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 云南银柴 | 界 | 植物界 |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 |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 大戟目 |
云南银柴生长于海拔200-1500米山地密林中、 林缘或溪旁灌木丛中。花果期1-10月。
云南银柴(拉汉种子植物名称)橄树(海南),铁车木(广东茂名),云南大沙叶(广西植物名录)
Aporusa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Metc. in Lingnan Sci. Journ. 10: 486. 1931; Merr. et Chun in Sunyatsenia 2: 33. 1934: Merr. in Journ. Arn. Arb. 19: 40. 1938: 海南植物志2: 117. 1965; Airy Shaw in Kew Bull. 26: 218. 1972. Aporosa wallichii Hook. f. var. yunnanensis Pax et Hoffm. in Engl. Pflanzenr. 81 (IV. 147. XV): 90. 1921.
叶片膜质至薄纸质,长圆形、长椭圆形、长卵形至披针形,长6-20厘米,宽2-8厘米,顶端尾状渐尖,基部钝或宽楔形,全缘或边缘有稀疏腺齿,上面深绿色,无毛,密被黑色小斑点,下面淡绿色,幼时仅叶脉上被稀疏柔毛,老渐无毛;侧脉每边5-7条,未达叶缘而弯拱联结,两面均明显而下面凸起;叶柄长1-1.3厘米,顶端两侧各具有1个小腺体;托叶早落。雄穗状花序长2-4厘米;苞片三角形,宽1.2毫米,外面基部及边缘被短柔毛;雌穗状花序长达8毫米;雄花:萼片3-5,长倒卵形,外面被柔毛;雄蕊2;雌花:萼片通常3,三角形,顶端急尖,外面被柔毛;子房椭圆形,无毛,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2,顶端2裂。蒴果近圆球状,长8-13毫米,直径6-8毫米,成熟时红黄色,无毛,顶端常有宿存的花柱;种子椭圆形,黑褐色。
你好,银柴胡大概20元/公斤,功能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 宜忌:外感风寒及血虚无热者忌服。
云南建水县马坊煤矿(柴煤),发热量2000至4000大卡,硫0.5%以内,挥发份35%左右。
用繁殖,可直接或育苗后移栽。大面积生产多用直播,发芽率约50%左右,温度在20℃左右,有足够的湿度,播种后7天即可出苗,如果温度低于20℃,则需要10几天才能出苗。于冬季结冻前或春季播种。春播于3月下...
云南银柴产于江西、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区,分布于印度、缅甸、越南等地。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思茅。
秦归山铜银矿床位于三江地槽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的衔接部位,是云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铅锌成矿区之一,具有良好的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背景条件、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的分析,推断矿床成因为后期热卤水对含矿层中铜矿物进行溶滤转移在断层破碎带中富集成矿,属后期热液型脉状铜银矿床。
银柴种植育苗
将新采的果实,不做任何处理随即播种,在一个月内仍然未见发芽现象。虽然在银柴树底也有飞播生长的小苗,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不采用这个方法育苗。可靠的育苗方法是播种育苗,包括沙床催芽和营养袋育苗等步骤。我们做过的育苗试验表明,袋苗的成活保存率在95%以上。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将种子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分钟,捞起晾干;沙床也用同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洒淋消毒。沙床以中颗净沙为佳,利于沙床疏水和种子透气;种子均匀撒播,注意种子不要紧挨重叠;均匀覆沙,厚度约为1~1.2cm,不宜太厚否则不利于种子的出芽。
|
|
资源分布:分布广东 、海南 、广西 、云南 等地。
银柴形态特征
--野外采集植物数据--
中文种名 |
|
拉丁学名 | Aporosa dioica |
科名 | 大戟科 |
采集时间 | 2009年08月21日 |
采集地点 | 海南 东方 东河 |
采集人 | 郑希龙、潘雅书 |
采集样品类型 | 果实 |
引种材料类型 | 果实 |
生活型 | 小乔木 |
生态环境 | 山谷、山腰、疏林、路旁 |
地形 | 山地 |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 细基丸、弓果藤、乌心楠 |
果实颜色 | 橙红色 |
花期 | 4-7月 |
果期 | 8-10月 |
平均鲜重(kg/m2) | 2 |
平均干重(kg/m2) | 0.5 |
单位面积株数估算(株/ha) | 5 |
分布 | 普遍 |
单位面积产量 | 5 |
地区蕴藏量评估 | 较少 |
乔木,高达9米,在次森林中常呈灌木状,高约2米;小枝被稀疏粗毛,老渐无毛。叶片革质,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形或倒披针形,长6-12厘米,宽3.5-6厘米,顶端圆至急尖,基部圆或楔形,全缘或具有稀疏的浅锯齿,上面无毛而有光泽,下面初时仅叶脉上被稀疏短柔毛,老渐无毛;侧脉每边5 7条,未达叶缘而弯拱联结;叶柄长5-12毫米,被稀疏短柔毛,顶端两侧各具1个小腺体;托叶卵状披针形,长4-6毫米。雄穗状花序长约2.5厘米,宽约4毫米;苞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顶端钝,外面被短柔毛;雌穗状花序长4-12毫米;雄花:萼片通常4,长卵形;雄蕊2-4,长过萼片;雌花:萼片4-6,三角形,顶端急尖,边缘有睫毛;子房卵圆形,密被短柔毛,2室,每室有胚珠2颗。朔果椭圆状,长1-1.3厘米,被短柔毛,内有种子2颗,种子近卵圆形,长约9毫米,宽约5.5毫米。花果期几乎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