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营造法式注释(卷上) | 作 者 | (宋)李诫(编修) / 梁思成(注释)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83年09月 |
页 数 | 342 页 | 定 价 | 32 元 |
装 帧 | 精装 | 统一书号 | 15040-4136 |
作者介绍
李诫,字明仲,郑州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学家。他工书法,善绘画,藏书数万卷,手抄本数十卷。曾官通直郎,任将作监。元符三年,李诫撰成《营造法式》,该书是建筑史上划时代著作。李诫还曾主持修建一系列著名建筑,如1099年修建五侯府,1102年修建辟雍宫,后又修龙德宫、棣华室、朱雀门、九成殿、开封府衙、明堂等等。大观四年在虢州知府任上病逝。李诫为人博学多闻,另著有《续山海经》、《琵琶录》、《续同姓名录》、《马经》、《六博》、《古篆说文》等著作多部。
2100433B
营造法式 包括释名、名作制度、功限、料例、图样五部分 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三阶段 1、从事后算账到事先算账2、从被动的反应设计和施工发展到能动的影响设计和施工3、从依附于施工者或建筑师发展成一个独立的专业...
传统的对开门冰箱产品一般只有两个温区,但随着冰箱向多门、多温区的方向发展,传统对开门冰箱不仅在设计上显得落伍,也给那些对存储空间有高要求的人士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而大对开门冰箱的高碳对环境的影响又日渐突...
传统的对开门冰箱产品一般只有两个温区,但随着冰箱向多门、多温区的方向发展,传统对开门冰箱不仅在设计上显得落伍,也给那些对存储空间有高要求的人士的生活带来了不便;而大对开门冰箱的高碳对环境的影响又日渐突...
对《营造法式》中的装饰纹样和彩绘用色进行了解读与分析;指出了《营造法式》的本质是中华民族的建筑精华与中国文化中礼制精神的统一;传统礼文化中交织着政治与伦理因素;阐释了《营造法式》彩画作中色彩代表的符号意蕴;解析了《营造法式》中龙、凤、麒麟、獬豸、象、熊、仙鹿、天马等纹饰代表的政治符号意蕴;以及海石榴华、化生、麒麟、鱼、鸳鸯、柿蒂纹、琐子、羊等纹饰代表的伦理符号意蕴;
《营造法式图样(上下册)》其成果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根据制度音节的描述,补绘出一些缺失的图样。由于《法式》三十三、三十四两卷图样为单个构件的彩画图样,没有表现出每种彩画制度应用在外檐或内檐的综合艺术效果。所以把分散的彩画图案集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立面效果,也是很有意义的。其次,现存版本图案中,琐纹图案皆为几何图形的变异,估计与宋代原状的差别不会很大。而花纹图案更具写生意味,传写中可能误差较大。所以有的学者致力于花纹“尤其是植物花叶的造型”的推敲,以期更为接近宋式原貌。再者,对图案中模糊不清的颜色标注读者的阅读产生困难。有的学者亦企图破解其注色规律,以期更准确地表现宋代彩画用色的特点。
陶本《营造法式》彩画图案虽然具有一些缺憾,但对于大量的美术工作者及建筑艺术家来说,该部分彩画图案对完整了解宋代建筑艺术风格,以及进行新艺术创伤,仍有很重要的价值。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江南地域文化研究丛书之一。
绪论 《营造法式》与中国古代建筑研究
第一节 近代外国学者对中国古建筑的关注
一 “中国热”与中国建筑
二 “非历史的历史”与“非历史的建筑
三 东方艺术史与中国古代建筑
第二节 中国营造学社与古代建筑研究
一 中国营造学的创立
二 中国营造学社的主要成就
