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海水及海洋气候等恶劣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其工程寿命能否达到人们设计时所期望的百年要求,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中国沿海地区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一般在建成后10年左右会有不同程度的锈蚀破坏,严重的甚至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引起混凝土钢筋锈蚀的原因有很多,而各种氯盐的侵入是引起钢筋锈蚀的主要元凶。混凝土盐污染主要是指混凝土中氯化物的大量存在,通过化学反应使混凝土中钢筋去钝化,造成钢筋锈蚀,使混凝土构筑物受损的一种现象。混凝土盐害污染严重会使其存在不同程度的耐久性问题,耐久性不足则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何对已发生盐害污染的混凝土结构进行修复,延长其使用寿命,已日益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世界性问题。
针对混凝土受盐污染严重的问题,2012年4月前中国国内外主要采用的修复方法有传统修补法、迁移型阻锈剂的使用以及电化学除氯技术。传统修补方法是将已经劣化的混凝土保护层凿除,对钢筋进行除锈、防锈处理后,再用环丙砂浆、丙乳砂浆等进行修补复原,但该方法不能有效去除混凝土中的氯离子,且处于新旧混凝土中的钢筋表面存在电位差,所以,钢筋很有可能再次锈蚀。迁移型阻锈剂虽然凭借浓度差能向混凝土内部渗透,但当混凝土保护层较厚或混凝土密实度较大时,阻锈剂不能到达钢筋表面或钢筋附近阻锈剂浓度不足,进而无法起到应有的阻锈效果。电化学除氯技术虽能有效地去除混凝土保护层中的氯离子,但电化学除氯技术仅消除了诱发钢筋锈蚀的外部因素。电化学除氯后,若钢筋仍处于活化状态,则钢筋将继续锈蚀。上述常规混凝土修复方法多为一步法,修复效果不够理想,混凝土中有害离子析出率较低。
授权公告号为CN101787534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用BE阻锈剂电渗盐污染构筑物的修复方法及装置,所述的方法包括在构筑物表面设置阻锈剂;向阻锈剂-电解液保持、循环系统中注入BE阻锈剂及电解液;将阳极置于所述的阻锈剂-电解液保持、循环系统中;将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而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构筑物中的钢筋相连;控制电流密度,连续通电,直至被修复的混凝土中钢筋附近富集BE电渗阻锈剂有效基团,在钢筋表面形成保护膜。该方法在电场作用下具有排除氯离子的效果,但是混凝土中有害离子析出效率不高。
《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与方法》提供了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盐害混凝土结构有害离子析出率,延长盐害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包括位于混凝土中作为阴极的钢筋、槽口与所述的混凝土表面密封配合的电解槽、位于电解槽内的电解液、浸入所述的电解液中的阳极、以及向所述的阴极与阳极供电的直流电源,其中所述的电解槽带有电解液的进、出口,其特征在于,设有pH指示计,该pH指示计的探头贯穿所述的电解槽的槽壁且与电解液接触。
所述的电解槽与混凝土的表面相接触的部位设有遇水膨胀的止水压条,所述的止水压条与混凝土的表面间设有止水带。
所述的电解槽的槽口部位带有用于压紧止水压条和止水带的外翻边,该外翻边与混凝土的表面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所述的阳极为钢丝网或不锈钢网,为防止阳极材料在短期内被腐蚀损坏,减少对混凝土表面的污染,所述的阳极优选为不锈钢网。
《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与方法》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将电解液A注入电解槽中,然后开始连续通电进行电化学除氯,施加的电流密度以钢筋的总表面积计为1~5安/平方米,当电解液A的pH低于6时,更换为电解液B,然后再开始连续通电进行双向电渗处理,控制施加的电流密度以钢筋的总表面积计为1~5安/平方米,通电时间5~20天后,结束通电;所述的电解液A为饱和的Ca(OH)2水溶液(室温),所述的电解液B为含有阻锈剂的LiOH水溶液。
所述的电解液B中阻锈剂的浓度为0.5~1.0摩尔/升,所述的LiOH水溶液的浓度为0.002~0.02摩尔/升。
所述的利用电解液A进行电化学除氯时的通电时间为5~10天,以提高电渗阻锈效果。
