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岩石-混凝土界面裂缝扩展过程的非线性断裂分析 | 依托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
项目类别 |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 项目负责人 | 董伟 |
按照项目书的研究内容,对岩石-混凝土界面试件进行了轴向拉伸和三点弯曲梁试验,研究粗糙度对界面断裂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界面软化本构关系。以界面粗糙度为参量,结合界面三点弯曲试验所得的荷载-位移曲线,采用改进的J积分法计算裂缝扩展的能量损耗,建立了基于虚拟裂缝粘聚力能量守恒关系。通过归一化拟合建立的挠度、裂缝张开宽度及裂缝扩展长度关系,最终确定了岩石-混凝土界面的拉伸软化本构曲线,并提出指数型和双线型的粘聚力表达式。本项目所得的界面软化本构关系只与界面抗拉强度和断裂能有关,可以应用于不同粗糙度界面的断裂计算中。采用四点剪切型试件进行岩石-混凝土界面断裂试验,研究不同加载方式、缝高比、偏缝率下界面裂缝的扩展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处于界面中的裂缝将随工况的不同呈现三种扩展模式:沿界面扩展、向岩石扩展以及沿界面扩展一段后转向岩石扩展。采用界面断裂力学的方法计算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提出了能预测裂缝发展不同模式的界面裂缝扩展准则,结合之前试验得到的岩石-混凝土界面的拉伸软化本构曲线,进而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四点剪切加载条件下界面裂缝扩展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得到界面、混凝土与岩石的抗拉强度、断裂能和起裂断裂韧度后,可以采用本项目提出的方法预测裂缝扩展的不同模式,数值求解岩石-混凝土界面裂缝在Ⅰ-Ⅱ复合型应力场下的起裂荷载、极限荷载、裂缝扩展长度等断裂参数,模拟裂缝扩展全过程。同时以本项目的研究内容为依托,对研究内容进行了扩展,作为界面裂缝扩展的特例,将本项目提出的裂缝扩展准则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的裂缝扩展研究,实现了混凝土裂缝扩展全过程的模拟,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起裂断裂韧度的KR阻力曲线计算方法。对三点弯曲荷载条件下及限制收缩条件下的混凝土裂缝扩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P-CMOD曲线及混凝土开裂龄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温和良好,证明了本项目提出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界面的裂缝扩展,也可以用于单一介质的裂缝扩展研究,进一步扩展了成果的应用范围。 2100433B
大型水工混凝土建筑物的安全性是工程界极为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混凝土的裂缝扩展,对于岩石-混凝土界面裂缝扩展过程的研究则很少。本项目拟采用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开展基于非线性断裂力学的岩石-混凝土界面在拉剪应力下裂缝扩展全过程分析。首先通过试验研究岩石-混凝土界面断裂过程区软化本构关系、界面断裂参数,建立界面裂缝扩展准则。借助图像相关及高速摄像等现代测试手段,观测岩石-混凝土界面断裂破坏过程、界面裂缝张开及剪切位移,研究裂缝发展过程中尖端附近断裂过程区的变化规律。建立外荷载、裂缝闭合力在裂缝尖端引起应力强度因子与开裂准则的关系,研究在复杂应力场下,裂缝尖端应力变化特征。发展基于虚拟裂缝粘聚力的分离裂缝模型,结合理论分析实现对界面裂缝起裂、稳定扩展、失稳破坏的全过程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进而将此成果应用于混凝土重力坝坝体与岩基界面的裂缝稳定性分析。
【混凝土徐变】是指混凝土在长期应力作用下,其应变随时间而持续增长的特性(注意,弹性变形应变不会随时间而持续增长)。 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结构或材料承受的应力不变,而应变随时间增长的现象称为徐变。一般建筑...
(参照标准JC/T 907-2002<混凝土界面剂处理剂>) 项 目 指 标 I型 II型 剪切粘结强度MPa 7d ≥1.0 ≥0.7 14d ≥1.5 ≥1.0 ...
混凝土界面剂适用范围1、混凝土界面剂是新、老混凝土界面连接的理想结合剂,常用于施工缝、梁柱加固、旧基础改造等工程中。2、混凝土界面剂可用于修补混凝土表面起砂、麻面、露筋等。3、混凝土界面剂可用于混凝土...
