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应用GPS和水准测量研究大城市地面沉降和三维形变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
项目负责人 | 刘大杰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本项目主要研究应用GPS卫星定位技术临测大城市地面的不均匀沉降及三维形变的可行性,探讨测定大城市的地面动态变化的GPS观测方案,数据处理方法及有关问题,从而为大城市的防灾减灾提供前所没有的基础资料。通过采用系统的方位偏差和尺度偏差,采用适当的基准许方程,研制适用于监测网平差和形变分析的软件,通过理论和试验网计算数据的分析,证明了应用GPS监测大城市地面沉降和三维形变是可行的,其平面精度可达2至3毫米,高程精度右达4至5毫米,且具有很多其它优点。为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项目的理论成果和数据处理软件用于该苏州市GPS三维形变监测网,已取得一些有益的成果,且即将用于上海市。 2100433B
批准号 |
49371049 |
项目名称 |
应用GPS和水准测量研究大城市地面沉降和三维形变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D0114 |
项目负责人 |
刘大杰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同济大学 |
研究期限 |
1994-01-01 至 1996-12-31 |
支持经费 |
6(万元) |
水准测量测的是高差,最后得出的是各个点的高程H;导线测量是测角量距,最后得出的是平面坐标XY,随着全站仪的出现当然也可以用三角高程测出高程,但精度比水准低。
不管水准还是导线,一站中误差这个说法都是不对的。 只能说是 点位中误差或者,这一段的测量中误差,测站是架仪器的地方,它本身是用来测量的,难道你
水准测量是确定工程地面点高程的方法之一,是高程测量中精度较高且常用的方法。水准测量为施工放样、设备安装、变形监测及分析与预报领域中提供基础资料,工程地形图测绘、地质勘测、工程施工、竣工验收以及建筑变形...
GPS测量在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高 伟1, 2,徐绍铨 1,刘爱田 3,王 超 4 ( 1.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2. 山东农业大学信息科 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3. 临沂市国土资源局 ,山东 临沂 276001;4. 山东省泰安国土资源局 ,山东 泰安 271000) 摘要 :为了研究用高精度的 GPS高程测量来监测城市地面的沉降变化 , 在 N 市建立 了 GPS基准网和 监测网。在 观测中采取了一定的措施 ,以获得高精度的高程分量。顾及到对流 层延迟的影响 ,采用 Saastamoinen模型来计算 对流层延迟的干分量 ,用随机过程模 型来估 计对流层 延迟中 的湿分 量变 化。基线 解算采 用了 高精 度解算 软件 Bemese,网平差使用了 PowerADJ科研版。实际算例表明 ,采用 GPS技术进行城市地面沉降监测 , 获
传统的工程水准测量主要采用方法是分级布设高精度的施工控制网,而GPS高程测量方法其精度一直被认为不太可靠,但在一般的工程测量中,只要经过处理,GPS高程测绘方法是完全可以应用的。本文针对这个问题对GPS水准测量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验对GPS拟合高程和四等水准平差高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地面沉降的三维虚拟表达技术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著旨在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地面沉降研究中的可视化建模应用。在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可视化技术理论方法的指导下,研究了三维水文地质结构、地下水面、地面沉降动态过程以及地面沉降的诱发后果一地裂缝的虚拟建模方法以及三维表达方式。初步建立包括三维水文地质结构模块。地下水面模块以及地面沉降模块的虚拟现实系统。《地面沉降的三维虚拟表达技术研究:以苏锡常地区为例》可供水文及水资源专业、政策研究方面的学者和管理人员参考。
1.GPS网的布设应视目的、要求精度、卫星状况、接收机类型和数量、测区已有的资料、测区地形和交通状况以及作业效率综合考虑,按照优化设计原则进行。
2.B级GPS网应布设成连续网,除边缘点外,每点的连接点数应不少于三点。优于B级GPS网的布设可为多边形或复合路线。
3.各级GPS网中,最简独立闭合环或复合路线的边数应小于等于6.
4.B级GPS网相邻点间平均距离等于70km,优于B级网的相邻点间平均距离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相邻点最小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1/3~1/2;最大距离可为平均距离的2~3倍。
5.B级GPS网点应与GPS永久性跟踪站联测。其联测的站数不得少于2站。
6.B级GPS网,应尽量与周围的GPS地壳形变监测网、基本验潮站联测。
7.B级GPS网点宜与参加过全国天文大地网整体平差的三角点、导线点和一、二等水准点并置或重合。
8.新布设的GPS网应与附近已有的国家高等级GPS点进行联测。联测点数不得少于2点。
9.B级GPS网,在高程剧烈变化的地区,其点间距离不宜超过100km;在地壳断裂带或地震频发地区,其点间距离应适当缩短。
10.为确定GPS点在某一参考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该参考坐标系中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的总点数不得少于3个。
11.为求得GPS网点的正常高程,应根据需要适当进行高程联测。B级网至少每隔2~3点,优于B级网的测量可依具体情况适当增加联测高程的点数,一般每隔3~6点联测一个高程点。
12.B级GPS点的高程联测,应按GB12898国家三等水准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
优于B级GPS点的按GB12898国家四等水准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高程联测。
13.GPS快速静态定位网的布设,除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a)相邻点的距离大于20km时,应采用GPS静态定位法施测;
b)当网中相邻点间距离小于该级别所要求的相邻点间最小距离时,两相邻点必须直接进行同步观测;
c)对于双参考站作业方式,不同观测单元的基准基线宜相互联结,以构成整个网的骨架;
14.技术设计应上交的资料
a)野外踏勘技术总结;
b)测量任务书与专业设计书(附技术设计图)。
每个研究堆都有特殊用途,研究堆的设计和运行都有鲜明的特殊性和用途的导向性。因此,研究堆的设计和运行管理往往比常规的核动力反应堆更复杂及多样化,其临界安全问题是研究堆的核心问题。总体上看,研究堆结构比动力堆简单,一般也运行在低温度下。由于研究堆装载较少的燃料,堆功率一般比较小,因此潜在的放射性裂变产物总量比核动力反应堆少得多,一般研究堆发生堆芯严重损坏并造成放射性裂变产物大规模释放的风险也比核动力反应堆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