所述的阻锈剂为烯胺基、脂肪胺基、醇胺基有机阻锈剂或胍类有机阻锈剂,它们在一定pH值下可以近似完全解离成阳离子,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向混凝土内部钢筋附近加速迁移,并且有较好的阻锈能力,为了提高阻锈效果,所述的阻锈剂优选为烯胺基有机阻锈剂,更优选地,所述的阻锈剂为三乙烯四胺。
由于上述阻锈剂溶于水后,溶液pH值较大,溶液偏碱性,为了使阻锈剂在电解液中获得充分的解离,电解液的pH必须维持在阻锈剂解离常数Ka之下,通常使用磷酸、亚磷酸或焦磷酸来调节溶液的pH,但pH值若过小则不利于氯离子的排出,且酸性溶液会对混凝土表面产生腐蚀,因此所述的电解液B的pH优选为6~12。
《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与方法》所采用的止水压条、止水带均为市售产品,止水压条为一种遇水能吸水体积膨胀的止水条,是由高分子、无机吸水膨胀材料与橡胶及助剂合成的一种新型建筑防水材料;止水带为橡胶止水带,是由天然橡胶与各种合成橡胶为主要原料,掺加各种助剂及填充料,经塑料、混炼,压制成型得到的。
在电化学除氯与电渗过程中,一般可采用恒电压或恒电流通电方法,在该发明的电化学除氯与电渗过程中,采用的是恒电流通电的方法,以电流密度为控制参数,电压随混凝土结构的密实程度、保护层厚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
在外加电场作用下,阳离子会向电场的负极方向迁移,而阴离子则会向电场的正极方向发生迁移,在该发明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中,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浸入电解液(或含有阻锈剂的电解液)中的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混凝土孔隙液中的有害阴离子,如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等,会向混凝土外部迁移,电解液(或电解液中的阻锈剂)的阳离子会向混凝土内部迁移,并在钢筋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将氯离子、氧气等有害物质隔离开,从而达到阻锈的作用。
由于在构建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前采取了钻孔取粉或钻芯取样从而对混凝土结构产生了破坏,因此在电渗处理之后必须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砂浆修复,同时为了阻止氯离子再次侵入,可以在混凝土结构表面涂上防止氯离子侵入的材料,如抗氯离子渗透涂料;对于钢筋严重锈蚀已经出现膨胀裂缝的区域,在双向电渗前,应先采取局部挖除的修复方法。
《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与方法》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各种形状的混凝土结构;其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及时更换溶液,有利于氯离子的充分排出;设置的pH指示计口埋入pH指示计,可以实时监控电解液pH值;该发明的方法能提高阳离子阻锈剂的迁移能力,使阻锈剂在较短时间内电渗到钢筋表面;采用该发明装置和方法,能有效地除去混凝土保护层中的氯离子,其去除效率达到60%左右;同时可以使已锈蚀钢筋的腐蚀电位提高,锈蚀速率降低,实现再钝化,最大程度地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延长了混凝土结构使用寿命。
图1为《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与方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盐害混凝土结构中氯离子含量随保护层深度的变化曲线图。
图3为修复后的盐害混凝土结构中阻锈剂含量随保护层深度的变化曲线图。
|
|
|
本段内容为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50367-2006有关混凝土加固方法部分设计规定,为便于读者查证,条文结构顺序未变动。5 增大截面加固法5.1 设计规定5.1.1 本方法适用于钢...
1、加大截面加固法 该法施工工艺简单、适应性强,并具有成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适用于梁、板、柱、墙和一般构造物的混凝土的加固;但现场施工的湿作业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且加固后的建筑物净...
钢筋混凝土拆除方法: 第一、施工准备: (1)确保施工现场水通、电通。在切割过程中冷水具有对切割设备本身进行降温及避免扬尘的作用。 (2)在切割区域周围有序组织排水,防止施工用水污染周围环境。 第二、...
