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常温常压下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
密封于-20℃保存。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和日晒。
CAS号:16558-02-4;143-19-1
MDL号:MFCD00004438
EINECS号:205-591-0
RTECS号:RK1200000
PubChem号:24898044
取细粉状试样约1g,在剧烈搅拌下缓慢加于l00ml,5%氯化钾溶液中,应形成凝胶状物质。取试样500mg,与10ml硝酸和50ml水混匀,沸煮约30min,冷却,其钠试验(IT-28)和磷酸盐试验(IT-26)均呈阳性。
可用作金属加工用冷却润滑乳化油、合成纤维的润色和润滑剂,钢球表面清洗剂和防腐剂。用作为矿砂的浮选剂和纤维的防水剂,油水系统的乳化剂。
急性毒性:小鼠静脉LD50(半数致死量):152mg/kg;兔子静脉注射LD50:150 mg/kg。不作内服用。
外用对皮肤和黏膜微有刺激性。
油酸钠属于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此项成分未出现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 中,即油酸钠不属于食品添加剂和新资源食品,属不得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将10g油酸溶于100mL 95%的乙醇中,然后用浓度为0.5mol/L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到达等当点后,滤出析出的油酸钠皂。若不析出沉淀,也可蒸出乙醇和水后,得到粗产品,可用乙醇-乙醚混合溶剂重结晶。
1、从橄榄油等制成的肥皂的主要成分,也是牛脂皂的主要成分。
2、用作食品被膜剂,如水果、蔬菜表面被膜,可与氧化乙烯、高硼脂肪醇并用。
3、选矿,织物防水。
4、可以作为铝及其合金,铁,铜等金属的缓蚀剂应用于中性或酸性溶液中。
5、用作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织物防水剂。
在油酸的乙醇液中用氢氧化钠或碳酸钠中和而得。
可将10g油酸溶于100mL 95%的乙醇中,然后用浓度为0.5mol/L的氢氧化钠乙醇溶液滴定,以酚酞为指示剂。到达等当点后,滤出析出的油酸钠皂。若不析出沉淀,也可蒸出乙醇和水后得到粗产品,可用乙醇-乙醚混合溶剂重结晶。
大口铁桶包装,内衬塑料袋。贮存于阴凉、通风干燥处,避免受潮和日晒。
氧化性
在空气中可缓慢氧化着色,使颜色变暗,并产生腐臭。这是由于油酸因氧化而双键断裂生成腐臭物质,如壬醛。混入高度不饱和酸则促进腐败。
溶解性
溶于10倍量的水中,起泡,形成粘性液体。水溶液呈碱性,因部分水解成难溶的酸性皂和氢氧化钠,液体变为乳浊状。乙醇中不水解,呈中性。溶于约20倍量的乙醇。几不溶于乙醚、石油醚及其他有机溶剂。
水解反应:2RCOONa H2O=RCOONa·RCOOH NaOH。
化学反应
与碱金属以外的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金属盐沉淀。
其他性质
一般盐的性质,不能挥发,在水中能完全离解为离子,加入无机酸(强酸)后又可以使盐重新变为羟酸游离出来。热皂液放冷时,并不结晶,与硬水中含有的钙、镁盐类生成不溶性的钙、镁皂沉淀。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密度:0.9 g/cm3;熔点:232-235°C(lit.);沸点:359.999ºC at 760 mmHg;闪点:270.099ºC;稳定性: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储存条件:-20ºC。
1、性状:白色粉状固体
2、熔点(℃):232-235
3、溶解性: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中文名称:油酸钠
中文别名:顺式-9-十八烯酸钠盐;(Z)-9-十八烯酸钠盐.9-十八烯酸钠;9-十八烯酸钠;十八烯酸钠;(Z)-9-十八烯酸钠盐;
英文名称:SODIUM OLEATE
英文别名:cis-Oleate sodium salt;cis-9-Octadecenoic acid sodium salt,Oleic acid sodium salt;eunatrol;Pionin D 951P;Oleic Acid Sodium Salt;
CAS号:143-19-1
分子式:C18H33NaO2
分子量:304.44300
精确质量:304.23800
PSA:40.13000
LogP:4.77380
海关编码:2916150000
WGK Germany:1
安全说明:S22-S24/25
RTECS号:RK1200000
油酸钠分子结构
1、 氢键供体数量:0
2、 氢键受体数量:2
3、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5
4、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40.1
5、 重原子数量:21
6、 表面电荷:0
7、 复杂度:239
8、 同位素原子数量:0
9、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1、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1
12、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共价键单元数量:2
