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研究 | 完成人 | 吴中如等 |
---|---|---|---|
获奖情况 |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主要完成单位 | 河海大学 |
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100433B
主要完成人:吴中如,顾冲时,方永浩,陈建生,郑东健,宋汉周,江 泉,汪在芹,苏怀智,郭海庆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混凝土工程 SL 632-2012
求水口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8版以及电口的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09版,以及电口的96版也行。
jfijfmjfmcjxkm,xioc,olfdpoxp.,cop,m,vmfo,psop.,[p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于2011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介绍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2008)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水工混凝土结构在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改变、突发事变过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损伤的不断演化,直接影响其工作性态,并致使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重要安全性能指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影响其正常工作的能力,甚至发生结构性破坏.因此,在设计确定的环境作用、实际运行的条件和规定的维修使用条件下,对现存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估诊断,合理评价水工混凝土结构在合理使用年限内的适用性和结构安全性,分析水工混凝土结构腐蚀后的剩余使用年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水工混凝土结构腐蚀检测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检测依据和内容、腐蚀评估方法和剩余使用寿命评价方法,为水工混凝土腐蚀结构检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
水工混凝土结构在环境侵蚀、材料老化和物理力学性能的改变、突发事变过载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结构损伤的不断演化,直接影响其工作性态,并致使结构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等重要安全性能指标下降,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影响其正常工作的能力,甚至发生结构性破坏.因此,在设计确定的环境作用、实际运行的条件和规定的维修使用条件下,对现存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和评估诊断,合理评价水工混凝土结构在合理使用年限内的适用性和结构安全性,分析水工混凝土结构腐蚀后的剩余使用年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论述了水工混凝土结构腐蚀检测的基本程序和要求、检测依据和内容、腐蚀评估方法和剩余使用寿命评价方法,为水工混凝土腐蚀结构检测和评估提供参考和依据.
《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汇总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研究”(批准号5013903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 “灾害环境下重大工程安全性的基础研究”(批准号2002CB412707)等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八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至第四章介绍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隐患病害的现场无损检测、渗流检测、原位监测感知系统,以及现场检测与原位监测信息的集成融合理论和方法;第五章介绍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冻融和温度交变、溶蚀和碳化等老化的机理和规律及组合老化机理;第六章介绍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寿命评估理论和方法;第七章介绍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诊断的理论和方法;第八章介绍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病害诊断的预警系统。
《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病害检测与健康诊断》可作为水工结构、水利水电工程、工程力学和安全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参考书,也可供该领域从事科研、设计、施工管理、运行管理的人员参考。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结构隐患病害检测技术及其资料分析方法
第三章 渗流隐患的现场检测技术及其资料分析方法
第四章 原位监测感知系统及监测与检测成果的集成理论和方法
第五章 水工混凝土结构的老化机理和规律
第六章 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寿命评估理论和方法
第七章 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诊断的理论和方法
第八章 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病害诊断的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SynOpsis
Contents
工程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中一直起着发动机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工程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其重要作用曰益突显,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国工程院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性称号,授予对中国工程科技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工程科技工作者。院士们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围绕国家、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宏观性、战略性、前瞻性、综合性的咨询研究,为国家决策提供支持。他们的研究代表中国在该领域中的最高学术水平。院士们视发展工程科技、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勤奋工作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院士的学术著作,是院士多年刻苦钻研和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整个社会的宝贵财富。这些学术著作,不仅对我国工程科技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具有极高的学习和参考价值,对于促进年轻工程科技人才成长,造就出类拔萃的青年科学家和工程师,推动我国工程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感谢高等教育出版社设立中国工程院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中国工程院院士文库》,把院士们的学术成果向全社会推广。此举不但有力地支持了我国优秀科学技术著作的出版,也对促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繁荣科技出版事业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