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蒸发冷却电机 | 组成成分 | 电枢线圈按一定的规律连接组成 |
---|---|---|---|
用 途 | 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 | 直流电枢分类 | 单叠绕组和复叠绕组 |
工作原理 | 感生电动势 | 换向器节距 | Ys=1 |
直流电枢绕组分叠绕组、波绕组和蛙绕组3种。每个线圈的两个出线端连接到换向器的两个换向片上,两者在换向器圆周表面上相隔的距离称为换向器节距,用Ys表示。不同形式的绕组具有不同的换向器节距。
有之分。单叠绕组是将同一磁极下相邻的线圈依次串联起来,构成一条并联支路,所以对应一个磁极就有一条并联支路。单叠绕组的基本特征是并联支路数等于磁极数。各条支路间通过电刷并联。单叠绕组线圈的换向器节距Ys=1。Ys>1者称复叠绕组。比较常用的是Ys=2的复叠绕组,又称双叠绕组。双叠绕组在一个磁极下有两条并联支路。例如一台四极直流电机,采用双叠绕组时,共有8条并联支路。各条支路间也是通过电刷并联。电刷组数等于电机的极数。其中一半为正电刷组,另一半为负电刷组。叠绕组的并联支路数较多,它等于极数或为极数的整倍数,所以又叫并联绕组。
蒸发冷却电机由一定数目的,他是直流电机的电路部分,也是,产生电磁转矩进行机电能量转换的部分。线圈用绝缘的圆形或矩形截面的导线绕成,分上下两层嵌放在电枢铁心槽内,上下层以及线圈与电枢铁心之间都要妥善地绝缘,并用槽楔压紧。大型电机电枢绕组的端部通常紧扎在绕组支架上。电枢绕组分直流电枢绕组和交流电枢绕组两大类。它们分别用于。
蒸发冷却电机通常采用双层绕组。线圈的有效部分包含左、右两个有效边。放在槽内且靠近槽口的有效边叫上层边,靠近槽底的有效边叫下层边。同一槽中上下层间用绝缘纸隔开。同一线圈上下两有效边沿圆周方向的距离即为线圈的跨距,通常用槽距(两相邻槽间距离)的倍数表示。跨距约等于一个极距(相邻两磁极的距离,也常用槽距的倍数表示)。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是一项利用水蒸发吸热制冷的技术。水在空气中具有蒸发能力。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是一项利用水蒸发吸热制冷的技术。水在空气中具有蒸发能力。在没有别的热源的条件下,水与空气间的热湿交换过程是空气...
蒸发式冷凝式效率最高的冷凝方式-----《美国ASHRA系统与设备手册》第35章,华德公司获得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发的第一个大型蒸发式冷凝空调设备的生产许可证,也是目前国家唯一的生产蒸发式冷凝...
其实这个过程是一个冷热交换的过程。制冷设备排出的高热高压制冷剂汽化为气体从蒸发冷中的冷凝排管经过,使高温气体的制冷剂与排管外的喷淋水和空气进行热交换,蒸发冷中的排管曲折延长是高温气体尽量多的与喷淋水接...
现代社会对电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电网故障,损失将极为严重。电气设备自身安全是保障电网安全的基础,而大型设备的绝缘损坏、结构变形大多为发热问题造成。合理的冷却方式是保障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基础。电气和电子装备蒸发冷却技术是基于相变换热原理,利用绝缘性能良好的液体冷却介质的汽化潜热来吸收传递热量,直接冷却发热部件,达到迅速、高
管式蒸发冷却器冷却性能的数值求解——根据热湿交换理论建立了管式蒸发冷却器的数学模型,采用四阶Runge-Kutta方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求解,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证明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类似的工程问题是可行...
