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 | 外文名 | CHINESE SOCIETY OF POWER ENGINEERING |
---|---|---|---|
创办时间 | 1962年 | 学校特色 | 非营利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 |
学校特色 | 国家一级学会 | 主管部门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现任领导 | 理事长:黄迪南 | 地 址 | 上海市闵行区剑川路1115号 |
1979年到2009年由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组织的全国性各种类型的学术活动愈300项,参加人数逾17000人次,收到学术论文5700多篇。
《动力工程学报》
《动力工程学报》主要栏目包括: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自动控制与监测诊断、辅机技术、环境科学、新能源、能源系统工程、材料科学、核电技术制造工艺等。被评为中国工程类核心期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荷兰《文摘与引文数据库》(Scopus)、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chsweb)、英国《科学文摘数据库》(INSPEC)等。
《发电设备》
《发电设备》是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来源期刊,是《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报道范围包括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主要涵盖国内外锅炉技术、涡轮机技术、发电机技术、电站辅机、核电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技术、热力系统、环境保护和节能、新能源等技术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及其新技术应用;设有综述、研究与分析、设计与制造、运行与改造、材料工艺、环保技术、核电技术、新能源、管理技术、标准研究等栏目。
据2018年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先后与美国ASME动力学会、德国大电厂协会(VGB)、德国工程师学会动力学会(VDI-GET)、日本机械学会动力及能源系统学会(JSME-P&ESD)、英国IME动力学会等学术团体建立联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成功主办了95上海国际动力工程会议,2001西安国际动力工程会议。
研究所会徽为一个正方形和在正方形内旋转的圆形,寓意着动力工程的研究方向。
上方是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的中文名称,下方位英文简称CSPE。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团结、动员和组织中国动力工程科技工作者,为提高中国动力工程技术水平,促进科学技术繁荣和发展,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
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认真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等活动;
坚持民主办会;
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为实现发电设备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中国梦而奋斗。
196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透平与锅炉学会成立。
1979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透平与锅炉学会更名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动力工程学会。
1981年,《动力工程》创刊。
1987年1月, 《发电设备》杂志创刊。
1988年12月,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动力工程学会更名为中国动力工程学会,成为国家一级学会。
1992年8月,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1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开展了会员重新登记工作。
这三个学科是有交叉的。热能与动力工程分为几个方向:核能,制冷与制热,发动机原理,流体力学方向。所谓热能与动力工程,其核心就是强调 热能(冷能)同机械动力之间的转换。制冷与制热,就是学习空调原理,发电厂...
我就是能源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简称热动,我们是大三分专业,可选热动,但要成绩好,还可以选热能与动力及自动化,内燃机,热能工程和制冷,大一时我们能源动力类专业还可以选择进能源与生态工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学习传热学的准备课程是: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方法、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 课程的性质、目的 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及其应用的工程技术学科。是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建筑与人居环境学院...
最高权力机构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的最高权力机构,会员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理事;
(三)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
(四)决定终止事宜;
(五)决定其他重大事宜。
执行机构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理事会由个人理事和单位理事组成。理事会的职权是:
(一)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选举产生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常务理事;
(三)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
(四)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
(五)决定会员的吸收与除名;
(六)决定设立或撤消办事机构和分支机构;
(七)决定副秘书长、司库和各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的聘任或解聘,各专委会主任的确认;
(八)领导本会所属各机构开展工作;
(九)制定本会内部管理制度;
(十)进行奖励、表彰活动;
(十一)决定名誉职务的设立及人选;
(十二)决定其他重大事项。
据2018年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秘书处是学会常设办事机构,设有12个专业委员会、5个工作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辅机专委会、自控专委会、锅炉专委会、材料专委会、核电专委会、透平专委会、热力与燃气专委会、水轮机专委会、工业气体专委会、新能源设备专委会、叶片制造专委会、环保技术与装备专委会
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咨询展览工作委员会
据2018年1月学会官网显示,学会会员2001年重新登记以后,拥有个人会员1300多名,有75个大中型动力工程骨干企事业单位为团体会员,并与上海、北京、黑龙江、陕西、四川、甘肃、湖南等地方动力学会建立了业务联系。
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北京巴布科克·威尔科克斯有限公司 |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
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宁波奥崎仪表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
集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
华中科技大学能动学院 |
上海电力学院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学院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南京汽轮电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广州科迪热力设备有限公司 |
郑州大学化工能源学院 |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
