处于生产目的。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园林,顺应型;人对自然变为理性适应阶段。仍保持亲和 关系。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趋于兴旺的过程。园林特点为:绝大多数是直 接为统治阶级服务, 或者归他人所私有; 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以追求视觉的 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 没有自觉地体现社会、 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 工匠、
彭一刚教授,1932年9月生于安徽合肥市。195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系,1983年晋升为教授,1985年担任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建筑学学科召集人。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经彭一刚教授设计的建筑有天津大学建筑馆、天津水上公园熊猫馆、山东刘公岛甲午海战馆、平度市现河公园、伦敦中国城等等。山东甲午海战馆个性鲜明,并富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得到建筑界的赞誉。 彭一刚教授在尽心教书育人、设计创作的同时,还致力于建筑理论的研究。他撰写的《建筑空间组合论》获得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此外他还撰写了《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创意与表现》等六部专著,先后获得首届全国优秀建筑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北方十省市科技图书一等奖。他在国内外发表了30多篇论文,被学术界认为处于建筑理论研究的前沿。"para x92594" label-module="para">2100433B
·园林建筑历史沿革
·园林建筑的分布
·两种哲理、两条路子
·园林建筑的特征
·对于意境的追求
·从庭到苑囿
·内向与外向
·看与被看
·主从与重点
·空间的对比
·藏与露
·引导与暗示
·疏与密
·起伏与层次
·虚与实
.蜿蜒曲折
.高低错落
.仰视与俯视
.渗透与层次
.空间序列
.堆山叠石
.庭园理水
.花木配置
.南北造园风格比较
内容简介
此外,还用适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将会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全书共分25个章节,并附有大量的插图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