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 | 作 者 | 多尔特曼 |
---|---|---|---|
译 者 | 蒋宏耀 | ISBN | 130312766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85年1月 |
译者的话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岩石物理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岩石的密度和孔隙度
第三章 岩石的弹性
第四章 岩石的磁性
第五章 岩石的电性
第六章 岩石的热学性质
第七章 矿物和岩石的核物理(放射性)性质
第八章 冻结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九章 岩石的综合物理特性
第十章 地壳的区域岩石物理特征
第十一章 地壳深层和上地幔的物理特性
第十二章 含石油和天然气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十三章 固体矿产的物理特性
第十四章 月球壳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100433B
这是一本全面介绍岩石和矿物物理性质的书。书中论述了实验方法,物理参数测量技术以及岩石和矿物的密度、孔隙度、弹性、磁性、电性、导热性和放射性等性质。分析了岩石、矿物的物理性质同岩石物质成分和形成条件之间的联系,给出了岩石物理学特征及其在地质研究方面应用的可能性。书中还阐述了高压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对地壳深层上地幔以及月壳岩石的物理性质也进行了探讨。
本书可供地球物理勘探工作者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一 物理性质: 1. 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 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 2. M.p. -42℃, b.p. 83℃. 密度: 1.5 g/cm3, 与水任意比互溶. ...
物理性质: 1.密度大约3100kg/m3左右 2.粉状固体 3.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发生水化反应
现行教材《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一节中有这样的叙述:“氧化镁是密度很小的白色粉末,它的熔点高达2800℃,是优良的耐火材料”;“氧化铝是一种白色难熔的物质……也是一种比较好的耐火材料”。学生会问:是氧化...
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本资料为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共27页。简介:单位体积的岩石的质量称为岩石的密度。单位体积的岩石的重力称为岩石的重度。所谓单位体积就是包括孔隙体积在内的体积。岩石的密度可分为天然密度、干密度和饱和密度。相...
岩石力学讲义讲稿-岩石的物理性质——岩土体是地壳的物质组成。岩体是地壳表层圈层,经建造和改造而形成的具一定组分和结构的地质体。 岩石是由矿物的组成的,按成因岩石可划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成因类型不一样,差别也很大,因此,工程性质极为多...
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是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物质基础。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或喷出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地壳深处和上地幔的上部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和变质岩的体积占95%。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形成条件、分布规律、成因、成矿关系以及岩石的演化过程等。它属地质科学中的重要的基础学科。
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是每种矿物的基本特征,是决定矿物形态和物理性质以及成因的根本因素,也是矿物分类的依据,矿物的利用也与它们密不可分。
⑴矿物与地壳的化学组成
化学元素是组成矿物的物质基础。人们对地壳中产出的矿物研究较为充分。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克拉克值)不同。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种元素就占了地壳总重量的97%,其中氧约占地壳总重量的一半(49%),硅占地壳总重的1/4以上(26%)。故地壳中上述元素的氧化物和氧盐(特别是硅酸盐)矿物分布最广,它们构成了地壳中各种岩石的主要组成矿物。其馀元素相对而言虽微不足道,但由于它们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有些趋向聚集,有的趋向分散。某些元素如锑﹑铋﹑金﹑银﹑汞等克拉克值甚低,均在千万分之二以下,但仍聚集形成独立的矿物种,有时并可富集成矿床;而某些元素如铷﹑镓等的克拉克值虽远高于上述元素,但趋于分散,不易形成独立矿物种,一般仅以混入物形式分散于某些矿物成分之中。
⑵矿物晶体结构中原子的堆积(排列)与配位数
共价键的矿物(如自然金属﹑卤化物及氧化物矿物等)晶体结构中,原子常呈最紧密堆积(见晶体),配位数即原子或离子周围最邻近的原子或异号离子数,取决于阴阳离子半径的比值。当共价键为主时(如硫化物矿物),配位数和配位型式取决于原子外层电子的构型,即共价键的方向性和饱和性。对于同一种元素而言,其原子或离子的配位数还受到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影响。温度增高,配位数减小,压力增大,配位数增大。矿物晶体结构可以看成是配位多面体(把围绕中心原子并与之成配位关系的原子用直线联结起来获得的几何多面体)共角顶﹑共棱或共面联结而成。
⑶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变化
一定的化学成分和一定的晶体结构构成一个矿物种。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矿物成分变化的原因,除那些不参加晶格的机械混入物﹑胶体吸附物质的存在外,最主要的是晶格中质点的替代,即类质同象替代,它是矿物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相互取代﹑在晶体结构中占据等同位置的两种质点,彼此可以呈有序或无序的分布(见有序-无序)。
矿物的晶体结构不仅取决于化学成分,还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同种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温度﹑压力﹑介质)下可以形成结构各异的不同矿物种。这一现象称为同质多象。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成分同样是碳单质,但晶体结构不同,性质上也有很大差异。它们被称为碳的不同的同质多象变体。如果化学成分相同或基本相同,结构单元层也相同或基本相同,只层的叠置层序有所差异时,则称它们为不同的多型。如石墨2H 多型(两层一个重复周期,六方晶系)和3R 多型(三层一个重复周期,三方晶系)。不同多型仍看作同一个矿物种。
⑷矿物的晶体化学式
矿物的化学成分一般采用晶体化学式表达。它既表明矿物中各种化学组分的种类﹑数量,又反映了原子结合的情况。如铁白云石Ca(Mg,Fe,Mn)[CO3]2,圆括号内按含量多少依次列出相互成类质同象替代的元素,彼此以逗号分开;方括号内为络阴离子团。当有水分子存在时,常把它写在化学式的最后,并以圆点与其他组分隔开,如石膏Ca[SO4]·2H2O。
岩石矿物特性
矿物是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其中构成岩石的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矿物的成分、性质及其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变化,都会对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影响。
目前,已发现的矿物有3000多种,但造岩矿物仅30余种。
由于成分和结构的不同,每种矿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
光泽。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光能力,用类比方法常分为四个等级: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刚光泽及玻璃光泽。
另外,由于矿物表面不平、内部裂纹等,可形成某种独特的光泽,如丝绢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珍珠光泽、土状光泽等。矿物遭受风化后,光泽强度就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如玻璃光泽变为油脂光泽等。
颜色。颜色是矿物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根据成色原因,可分为白色、—他色和假色。白色是矿物本身固有的成分、结构所决定的颜色,具有鉴定意义;他色是由于混入物引起的颜色;假色则是由于某种物理光学过程所致,
硬度。硬度是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或研磨等机械作用的能力。鉴定矿物常用一些矿物互相刻划来测定其相对硬度,一般分为10个标准等级,如表1.2.1矿物硬度表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