《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与方法》涉及电化学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与方法。
1.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包括位于混凝土(1)中作为阴极(2)的钢筋、槽口与所述的混凝土(1)表面密封配合的电解槽(3)、位于电解槽(3)内的电解液(4)、浸入所述的电解液(4)中的阳极(5)、以及向所述的阴极(2)与阳极(5)供电的直流电源(6),其中所述的电解槽(3)带有电解液(4)的进口(8)、出口(9),其特征在于,设有pH指示计(7),该pH指示计(7)的探头贯穿所述的电解槽(3)的槽壁且与电解液(4)接触;所述的电解槽(3)与混凝土(1)的表面相接触的部位设有遇水膨胀的止水压条(10),所述的止水压条(10)与混凝土(1)的表面间设有止水带(11);所述的电解槽(3)的槽口部位带有用于压紧止水压条(10)和止水带(11)的外翻边,该外翻边与混凝土(1)的表面之间通过螺栓(12)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阳极(5)为钢丝网或不锈钢网。
3.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电解液A注入电解槽中,然后开始连续通电进行电化学除氯,施加的电流密度以钢筋的总表面积计为1~5安/平方米,当电解液A的pH低于6时,更换为电解液B,然后再开始连续通电进行双向电渗处理,控制施加的电流密度以钢筋的总表面积计为1~5安/平方米,通电时间5~20天后,结束通电;所述的电解液A为饱和的Ca(OH)2水溶液,所述的电解液B为含有阻锈剂的LiOH水溶液,所述的阻锈剂为烯胺基、脂肪胺基、醇胺基有机阻锈剂或胍类有机阻锈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液B中阻锈剂的浓度为0.5~1.0摩尔/升,所述的LiOH水溶液的浓度为0.002~0.02摩尔/升。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电解液A进行电化学除氯时的通电时间为5~10天。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锈剂为烯胺基有机阻锈剂。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解液B的pH为6~12。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与方法》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包括位于混凝土(1)中作为阴极(2)的钢筋、槽口与混凝土(1)表面密封配合的电解槽(3)、位于电解槽(3)内的电解液(4)、浸入电解液(4)中的阳极(5)、向阴极(2)与阳极(5)供电的直流电源(6)以及pH指示计(7),阳极为不锈钢网,电解槽(3)带有电解液(4)的进(8)、出口(9),pH指示计(9)的探头贯穿所述电解槽(3)的槽壁且与电解液(4)接触,电解槽(3)与混凝土(1)的表面相接触的部位设有遇水膨胀的止水压条(10),所述的止水压条(10)与混凝土(6)的表面间设有止水带(11),电解槽(1)的槽口部位带有用于压紧止水压条(10)和止水带(11)的外翻边,该外翻边与混凝土(1)的表面之间通过螺栓(12)固定。
实施例2 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水泥:砂:石子:水=1:1.40:2.60:0.49,即配置一立方米的新拌混凝土使用210千克水、429千克水泥、600千克中砂和1115千克粒径为5~16毫米石子,其中,在混凝土浇铸时掺入水泥质量的2%即8.58千克的氯化钠,水灰比为0.5,保护层深度为40毫米,标准养护28天,常温室内放置5个月后,用电化学工作站Reference600测定修复前混凝土试件中钢筋的电化学阻抗谱和弱极化曲线,发现钢筋已经锈蚀。同时,沿着混凝土保护层深度方向,钻孔取粉,每打5毫米(5毫米为一层),将获得的混凝土灰粉作为一个样本,采用氯离子快速测定方法(RCT)测定混凝土试件内氯离子含量,测得氯离子含量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氯离子含量随保护层深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氯离子含量为氯离子占混凝土的质量分数。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对混凝土进行修复,将饱和Ca(OH)2水溶液(室温)6升注入电解槽中,开始连续通电进行电化学除氯,控制施加的电流密度以钢筋的总表面积计为3安/平方米,通电6天后,结束通电,清洗电解液保持装置,然后将0.024克LiOH加入到84毫升水中配制LiOH水溶液,再将15.39克三乙烯四胺(纯度大于95%)注入到LiOH水溶液电解液中,加入5.765克磷酸(纯度为85%),配制成100毫升pH值为10.25的含有三乙烯四胺的电解液,其中三乙烯四胺的摩尔浓度为1摩尔/升。将含有三乙烯四胺的电解液6升注入电解槽中,再开始连续通电进行双向电渗处理,控制施加的电流密度以钢筋的总表面积计为3安/平方米,通电时间9天后,结束通电。
