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对岩溶塌陷的防治工作开始于60年代,目前已有一套比较完整和成熟的方法、防治的关键是在掌握矿区和区域塌陷规律的前提下,对塌陷做出科学的评价和预测,即采取以早期预测、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相结合的办法。

塌陷前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合理安排厂矿企业建设总体布局;河流改道引流,避开塌陷区;修筑特厚防洪堤;控制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和防止突然涌水,以减少塌陷的发生;建造防渗帷幕,避免或减少预测塌陷区的地下水位下降,防止产生地面塌陷;建立地面塌陷监测网。

塌陷后的治理措施主要有:塌洞回填;河流局部改道与河槽防渗;综合治理。

一般来说,岩溶塌陷的防治措施包括控水措施、工程加固措施和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一)控水措施

1. 地表水防水措施

防地表水进入塌陷区,可以:

(1)清理疏通河道,加速泄流,减少渗漏;

(2)对漏水的河、库、塘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

(3)严重漏水的洞穴用粘土、水泥灌注填实。

2. 地下水控水措施

根据水资源条件,规划地下水开采层位、开采强度、开采时间,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动态监测。危险地段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注浆或帷幕灌浆处理。

(二)工程加固措施

1. 清除填堵法:用于相对较浅的塌坑、土洞。

2. 跨越法:用于较深大的塌坑、土洞。

3. 强夯法:用于消除土体厚度小,地形平坦的土洞。

4. 钻孔充气法:设置通风调压装置,破坏岩溶封闭条件,减小冲爆塌陷发生的机会。

5. 灌注填充法:用于埋深较深的溶洞。

6. 深基础法:用于深度较大,不易跨越的土洞,常用桩基工程。

7. 旋喷加固法:浅部用旋喷桩形成一“硬壳层”,(厚10~20m即可),其上再设筏板基础。

(三)非工程性的防治措施

1. 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风险评价。

2. 开展岩溶地面塌陷的试验研究,找出临界条件。

3. 增强防灾意见,建立防灾体系。

岩镕塌陷的防治尽管难度较大,但只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的措施,岩溶塌陷灾害是完全可以防治的。2100433B

岩溶塌陷造价信息

市场价 信息价 询价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市场价
(除税)
工程建议价
(除税)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供应商 报价日期
消声措施 包括伸缩器、隔振原件及隔振器、吸声材料、管道支架等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上下塌陷开关 UKS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重庆中正电梯配件有限责任公司
上下塌陷开关 UKS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重庆晨星电梯配件有限公司
触摸查询一体机相关固废处理措施 落地式47寸,I3,2G,500G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上海莫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建筑墙体裂缝防治砂浆 系列:聚合物砂浆;品种:聚合物砂浆;包装规格:40kg/袋;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乐铉

t 13% 昆明乐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根腐灵(专业防治根部腐烂) 1L×10瓶/箱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名木成森

13% 北京名木成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塌塌 1.规格:1500×2000×880H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13% 迪欧家具集团有限公司
PU聚酯漆加硬塌陷底用快干固化剂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德康

kg 13% 广东德康化工实业有限公司
材料名称 规格/型号 除税
信息价
含税
信息价
行情 品牌 单位 税率 地区/时间
新建房屋白蚁防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18年7月信息价
新建房屋白蚁防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17年11月信息价
新建房屋白蚁防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17年9月信息价
新建房屋白蚁防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16年5月信息价
新建房屋白蚁防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16年5月信息价
新建房屋白蚁防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16年1月信息价
新建房屋白蚁防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15年9月信息价
新建房屋白蚁防治 查看价格 查看价格

中山市2015年7月信息价
材料名称 规格/需求量 报价数 最新报价
(元)
供应商 报价地区 最新报价时间
红(白)蚁防治 红(白)蚁防治|60000 3 查看价格 广西南宁市申立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广西   2022-06-08
独幢别墅白蚁防治 独幢别墅白蚁防治|4500m² 1 查看价格 肇庆市肇华白蚁害虫防治有限公司 广东  肇庆市 2017-06-16
措施 措施费(吊装费、场地清理、安全文明施工费、脚手架、超高降效等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及安全所采取的任何措施费用)|1项 3 查看价格 广州祥盛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   2021-04-28
电缆防白蚁措施 电缆防白蚁措施|1000m 1 查看价格 东莞亚文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广东  佛山市 2011-01-31
pvc十字形防塌陷排水板 pvc十字形防塌陷排水板|8293m2 1 查看价格 成都森宏达金属丝网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市 2016-11-04
白蚁防治 无|1m²×年 1 查看价格 深圳益恒白蚁防治有限公司 广东  深圳市 2012-04-10
白蚁防治 无|1137m² 1 查看价格 东莞市三耳白蚁防治除虫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市 2010-10-13
处置措施流程单模块 根据处置方案,生成处置措施流程单,并对所有任务明确责任人、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并对处置措施分类管理.|1套 1 查看价格 广州熹尚科技设备有限公司 全国   2021-09-15

(一)岩溶塌陷等级划分岩溶塌陷应查明:塌陷的位置、范围及面积;塌陷量;塌陷区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塌陷原因以及发展趋势。依据塌陷面积进行等级划分(表13-3)。

