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古典园林30讲 | 作 者 | 李敏 |
---|---|---|---|
ISBN | 9787112107520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09-5-1 | 装 帧 | 平装 |
第一讲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概念
第二讲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
第三讲 商周秦汉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制
第四讲 隋唐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特点
第五讲 宋元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色
第六讲 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成就
第七讲 山水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作用
第八讲 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作用
第九讲 生物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作用
第十讲 天时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作用
第十一讲 路径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作用
第十二讲 装饰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作用
第十三讲 诗画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的作用
第十四讲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的建筑形式
第十五讲 亭、廊、台、榭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第十六讲 厅、堂、轩、馆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作用
第十七讲 楼、阁、斋、室在中国古典园林里的作用
第十八讲 桥、舫、塔、墙在中国古典园林里的作用
第十九讲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艺术特色
第二十讲 如何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意境
第二十一讲 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营造特点
第二十二讲 圆明园、颐和园主要造园特色赏析
第二十三讲 承德避暑山庄的造园艺术成就赏析
第二十四讲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的营造特点
第二十五讲 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特色赏析
第二十六讲 中国古代寺庙园林的营造特点
第二十七讲 中国古代寺庙园林的精品营造范例
第二十八讲 中国古代山岳风景名胜之精品赏析
第二十九讲 中国古代江湖风景名胜之精品赏析
第三十讲 中国古典园林对世界园林文化的贡献2100433B
李敏教授,男,福建人,1985年和l996年先后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工学博士,并曾在瑞士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ETH)、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香港大学(HKU)做过访问研究。1986年后,他先后在北京市园林局、广州城建学院(今广州大学)、佛山市建设委员会、佛山市城乡规划处、广州市市政园林局等单位任职,现任华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城市规划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摄影分会副会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广东园林学会副秘书长等。近25年来,他主持数十项园林与城市规划项目,多次获国内和国际专业奖项。其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公园》(1987)、《世纪辉煌粤晖园》(2000)、《广州公园建设》(2001)、《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园林古韵》(中、英文版,2006)、《深圳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特色》(2007)、《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8)、《华夏园林意匠》(2008)等。
研究表明,中欧古典园林艺术由于地理环境、审美理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造园思想不同,两者在风格和形态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总体上看,中国古典园林由于受儒、道、释的影响而崇尚自然,并在禅宗和宋明理学的影...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
1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 原始文明阶段 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 变化漫长) 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 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 此时期的代表人物: 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者之一。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 ——纽约“中央公园”。同时创办景观 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 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 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人工山水园是 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 景园等。 2、 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园林史 :阐释园林的渊源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 论述物化为园林的外在形态、 风格体系, 蕴含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社会哲学思想、观念、审美需求、政治影响、造园思想流派内在的 认识。 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 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德自然环 境和游憩境遇。 2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 第一阶段狩猎社会园林,自然从属型;人对自然处于感性适应阶段。人与自 然呈现亲和关系。为园林萌芽状态。所先出的园林雏形处于生产目的。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园林,顺应型;人对自然变为理性适应阶段。仍保持亲和 关系。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趋于兴旺的过程。园林特点为:绝大多数是直 接为统治阶级服务, 或者归他人所私有; 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以追求视觉的 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 没有自觉地体现社会、 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 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