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通过揭示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弹性的规律和特征,从住房供给侧角度寻求可靠性更强的中国住房市场调控依据。这一研究目的具体分解为以下四个相互递进的分目标:一是建立住房供给弹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二是通过测算中国住房的供给弹性,找出中国住房供给弹性的城市差异;三是明晰中国住房供给弹性对住房市场的影响;四是揭示哪些因素对中国住房供给弹性构成影响。 2100433B
中国城市住房供给弹性研究
售价:¥50.00元
书号:ISBN978-7-307-20627-4
版次:1-1
页数:196
千字数:178
开本:16
装帧方式:平装
作者:周雯雯 著
责任编辑:陈帆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11-01
印刷时间:2018-11-01
这个貌似没有具体统计的。 我们光说城市(城镇不能算的,那个太邪乎了) 一般大城市都不超过30平米的,正常都在20平米以下 甚至更少 在个位数。 我以前经常看节目 南京有很多家庭 50多平米住 3代人。...
一般情况下,除非你是老八校、新八校或者211以上院校优秀应届生,否则需要3年工作经验再能入职建筑工程或者是设计方面的职业,起薪一般是4000元以上。这单位你可以接触到各种建筑类知识,为你以后的发展打下...
我也在百度发了个帖子,也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希望你有啥消息共享。谢谢。http://www.cadreg.com.cn/introduce/organizing.shtml这个你可以看一下。
中国城市住房价格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73 【公共经济与政策 】 城市化中的住房保障需求特点及中国城市 住房保障制度与政策设计 ●曾国安 ,张河水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中国住房保障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00) 内容提要 :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完成后的住房保障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 ,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是由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 完成后城市人口增长 、人口结构 、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 。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城 市化中和城市化后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 。城市化中住房保障需求具有需求增长快 、增长很集中 、需求规模大 、需求增长时间长和需 求面广等特点 ,城市化中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设计应考虑这些特点 。中国当前正处于急遽的城市化过程中 ,应该根据城市化过程 中人口增长 、人口结构 、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在研究清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保障需求特点的基础上 ,探寻适合 于
完全缺乏供给弹性
考虑一种情况:无论价格如何,供给量是不变的。
如果当价格变动时,供给量保持不变,那么,供给弹性为0,则称该种产品有完全缺乏供给弹性(perfectly inelastic supply)。
完全富有供给弹性
如果对微小的价格变动,供给量做出了无限大百分比的反应,那么,供给弹性是无限大的,则称这种产品完全富有供给弹性(perfectly elastic supply)。
单位供给弹性
如果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恰好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那么,供给弹性等于1,则称这种产品有单位供给弹性(unit elastic supply)。
缺乏供给弹性
一般情况下,供给弹性介于0与1之间,或者大于1。
如果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弹性位于0与1之间,则称这种产品有缺乏供给弹性(inelastic supply)。
富有供给弹性
如果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在这种情况下,供给弹性大于1,则称这种产品有富有供给弹性(elastic supply)。
供给弹性计算
一般公式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为了使用这个公式,我们需要知道当所有其他影响卖者计划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价格时的供给量。假定我们知道比萨价格和供给量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比萨的供给弹性。举例:
起初,每个比萨价格是20元,每小时供给10个比萨;后来,每个比萨的价格上升到30元,供给量增加到每小时13个比萨。
为了计算供给弹性,我们采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动。原始价格20元而新价格是30元,则平均价格是25元。价格上升10元是平均价格的40%。即:
△P/P′=(10元/25元)×100%=40%
原始供应量是10个比萨而新的供给量是13个比萨,因此,平均供给量是11.5个比萨。增加的3个披萨供给量是平均数量的26%。即:
△Q/Q′=(3/11.5)×100%=26%
因此,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26%)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40%)等于0.65。即:
供给弹性=(△Q/Q′)/(△P/P′)=(26%)/(40%)=0.65
中点公式
在上面的例子中,价格上升和价格下降时,在相同一段弧上,所计算出的弧弹性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考虑使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我们这样做是因为它提供了弹性最准确的衡量--在原来价格与新价格之间的中点。考虑不同的价格变动方向:
如果价格从20元上升到30元,10元价格的变动是20元的50%;3个比萨数量上的变动是原来数量10个的30%。因此,如果我们采用这些数字,则供给弹性是30%除以50%,等于0.6。
如果价格从30元下降到20元,10元价格的变动是30元的33.3%;3个比萨数量上的变动是原来数量13个的23%。因此,如果我们用这些数字,则供给弹性是23%除以33.3%,等于0.69。
然而,通过运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的百分比,我们得到了相同的弹性值,无论价格是从20元上升到30元,还是从30元下降到20元。
供给弹性的中点公式见右图。
供给的点弹性
前面讲的是弧弹性,为了说明供给曲线上某一个点的弹性,我们还需要点弹性公式。见下图。
无衡量单位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供给弹性是一个无衡量单位的指标。其原因在于每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动不取决于衡量变量所用的单位。而且,两个百分比的比率也是一个无单位的数字。
供给弹性的大小取决于:(1)资源替代的可能性;(2)供给决策的时间框架;(3)增加产量所需追加生产要素费用的大小。
资源替代可能性
一些产品和服务只能用独特的或稀少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则这些产品的供给弹性很低,甚至为0。而另一些产品与服务可以用普遍能得到的资源生产,这些资源可广泛地用于各种用途,则这种产品的供给弹性较高。
梵高的油画是一个垂直供给曲线(完全缺乏供给弹性)而且供给弹性为0的产品的例子。在另一个极端,小麦可以在种植玉米的土地上种植,因此,种植小麦和种植玉米同样容易,而且,用放弃的玉米表示的小麦的机会成本几乎是不变的。结果,小麦的供给曲线几乎是水平,而且其供给弹性非常大。同样,当一种产品在许多不同国家生产时(例如,糖和牛肉),该产品是非常富有供给弹性的。
大多数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产量可以增加,但只有引起更高的成本才能增加产量。如果提供的价格更高,供给量就增加的话,则这些产品与服务的供给弹性在0与∞之间。
供给决策时间框架
为了研究自价格变动以来的时间流逝对供给的影响,我们区分了供给的三种时间框架:
⒈即时供给
⒉长期供给
⒊短期供给
当一种产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时,即时供给曲线表示在价格变动后,供给量立即做出的反应。
一些产品,例如,水果和蔬菜,是完全无弹性的即时供给--一条垂直的供给曲线。供给量取决于以前做出的种植决策。例如,就橙子的情况而言,必须在收获之前的许多年做出种植决策。即时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在某一天,无论橙子的价格是多少,生产者都不能改变产出。他们已经挑选、包装,并把自己的产品运到了市场上,而且,在那一天所提供的数量是固定的。
相反,一些产品是完全有弹性的即时供给,长途电话就是一个例子。当许多人同时打电话时,对电话线、电脑接线和卫星时间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购买量增加,但是价格仍然保持不变。长途电话局监视需求的波动并改变线路,以确保在价格不变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长期供给曲线表示在所有技术上可能的调整供给的方法都得到利用以后,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就橙子而言,长期是指新种树到完全长大所需要的时间--约为5年。在一些情况下,长期调整发生在完全建成新的生产工厂并培训完操作它的工人之后--一般来说这个过程需要几年的时间。
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只进行了一些技术上可能的生产调整时,供给量如何对价格变动做出反应。价格变动所做出的短期调整是指一系列的调整。通常的第一种调整是雇佣的劳动量。为了在短期内增加产出,企业既可以让工人加班工作,也可以增雇工人。为了在短期内减少产出,企业可以解雇工人,也可以减少他们的工作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可以进行更多的调整,也许可以培训增加的工人,或者购买额外的工具和其他设备。
短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生产者可以针对价格变动迅速改变供给量。例如,如果橙子的价格下降,种植者可以停止采摘让橙子仍在树上长着。或者,如果价格上升,他们可以使用更多肥料和改善灌溉,以增加现有果树的产量。在长期中,当既定价格上升时,他们可以采取种更多的树来增加供给量。
生产要素费用
一般地说,若增加产量的投资费用较小,则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