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动态篇
城市更新中的建筑创作
城市更新的多维度思考
告别旧城改造,走向有机更新
老城区有机更新的空间魅力再生产
城市公共空间品质营建
老城更新与文化传承
大湾区之下城市群发展新路径
面向城市更新的广州存量资源规划实践探索
南粤古驿道价值重塑的研究与实践
深圳城市更新实践访谈
2018~2019年国内外城市更新研究进展
2018~2019年城市更新十大事件
城市篇
面向存量的城市规划体系改良:深圳的经验
深圳城市更新十年之变
市场化城市更新中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策略研究——以深圳金威啤酒厂改造为例
基于土地出让模式创新的存量开发探索
探究更新政策引导下传统风貌保护性开发路径——以沙井大街统筹规划为例
更新碎片化背景下教育设施片区统筹的规划方法研究——以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片区为例
“城市更新”中的“城市设计”——深圳城市更新探索与实践
政府背书的“非正规物业的产权安全性增强
以深圳市水围村柠盟公寓项目为例
转型期广州工业用地更新政策变迁及其阶段性特征回顾
产城融合视角下广州市城市更新实践
广州市旧城全面改造资金平衡初探
粤港湾大湾区背景下广州与其他城市的更新机制的差异研究
市场参与背景下的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路径思考
广州市城市更新政策演变的思考——以政府收储类型的国有旧厂房改造为例
传统风貌型社区环境微改造策略初探——以旧南海县老旧小区微改造为例
广州市旧城更新改造模式与路径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城市更新方案编制体系分析——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为例
广东省东莞市城市更新政策及发展趋势
广东省珠海市城市更新政策及发展趋势
佛山市“三旧”改造的回顾、经验与展望
广东省中山市城市更新政策及发展趋势
广东省江门市城市更新政策及发展趋势
惠州市城市更新进展
肇庆市“三旧”改造实施意见
从社会因素角度考量香港城市更新模式的可持续性
空间转型效应:后世遗时代澳门城市空间生产力的重塑
湾区城市更新的经验与借鉴:东京、纽约和旧金山
案例篇
存旧续新:以创意助推历史环境复兴——海口南洋风骑楼老街区整饬与再生设计思考
城市更新中的管治困境与创新策略思考
卓越·深圳中心——深圳CBD核心区城中村蝶变全球都会中心
卓越·桥东项目一期——政企协同高效推进城市更新样本
卓越·世纪中心——CBD旧商业区改造
打造深圳村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典范
东莞市单一主体改造模式下的城市更新探讨
汉堡“海港城”:欧洲内城更新的典范
村/城重生:城市共生下的深圳南头实践
G1·蜂汇(南方物流)改造项目
基于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新区滨海空间景观提升——以深圳前海自贸区为例
存量用地规划实施的政策路径——以深圳下围社区土地整备项目为例
探索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实施机制——基于广州的案例研究
基于绩效视角的规划实施案例分析——以北京中心城区专业市场疏解为例
产权交易的政策干预:城市存量用地再开发的新制度经济学解析
转型期我国城市更新的治理困境与启示:以广州市恩宁路改造为例
附录: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法规索引(2018—2019)
编后语
广州市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院简介2100433B
《中国城市更新发展报告(2018-2019)/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是对国内城市更新阶段性成果的探索总结,全书共分为动态篇、城市篇、案例篇、附录四个篇章。动态篇主要为2018年会主题报告、深圳城市更新实践访谈、年度研究进展、年度十大事件。城市篇主要介绍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国际著名湾区城市更新情况,内容包括城市的基本情况,城市更新与城市发展,城市更新体制、模式、经验,城市更新的标志性项目,城市更新的未来展望等。案例篇以国内案例和近期项目为主,从城市更新规划设计、城市更新投融资、城市更新开发实施、城市更新管理四个方面进行解析。附录为城市更新相关政策法规索引。《中国城市更新发展报告(2018-2019)/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适用于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等行业的从业者,相关政府机构人员和在校师生阅读使用 。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类与工程性质1.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与土方调配1.3 基坑土方开挖准备与降排水1.4 基坑边坡与坑壁支护1.5 土方工程的机械化施工复习思考题第2...
第一篇 综合篇第一章 绿色建筑的理念与实践第二章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体情况第三章 发挥“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第四章 绿色建筑委员会国际合作情况第五章 上海世博会园区生态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第六...
前言第一章 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现代设计的发展现代设计教育第二章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第三章 “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背景法国的“新艺...
柜号 序号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1 工程常用图书目录(电气、给排水、暖通、结构、建筑) 序号 图书编号 图书名称 价格(元) 备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 ?动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结构体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节能专篇-暖通空调 ?动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 -剪力墙、框 支剪力墙结构、现浇混凝土楼面与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经济管理出版社
定价:78.0
ISBN:780207335
出版日期:2005-06-01
版次:1
开本:26cm
中国工业发展所受到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比世界上其他国家更为显著。人口和自然资源条件并不构成中国工业发展的构对障碍,而且在许多方面中国的资源条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中国也不具有特别的资源丰度优势,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一个基本国情。依靠大量消费条件的约束边界。储量、投资、产能、价格是工业资源问题的四个基本层面,其中,不同资源产品的价格特征又是资源供求问题的核心问题。对于我国目前和将来所面临的工业资源短缺性危机,一是价格问题,二是产能和投资问题,三是自然储量问题。历史地看,对于工业发展和环境质量的权稀,必须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最根本的问题是:工业化是一个效率至上的市场竞争的过程,而且是国际化、全球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竞争力决定着生存、发展和环境质量和可行标准。
总论
I综合篇
第一章自然资源对中国工业发展的促进和制约作用
第二章中国工业发展的环境代价与环境保护
第三章资源开发利用的市场调节机制
第四章产业升级、技术进步与资源节约
第五章竞争秩序与资源供求及环境保护
第六章国际产业转移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七章环保国际公约及标准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环境管制与工业竞争力
第九章从硬资源的约束到软资源的突破
II产业篇
第十章采掘业
第十一章钢铁工业
第十二章能源工业
第十三章建材工业
第十四章纺织工业
第十五章化学工业
第十六章机械工业
第十七章交通运输业
第十八章电子工业
第十九章医药工业
第二十章汽车工业
第二十一章石化工业
III地区篇
第二十二章地区工业资源与环境的总体评价
第二十三章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十四章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二十五章京津冀地区
第二十六章东北地区
第二十七章中部地区
第二十八章西部地区
IV企业篇
第二十九篇环境资源约束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十章大型企业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第三十一章中小企业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治理
第三十二章我国环保企业的发展状况
第三十三章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管理
第三十四章循环经济下的企业行为
第三十五章企业走出去的资源战略
附录1统计资料分析
附录2中国工业大事记
后记
《中国环境发展报告2009》是由中国民间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编撰的中国环境年度报告,由自然之发理事长、著名学者杨东平任主编,一批优秀学者、NG0骨干和媒体记者等通力协作而成。2008年,党政领导系统、企业、媒体与新媒体、政协与人大、专家学者、公众——特别是民间环保组织以及国际组织等,都对中国的环境问题作出了回应。这些回应有些是积极的.是以往所没有的,但总体而言,仍是不足的.特别是各方在回应上的合作和协同行动仍觉不够。2008年,我们已到了这样一个时刻,一切对社会发展、人类发展能感知、负责任、有良知的人,都不能不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予以关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恶果很多是难以逆转的,因此,治理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