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有物理基础的LILAN分布式水文模型 | 作 者 | 李兰 |
---|---|---|---|
ISBN | 9787030362711 | 页 数 | 212 |
定 价 | 79.00元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3-05 |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1章 概论
第2章 LILAN分布式水文模型产流原理
第3章 水循环系统汇流模型
第4章 参数识别
第5章 水文反问题模型与数值解法
第6章 多源数据融合方法
第7章 雷达测雨与降水空间变异
第8章 日时间尺度的水动力学机制分析
第9章 分布式降雨降雪融冰模型与应用
第10章 LL-Ⅰ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应用
第11章 LL-Ⅱ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应用
第12章 LL-Ⅲ分布式水文模型在水资源管理与防洪减灾中的应用
第13章 LILAN分布式水文模型与国内外模型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彩图
本书是基于高新技术3S的有水文物理机理的LL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系列理论、方法和应用。本书内容范围包括模型的产汇流理论、LL-I~LL-III分布式水文模型与应用,水文参数反问题模型,融雪融冰预报模型,雷达测雨实时校正和应用等。本书包括模型框架、模型原理、参数识别、多元数据融合、模型应用有全方位论述。模型应用包括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考虑人类活动影响的二元驱动条件下分布式水资源模型预测、评价与水资源配置。
年租金每平方10元内
生物质发电是分布式发电的一种利用,生物质,例如:垃圾、沼气、秸秆、农林废弃物等,直接燃烧将生物质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方式。它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其发电成本低,容易控制,...
中国水利建设基础局,事业单位,工作环境好,福利也不错的。
SWAT为当前比较流行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文章以所处不同大陆,地形、植被、土壤及气候类型各异的东南亚老挝南木恩水电站、东非乌干达恩库西河水电站和欧洲黑山共和国莫拉查河规划梯级水电站工程为例,通过收集地形、植被、土壤及气象等基础数据,以SWAT为工具建立分布式水文模型。对比实测和模拟径流系列的相对误差(Re)、相关平方系数(R2)以及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Ens)为模型评价指标,得到SWAT模型在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各异地区的径流模拟均有较好的适应性的结论,采用模型参数移用的方法,可快速获得工程所在地与降雨相同年限的径流系列。模型方法的成果可作为径流成果的合理性检验,甚至可作为推荐的径流成果使用。
水利水电技术 第 37 卷 2006 年第 10期 Wa ter Resourcesand Hydr opower Eng ineering Vol. 37 No.10 水文模型中植被截留计算的误差分析 田富强 , 胡和平 (清华大学 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筹 ), 北京 100084) 在众多植被截留模型中 , 针对场次降雨建立的概念性指数模型由于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 , 且参数通过常规观测资料即可确定 , 在构建物理性流域水文模型时被广泛采用 。但在水文模型的应用 中 , 计算是逐时段进行的 , 这造成模型计算时段和适用时段之间的不匹配 , 是植被截留计算误差的原 因之一 。分析表明 , 无论在一个计算时段内有多个降雨过程发生 , 还是一场降雨过程被划分为多个计 算时段 , 逐时段计算均将过高估计植被截留量 。 植被截留 ; 指数模型 ; 物理性水文模型 ;
磁规律是空间、物质、材料和物体中各种磁学量之间或磁学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些关系是定性的,有些关系是定量的,而其中一些比较基本的关系则往往能用简单的数学公式准确地表达。
磁规律的范围随人们对磁现象的认识扩展而不断扩大,围绕不同方面的磁规律展开的。这些磁规律包括基本的宏观磁规律和磁单位、物质磁性的规律、强磁材料磁化的规律、样品磁化的规律和物质的磁效应。
磁规律是磁测量得以正确有效进行的物理基础。首先,基本磁学量磁场强度、磁矩、磁化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等都只有在发现了基本宏观磁规律、同时给出它们的定义和单位之后才能进行测量;对于各种具体的磁领域,也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具体磁规律,从而定义出反映其特点的磁学量才能对它们进行测量。这就是说,磁测量的对象及被测磁学量的定义都来自磁规律,后者应该是磁测量的基础。其次,为了实现被测磁学量的正确测量,所采用的测量方法的原理要正确,而这些原理都是基本的或比较基本的磁规律。例如,两大类磁测量方法即磁力法和感应法的原理,分别是前面提到的磁库仑定律、安培作用力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它们都是基本的磁规律。
各种磁测量所用的仪器,必须能按指定的准确度测出由磁规律定义出的磁学量。而实现磁测量的各种操作规程,也受到各种磁规律的制约,必须满足由磁规律提出的要求。一些基本的磁规律早已确立,但磁测量的水平,即使对于基本磁学量而言,至今仍在不断提高之中,这是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综合结果,其中也包括基本磁规律应用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磁测量中基本磁规律所起的作用往往是逐渐被人们认识的,而一些比较具体的磁规律又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发现,这种认识和发现对磁测量技术的发展将起重要的作用。
《基础物理实验》系统地介绍了与大学物理实验有关的数据处理知识,一些常用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仪器设备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物理实验经常采用的各种基本测量方法;按不同层次编排了34个基础实验、9个近代物理实验、32个设计性实验和2个研究性实验,实验内容涉及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方面,其中还有一些是综合性实验。《基础物理实验》各章节及各个实验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循序渐进、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本书是作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既具有较深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宽的岩石物理学知识面.相信本书能给从事岩石物理学研究的师生及科研人员一些启发,可供高等院校、研究所和工程单位等参考.
岩石物理研究是伴随着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认识的逐渐深化而不断得到发展的.岩石物性是地球物理理论的基础,它也是储层综合地球物理技术的基础,在地球物理勘探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物探技术的发展和近年来勘探难度的增大,地球物理学家越来越注重岩石物理学的研究.
岩石是极具复杂性和分散性的地球介质,岩石物理学就是要从实验和理论上研究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搞清弹性参数与岩石其他物性参数(如孔隙比、饱和度、渗透率、孔隙流体类型及流动性)和状态参数(裂隙、孔洞等岩石的非均匀性、组构和完整性以及应力状态等)之间的关系.搞清这些因素对岩石弹性波和电磁波传播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地球物理和岩石物理数据中的响应(这些响应对地球物理、岩石物理及工程资料的综合研究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是地球物理资料的正反演计算和综合解释所必需的,而且对深部构造研究、区域性油气预测、储层预测和油藏描述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促进这种研究的过程中,岩石物理学的任务就是通过实验室岩石物理模拟,建立寻找地球物理参数(速度、振幅、衰减、频率等)和岩石物理性质(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利用地震资料进行储层参数预测和解释,为实际地震响应分析和属性反演提供经验或理论的依据.岩石物理学架起了地震数据和储层性质之间的桥梁,并对一些技术的发展,如试图从地震数据导出储层岩石和流体特征及油藏参数的技术中都起到了基本准则的作用,而且在地震技术(4D地震储层监测、地震岩性识别,以及“亮点”等油气直接检测技术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岩石物理学发展很快,从实验分析和理论推导方面都提出了很多适用单一条件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复杂模型,但对地震解释而言,仍然存在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即它在地震数据的解释中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我们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油气田进入成熟期,以及许多方法和技术的提高及发展,地震勘探的解释技术将会在推断储层三维图像快照中成为例行程序.在这样的处理过程中,岩石物理在地震数据的定量解释中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