表13-3 岩溶塌陷灾变等级划分表

种类

指 标

特大型

大型

中型

小型

地面塌陷

岩溶塌陷面积(km2)

>20

20~10

10~1.0

<1.0

采空塌陷面积(km2)

>5

5~1.0

1.0~0.1

<0.1

(据张梁等著《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1998, P28)

(二)岩溶塌陷的灾情预测预测步骤包括以下三个:

1. 查明研究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 调查已有塌陷点的塌陷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环境及触发因素),确定出现塌陷的综合判断指标。

3. 考虑塌陷发展趋势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研究区进行塌陷预测分区,提出地表各种重要设施的保护方案和预防措施。

通常,采排地下水或矿坑突水时,在水位降落漏斗内,容易产生岩溶塌陷的地段如下:

1. 浅部岩溶发育强烈,可溶岩顶板起伏较大,并有洞口和裂口,洞穴无充填物或充填物少,且充填物多为砂、碎石、粉质粘土的地段。

2. 采排地下水点附近或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范围中心(特别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径流方向上)地段。

3. 构造断裂带(特别是新构造断裂带)背、向斜轴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部位。

4. 溶蚀洼地、积水低地和池塘、冲沟地段。

5. 第四系土层为砂、粉质粘土,且厚度小于10m地段。

6.河床及其两侧附近。

地面塌陷预测可考虑的影响因子:

1. 排水量(Q)

2. 水位降低值(S)

3. 盖层物理、力学性质的指标(ηi)

4. 盖层厚度(M)

5. 岩溶发育程度的指标(K)

6. 表征构造破坏程度的参数(G)

7. 预测扩展半径时要考虑时间

8. 预测时间、强度时,要考虑到抽水中心的距离

地面塌陷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空间上具有隐蔽性,其预报为当前的前沿课题。可用于岩溶地面塌陷的探测方法和仪器有地质雷达(探溶洞)、浅层地震、电磁波、声波透视(CT)等。近年来,用GIS技术中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处理和建模技术对潜在塌陷危险性进行预测,效果良好。

目前国内岩溶塌陷灾情评估的方法,主要采用经验公式法、多元统计分析法,也可根据岩溶类型、岩溶发育程度、覆盖层厚度和覆盖层结构,进行岩溶塌陷活动程度判定(表13-4)。

表13-4 岩溶塌陷活动程度判定表

(据张梁等著《地质灾害灾情评估理论与实践》1998, P67)

(一)勘查工作内容的一般要求

(1) 查明岩溶塌陷的发育现状、历史过程及其危害性。

(2) 确定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和地质模式,研究其分布规律。

(3) 确定岩溶塌陷发育的动力因素,研究其动态特征及其与塌陷的相关关系。

(4) 确定岩溶塌陷的机制及其临界条件。

(5) 研究岩溶塌陷综合评价预测和信息管理系统,评价其稳定性。

(6) 确定岩溶榻陷的前兆现象与监测预报方法,研究预警措施。

(7) 研究岩溶塌陷的防治工程方案和措施。

(二)勘查区岩溶环境调查研究目的是了解勘查区所处的岩溶工程地质环境的特征及其组成要素的分布规律,以保证勘查工作的质量。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是综合分析研究已有助各种资料,必要时进行补充的路线调查。调查研究范围以达到上述目的为原则,一般应包括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调查研究的主要内:

1. 地形地貌

调查研究山川形态与走势,地形切割起伏特征,地表水文网的配置格局,夷平面和阶地的发育特征和分布高程,地貌成因类型与形态特征,各地貌单元的分布,组成物质与形成时代等。着重调查岩溶地貌形态的成因类型和形态组合类型及其分布。

2. 气象与水文

(1) 气象要素中着重调查降水特征,包括多年长周期丰、贫水年变化特征,多年平均降水量,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单次最大降水量及持续时间,最大降水强度(以小时计)等。

(2) 水文要素包括地表汇流面积,径流特征,河、湖及其它地表水体(包括季节性淹没的洼地)的流量和水位动态,包括最高洪水位和最低估水位及出现日期和持续时间,汛期洪水频率及变幅等。

3.地层

调查研究组成地质环境的地层层序及时代、成因类型、岩性岩相特征与接触关系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其中,侧重对碳酸盐岩及其它可溶岩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调查研究。

(1) 对碳酸盐岩及其它可溶岩,调查研究其岩石成分和结构构造,非可溶岩夹层的岩性、厚度与分布,划分岩溶层组类型。

(2) 对第四系松散沉积物,调查研究其岩性结构、沉积年代和成因类型及其厚度与分布。注意调查红粘土、软土及其它特殊土类的岩性成分、结构、厚度及埋藏分布条件、根据上述特征划分其岩性、结构类型,—般可作如下划分:

① 均一结构:均一粘性土层或均一砂土层。由单一土层组成,其中夹层的单层厚度小于1m,累计厚度小于总厚度的10%。的两种岩性土层或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层组成。

②多层结构:双层状粘性土-砂砾石层或双层状砂砾石-粘性土层,由同一成因类型的两种岩性土层或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层组成。

③多层结构:多层状粘性土夹砂砾石层或多层状粘性土、砂砾石层。由同一成因类型的多种岩性土层或多种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层组成。

