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株高30-35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生鳞片;鳞片膜质,下部阔圆形,向上成长钻形,有睫毛,盾状着生。叶远生,草质,无毛;叶柄以关节着生于矮叶足上,连同叶轴为栗褐色;叶片卵状三角形,长20-30厘米,基部宽15-25厘米,四回羽状细裂;羽片密接,基部一对较大,矩圆形,长8-12厘米,宽4-6厘米,渐尖头,基部近圆形;各回小羽片都有短柄,小羽轴有狭翅;末回裂片条形,长2-3毫米,宽约0.8毫米,尖头,全缘。叶脉分叉,每裂片有小脉1条。孢子囊群生于小脉中部,圆形,无盖。 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广西、贵州和云南南部;越南,泰国,尼泊尔也有。附生密林中树干或石上,叶旱季枯死,雨季再生,海拔1500-2700米
中文名称 | 雨蕨科 | 亚 门 |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 |
---|---|---|---|
门 | 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 界 | 植物界 |
目 | 水龙骨目(Polypodiales) | 拉丁学名 | GYMNOGRAMMITIDACEAE |
纲 | 薄囊蕨纲(Leptosporangiopsida) |
仅1属,雨蕨属Gymnogrammitis Griff. 分布于我国(西南部及南部)、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及中南半岛。
卤蕨科Acrostichaceae 铁线蕨科Adiantaceae 车前蕨科Antrophyaceae 叉蕨科Aspidiaceae 铁角蕨科Aspleniaceae 蹄盖蕨科Athyriaceae 乌毛蕨科Blechnaceae 实蕨科Bolbitidaceae 燕尾蕨科Cheiropleuriaceae 桫椤科Cyatheaceae 骨碎补科(2) Davalliaceae 姬蕨科Dennstaedtiaceae 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 双扇蕨科Dipteridaceae 槲蕨科Drynariaceae 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 | 舌蕨科Elaphoglossaceae 里白科Gleicheniaceae 禾叶蕨科Grammitidaceae 雨蕨科Gymnogrammitidaceae 裸子蕨科Hemionitidaceae 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 肿足蕨科Hypodematiaceae 陵齿蕨科Lindsaeaceae 藤蕨科Lomariopsidaceae 剑蕨科Loxogrammaceae 海金沙科Lygodiaceae 稀子蕨科Monachosoraceae 肾蕨科Nephrolepidaceae 条蕨科OLEANDRACEAE 球子蕨科Onocleaceae | 紫萁科Osmundaceae 水蕨科Parkeriaceae (ceratopteridaceae) 球盖蕨科Peranemaceae 瘤足蕨科Plagiogyriaceae 鹿角蕨科Platyceriaceae 睫毛蕨科Pleurosoriopsidaceae 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 凤尾蕨科Pteridaceae 蕨科Pteridiaceae 莎草蕨科Schizaeaceae 中国蕨科Sinopteridaceae 光叶藤蕨科Stenochlaenaceae 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 书带蕨科Vittariaceae 岩蕨科Woodsiaceae |
雨蕨科植物特征
中型,附生。根状茎横走,圆柱形,辐射对称,坚挺,呈灰蓝色,具网状中柱,密被鳞片;鳞片小,覆瓦状排列,披针形,锈棕色,有长钻头,腹部盾状着生,边缘有长而密的睫毛,膜质,细筛孔状,网眼狭长。叶远生,螺旋状排列;叶柄圆柱形,细瘦,棕色,有光泽,基部以上光滑,基部以关节着生于高出的灰蓝色的叶足上,老则由此脱落;叶片长卵形或阔卵形,渐尖头,基部圆楔形,四回羽状细裂,各回羽片及小羽片密接,以锐角从叶轴和小羽轴斜展,末回小羽片或裂片小,披针形,圆头或近尖头,全缘,各有单一的小脉1条,不达叶边。叶薄草质,极光滑。孢子囊群小,无盖,圆形,由少数孢子囊组成,不具隔丝,每末回裂片有1枚,生于小脉的背部,成熟时稍扩大且较裂片为阔;孢子囊有细柄,由3纵行细胞组成,环带有12-16个增厚细胞。孢子两侧对称,椭圆形,透明,具单裂缝,不具周壁,外壁表面具细长的棒状纹饰(似腺毛),棒上及其末端常具小圆球,小球易脱落,外壁表面尚有不明显的细网。
蕨类植物门 真蕨亚门 薄囊蕨纲 水龙骨目 肾蕨科 分类不一样 有些书籍分在骨...