通电结束后,沿着混凝土保护层深度方向,钻孔取粉,每打5毫米(5毫米为一层),将获得的混凝土灰粉作为一个样本,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混凝土试件内阻锈剂的含量并采用氯离子快速测定方法(RCT)测定混凝土试件内氯离子含量,测得氯离子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氯离子含量为氯离子占混凝土的质量分数;测得阻锈剂(N元素占混凝土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N含量随混凝土深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对比例1 电化学除氯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水泥:砂:石子:水=1:1.40:2.60:0.49,即配置一立方米的新拌混凝土使用210千克水、429千克水泥、600千克中砂和1115千克粒径为5~16毫米石子,其中,在混凝土浇铸时掺入水泥质量的2%即8.58千克的氯化钠,水灰比为0.5,保护层深度为40毫米,标准养护28天,常温室内放置5个月后,用电化学工作站Reference600测定修复前混凝土试件中钢筋的电化学阻抗谱和弱极化曲线,发现钢筋已经锈蚀。同时,沿着混凝土保护层深度方向,钻孔取粉,每打5毫米(5毫米为一层),将获得的混凝土灰粉作为一个样本,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混凝土试件内阻锈剂的含量,测得氯离子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氯离子含量随混凝土深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氯离子含量为氯离子占混凝土的质量分数。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对混凝土进行修复,将6升饱和Ca(OH)2水溶液(室温)注入电解槽中,开始连续通电进行电化学除氯,控制施加的电流密度以钢筋的总表面积计为3安/平方米,通电15天后,结束通电。
通电结束后,沿着混凝土保护层深度方向,钻孔取粉,每打5毫米(5毫米为一层),将获得的混凝土灰粉作为一个样本,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混凝土试件内阻锈剂的含量并采用氯离子快速测定方法(RCT)测定混凝土试件内氯离子含量,测得氯离子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氯离子含量为氯离子占混凝土的质量分数;测得阻锈剂(N元素占混凝土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N含量随混凝土深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对比例2 双向电渗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各组分的质量配比为:水泥:砂:石子:水=1:1.40:2.60:0.49,即配置一立方米的新拌混凝土使用210千克水、429千克水泥、600千克中砂和1115千克粒径为5~16毫米石子,其中,在混凝土浇铸时掺入水泥质量的2%即8.58千克的氯化钠,水灰比为0.5,保护层深度为40毫米,标准养护28天,常温室内放置5个月后,用电化学工作站Reference600测定修复前混凝土试件中钢筋的电化学阻抗谱和弱极化曲线,发现钢筋已经锈蚀。同时,沿着混凝土保护层深度方向,钻孔取粉,每打5毫米(5毫米为一层),将获得的混凝土灰粉作为一个样本,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混凝土试件内阻锈剂的含量,测得氯离子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氯离子含量随混凝土深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其中氯离子含量为氯离子占混凝土的质量分数。
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装置,对混凝土进行修复,将0.024克LiOH加入到84毫升水中配制LiOH水溶液,再将15.39克三乙烯四胺(纯度大于95%)注入到LiOH水溶液电解液中,加入5.765克磷酸(纯度为85%),配制成100毫升pH值为10.25的含有三乙烯四胺的电解液,其中三乙烯四胺的摩尔浓度为1摩尔/升。将含有三乙烯四胺的电解液6升注入电解槽中,开始连续通电进行双向电渗处理,控制施加的电流以钢筋的总表面积计为3安/平方米,通电9天后,结束通电。
通电结束后,沿着混凝土保护层深度方向,钻孔取粉,每打5毫米(5毫米为一层),将获得的混凝土灰粉作为一个样本,采用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混凝土试件内阻锈剂的含量并采用氯离子快速测定方法(RCT)测定混凝土试件内氯离子含量,测得氯离子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其中氯离子含量为氯离子占混凝土的质量分数;测得阻锈剂(N元素占混凝土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N含量随混凝土深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
层数/CL- |
初始含量 |
1.电化学除氯 |
2.双向电渗 |
3.两步法 |
||||
含量 |
除氯效率 |
含量 |
除氯效率 |
含量 |
除氯效率 |
效率提高 |
||
i |
0.075 |
0.047 |
49.5% |
0.041 |
55.6% |
0.041 |
59.1% |
相对1 |
2 |
0.084 |
0.047 |
0.041 |
0.042 |
||||
3 |
0.092 |
0.043 |
0.036 |
0.035 |
9.6% |
|||
4 |
0.082 |
0.044 |
0.039 |
0.033 |
||||
5 |
0.088 |
0.038 |
0.040 |
0.031 |
相对2 |
|||
6 |
0.090 |
0.037 |
0.035 |
0.035 |
||||
7 |
0.083 |
