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中国房地产市场空间分异与调控优化研究 | 作 者 | 丁如曦 |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 | 9787520362719 |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梳理与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四节 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空间-需求-供给-价格四位一体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节 房地产市场空间均衡模型:城市内与城市间
第三节 大国房地产市场的空间运行机制及调控机理
第三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的现实基础与环境
第一节 典型发达国家房地产市场运行基础与环境
第二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时空运行的自然地理条件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时空运行的经济发展背景
第四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时空运行的社会文化环境
第四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状况的测度及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的测度指标体系
第二节 房地产市场空间分异特征:全国整体态势
第三节 不同区域尺度下房地产市场空间分异特征
第五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动力机制实证检验
第一节 计量模型设定
第二节 数据来源说明
第三节 估计方法选取
第四节 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的讨论
第六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的影响评估
第一节 对房地产市场局部过热演变影响
第二节 对人口流动空问结构调整的影响
第三节 对调控主体构成及政策搭配影响
第七章 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的国际镜鉴:以日本房地产泡沫为例
第一节 日本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的环境与背景
第二节 日本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的表现及原因
第三节 日本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及泡沫破灭影响
第四节 中日房地产市场(局部)过热表现及成因比较
第五节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第八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优化:目标、原则与重点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机制优化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第二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优化及深化改革的目标设计
第三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优化及深化改革的推进原则
第四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优化及深化改革的路径重点
第九章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优化:对策、措施及建议
第一节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回顾:1998-2018年
第二节 过往调控施策中存在的欠缺以及调整优化方向
第三节 构建以城市群为依托的差别联动调控政策体系
第四节 完善差别联动调控政策体系的基础性配套措施
第五节 健全差别联动调控政策体系的长效性支持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2100433B
《中国房地产市场空间分异与调控优化研究》系统阐释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空间分异与调控优化问题。
《中国房地产市场空间分异与调控优化研究》指出,大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中心扩展整合”和“外围分化倾斜”的非均衡性空间分异趋向,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深刻演变,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区域空间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揭示:中国房地产市场供给、需求和价格具有多个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性,不同地区城市间房地产供求空间匹配程度不一,重点、热点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房地产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空间分异是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下,房地产市场自身结构动态调整与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不同步相叠加的结果,其内在驱动因素具有局域空间依赖的全域空间异质性特征,显现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时空运行日渐系统和复杂,并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中国房地产市场空间分异与调控优化研究》提出,科学有效应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区域空间分异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必须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优化与深化改革两手抓且有机配合,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为空间依托的房地产市场差别化精准施策与协同联动运作相结合的调控体系,不断优化和完善调控方式、机制与政策。
您好 一些资料 希望对您有帮助 谢谢采纳世邦魏理仕:2007年第三季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尽管市场放缓有所警示及中央政府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举措已陆续实施,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07年第三季度仍然保...
目前 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业景气指数随着房价的持续高涨而呈现走高的趋势。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竣工面积、土地开发面积、新开工面积等指标增幅都有较大回落,政府对土地资源的控制,导致人们对土地这...
您好一些资料希望对您有帮助谢谢采纳 世邦魏理仕:2007年第三季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尽管市场放缓有所警示及中央政府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举措已陆续实施,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07年第三...
2000年以来,房地产业已迅速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市场出现了制度缺陷下的多维失衡:人们长期的乐观预期,市场对开发商的较小的约束力等。制度缺陷是近几年政府干预房地产效果不理想的深层原因。自2004年开始,中国政府从金融、土地、税收、法律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调控,但房价依然不稳定,房地产市场依然问题重生,针对这种情况,文章分析了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制度缺陷,提出了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政策的调整思路。
自今年3月末以后,政府部门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特别在管理土地这方面,调控信贷通过各方面的措施在进行着。那么中国房地产目前的形势如何?有数字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国的土地供应增长趋势呈现一个大幅下降的局面,信贷投资规模受到了控制,房地产的投资开始回落,房地产的销售面积超过了房地产的竣工面积,市场表现供不应求,特别是房价在持续地上涨。面对这样一种形势,社会上的议论很多,政府的压力也很大,企业也非常关注。因此,在12月上海召开的住交会中选择对中国房地产在宏观调控下市场的走势这个主题,邀请了几位专家和房产界巨头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作为“农村之首、城市之尾”的郊区,其国土空间整治有自身的特殊性,既要统筹考虑疏解与整治、疏解与提升、疏解与承接、疏解与协同的关系,还要突出把握经济发展、减量集约、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的要求。本书从国土空间整治的理论篇、条件篇、农用地整治篇、农村居民点整治篇四部分展开讨论,对北京市郊区的国土空间整治做了系统梳理,以期通过全域化的国土空间整治,完善乡村地域的配套设施,保障和服务首都功能的优化提升,努力补齐短板,积极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提升城市品质和生态水平,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中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绩效研究》由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张红利,陕西西安人,工学博士,西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师。1996年毕业于长安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2011年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学与工程管理,先后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和参与课题多项。
城市内部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问题是城市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本书在借鉴国内外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理论、规律、影响因素、模式、方法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住宅优势度学说;以此为基础,构建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总结其一般规律;基于不同的城市发展情景和驱动机制提取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基本模式和复合模式;提出适用于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测度的新模型与方法体系;根据上述理论与方法,以历史时期的扬州市为典型案例,探索该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趋势、空间格局、影响因素、驱动机制和空间模式,并探讨住宅子市场空间格局,最后提出调控对策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