陆生大型或中型蕨类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有管状中柱(如栗蕨属),或短而直立或斜升,有网状中柱(如凤尾蕨属),密被狭长而质厚的鳞片,鳞片以基部着生。叶一型,少为二型或近二型,疏生(如栗蕨属)或簇生(如凤...
(皱叶、锯齿、大鳞、圆叶)巢蕨、肾蕨、(长角、二叉)鹿角蕨、(美叶、细叶、梯叶、毛叶、密叶)铁线蕨、海金沙、银脉凤尾蕨、(珊瑚、细叶)卷柏、翠云草、紫萁、石松、(密叶、皱叶)波斯顿蕨、兔脚蕨、纽扣蕨、...
雨蕨科下级物种
雨蕨
植株高30-4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粗壮,粗约5毫米,灰蓝色,密被鳞片;鳞片覆瓦状排列,下部阔圆形,向上渐狭成线状钻形,长约4毫米,边缘有睫毛,膜质,棕色,腹部中心为黑褐色,盾状着生。叶远生,相距1-5厘米或过之;叶柄长6-18厘米,粗1-2毫米,栗褐色或深禾秆色,略有光泽,无毛,上面有浅纵沟,基部以关节着生于明显的叶足上;叶片三角状卵形,长20-35厘米,基部宽15-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近心形,四回细羽裂;羽片10-15对,下部两对近对生,向上的近互生,斜展,密接或有时重叠,有短柄(3-4毫米),下部1-2对较大,长8-15厘米,宽3.5-7厘米,三角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对称,圆截形至阔楔形,三回羽裂;一回小羽片10-15对,互生,斜展,柄长约2毫米并有狭翅,椭圆形,长1. 5-4厘米,宽5-18毫米,急尖头,基部为对称的圆楔形,二回羽裂;二回小羽片4-8对,略斜向上,短柄具狭翅,椭圆形,长3-7毫米,宽1.5-4.5毫米,钝头,基部楔形,不对称,下侧下延,常细裂为不等长的短裂片,裂片2-4片,斜向上,线形,长2-3毫米,宽不足1毫米,尖头,全缘。叶脉不明显,每裂片有小脉1条,不达于裂片先端。叶草质,干后灰绿色,无毛;叶轴栗褐色,略有光泽,顶部两侧有绿色的狭边,小羽轴两侧有狭翅。孢子囊群生于裂片背面,位于小脉顶端以下,圆形,成熟时略宽于裂片,无盖,也无隔丝。
产海南(五指山)、广东(乳源)、广西(资源、大苗山、大瑶山)、湖南(宜章)、贵州(雷山、榕江、邱江)、云南(景东、屏边、顺宁、漾濞)、西藏(察隅、墨脱、樟木)。生山地密林下, 常附生于树干上或岩石上, 海拔1300-2700米。叶于雨季生长, 早季干枯。印度北部、尼泊尔、不丹、锡金、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及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产地:印度(Khasia Hills)。
铁线蕨分布广泛,容易培养,是观察蕨类生活史的好材料。将经过低温处理(4℃)的铁线蕨成熟孢子接种到培养基上,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45 d左右,孢子萌发后长成配子体,培养60 d左右,颈卵器内的受精卵萌发长出幼孢子体。将铁线蕨孢子接种到花盆内的土壤上,在室内培养2~3个月长成配子体,培养4~5个月长出幼孢子体。将培养基上的幼孢子体移栽到花盆土壤中可在室内长期培养,四季常青,孢子囊陆续分化、成熟。
序
前言
蕨类植物门
松叶蕨科
石杉科
石松科
卷柏科
木贼科
阴地蕨科
瓶尔小草科
观音座莲科
紫萁科
瘤足蕨科
里白科
海金沙科
膜蕨科
蚌壳蕨科
桫椤科
稀子蕨科
碗蕨科
鳞始蕨科
姬蕨科
蕨科
凤尾蕨科
中国蕨科
铁线蕨科
裸子蕨科
车前蕨科
书带蕨科
蹄盖蕨科
肿足蕨科
金星蕨科
铁角蕨科
球子蕨科
乌毛蕨科
柄盖蕨科
鳞毛蕨科
叉蕨科
实蕨科
藤蕨科
肾蕨科
礤蕨科
骨碎补科
雨蕨科
双扇蕨科
燕尾蕨科
水龙骨科
槲蕨科
禾叶蕨科
剑蕨科
满江红科
种子植物门
裸子植物亚门
苏铁科
银杏科
南洋杉科
松科
杉科
柏科
罗汉松科
三尖杉科
红豆杉科
买麻藤科
被子植物亚门
双子叶植物纲
木兰科
八角茴香科
五味子科
番荔枝科
樟科
莲叶桐科
……
单子叶植物纲
附录
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