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蒋新松传 | 作 者 | 徐光荣 |
---|---|---|---|
出版社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6年4月1日 |
ISBN | 9787516509999 |
卷首 从科学家雕像引发的遐思
第一章 为了祖国和科学
第二章 战乱中的童年
民族危亡关头诞生的生命
背井离乡去逃难
君永小学的“跳级生”
第三章 “一个伟人在成长”
珍贵的毕业照片
十六岁的学徒工
“天亮前后”在南菁中学
第四章 在知识的阶梯上
跨进上海交大的校门
得而复失的机会
从精神低谷中走出
难忘的泉城
毕业设计
第五章 跌宕的命运
到科学院去
跌入逆境
下放茅庄的日子
第六章 戴着枷锁跳舞
下工厂去.为生产服务
第一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的论文
在交织的管网中探求
第七章 钢城岁月
从沈阳到鞍钢
在磨难中诞生的自动控制装置
再闯险关
三战三捷
第八章 科学的春天
转向自动化领域的前沿方向
喜逢科学的春天
走马上任.挑起重担
第九章 初露锋芒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目光紧盯人才
不休止的科研实践
第十章 载人史册的水下机器人
向新的目标进军
中国第一台水下机器人——“海人”1号
频频飞传的喜报
活跃在理性世界
第十一章 巍然矗起的科学城堡
一项高瞻远瞩的建设计划
边建设边投入使用的策略
骄傲啊.中国的“机器人城堡”
第十二章 首席科学家的足迹
肩负国家的重托
富于战略眼光的开拓
向更高的峰巅挺进
插上伟大的辅翼
第十三章 把握机遇的登攀
面对荣誉的思索
目标:世界领先水平
柳暗花明又一村
征服太平洋的壮举
第十四章 推动机器人产业化的大手笔
视野开阔的对策
突破与拓展
让机器人推动企业发展
第十五章 富于战略远见的思维
科技帅才的远见卓识
丙个环境构想与实践
丙个闪光的世界领先奖
为中国大中型企业寻找出路
第十六章 永远耀亮的星辰
院士开始“资政”
为国分忧的“写作生涯”
刀刻斧凿的岁月
永生的灵魂
并非尾声 风范长存
附录一院士小传
附录二蒋新松大事年表
附录三蒋新松主要论著
参考文献
后记
徐光荣,国家一级作家,文化学者,辽宁文学院原副院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美育协会顾问,中国名人名家书画院艺术顾问。辽宁省传记文学学会名誉会长,辽宁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辽宁传记文学》主编。辽宁省社科院特聘研究员,辽宁书法家协会会员,沈阳文史研究馆馆员。2100433B
蒋新松是我国自动控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十,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原所长。作为我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研究的开拓者,研制出我国台工业机器人与水下机器人。《蒋新松传》以蒋新松院士人生历程为经,以他在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中开拓创新业迹为纬,勾描了他为了祖国与科学进行不休止的探索,逆境中气不馁,风雨中敢担承,拼博奉献的可贵精神风貌和富于战略眼光的将帅风范。《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蒋新松传》作者徐光荣是中国当代十大传记文学作家之一,以汇融浓情与哲思的语言,将传主的人生再现得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富于感染力。适合科技丁作者,大中院校师生与广大读者阅读。
汪菊渊(1913—1996),是中国园林盆景专业的创始人和风景园林学界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他先后担任早期中国花卉盆景协会副理事长、理事长,是园林盆景教育的一代宗师。他在教学中强调发掘、继承和发展中...
这仨都是中国最高的学术机构,但所研究的领域不同:中科院是科学技术方面;工程院是工程技术界的;社科院是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三个机构的最高学术职务和荣誉称号不同:中科院与工程院并称“两院”,最高学术称号为...
刚开始都苦,成了领导就好了
《沙庆林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是在总结梳理沙庆林院士的工作笔记、科研报告以及回忆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对相关人员的采访实录编写而成。书中客观详细地叙述了沙庆林院士的成长历程、援外工作经历等,并重点对沙庆林院士的科研成果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力争全面、准确地展现他在公路工程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沙庆林传/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可供道路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阅读。
沙庆林(1930.5.7-),公路工程专家,江苏宜兴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57年于莫斯科公路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曾在亚非六国从事援外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科研。先后主持“六五”“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在重型压实标准、路面设计理论、典型结构和可靠度设计等领域有大量创新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成果应用已形成我国高等级公路修建模式。参加了2000多千米高速公路设计施工指导。1993年“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抗滑表层成套技术”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8年研究成功国际领先的粗集料断级配设计与检验方法及新施工工艺,为我国长寿命路面奠定技术基础。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第一章 成长历程
艰苦的童年
勤奋好学的中学时代
独立自强的大学时光
求知若渴的留苏生活
下放进行劳动锻炼
正式入职交通部公路院
“五七干校”劳动
唐山大地震公路震害调查
第二章 赴亚非援外为国争光
踏冰川改变路线设计
带病工作的施工段段长
用智慧挑战棉花土
采用重型压实标准的倡议者
迎难而上克服多雨地区筑路难题
探索沥青面层新材料
第三章 创建并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半刚性路面
为我国高速公路起步做技术准备
创建和逐步完善高等级公路半刚性路面
开展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
沥青路面结构的可靠性研究
第四章 重载交通长寿命半刚性路面理论的再创新
开展高速公路早期破坏现象调查与研究
新型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
重载交通长寿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研究的立项
第五章 可敬的公路引路人
传道授业解惑者
成功的背后
第六章 内心的遗憾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观测
足尺路面试验环道建设
附录
附录一 沙庆林大事年表
附录二 沙庆林论著目录
参考资料2100433B
《中国工程院院士文集:张光斗院士文集》是该系列丛书之一,由中国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共同组织编写。全书整理并选录了张光斗一生所撰写的自传、论文、讲话稿和信件等,包括:奋斗历程、水利工程论文选录、高等教育论文选录、部分著作选录、其他文章选录以及附录等内容,充分展示了张光斗院士科学求实、爱国奉献的优秀品质和大师风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文集:张光斗院士文集》适于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尤其可供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也适于全国各类图书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