上海四方锅炉集团工程成套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东风汽车公司电力处 |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 |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武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 |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 |
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 |
东北电力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电力规划总院有限公司 |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院总院有限公司 |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东方菱日锅炉有限公司 |
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
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 |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
华北电力大学 |
华西能源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南通万达锅炉有限公司 |
青岛捷能汽轮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 |
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 |
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
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
昆明理工大学 |
上海电气燃汽轮机有限公司 |
江苏申港锅炉有限公司 |
---------- |
(一)组织开展国内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动力工程事业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二)组织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发展同国外动力工程学术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友好联系;
(三)组织开展科普活动,推广先进技术和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编辑出版动力工程学术期刊、组织编写出版工程技术手册和科技书籍;
(四)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动力工程科技发展需要举办相关展览活动;
(五)积极开展动力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科技规划、产业发展战略以及重大科技项目的探讨与论证,提出咨询和政策建议;
(六)接受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委托,承担组织动力工程的项目评估、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技成果鉴定、技术标准的编审、新产品鉴定与推广;
(七)按照规定经批准推荐表彰、奖励优秀科技工作者,并举荐人才,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职务 |
姓名 |
---|---|
理事长 |
黄迪南 |
副理事长 |
刘吉臻 |
朱元巢 |
|
严宏强 |
|
张英健 |
|
倪明江 |
|
陈干锦 |
|
秘书长 |
张树林 |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锅炉专委会与北京巴威公司联合举办2012年度锅炉技术研讨会,初定于2012年9月中旬在山东省曲阜及泰山举办.为促进大容量高参数电站锅炉以及环保、节能设备科研、设计、制造、运行技术的协调发展和适应国内外电力市场的新需求,特向国内锅炉专业人士广泛征集论文,具体要求如下:
中国金属学会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本会)为了便于开展学会工作,促进耐磨材料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信息传播,根据“中国金属学会章程”和“专业学会组织通则”、“特殊钢学会细则”,结合本会实际情况,制定本会工作细则。
第一条 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是中国金属学会所属的专业学术团体,其上级学会是中国金属学会直属的特殊钢学会。本会受中国金属学会特殊钢学会领导。
第二条 本会的性质是:耐磨材料学术委员会由国内耐磨材料领域最优秀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组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是本领域最高的学术团体。
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保持和发扬学会的优良传统,发扬团结、热心、进取的精神,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条 本会的任务及工作范围是:
(一) 组织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我国耐磨材料与防磨科技的发展,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为国家耐磨材料与抗磨技术研究、生产和应用提供政策性建议。密切结合耐磨材料科研生产技术的需要,促进耐磨材料学界的繁荣、发展、普及和推广。
(二) 组织开展科学论证、咨询服务,提出政策建议,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接受委托承担科技项目评估、成果推广与鉴定等任务。
(三) 组织科学技术工作者参与科技政策、法规的制定,参与科学决策、工程论证和产品检测工作。
(四) 开展继续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五) 组织编辑学术和科技书刊、论文集及信息资料。
(六) 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在耐磨材料科技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科技工作者,以及在学会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学会工作人员。
(七) 举办为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的事业及活动,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八) 发展会员,加强本会自身组织建设,完成上级学会及有关领导部门交办、委托的工作任务。
(九) 密切学会与企业的联系,提倡科学技术为生产服务,提倡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倡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职务 |
姓名 |
---|---|
理事长 |
修龙 |
副理事长 |
曹嘉明、崔恺、丁建、丁烈云、官庆、刘军、龙卫国、孟建民、王俊、王建国、徐建、张桦、赵琦、朱小地、庄惟敏 |
秘书长 |
仲继寿 |
资料来源: |
姓名 |
职务 |
---|---|
周荣鑫 |
中国建筑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 |
杨春茂 |
中国建筑学会第三届理事长 |
阎子祥 |
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理事长 |
杨廷宝 |
中国建筑学会第五届理事长 |
戴念慈 |
中国建筑学会第六、七届理事长 |
叶如棠 |
中国建筑学会第八、九届理事长 |
宋春华 |
中国建筑学会第十、十一届理事长 |
资料来源: |
学会成立之后,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奋斗和探索,坚持民主办会的原则,调整和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规章制度,建立了精干、高效、团结的常设办事机构,充分发挥学会集体领导和学会群体的作用,按照自主活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改革思路,牢牢抓住机遇,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积极开展学会业务范围内的各项活动,使学会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由于多年来对我国照明科技事业做出了卓有成就的贡献,学会曾经两次被中国科协授予“先进学会”及第六届中国科协先进学会“会员工作奖”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