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论述扬声器锥体的振动和声辐射问题。从理论上研究了在各种频率下,忽略和不忽略弯曲劲度时锥体的受迫振动状态;计算了辐射声压、声功率和指向性图形的频率特性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第二章 扬声器锥体振动和声辐射的定性描述
第三章 电动扬声器
第四章 锥体力学特性的薄膜近似
第五章 锥体力学特性的精确解
第六章 声辐射
附录
符号表
参考文献
《大设计》无所不在。在会议室和战场上;在工厂车间中也在超市货架上;在自家的汽车和厨房中;在广告牌和食品包装上;甚至还出现在电影道具和电脑图标中。然而,设计却并非只是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
本书分为上篇“平面构成”和下篇“色彩构成”两个部分,每一部分的最后章节选编了一些本校历年来学生的优秀作品作为参考,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此外,本书最后部分附有构成运用范例及题型练习,可供自考学生参考。本...
本书从招贴的起源、发展到现代招贴设计的运用,阐述了招贴的分类、功能及设计形式等基本知识。全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招贴设计中。全文内容基础,表述深度恰当,以简单的理论知识引领...
重点介绍了一种利用表面张力而获得自由能最小、自由表面最小且稳定表面的实验方法,利用此法对确定尺寸的扬声器纸盆锥体形状进行优化设计。
动态傅里叶变换轮廓术是将结构光投影和傅里叶变换理论相结合的三维面形测量技术,它只需一帧变形条纹就可以恢复物体的三维面形,且速度快、精度高、易于实现,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动态三维测量。利用动态傅里叶变换轮廓术对扬声器在给定激励源频率下的振动过程进行动态测量,得到扬声器纸盆不同频率振动的三维面形数据。结合扬声器发声的机理,通过对振动扬声器三维面形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扬声器纸盆局部任意时刻的形变量,分析了产生纸盆自身形变量可能的原因,探究了纸盆振动对扬声器性能的影响,为扬声器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我国是扬声器生产大国,但远非生产强国。扬声器非线性失真是影响扬声器品质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劳动力生产成本的提高,扬声器产业改型升级已迫在眉睫。因此,对扬声器进行一些基础性研究至为必要。 本项目主要研究扬声器薄壳的非线性振动机理和控制,具体内容包括分谐波失真、混沌、谐波失真和互调失真的产生机制和克服方法。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结果有:首先,建立了扬声器薄壳非线性模型,确定其非线性因素来源于几何非线性,即应变和位移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将扬声器薄壳离散为多自由度系统。其次,揭示了薄壳分谐波和非轴对称模态振动出现的机制,它们由直接激励的扬声器薄壳轴对称振动通过参数激励主共振激发。第三,揭示了扬声器薄壳分割振动时的混沌产生机制和产生条件,共振直接激发的轴对称模态和由轴对称模态经参数激励主共振激发的非轴对称模态间发生剧烈的能量交换,其振动幅度由倍周期分岔进入混沌运动。第四,确定了低音扬声器在其基本共振频率附近的分谐波产生机制,非线性因素来自扬声器的磁力耦合因子、悬挂系统和电感的非线性,主要由磁力耦合因子通过参数激励共振引发分谐波失真。第五,扬声器薄壳谐波失真由薄壳轴对称模态的主共振和超谐波共振产生。第六,扬声器薄壳非线性对互调失真影响不大,主要影响因素为扬声器电磁系统的非线性。第七,利用光栅投影高速三维测量时间平均方法研制了扬声器薄壳的模态测量技术。第八,对由薄壳非线性引起的非线性失真的有效抑制途径是采用高阻尼、高强度的扬声器薄壳材料和增加薄壳厚度。 本项目首次揭示了由我国学者发现的扬声器中频混沌现象的产生机制;系统研究了扬声器薄壳各种非线性失真机制和规律;并对连续体的非线性建模具有借鉴意义。
扬声器振膜为典型的薄壳结构,研究扬声器薄壳的分谐波失真、混沌、互调失真和谐波失真的产生机制和克服方法。采用理论、实验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扬声器薄壳非线性理论模型,将其离散为多自由度系统,进而采用现代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分析离散系统在自参数共振、组合共振和内共振时出现的分谐波、极限环、分岔和混沌等非线性现象。揭示扬声器薄壳非线性失真机制和规律,探讨扬声器振膜几何形状和材料参数对非线性的影响,从而提出改善扬声器非线性畸变的途径。同时有所丰富和发展薄壳非线性振动理论。
本书 是一本跨学科的具有理论和工程实用价值的专业教科书。作者从声学、结构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诸学科的原理出发,系统地对介质中结构振动与声辐射一类的理论和工程问题进行了原理分析与范例的解析计算。包括典型结构的自由振动及其产生的声场波动的特性分析;可压缩介质中不同形式结构激振动的响应分布和声场分布计算方法;随机信号激励下结构的随机振动与噪声场的处理、分析和估计方法;运动介质中流体动力振荡、结构振动和声场的相互耦合作用的分析、计算与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