0.039 |
0.035 |
0.031 |
3.5% |
|||
8 |
0.081 |
0.046 |
0.033 |
0.028 |
层数/N |
电化学除氯 |
双向电渗 |
两步法 |
1 |
0 |
0.2189 |
0.2087 |
2 |
0 |
0.1580 |
0.1204 |
3 |
0 |
0.1380 |
0.1010 |
4 |
0 |
0.1269 |
0.1114 |
5 |
0 |
0.1349 |
0.0000 |
6 |
0 |
0.1361 |
0.0000 |
7 |
0 |
0.1307 |
0.0000 |
8 |
0 |
0.1220 |
0.0000 |
2016年12月7日,《一种两步法修复盐害混凝土结构的装置与方法》获得第十八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2100433B
--返回 -- 取向聚氯乙烯 (PVC-O) 管的发展 张玉川 北京塑料工业协会 取向聚氯乙烯 (PVC-O) 管是于 1974年首次出现的管道品种。 因其性能卓越, 经济效益和 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因此一直是全球塑料管道行业努力开发的目标, 已经在英国、法国、荷兰、葡萄牙、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和日本等国家应用多年。虽然由 于制造工艺上的困难,至今 PVC-O 管的用量还不大,但是世界各国始终给以高度重视。近 年来不仅国际标准组织 ISO 已经正式发布了取向聚氯乙烯 (PVC-O) 管的国际标准,而且很 多国家也制定和发布了各自的标准或地方法规。 先后发布的这些标准不仅表明全世界都认识 到了 PVC-O 管的非凡性能与价值,急切需要发展这种管道,也证明了 PVC-O 管的技术已 经成熟和可靠。这是值得我国塑料管行业密切注意的发展新动向。 1. 相关标准进展 以下是国际上
FRP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法 陈鹏飞 1,2 ,杨勇新 1 ,岳清瑞 1 ,姚勇 2 ,李彪 1 ,张彦红 1,2 (1.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8 2.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绵阳 621000) 摘要: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FRP) 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逐渐广泛,目前主要是 针对工程结构进行的加固补强。本文介绍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修复混凝土结构的几种典型施工方法, 以及不同种施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详细介绍了各种方法的施工过程、关键环节、质量检验与验收的内 容。最后,结合论文研究及目前 FRP应用技术规范,对 FRP修复加固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展望,以期促进 我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领域高效、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FRP;加固;混凝土结构;施工 The Construction Met
《一种岩石脆性的测井方法和装置》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岩石脆性的测井方法和装置,以解决针对没有充分考虑到岩石结构和应力环境的变化对岩石脆性的影响,生成岩石脆性指数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一种岩石脆性的测井方法和装置》的主要目,根据该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岩石脆性的测井方法。该方法包括:使用脆性指数模型来表征岩石的静态脆性指数和动态脆性指数;使用具有岩石结构特征的校正模型将动态脆性指数进行动静态脆性指数转换处理,生成岩石在同一应力条件下的静态脆性指数;使用建立的岩石脆性应力校正模型对同一应力条件下的静态脆性指数进行校正,生成岩石在不同测井深度对应的岩石应力条件下的静态脆性指数。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该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岩石脆性的测井装置。该装置包括:表征模块,用于使用脆性指数模型来表征岩石的静态脆性指数和动态脆性指数;转换模块,用于使用具有岩石结构特征的校正模型将动态脆性指数进行动静态脆性指数转换处理,生成岩石在同一应力条件下的静态脆性指数,校正模块,用于使用建立的岩石脆性应力校正模型对同一应力条件下的静态脆性指数进行校正,生成岩石在不同测井深度对应的岩石应力条件下的静态脆性指数。
根据发明实施例,通过使用脆性指数模型来表征岩石的静态脆性指数和动态脆性指数;使用具有岩石结构特征的校正模型将动态脆性指数进行动静态脆性指数转换处理,生成岩石在同一应力条件下的静态脆性指数;使用建立的岩石脆性应力校正模型对同一应力条件下的静态脆性指数进行校正,生成岩石在不同测井深度对应的岩石应力条件下的静态脆性指数,解决了没有考虑岩石结构和应力环境变化对岩石脆性的影响因素,提高了测井岩石脆性指数计算的精度。
