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国工程地质 | 背 景 |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
---|---|---|---|
领 域 | 地质 | 所属国家 | 中国 |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在工程地质领域也取得到了飞速发展。首先是设计和建成了大量的巨型水利工程,诸如治理淮河和海河的系列工程等。几十年间,先后横拦江河峡谷,筑起了新安江、新丰江、刘家峡、三门峡、李家峡、龙羊峡、乌江渡、鲁布格、天生桥、五强溪、葛洲坝、二滩、小浪底、三峡等数以百计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其次是建设完成了众多的铁路枢纽工程,穿过丛山峻岭,跨越戈壁沙漠,建成了宝成、黔桂、成昆、川黔、滇黔、鹰厦、焦枝、枝柳、兰新、湘黔、襄渝、大秦、京九等铁道线路数万公里。此外,在矿山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鞍钢、武钢、攀钢、金川、白银、三山岛等矿山相继建成投产。我国还完成了一系列石油、煤炭基地的建设。
随着攀枝花、白银、金昌、大庆、三门峡、深圳等一大批新兴城市的兴建和其它大量城市的扩建,高速公路、立交桥和高层建筑的建设方兴未艾。在工程地质教育事业上也取得了辉煌成就,培养出了大批工程地质高级人材,编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教材。另外,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如工程地质学家谷德振等创建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提出了“岩体结构”概念,在地质和力学相结合的研究上独具特色,成就显著。我国工程地质界在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和软弱、破碎岩体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年来环境工程地质和地质灾害的研究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中国的广大工程地质工作者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努力创新、不断进取,继续在各个领域取得飞速发展,使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始终处于世界领先水平。2100433B
例如:始建于公元前722年的鸿沟,自河南省的荥阳引黄入淮。始建于公元前506年的伍堰,在江苏高淳县沟通了太湖与长江。另外还有公元前250年建于四川的都江堰分水灌溉工程和公元前200多年在广西兴安县修建的灵渠,这些伟大的工程至今仍造福于人民。中国的万里长城工程和全长1782公里的南北大运河工程更是世界驰名。以后,历代人民又不断修建了许多规模巨大的桥梁、宫殿、庙宇以及其它水利工程,其中大部分都是当时世界上的辉煌创举。这些伟大的工程建筑是勤劳的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科学遗产。
地质工程领域是以自然科学和地球科学为理论基础,以地质调查、矿产资源的普查与勘探、重大工程的地质结构与地质背景涉及的工程问题为主要对象,以地质学、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数学地质方法、遥感技术、测试技术...
工程地质研究的主内容有:确定岩土组分、组织结构(微观结构)、物理、化学与力学性质(特别是强度及应变)及其对建筑工程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分类,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筑性能的方法;研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
地质类型的调查问卷 如果你要做线上调查 介绍个免费的调查平台 网题你可以去搜下!
《中国工程地质世纪成就》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就是在前人大量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人们对堤防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大量工程实践,对堤防工程进行的系统总结。本书内容包括中国长江、黄河、海河、淮河、黑龙江、珠江、太湖、洞庭湖、鄱阳湖等几大流域和湖泊的堤防工程概况、干流河道特征、流域地质概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重要堤防的工程地质条件、重大险段工程地质条件等内容。编写本书的目的是为工程技术人员在堤防勘察、设计与施工中,了解本流域和其他工程地质条件提供帮助。因此,本书既是堤防工程地质技术人员的一本工具书,也是各流域防汛工作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可供大专院校师生和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前言
第1章绪论张咸恭
1.1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1.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3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实际意义
1.4中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1.5本书的理论体系与特色
第2章工程地质条件的形成张倬元
2.1概述
2.2工程地质条件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2.3中国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概述
2.4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类型及某些典型组合的特征
第3章岩体工程地质许兵、王思敬
3.1
2100433B
第一部分论述了岩体、土体、水文地质、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条件;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区域地壳稳定性、斜坡稳定性、围岩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岩上体稳定性等具有普遍性、研究较多的工程地质问题;第三部分进行了水利水电、矿山、铁路、城市与工业、以及海港与近岸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