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本室在完成国家地震局重点研究项目的同时,承担并高质量地完成了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场地及中城市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基本烈度复核、地震小区划,抗震减灾规划,工程地震GIS信息系统、构造应力场演化与构造裂缝发育特征,水库地震安全性评价,地裂缝成因及减灾对策,古地磁年代测定,桩基质量无损检测,土动力学参数测试等。涉及的工程部门有核电、油田、石油、化工、矿山、水库大坝、水电、火电等。涉及的城市主要有:北京、大连、福州、临汾、大同、深圳、海南、渡口、合肥、呼和浩特等。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工程技术研究院在科研及科技开发方面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有:
城市及重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
地震地质与地球物理方法以及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
在工程地震中的应用;
场地地震环境的地球动力学分析;
场地地震效应分析及评估;
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震的机制、类型鉴别与预测。
本院拥有一批先进的进口设备和软件系统,建立了具一定规模的工程地震数据库,作为上述研究与开发的技术后盾,主要设备有:Pentium、586系列微机和Kacintosh系列微机共十余台,WACOM和数字化仪2台,LaserWriterII和HPLaserJetII激光打印机2台,HPDeskJet660C彩色喷墨打印机1台,AGFA和HPscanJetA4彩色扫描仪2台,Canon复印机1台,DR-200(美国)数字化地震仪5台,GQ-3强震仪数台,日本OYO公司地震勘探仪1台,SDZ-I电磁振动三轴仪1台,DSM-I(美国)数字旋转磁力仪和TSD-I样品热退磁仪以及GSD-I交变场发爱磁仪各1台。
一个字:牛。两个字:很牛。三个字:真很牛。四个字:真的很牛。五个字:的确是很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IEM)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系统地开展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和岩土工程研究的研究所。与国外...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址是: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9号。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创建于1954年,是国内唯一以地震工程和防灾减灾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历程】:...
我是这个单位09年的学生。你说的这个问题是基本不会出现的。原则是一志愿优先复试。退一步讲即使这个单位有这个要求也不会在复试资格上做文章,在复试的时候刷人很多的,想留什么样的学生,想刷掉什么样的学生在复...
创立BUPC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体系和B&S大吨位锚固系统。
职务 |
姓名 |
所长、党委副书记 |
徐锡伟 |
党委书记、副所长 |
刘宗坚 |
副所长 |
陈虹、杨树新 |
纪委书记 |
李丽华 |
总工程师 |
申旭辉 |
参考资料来源 |
地震地质大队领导更替(1966~1986年)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朱林青 |
筹备负责人、大队长、党委书记(代理) |
1966.5~1967.6 |
赵景玉 |
军管组组长 |
1966.4~1967.6 |
赵奎华 |
革命委员会主任 |
1967.7~1971.10 |
王国亮 |
党委书记 |
1971.11~1973.5 |
徐炬 |
大队负责人、党委书记(代理) |
1973.4~1975.9 |
王剑一 |
党委书记 |
1975.10~1977.9 |
解兆元 |
党委负责人、党委书记 |
1978.2~1983.4 |
宫士湘 王树华 |
党委书记、纪委书记 大队长 |
1983.5~1984.12 1983.5~1986.2 |
参考资料来源 |
地壳应力研究所领导更替(1986~2018年)
姓名 |
职务 |
任职时间 |
王树华 郭志涛 |
所长 党委书记 |
1986.7~1988.5 1986.7~1988.5 |
郭志涛 |
所长、党委书记 |
1988.5~1991.6 |
赵国光 陆远忠 |
所长 党委书记、副所长 |
1991.6~1995.7 1991.6~1995.7 |
杜振民 |
所长、党委书记 |
1995.7~2000.6 |
杜振民 唐荣余 张卫东 |
所长、党委书记 所负责人、所长 副所长、党委负责人、党委书记 |
2000.6~2001.3 2001.3~2004.3 2001.3~2004.3 |
唐荣余 唐荣余 巩曰沐 |
所长、党委副书记 党委书记 党委书记、副所长 |
2004.3~2010.2 2006.8~2010.2 2004.3~2006.3 |
谢富仁 刘宗坚 |
所长、党委副书记 党委书记、副所长 |
2010.2~2017.2 2012.9~2017.2 |
参考资料来源 |
根据2018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具有高级研究人员100人,中级研究人员1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30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陈顒(双聘)、石耀霖(双聘)
中共中央组织部“万人计划”(1人):雷建设
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雷建设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1人):黄帅
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2人):张景发 、吕悦军
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人才百人计划”(2人):王成虎 、任俊杰
根据2018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有一个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及2个中国地震局研究中心,另下设10个所属科研机构。
中国地震局重点实验室(1个):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震局研究中心(2个):地震卫星应用中心 、北京市地震观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科研机构(10个):地壳动力学研究室、地震前兆观测技术研究室、断层力学研究室、地壳应力研究室、地震监测与预测研究室、工程地震研究室、地球物理探测与地震救援技术研究室、地壳运动与遥感应用研究室、地震信息网络研究室、电磁卫星技术与应用研究室
图书资源
中国地震局图书馆是由中国地震局主办、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承办、中国地震局系统各单位协办的专业图书馆,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服务。 其中包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超星等23种数据库。
设施设备
根据2018年11月研究所官网显示,中国地震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房屋面积约1000平方米,拥有宇宙成因核素超净实验室、三维滞弹性应变恢复系统、热/光释光自动测量仪等主要实验设备211台,价值人民币4016万元。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土木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力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师生规模
截至2016年12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有专兼职博士生导师40余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近70人、博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后若干人。
●奖助体系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设有助学金、用餐补贴、医疗补贴等资助金。此外还设有国家奖学金和专项奖学金。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可获得科研论著奖。特别优秀的博士学生还可申请“刘恢先地震工程奖学金”。
●培养模式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硕士生培养年限为三年,实行“所院联合、两段式教育”。第一学年基础课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代培,第二、三学年回所做论文,研究生的毕业就业工作实行双向选择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