本书主要介绍卧式蒸发冷却电机的定子,详细阐述了卧式蒸发冷却电机定子气、液、固三相绝缘、传热系统的形成机理,通过对其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可以研制出针对不同使用需要,或者对应不同系列的、具备较高综合性能指标(可靠性、安全性、效率、材料利用率等)的新型卧式蒸发冷却电机定子绝缘结构。
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卧式电机历史简介
1.2 卧式电机的定义
1.3 卧式电机的冷却方式
参考文献
第2章 卧式蒸发冷却电机的研究基础
2.1 常规定子绝缘结构对卧式蒸发冷却电机的限制
2.2 蒸发冷却介质简介
2.3 蒸发冷却定子绕组直线部分的绝缘与传热
2.4 1200kV·A全浸式自循环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的研制及运行
2.5 几种蒸发冷却电机定子绝缘结构方案的模拟试验及结论
2.6 定子绝缘材料的表面闪络试验
2.7 补充试验
2.8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50MW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的研制
3.1 卧式电机蒸发冷却技术方案的比较
3.2 蒸发冷却技术对50MW汽轮发电机的改造
3.3 机组运行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4章 卧式蒸发冷却电机定子绝缘体系及其传热的分析
4.1 卧式蒸发冷却电机定子绝缘与传热系统的组成
4.2 复合式绝缘系统的电场分布特点
4.3 卧式蒸发冷却定子的传热规律
4.4 卧式蒸发冷却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的设计原则
4.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高功率密度卧式蒸发冷却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的初步设计
5.1 高功率密度卧式电机概述
5.2 设计新型的定子绝缘结构
5.3 计算模型的仿真工具
5.4 初步设计的绝缘结构电场计算与仿真过程
5.5 初步设计的绝缘结构温度场计算与仿真过程
5.6 初步设计的绝缘结构仿真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及说明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狭窄空间内蒸发冷却介质的沸腾换热系数的研究
6.1 引言
6.2 沸腾换热关联式
6.3 浸润式蒸发冷却中微小温差的测量
6.4 狭窄空间内蒸发冷却介质(F-113)沸腾换热系数的试验研究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高功率密度卧式蒸发冷却电机定子绝缘确定性结构的试验研究
7.1 引言
7.2 试验中的定子模拟结构
7.3 传热及耐压试验装置
7.4 试验过程
7.5 试验结果及分析
7.6 试验结论
7.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新型蒸发冷却定子绝缘结构中三维温度场的仿真计算
8.1 引言
8.2 定子最热段三维温度场的仿真计算模型
8.3 计算定子中的热源分布
8.4 表面沸腾换热系数和等效热传导系数的确定
8.5 三种定子绝缘结构温度场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8.6 高功率密度卧式蒸发冷却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的研究结论
8.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高功率密度卧式蒸发冷却电机试运行的温升试验
9.1 蒸发冷却样机定子实际运行的温度分布
9.2 蒸发冷却样机大功率器件的冷却与实际温度分布
参考文献
第10章 135Mw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定子VPI主绝缘厚度减薄的试验研究
10.1 引言
10.2 问题的提出及解决的技术原理
10.3 新绝缘结构及规范的试验研究内容
10.4 试验研究结论
10.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1章 高压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的优化设计
11.1 引言
11.2 优化设计的目标及路径
11.3 新型定子绝缘结构电场分布仿真的原理
11.4 定子槽内的电场分布的计算模型
11.5 蒸发冷却定子槽内电场分布规律
1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24kV等级及以上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的可行性研究
12.1 引言
12.2 24kV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的试验研究
12.3 24kV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的电场仿真研究
12.4 新型定子绝缘结构的电场仿真研究结论
12.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330Mw大型蒸发冷却汽轮发电机定子绝缘结构的研究
13.1 330MW大型汽轮发电机冷却方案改造的比较
13.2 强迫循环蒸发冷却定子绕组内冷的温升计算
13.3 330Mw汽轮发电机采用全浸式蒸发冷却方案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第14章 结束语
14.1 主要结论
14.2 讨论
附录
我国蒸发冷却技术和双水内冷技术的研究工作差不多是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开始的。当时的主导思想是希望采用最新的冷却方式满足我国增大单机容量的需要,使我国的汽轮发电机制造业在国际上占有领先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双水内冷技术发展较快,125MW已形成系列产品,300MW汽轮发电机上也已经采用此项技术。随着氢冷气隙抽气技术的发展,以及后来超导体励磁绕组发电机的研究,这些技术被认为是发电机的未来技术。因此,蒸发冷却技术一般被认为是没有必要发展也没有发展前途的冷却技术。正是在这种困难条件下,有一批默默无闻的同志在十分艰难的处境下坚持研究、制造和试验,使这一技术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