由于钢筋的抗腐蚀性能较差,在自然环境或使用环境较恶劣的条件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常因为钢筋的锈蚀而导致结构的强度失效和破坏。随着技术的发展,生产发明了抗腐蚀性能非常好的FRP筋,且用FRP筋作为混凝土结构加强筋的应用和研究,越来越引起土木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重视。本研究构造一个无剪力自锁的四边形层叠板单元,以进行中厚度FRP混凝土板的非线性分析研究。Timoshenko梁函数用来构造单元的弯曲形函数。单元模型中考虑FRP筋的脆断行为,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行为包括拉伸、压缩、开裂和拉伸强化等行为及结构几何非线性行为。运用该四边形层叠板单元,对典型的FRP混凝土板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将数值分析结果和实际实验室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以验证该非线性分析的有效和正确性。
采用楔入劈拉法试验,设置20~600℃共10组温度,试件尺寸统一采用230mm×200mm×200mm,初始缝高比为0.4.根据试验得到的荷载-开口位移曲线(P-CMOD)求得应力强度因子曲线(K曲线).基于虚拟裂缝黏聚应力,对高温后混凝土断裂全过程的裂缝扩展阻力曲线进行求解.将混凝土断裂全过程划分为4个部分,裂缝黏聚应力呈Petersson双线性软化曲线分布.计算表明,在某一特定温度下,裂缝扩展阻力曲线随裂缝扩展长度的增加而增长;阻力曲线随温度的上升呈下降趋势.对应力强度因子曲线与裂缝扩展阻力曲线进行裂缝扩展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当裂缝扩展阻力曲线位于应力强度因子曲线上方时,裂缝稳定发展;反之,裂缝将失稳发展.该判据可以等同于双K断裂准则,起裂韧度、失稳韧度是裂缝扩展阻力曲线上的2个关键点.
粗骨料的随机分布造成混凝土材料的不均质性,影响裂缝扩展规律,进而改变混凝土宏观断裂特性,这在全级配大骨料混凝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本项目拟采用宏观断裂力学从细观层次研究裂缝扩展过程,提出以应力强度因子为参量的复合型裂缝扩展准则,以判别混凝土不同介质(砂浆、骨料及界面)在复杂应力场下裂缝扩展模式,重点研究裂缝尖端遇到骨料时产生的三种扩展路径,即裂缝穿过骨料、沿界面扩展至砂浆及沿界面扩展至骨料,以及不同扩展路径对裂缝演化、宏观断裂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界面软化本构关系、细观断裂过程区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探讨混凝土细观结构与宏观断裂能之间的关系,发展基于细观层次的虚拟裂缝粘聚力的分离裂缝模型,结合理论分析实现对裂缝起裂、稳定扩展及失稳破坏的全过程模拟。本项目提出的方法克服了宏观力学无法解释裂缝扩展规律及细观力学难以获取界面力学参数的困难,为评价全级配大骨料混凝土结构安全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开展了砂浆-岩石界面抗拉强度、断裂特性试验研究,分析了界面粗糙度、砂浆强度、岩石种类对界面参数的影响,并设计预埋骨料试件进行三点弯曲试验,得到了裂缝尖端遇到骨料后不同的裂缝扩展路径。进行了岩石的断裂试验,验证基于材料起裂韧度的裂缝扩展准则在岩石材料中的适用性,并提出了以裂缝口张开位移为控制变量的计算方法,避免了粘聚力的迭代运算,提高了计算精度与计算效率。设置垂直双材料界面裂缝试件,探究了裂缝尖端在界面时的扩展准则,后将界面单独作为一相材料,采用应力外推法得到界面的断裂韧度,研究界面断裂韧度的尺寸效应。基于本课题组提出的基于材料起裂韧度的裂缝扩展准则,采用数值方法得到裂缝扩展全过程的p-cmod曲线,通过试验验证了裂缝扩展准则的在多相材料中的准确性。最后,将裂缝扩展准则用于随机模型以探究混凝土非均匀性对裂缝扩展过程的影响,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极限荷载、断裂过程区长度等要素的概率分布函数,为工程检测和工程可靠性分析提供依据。本项目的课题研究对评估细观层次的混凝土裂缝扩展规律和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2100433B
在一定应力腐蚀条件下,混凝土裂缝尖端的微裂缝会萌生、扩展、贯通和汇合促成断裂过程区的演变及裂缝的亚临界扩展,此过程长期发展累积有可能引发失稳断裂。因而可以认为断裂过程区及裂缝亚临界扩展的时变规律决定了混凝土材料的延迟断裂行为。为此,本项目将基于断裂、损伤力学和亚临界扩展理论,采用理论分析、试验测试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该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开展混凝土基本力学试验和I型、II型及I-II复合型裂缝的亚临界扩展试验,获取基本力学参数、裂缝扩展准则和亚临界扩展速度参数,观测断裂过程区的时变规律,建立既能考虑微裂缝随机分布、材料成份各向异性,又能模拟特定荷载下断裂过程区及裂缝亚临界扩展随时间而变的精细化数值模型,预测混凝土的延时断裂行为,揭示混凝土断裂过程区及裂缝亚临界扩展的时变机理。成果有望为裂损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长期扩展及稳定性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