4.地质构造

调查研究区域构造骨架与构造线方向,主要构造的形态特征、产状、性质、规模与分布,其形成时期与组合关系。着重调查断裂构造、其规模、产状、力学性质、组合与交切关系,以及破碎带的性状与特征。对节理裂隙,要注意调查其在不同构造部位、不同岩性中的发育特征与发育方向,着重调查裂隙密集带的发育与分布。

5.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1) 调查研究新构造运动的性质与特征。根据地震活动性、地形变特征、地貌差异及水热活动等迹象判定活动性断裂,注意调查其产状规模和破碎带特征,切割的最新地层及最新充填情况,判明其活动时期、活动特点及强度。着重调查构造现今活动迹象,根据地形变资料,分析现今活动特征。

(2) 搜集历史地震资料,了解震中位置与震级,分析评价地震活动水平。搜集附近地震台站测震资料,了解地震活动规模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着重调查历史上破坏性地震所引起的各种地震效应,调查研究与塌陷有关的各种现象,如喷砂、冒水、地面开裂、塌陷、砂土液化、地下水位骤然升降的异常变化等、

6.岩溶发育特征

(1) 调查研究岩溶的形态、规模、组合特征及其分布,统计分析不同条件下岩溶发育密度。分析研究岩溶发育与岩溶层组类型、构造、地貌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的关系,了解岩溶发育与分布规律。

(2) 以岩溶层组类型及岩溶地貌特征为基础,结合地表岩溶形态、岩溶率及蓄水性等指标,评价岩溶的发育程度,一般可划分为强、中、弱三级。

(3) 对覆盖岩溶区、着重调查研究浅层岩溶洞隙的发育特征,包括其形态、规模、组合特征、连通情况及充填状况,分析研究强岩溶发育带在平面上的分布和剖面上的发育深度。注意调查研究隐伏于松散覆盖层之下的岩溶形态及其分布特征,如漏斗、洼地、槽谷等,分析研究其与浅层岩溶发育的关系。

7.岩溶水文地质条件

(1) 调查研究岩溶地下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岩溶地下水总体上具有赋存状态复杂(集中管道状或分散网络状),动态变化迅猛,径流通畅,流态多变的特点。这些特征在不同的地区,由于其补、径、排条件的不同又有明显的差异。影响补、径、排条件的因素除了地质构造外,主要是受地貌,即碳酸盐岩的出露条件、地形切割程度及水文网的配置格局所控制,不同的地貌类型具有不同岩溶地下水特征。据此可将岩溶地下水划分为三种类型:岩溶山地(裸露型岩溶)的岩溶地下水,岩溶平原、盆地、谷地(覆盖型岩溶)的岩溶地下水和河湖近岸地带的岩溶地下水。

(2) 调查研究岩溶水文地质结构

调查研究各岩溶含水层组的层位、岩性、含水介质类型、富水性及水化学特征,其埋藏和分布条件,其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及与第四系孔隙水和地表水体的关系,分析研究岩溶水文地质结构的类型及特征。

(3) 调查研究岩溶水系统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调查研究岩溶泉和地下河的发育与分布特征,结合岩溶水文地质结构,分析研究岩溶水系统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其补给、径流、排泄的水动力条件及其水位、流量的动态变化持征。

(4) 调查研究覆盖岩溶区的地下水流场特证。

着重调查研究岩溶水的流场特征和水位(水头)埋深与基岩面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岩溶水主径流带的分布与水动力特征。近河(湖)地段注意调查研究岩溶地下水、上覆土层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补排关系、洪水涨落过程所引起的它们之间的水位(头)差及水力坡降的变化,以及洪水倒灌的影响范围。对于第四系覆盖层包括粘性土层,注意调查其含水性及其分布,以及与岩溶地下水的水力联系与水头差。岩溶地区第四系粘性土常为坡、残积成因,多含砂砾质、且垂直裂隙发育,因而具有不均一的含水性,往往组成弱含水层。许多塌陷区部发现有隐伏土洞,上洞最发育的部位有两个,一是基岩面附近,一是地下水的季节变动带。后一部位往往位于土层剖面的中部。土洞的形成从另一侧面表明上层中有水流的渗透作用。因此第四系粘性土不能一概当作相对隔水层,而应具体了解其渗透性和含水性,它们对粘性土盖层中土洞和塌陷的形成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三)岩溶塌陷监测岩溶塌陷研究中,要监测地面、建筑物的变形和井泉或水库水量、水位变化,地下洞穴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塌陷前兆现象,对预防、减轻塌陷灾害损失非常重要。在地面塌陷频繁发生地区或潜在地面塌陷区内,可采取以下监测和预报措施:

(1) 在具备地面塌陷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塌陷动力、塌陷物质、储运条件)与岩溶低洼地形地区,在抽排地下水的井孔附近,应对地面变形(开裂、沉降)进行监测。

(2) 进行宏观水文监测,当出现地表积水或突然干枯,放水灌溉及雨季前期降雨都可视为可能发生塌陷的前兆。

(3) 注意收集或及时发现具塌陷前兆的异常现象,如出现建筑物开裂或作响、植物倾斜变态、井泉或水库突然干枯或冒水、逸气,地下水位突升突降,地下有土层塌落声及动物惊恐等异常现象,皆应警惕塌陷即将来临。