三 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
第三节 当代建筑史学与《营造法式》研究
一 建筑史研究的主要成果
二 《营造法式》研究的新成就
第一章 《营造法式》作者、主要内容及版本流传
第一节 《营造法式》的作者
一 “李诫”与“李诚
二 李诫的生平
第二节 《营造法式》主要内容
一 《进新修(营造法式)序》、《札子》与《看详》
二 《总释》与《总例》
三 诸作制度
四 功限与料例
五 诸作图样
第三节 《营造法式》卷目
一 “后人并省”说与“传抄致误”说
二 “屋楹数”与《营造法式》
第四节 《营造法式》版本流传
一 宋代刻本
二 元明清时期的宋刻本与抄本收藏
三 当代《营造法式》版本
第二章 《营造法式》的性质、特点与价值
第一节 《营造法式》的性质
一 工官与将作监
二 法式与规范
第二节 《营造法式》的特点
一 考究群书,厘定术语
二 制订制度,明确规格
三 确立定额,比类增减
四 别立图样,以明制度
第三节 《营造法式》的价值
一 《营造法式》与中国古代建筑结构及演变
二 《营造法式》与中国古代建筑模数制度
三 《营造法式》与中国建筑的单体造型和装修
四 《营造法式》与工官制度
第三章 《营造法式》壕寨与石作制度
第一节 壕寨制度
一 立基与筑基
二 筑城与筑墙
第二节 取正与定平
一 取正
二 定平
第三节 石作制度
一 石构建筑与石制构件
二 造石作次序与雕镌制度
第四节 宋代常用的石构件与形制
一 台基
二 角石、角柱、压阑石
三 殿阶螭首、殿内斗八
四 踏道
五 门砧限、地袱
六 柱础
七 钩阑、螭子石
八 坛
九 流杯渠、卷辇水窗
十 水槽子、马台
十一 井口石、山棚捉脚石、幡竿颊
十二 赑颅鳌坐碑、笏头碣
第四章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
第一节 用材制度
一 用材制度的内涵
二 用材制度的意义
三 用材制度的变异
第二节 铺作的含义及构成
一 铺作的含义
二 造拱之制
三 造昂之制
四 造斗之制
五 耍头与衬枋头
第三节 铺作的组合与分布
一 铺作组合
二 铺作分布与分槽
第四节 建筑的分类与大木构架类型
一 《营造法式》对建筑的分类
二 构架类型
第五节 大木构架的主要构件
一 柱
二 蜀柱与叉手
三 梁袱
四 角梁
五 阑额
六 棹
七 替木与搏风板
八 椽
第六节 屋顶与举折
一 屋顶
二 举折
三 檐
第五章 《营造法式》小木作制度
第一节 门类与窗类
一 门类
二 窗类
第二节 隔断类、天花类与障隔类
一 隔断类
二 天花类
三 障隔类
第三节 佛道帐类与杂件类
一 佛道帐类
二 杂件类
第六章 《营造法式》雕作、旋作、锯作与竹作制度
第一节 雕作制度
一 雕镌题材与技法
二 木雕部位与使用题材
第二节 旋作制度
一 殿堂等杂用名件
二 照壁板宝床上名件
三 佛道帐上名件
第三节 锯作与竹作制度
一 锯作制度
二 竹作制度
第七章 《营造法式》瓦作、泥作、砖作与窑作制度
第一节 瓦作制度
一 瓦的规格、用途及结瓦制度
二 垒脊与脊兽制度
第二节 泥作制度
一 垒墙、垒射垛与用泥
二 立灶制度
第三节 砖作制度
一 砖的品种、规格及用途
二 垒基与铺地
三 其他
第四节 窑作制度
一 砖坯与瓦坯
二 烧变次序与垒窑制度
第八章 《营造法式》的功限与料例
第一节 功限
一 壕寨与石作功限
二 大木作功限
三 小木作功限
四 诸作功限
第二节 料例
一 以材料为准定额
二 以工程项目为准定额
三 用钉、用胶料例
四 诸作等第
第九章 《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
第一节 彩画工艺
一 工艺流程
二 衬地之法
第十章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的关联
第十一章 《营造法式》与江南宋元时期木结构建筑
第十二章 宁波保国寺大殿的构造与特色分析
后记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