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通常对水是不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常温常压下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溶于水和乙醇中。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尽可能切断泄漏源。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液体流动、蒸汽或粉尘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环境保护措施:收容泄漏物,避免污染环境。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地表水和地下水。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
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泄漏液体收集在可密闭的容器中。用沙土、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并转移至安全场所。禁止冲入下水道。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封闭排水管道。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急 救 措 施 建筑工地任务重,工程繁多,条件简陋,各种突发性疾病和意外伤害事故常有发生。以下介绍几种 现场应急处理要求和方法。 一.高热(体温 39℃以上) (一)物理降温 1.用冰袋敷头部; 2.酒精加冷水擦拭病人颈部、腋下、腹股沟; 3.多喝冷开水或冷饮; 4.用井水浸浴。 (二)即送医院诊治 二.中暑 (一) 即将病人搬到阴凉地方平卧,解开衣领,用浸湿 的冷毛巾敷在头部,快速扇风,同时可以服用一些人丹或十滴水。 (二) 重病人即送医院救治,送医院途中可用冰块或冰 棒敷在头部、腋下、腹股沟处,或用井水和冷水反复擦身、扇风进行降温。 三.触电 (一)急救才切勿直接接触伤员,应立即切断电源,或迅速用不导电物体如干燥的木棍、竹棒 等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 (二)伤员脱离电源后,应检查伤员全身情况,并同时进行现场急救: 对轻症伤员,即神志清醒、呼吸心跳自主者,伤员就地平卧,严密观察。 对重症伤
1 施 工 现 场 急 救 措 施 一、外伤现场救护的五不原则 一是不用手接触伤口;二是不用碘酒涂擦伤口;三是不随便冲洗伤口;四是不 随便取出伤口异物;五不随便塞回脱出的内脏组织。 二、伤救护的注意事项 事故现场救护工作应按照先抢后救、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近后远的原则, 分秒必争的实施,发现伤口要充分暴露,处理后仍将衣服盖上,防止受凉。对重伤 员,除处理伤口外,必须观察其意识状态、脉搏呼吸等,并注意面色、手足温度。 有呼吸、循环衰竭时,先行心肺复苏术,后处理局部伤口。 三、外伤初步包扎再送医院 及时正确的包扎能保护伤口,防止再感染。压迫止血,固定伤处,减轻疼痛。包 扎时动作应轻巧敏捷,部位准确,松紧适宜又牢靠不脱,打结应避开伤口。 四、开放性气胸包扎 胸部一侧穿通伤时,空气从伤口进入胸腔,造成开放性气胸,常可危及伤员性 命。急救时应用消毒敷料或干净毛巾严堵住伤口,最好外盖一层塑料膜,再
2012年5月14日,经江西省相关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和有关专家鉴定,由赣州市日前查获送检的非法加工卤猪耳朵为假猪耳朵,主要成分为明胶和油酸钠。
根据规定,是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使用的,不法商贩使用油酸钠是为了让明胶在碱性的环境下有个更好的粘稠度,同时增加滑溜感。而过多的钠被人体吸入,容易引起高血压,同时对心脏有影响。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处置应在具备局部通风或全面通风换气设施的场所进行。避免眼和皮肤的接触,避免吸入蒸汽。个体防护措施参见第8部分。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如需罐装,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避免与氧化剂等禁配物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使用后洗手,禁止在工作场所进饮食。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7°C。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保持容器密封。远离火种、热源。库房必须安装避雷设备。排风系统应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由油酸钠和硫酸镁反应而得。将硫酸镁晶体溶于水中,过滤后将硫酸镁溶液加入反应器。加热至85-90℃,将油酸钠溶液徐徐加入,将其不断搅拌,维持温度在90℃,为抑制反应中可能形成皂泡,应向反应物适当喷水。待油酸镁充分沉淀后,停止加入油酸钠,继续搅拌1h以上。甩滤,用热水洗去滤饼中的硫酸盐,将沉淀在80-85℃干燥,研磨成所需细度即为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