(4) 监视井泉内、坑道与水库渗漏点的地下水位降深是否超过设计允许值,地下水位升降速度有否骤然变化,渗漏水中泥沙含量是否高。另外可以在井孔内安装伸缩性水准仪,中子探针计数器、钻孔深部应变仪,及其他常规测量仪器等监测地下变形异常。

(5) 塌陷时地表会发生变形,地球物理场亦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利用这种特性,在洞穴上部埋设装有聚氯乙烯铜线的混凝土管,当临塌陷或大塌陷前,地表覆盖层发生变形时,混凝土管就会被折断从而发出警报;也可以监测重力的变化,将重力变化的信号转换为音响的报警装置进行报警。

岩溶塌陷防治措施常见问题

  • 岩溶塌陷的勘查及预报

    (一)勘查工作内容的一般要求(1) 查明岩溶塌陷的发育现状、历史过程及其危害性。(2) 确定岩溶塌陷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和地质模式,研究其分布规律。(3) 确定岩溶塌陷发育的动力因素,研究其动态特征...

  • 铅的职业防治措施

    职业性的预防 铅(Pb),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 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铅尘...

  • 酸雨的防治措施

    (1)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如采用烟气脱硫技术,用石灰浆或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脱硫。 石灰石的脱硫效率是85~90%,石灰浆法脱硫比石灰石法快而完全,效率可达95%。开发无污染的能源也可减少二氧化硫的...

岩溶地面塌陷是指覆盖在溶蚀洞穴之上的松散土体,在外动力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突发性地面变形破坏,其结果多形成圆锥形塌陷坑。

岩溶地面塌陷是地面变形破坏的主要类型,多发生于碳酸盐岩、钙质碎屑岩和盐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地区。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诱因除降雨、洪水、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外,往往与抽水、排水、蓄水和其他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而后者往往规模大、突发性强、危害也就大。岩溶地面塌陷发现于碳酸盐岩分布区,其形成受到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

1. 可溶岩及岩溶发育程度

可溶岩是由岩溶地面塌陷形成的物质基础,而岩溶洞穴的存在则为地面塌陷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大量塌陷事件表明,塌陷主要发生在覆盖型岩溶和裸露型岩溶分布区,部分发育在埋藏型岩溶分布区。

溶穴的发育和分布受岩溶发育条件的制约,一般主要沿构造断裂破碎带、褶皱轴部张裂隙发育带、质纯层厚的可溶岩分布地段、与非可溶岩接触地带分布。岩溶的发育程度和岩溶洞穴的开启程度,是决定岩溶地面塌陷的直接因素,可溶岩洞穴和裂隙一方面造成岩体结构的不完整,形成局部的不稳定;另一方面为容纳陷落物质和地下水的强烈运动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条件。一般情况下,岩溶越发育,溶穴的开启性越好,洞穴的规模越大,则岩溶地面塌陷也越严重。

2. 覆盖层厚度、结构和性质

松散破碎的盖层是塌陷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由基岩构造成的塌陷体在重力作用下沿溶洞、管道顶板陷落而成的塌陷为基岩塌陷。塌陷体物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形成的塌陷叫土层塌陷。据南方十省区统计,土层塌陷占其区域发生塌陷总数的96.7%。

3. 地下水运动

地下水运动是塌陷产生的主要动力。地下水的流动及其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岩溶塌陷形成的最重要动力因素,地下水径流集中和强烈的地带,最易产生塌陷,这些地带有:

(1)岩溶地下水的主径流带;

(2)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带;

(3)地下水位埋藏浅、变幅大的地带(地段);

(4)地下水位在基岩面上下频繁波动的地段;

(5)双层(上为孔隙、下为岩溶)含水介质分布的地段,或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地段;

(6)地下水与地表水转移密切的地段。

地下水位急剧变化带是塌陷产生的敏感区,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产生塌陷的主要触发因素。

水动力条件发生急剧变化的原因主要有降雨、水库蓄水、井下充水、灌溉渗漏、严重干旱、矿井排水、强烈抽水等。

此外,地震、附加荷载、人为排放的酸碱废液对可溶岩的强烈溶蚀等均可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中对岩溶塌陷的调查内容主要有:①岩溶塌陷区调查,包括地貌成因类型与形态、可溶岩层岩性与岩溶发育特征、上覆第四系松散覆盖层的厚度、结构与工程地质特征、岩溶地下水类型、水文地质结构和岩溶水的补径排条件及其动态变化特征;②岩溶塌陷特征调查,包括分布与规模、形态特征、发育强度与频度、发育过程与发育阶段、塌陷的伴生现象、上覆土层中土洞的发育与分布等;③岩溶塌陷成因调查,包括自然动力因素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岩溶塌陷发生与发展的影响、确定主要成因与类型;④岩溶塌陷危害调查和防治现状及效果调查。

岩溶塌陷的灾情评估及防治措施

岩溶塌陷防治措施文献

浅析岩溶塌陷对公路的危害及其防治 浅析岩溶塌陷对公路的危害及其防治

格式:pdf

大小:146KB

页数: 2页

评分: 4.6

文章结合黄衢南高速公路路基岩溶塌陷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溶洞塌陷的成因、特点、分类及其危害性。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公路项目危害的防治措施建议。

立即下载
高滩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及防治措施 高滩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及防治措施

格式:pdf

大小:146KB

页数: 3页

评分: 3

高滩地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及防治措施——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与其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灰岩、覆盖层及地下水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产生的物质基础,地下水的活动是其产生的动力,文章通过高滩地区地下水作用的分析、论述了该区地面塌陷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

立即下载

【学员问题】岩溶塌陷的类型及其特征?