构成《一种岩石脆性的测井方法和装置》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该发明的进一步理解,该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该发明,并不构成对该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截至2014年10月24日技术的两块样品的动态杨氏模量、泊松比与围压的关系图;
图2是根据截至2014年10月24日技术的两块相同的样品静态杨氏模量、泊松比与围压的关系图;
图3是根据该发明实施例一的岩石脆性的评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该发明实施例一的说明区块“脆性好”的岩心岩石力学特征示意图;
图5是根据该发明实施例一的说明区块“脆性一般”的岩心岩石力学特征示意图;
图6是根据该发明实施例一的说明区块“脆性差”的岩心岩石力学特征示意图;
图7是根据该发明实施例一的说明区块四块不同粘土含量的样品静态脆性指数与围压关系示意图;
图8是根据该发明实施例一的说明区块脆性垂直应力(埋深)校正指数拟合图;
图9是根据该发明实施例一的说明区块测井静态脆性指数处理成果事宜图;
图10是根据该发明实施例二的岩石脆性的评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岩石脆性的测井方法和装置》涉及石油勘探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岩石脆性的测井方法和装置。
《一种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方法及装置》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钻孔内任意部位进行注浆,并且止浆可靠的方法,《一种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方法及装置》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所述的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方法,分为注浆、止浆两大作用过程,浆液通过实施该方法的装置的输浆管道进入,注浆完毕后,该装置的滞留部件起到止浆作用,且该装置的拆卸部件可以连接另外的滞留部件进行下一次注浆。
所述的一种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钻机钻设注浆孔至设计孔深,退出钻杆;
2)、注浆泵输送出的浆液通过进浆管、依次流过输浆管道、膨胀止浆塞、到达单向压力阀;
3)、浆液流动压力未达到单向压力阀的单向阀的开启压力时,浆液通过膨胀止浆塞上溢浆孔撑起密封橡胶套进入膨胀橡胶塞,膨胀橡胶塞膨胀,直至膨胀直径大于孔内径,从而将孔壁封住;
4)、浆液压力增加到大于单向阀的开启压力时,浆液冲开单向阀,冲击压力熔片开启,浆液通过出浆孔进入钻孔中,进行注浆;
5)、注浆完毕,单向阀回弹封闭阻止浆液回流;旋转输浆管道,拆卸取出;膨胀止浆塞、单向压力阀滞留孔内止浆。
实施上述方法的一种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进浆管、输浆管道、膨胀止浆塞、单向压力阀;所述输浆管道与膨胀止浆塞、所述膨胀止浆塞与单向压力阀均通过接头连接。
所述的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装置,所述输浆管道由接头联接至少两段输浆钢管组成,接头两端外螺纹旋合两段输浆钢管端部内螺纹连接而成。
所述的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装置,所述膨胀止浆塞包括钢花管和膨胀橡胶塞、密封橡胶套,膨胀橡胶塞包裹在钢花管外,钢花管上开有溢浆孔,钢花管上溢浆孔对应位置处外套有密封橡胶套。
所述的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装置,所述单向压力阀内依次设有单向阀、压力熔片,单向阀的复位弹簧设置在压力熔片上,压力熔片端设有出浆孔。
所述的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装置,所述输浆管道及设置在输浆管道一端的进浆管组成该装置实施孔内注浆并止浆方法的拆卸部件。
所述的孔内注浆并有效止浆的装置,所述膨胀止浆塞、单向压力阀及连接两者的接头组成该装置实施孔内注浆并止浆方法的滞留部件。
1、通过增加或减少输浆钢管长度和数量,可以实现对注浆孔内任意段的止浆。
2、单向压力阀的压力熔片的最小破坏压力为3Mpa,膨胀橡胶塞的最小膨胀压力为1Mpa、最大膨胀保压不小于1h,在最大注浆压力5Mpa下,各部不泄露,止浆效果好。
3、由于膨胀橡胶塞采用优质钢丝网橡胶制成,密封橡胶套采用优质弹性橡胶制成,使单向膨胀止浆塞具有加压后横向膨胀大,强度高,硬度大。
4、通过正反丝扣的设置,可以方便的拆卸输浆钢管,保证了止浆效果的同时减少了材料浪费。
《锈蚀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修复与保护》是以锈蚀混凝土结构的修复与保护为主线,首先介绍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锈蚀混凝土结构常用修复技术和修补材料,然后通过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等手段分析在采用“局部修复法”时修补材料与基层混凝土在早期物理变形、后期力学性能和钢筋锈蚀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不相容性,提出基于修复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修复建议。最后介绍在当前工程实践中最新的混凝土表面耐久性防护措施、锈蚀混凝土结构电化学防护与修复技术和一些国内外典型锈蚀混凝土结构修复与新建混凝土结构防护实例。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