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岩石摩擦流变学:长江三峡工程坝区岩体破裂型式及序列 | 出版社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2年09月01日 | 定 价 | 20.0 |
ISBN | 9787562516811 |
内容介绍
2100433B
利:减少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调节长江局部小气候,开发出了新的旅游资源,为中东部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弊:破坏了原有的文胜古迹与生态环境,移民安置成了隐患,战争时成为极大的危险因素。
长江三峡工程时间 :三峡水电站1992年获得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建设,1994年正式动工兴建,2003年六月一日下午开始蓄水发电,于2009年全部完工。三峡水电站大坝高程185米,蓄水高程175米...
利:解决了我国电力紧缺问题。 弊:对整个三峡生态圈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不少物种因此而灭绝。
《岩石热破裂的研究及应用》介绍了岩石热应力的基础知识、均质热弹塑性力学模型和均质固热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法、非均质岩石的随机概率分布和岩石细观单元的赋值的基本概念,详细叙述了随机非均质热弹塑性力学模型和随机介质固热耦合数学模型及数值解法,对岩石热破裂的成果进行了叙述,特别是详细地介绍了在岩石热破裂数值实验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并对岩石热应力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高温岩体地热开发进行数值模拟。
yan shi he yan ti
岩石和岩体
rock and rock mass
岩石是由单体矿物或碎屑在一定的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组合成具有某种联结作用的集合体,是岩体的组成部分。岩石按成因可分为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常见的类型见表1[常见的岩石类型]。
在岩土工程界,常按工程性质将岩石分为极坚硬的、坚硬的、中等坚硬的和软弱的四种类型。在工程地质中,把工程作用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结构特征及赋存于某种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岩体是在内部的联结力较弱的层理、片理和节理、断层等切割下,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这是岩体的重要特点,使岩体强度远远低于岩石强度,岩体变形远远大于岩石本身,岩体的渗透性远远大于岩石的渗透性。
岩体结构 直到20世纪50年代,节理面、断层面等这些不连续面对岩体工程性质的重要影响才日益受到重视。60年代初,奥地利L.米勒和中国谷德振等分别提出了岩体结构的概念。谷德振将岩体内存在的弱联结的层面、片理面、节理面、断层面、层间错动面及各种不整合面等不连续面称为结构面,按成因分为三种类型。①原生的:沉积岩内的层面、不整合面;岩浆岩内流纹理面、原生节理面、与围岩接触面;变质岩内的片理面和片麻理面等。②构造作用形成的:断层面、层间错动面、节理面、劈理面等。③次生的:风化裂隙面、卸荷裂隙面等。结构面将岩体切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岩块称为结构体。结构面和结构体在岩体内排列组合的形式称为岩体结构。一定地区内存在的岩体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征。L.米勒根据节理切割程度,将岩体按其结构特征分为:完整岩体、局部破碎化岩体、碎裂岩体、强烈碎裂岩体。谷德振根据结构面对岩体切割特征和程度划分为: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
结构面长度和充填物厚度是结构面规模的基本标志。结构面的规模不同,对岩体力学作用影响大不一样。当岩体内有断层面或层间错动面存在时,在外力作用下岩体运动的主要方式为结构体沿结构面滑动;当岩体内存在的结构面为不连续的节理时,岩体内产生应力集中,强度降低,但其力学作用仍具有连续介质特征。据此,在对岩体进行工程地质勘察研究时,可把结构面划分为若干级序(表2 [结构面级序划分依据及其特性])。此级序划分是研究结构面和岩体结构地质规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的主要基础和方法。
结构面的力学性质 与结构面的起伏状况和充填状况密切有关。结构面内未充填软弱物质时,结构面壁愈粗糙,起伏度愈大,强度愈高,称为硬性结构面。结构面内充填软弱物质时,强度显著降低,称为软弱结构面。结构面内夹的软弱物质较厚时,构成一种独立的工程地质作用单元,称为软弱夹层,这是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该特别重视的不良工程地质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对岩体的工程地质作用亦有重要影响。在工程地质勘察中,需对工程岩体的环境因素──地应力、、地温及大气物理等进行研究。其中地应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岩体强度,使岩体力学介质特征转化,使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减弱和消失。
把岩体作为工程研究对象时,应在岩体成分、结构特征及其赋存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岩体工程性质测试和岩体稳定性分析工作。岩体工程地质的研究与评价多半还局限在定性阶段,正在向定量方向发展。
参考书目
孙广忠:《岩体力学基础》,科学出版社,北京,1983。
孙广忠2100433B
冲击波通过压缩区后继续向外层岩体中传播,且衰变成一种弱的压缩应力波,其强度已低于岩石的动态抗压强度,不能直接压碎岩石。但是,它可使压缩区外层的岩石受到强烈的径向压缩,使岩石质点产生径向位移,导致外层岩体的径向扩张,形成切向拉伸应变。若这种切向拉伸应变超过岩石的动态抗拉应变值,则就会在外层岩体中产生径向裂隙。
在压缩应力波向外传播的同时,爆轰气体开始膨胀并挤入应力波作用而形成的径向裂隙中,引起这些裂隙的进一步扩展,在裂隙尖端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径向裂隙向前延伸。
当压缩应力波通过破裂区时,岩体受到强烈压缩,储蓄了一部分弹性变形能。在应力波通过后,岩体内的应力释放便会产生与压缩应力波作用方向相反的向心拉伸应力,使岩石质点产生反向的径向位移。当径向拉伸应力超过岩石的动态抗拉强度时,岩体中出现环向裂隙。径向裂隙与环向裂隙的相互交错,将该区岩体切割成块,此区域称为破裂区。破裂区半径一般为药包半径的70~12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