【解答】一、岩溶塌陷的类型划分

我国岩溶塌陷类型繁多

(二)各种成因类型的发育特征

我国岩溶塌陷主要发育于华南的连片岩溶区。

(一)自然塌陷

在天然作用下产生的塌陷,约占总数的33%(不包括陷落柱),是各类塌陷中最多的一种。

古塌陷:形成于第四纪以前,如“陷落柱”;

老塌陷:形成于第四纪期间,具残留形态,往往为后期堆积物充填或掩盖;

新塌陷:新近时期产生,或形成时期不明,但形态保持较好。它们多发育于地下水变化迅猛的岩溶山地的洼地、槽谷中,塌陷范围小。强度弱,往往呈单个坑零星分布,塌陷规模随结构不同而差异很大。按其成因,又可分为:

1.暴雨引起的塌陷:暴雨可导致土体迅速充水和地表水的强烈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岩溶地下水位的急剧上升而产生正压冲爆作用,易于产生塌陷。

2.洪水引起的塌陷:在近岸地带第四系冲积层中潜水位和岩溶地下水位均随洪水位而波动,由于两者渗透性的差异,在波动过程中不但可产生有利于渗透潜蚀作用的附加水头,而且还产生正负压力的作用,这些作用都可导致塌陷的产生。

3.重力引起的塌陷:在岩溶发育过程中,地下洞穴,管道在崩塌作用下不断扩展,最后导致顶板盖层在重力作用卞失稳陷落的现象。在岩溶山区并不罕见。岩溶漏斗、地下河天窗岩溶障谷、天生桥等地岩溶形态有许多就是塌陷的遗迹,这些基、岩塌陷规模一般较大,形成之后一般不再复活。

4.地震引起的塌陷: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在覆盖层比较薄弱的地段也可产生一系列的塌陷,如1853年2月在湖南新宁,5级地震的历史记载c“有声如雷,陷成七潭,大小不一,皆有水涌出”。此外,近几十年来地震塌陷也常有,如:1976年唐山地震引起数十处塌陷等。

(二)人类活动诱发的塌陷(简称人为塌陷)

是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改变了岩溶洞穴及其上覆盖层的稳定平衡状态而引起的塌陷,约占总数的60%,可见人为作用已成为现代塌陷的重要动力。人为塌陷按成因又可分为坑道排水或突水、抽汲岩溶地下水、水库蓄引水、震动加载及表水、污水下渗引起等类型塌陷+前三者共古人为塌陷的92%.

1.坑道排水或突水引起的塌陷

是指由于矿坑、隧道、人防及其它地下工程排水或突水引起的塌陷,其中以矿坑排、突水塌陷为主,占人为塌陷的17%.

岩溶地区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矿坑排水或突水引起的塌陷较为频繁。凡处于复盖岩溶区的矿区,在其排水疏干过程中,几乎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塌陷,主要分布于湘中、鄂东南、赣中——赣东北及安徽的沿江地带。由于矿坑排水降深达数十米至上百米,疏干影响范围达数公里至一、二十公里以外。因此在所有各类塌陷中,这类塌陷范围最广,达数至数十平方公里;塌陷坑数量最多,达数百至数干个;持续时间最长,有的20年尚在继续;影响也最严重,多属大、中型塌陷。以土层塌陷为主,见有基岩塌陷;除碳酸盐岩类塌陷外,还有少量红层岩溶塌陷。

例如湖南恩口煤矿于1972年3月21日恩Ⅱ井放水试验,4月温塘泉水减少,6月20日开始塌陷,8月20日北面三口冲塌陷,以后河床附近排泄区相继发展。1975年恩I井一150米水平开始排水后,塌陷加剧。1977—1979年因25号点突水,水量1400吨/时,塌陷剧烈发展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但仍向外围缓慢扩展。至1986年塌陷总数达6100多个,主要发育于煤系底板茅口灰岩中,呈条带状分布,总长度20公里以上,煤系顶板长兴灰岩及大冶灰岩中亦有少量塌陷发育,塌陷影响范围达20平方公里。以土层塌陷为主,并见有红层岩溶的基岩塌陷。矿坑最大排水量8165吨/时,最低排水标高一350米,塌陷破坏农田9500亩,拆迁民房18300平方米,毁坏小水库8座,山塘180多口,河床塌陷改河铺底5300米,河水灌入增加矿坑涌水量,最大灌入量8000吨/时,并将泥砂带入矿坑;农业赔偿和塌陷综合治理费用每年平均150万元至1982年赔偿费用共980万元。

人为塌陷中的基岩塌陷都与矿坑排水或突水有关。基岩塌陷的盖层可以是碳酸盐岩,各种碎屑岩甚至火成岩(如大广山铁矿见于岩体边缘的强风化带中)。基岩塌陷一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较大的隐伏洞穴,二是盖层岩层(体)受构造破碎或风化而较软弱。基岩塌陷的特征是:

(1)其规模不等,大者居多,塌陷直径从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塌陷坑深度和塌陷盖层厚度可达数十米至百米以上。

(2)其分布明显地受断裂构造控制,一般多发育于构造交汇破碎带。

2.抽汲岩溶地下水引起的塌陷

主要由于水井抽水引起,分布较为普遍,约占人为塌陷的49%,均为土层塌陷。当覆盖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10—20米),抽水降深达到5—10米时,多有塌陷产生。由于抽水降深有限,其影响范围约数百米至一、二公里;塌陷坑数量较少,一般数个至数十个,仅在集中供水水源地有较大规模的塌陷产生,如贵州水城水钢供水水源地,16口抽水井中有14口井周围出现塌陷1000多个,范围达4平方公里;河北秦皇岛柳江供水水源地自1987年抽水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产生塌陷286个,范围达3.7平方公里。抽水塌陷影响最大的是城市地‘区和铁路沿线。前者已见于贵阳、昆明、武汉、杭州、南京、广州等六个省会和20余个中小城市。损坏建筑物,破坏风景名胜。并危及人身及财产安全;后者影响显著的有津浦线泰安车站、浙赣线分宜车站及沈大线瓦房店三家子等处,往往造成断道停运,甚至列车脱轨、颠复的灾害。

3.水库蓄水或引水引起的塌陷

岩溶山区、洼地、谷地的小型水库及少量中型水库,多在水体增荷,渗漏潜蚀及雨季地下水位迅猛变化产生的正负压力和冲爆等多种作用下而在库内产生塌陷,成为废库或病库。这类塌陷约占人为塌陷的26%,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四川、湖南、云南等省区,湖北、江西等省也有发生。一般规模较小,塌陷坑数量少,强度较弱,但往往多次复活而不易稳定。水库塌陷在悬托型河谷中极易产生,如云南以礼河水槽子水库,库区第四纪复盖层厚达30余米,上部1.5—2米为粘土,下为砂砾石粘土层,基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较发育,有地下管道,地下水时期很深,达103米,水库建成后自1958—1965年每年塌陷数十个,累计达117个,形成长400米、宽100米的塌陷区,库水漏失。后经处理,塌坑开挖开至基岩,先填大石块,再填小石块,其上铺盖1—2米的水泥板,再回填粘土,效果良好。此外,在峰丛、丘丛洼地中的水库,其下往往有暗河管道发育,也易塌陷,如江西德兴万村挂袍山水库塌陷。这类水库地下水位埋深很大,但季节变化带常达到地表,在这种情况下,其处理一定要采取通气减压措施,作为地下管道的调压井才能收效。贵州普定火石坡水库的一个塌陷,多次处理,多次复活,甚至用钢筋混凝土盖板也未收效,原因恐在于此。引水渠道通过岩溶发育地段,也往往因渠水渗漏潜蚀形成塌陷。如湖南凤凰龙溪河水库引水渠道塌陷。

蓄水和坑道排水、抽水还往往引起红层岩溶的塌陷,它们产生于洞隙型岩溶发育的红色钙质胶结灰质砾岩,砂砾岩(湘、赣)及泥灰岩夹层(四川)中。一般规模小,零星分布。

4.震动或加载引起的塌陷

震动或加载是使复盖岩溶区处于接近极限平衡状态的隐伏土洞产生塌陷的导因,它们往往与其它因素联合作用。该类塌陷占人为塌陷的6%.如武汉中南轧钢厂堆料场的塌陷,就是在抽水的潜蚀作用形成隐伏土洞的基础上,经钢锭和煤堆的加载作用而塌陷的。震动引起的塌陷在铁路路基附近较为常见,贵昆线K586—K612一段长26公里,属丘状溶原,多漏斗状洼地,复盖层为厚度不足10米的残坡积红色粘性土,地下水位在基岩顶板以下,1974年—1980年沿路基塌陷4段共38个塌陷坑,其中,浑水塘车站、秧田冲车站及其区间内最为发育,见塌陷坑25个,单个塌坑规模小,多发生于雨季。其成因除了表水下渗潜蚀作用外,主要是火车通过时的震动。浙赣线分宜车站的塌陷除抽水因素外与火车的震动也有密切关系。公路上汽车的震动也能导致塌陷。如江西乐平县邵家板前堂村乐(平)弋(阳)公路西侧的粘性土中因汽车震动产生塌陷坑5个。以上这些塌陷都是发生于隐伏土洞发育的地区。

5.表水或污水渗引起的塌陷

在厂矿建筑区,由于场地排水不良造成表水下渗或化学污水下渗溶滤也能导致塌陷的产生,如云南镇雄板桥氮肥厂厂址,复盖层为亚粘土、含卵砾石粘土层,厚5米左右,最大19米,发育有土洞数十个,基岩为灰岩,地下水位7.6—15.7米,位于基岩顶板以下,1972年产生塌陷15个,使工厂设备陷落。其中13个塌陷分布于流水池和污水池一带,显示与表水和污水下渗作用有关。

桂林市第二造纸厂位于桂林市西北部,阳江右岸的岩溶洼地中,地面高出阳江水面约3~5m.厂区表层为棕黄色及红黄色粘性土层,一般厚7~10m,最厚达12m以上,据桂林地区所见,这类土层中往往有裂隙发育。基岩为灰岩,岩溶发育。厂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渗入覆盖土层后,一部分在土层中形成裂隙潜水,呈水平径流缓慢排向阳江一级阶地,大部分的入渗水流沿土层裂隙向下渗到基岩面后,通过基岩中岩溶洞隙的开口处汇入岩溶洞穴通道,排出阳江。

该厂于1973年建成投产。生产排放的废水平均每日约10~20立方米,含盐酸约1~2%,具强腐蚀性。这些含酸废水由砖砌及水泥沙砂浆抹面地沟或排水沟排入阳江。由于水的酸性腐蚀,使地和排水沟逐渐破坏漏水,而终致完全失效。车间排放的含酸废水及雨水几乎全部由车间内外的一些漏水点就地漏入地下。

自1977年以来,水处理车间内及沿排水沟附近地面曾多次出现塌陷洞或坑。1983年8月11日下午一时零五分,一号混合罐地基突然陷落,罐体向北325°西方向倾覆,部分输水管道扭断压碎,致使生产停顿。塌陷范围包括一号罐体基础及其周围地面,略呈椭圆形,东西长约3m多,南北宽2m多。地面一般下陷0.5~0.8m,周壁直立,且多向外凹进呈倒坡,罐体底部直径2m、厚0.9m的混凝土基座随罐体陷落掀倒,周围为虚土掩盖。在相邻的W3罐体东南角基础暴露,见其下有空隙存在。

造成塌陷的原因:一是地基土层中有隐伏土洞;二是含酸废水和地表雨水 集中渗漏,既造成了对混凝土的强烈腐蚀,又对土体中可溶盐的化学溶滤,使土体结构被散解,并促进机械潜蚀作用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地面塌陷,这是造成塌陷的主要原因。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学员问题】岩溶塌陷类型及其特征?

【解答】一、岩溶塌陷的类型划分

我国岩溶塌陷类型繁多

(二)各种成因类型的发育特征

我国岩溶塌陷主要发育于华南的连片岩溶区。

(一)自然塌陷

在天然作用下产生的塌陷,约占总数的33%(不包括陷落柱),是各类塌陷中最多的一种。

古塌陷:形成于第四纪以前,如“陷落柱”;

老塌陷:形成于第四纪期间,具残留形态,往往为后期堆积物充填或掩盖;

新塌陷:新近时期产生,或形成时期不明,但形态保持较好。它们多发育于地下水变化迅猛的岩溶山地的洼地、槽谷中,塌陷范围小。强度弱,往往呈单个坑零星分布,塌陷规模随结构不同而差异很大。按其成因,又可分为:

1.暴雨引起的塌陷:暴雨可导致土体迅速充水和地表水的强烈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岩溶地下水位的急剧上升而产生正压冲爆作用,易于产生塌陷。

2.洪水引起的塌陷:在近岸地带第四系冲积层中潜水位和岩溶地下水位均随洪水位而波动,由于两者渗透性的差异,在波动过程中不但可产生有利于渗透潜蚀作用的附加水头,而且还产生正负压力的作用,这些作用都可导致塌陷的产生。

3.重力引起的塌陷:在岩溶发育过程中,地下洞穴,管道在崩塌作用下不断扩展,最后导致顶板盖层在重力作用卞失稳陷落的现象。在岩溶山区并不罕见。岩溶漏斗、地下河天窗岩溶障谷、天生桥等地岩溶形态有许多就是塌陷的遗迹,这些基、岩塌陷规模一般较大,形成之后一般不再复活。

4.地震引起的塌陷:在构造地震作用下,在覆盖层比较薄弱的地段也可产生一系列的塌陷,如1853年2月在湖南新宁,5级地震的历史记载c“有声如雷,陷成七潭,大小不一,皆有水涌出”。此外,近几十年来地震塌陷也常有,如:1976年唐山地震引起数十处塌陷等。

(二)人类活动诱发的塌陷(简称人为塌陷)

是由于人类的工程——经济活动,改变了岩溶洞穴及其上覆盖层的稳定平衡状态而引起的塌陷,约占总数的60%,可见人为作用已成为现代塌陷的重要动力。人为塌陷按成因又可分为坑道排水或突水、抽汲岩溶地下水、水库蓄引水、震动加载及表水、污水下渗引起等类型塌陷+前三者共古人为塌陷的92%.

1.坑道排水或突水引起的塌陷

是指由于矿坑、隧道、人防及其它地下工程排水或突水引起的塌陷,其中以矿坑排、突水塌陷为主,占人为塌陷的17%.

岩溶地区由于矿产资源的开发,矿坑排水或突水引起的塌陷较为频繁。凡处于复盖岩溶区的矿区,在其排水疏干过程中,几乎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塌陷,主要分布于湘中、鄂东南、赣中——赣东北及安徽的沿江地带。由于矿坑排水降深达数十米至上百米,疏干影响范围达数公里至一、二十公里以外。因此在所有各类塌陷中,这类塌陷范围最广,达数至数十平方公里;塌陷坑数量最多,达数百至数干个;持续时间最长,有的20年尚在继续;影响也最严重,多属大、中型塌陷。以土层塌陷为主,见有基岩塌陷;除碳酸盐岩类塌陷外,还有少量红层岩溶塌陷。

例如湖南恩口煤矿于1972年3月21日恩Ⅱ井放水试验,4月温塘泉水减少,6月20日开始塌陷,8月20日北面三口冲塌陷,以后河床附近排泄区相继发展。1975年恩I井一150米水平开始排水后,塌陷加剧。1977—1979年因25号点突水,水量1400吨/时,塌陷剧烈发展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减弱。但仍向外围缓慢扩展。至1986年塌陷总数达6100多个,主要发育于煤系底板茅口灰岩中,呈条带状分布,总长度20公里以上,煤系顶板长兴灰岩及大冶灰岩中亦有少量塌陷发育,塌陷影响范围达20平方公里。以土层塌陷为主,并见有红层岩溶的基岩塌陷。矿坑最大排水量8165吨/时,最低排水标高一350米,塌陷破坏农田9500亩,拆迁民房18300平方米,毁坏小水库8座,山塘180多口,河床塌陷改河铺底5300米,河水灌入增加矿坑涌水量,最大灌入量8000吨/时,并将泥砂带入矿坑;农业赔偿和塌陷综合治理费用每年平均150万元至1982年赔偿费用共980万元。

人为塌陷中的基岩塌陷都与矿坑排水或突水有关。基岩塌陷的盖层可以是碳酸盐岩,各种碎屑岩甚至火成岩(如大广山铁矿见于岩体边缘的强风化带中)。基岩塌陷一般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较大的隐伏洞穴,二是盖层岩层(体)受构造破碎或风化而较软弱。基岩塌陷的特征是:

(1)其规模不等,大者居多,塌陷直径从数米到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塌陷坑深度和塌陷盖层厚度可达数十米至百米以上。

(2)其分布明显地受断裂构造控制,一般多发育于构造交汇破碎带。

2.抽汲岩溶地下水引起的塌陷

主要由于水井抽水引起,分布较为普遍,约占人为塌陷的49%,均为土层塌陷。当覆盖层厚度较薄(一般小于10—20米),抽水降深达到5—10米时,多有塌陷产生。由于抽水降深有限,其影响范围约数百米至一、二公里;塌陷坑数量较少,一般数个至数十个,仅在集中供水水源地有较大规模的塌陷产生,如贵州水城水钢供水水源地,16口抽水井中有14口井周围出现塌陷1000多个,范围达4平方公里;河北秦皇岛柳江供水水源地自1987年抽水以来,不到一年的时间产生塌陷286个,范围达3.7平方公里。抽水塌陷影响最大的是城市地‘区和铁路沿线。前者已见于贵阳、昆明、武汉、杭州、南京、广州等六个省会和20余个中小城市。损坏建筑物,破坏风景名胜。并危及人身及财产安全;后者影响显著的有津浦线泰安车站、浙赣线分宜车站及沈大线瓦房店三家子等处,往往造成断道停运,甚至列车脱轨、颠复的灾害。

3.水库蓄水或引水引起的塌陷

岩溶山区、洼地、谷地的小型水库及少量中型水库,多在水体增荷,渗漏潜蚀及雨季地下水位迅猛变化产生的正负压力和冲爆等多种作用下而在库内产生塌陷,成为废库或病库。这类塌陷约占人为塌陷的26%,主要分布于广西、贵州、四川、湖南、云南等省区,湖北、江西等省也有发生。一般规模较小,塌陷坑数量少,强度较弱,但往往多次复活而不易稳定。水库塌陷在悬托型河谷中极易产生,如云南以礼河水槽子水库,库区第四纪复盖层厚达30余米,上部1.5—2米为粘土,下为砂砾石粘土层,基岩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岩溶较发育,有地下管道,地下水时期很深,达103米,水库建成后自1958—1965年每年塌陷数十个,累计达117个,形成长400米、宽100米的塌陷区,库水漏失。后经处理,塌坑开挖开至基岩,先填大石块,再填小石块,其上铺盖1—2米的水泥板,再回填粘土,效果良好。此外,在峰丛、丘丛洼地中的水库,其下往往有暗河管道发育,也易塌陷,如江西德兴万村挂袍山水库塌陷。这类水库地下水位埋深很大,但季节变化带常达到地表,在这种情况下,其处理一定要采取通气减压措施,作为地下管道的调压井才能收效。贵州普定火石坡水库的一个塌陷,多次处理,多次复活,甚至用钢筋混凝土盖板也未收效,原因恐在于此。引水渠道通过岩溶发育地段,也往往因渠水渗漏潜蚀形成塌陷。如湖南凤凰龙溪河水库引水渠道塌陷。

蓄水和坑道排水、抽水还往往引起红层岩溶的塌陷,它们产生于洞隙型岩溶发育的红色钙质胶结灰质砾岩,砂砾岩(湘、赣)及泥灰岩夹层(四川)中。一般规模小,零星分布。

4.震动或加载引起的塌陷

震动或加载是使复盖岩溶区处于接近极限平衡状态的隐伏土洞产生塌陷的导因,它们往往与其它因素联合作用。该类塌陷占人为塌陷的6%.如武汉中南轧钢厂堆料场的塌陷,就是在抽水的潜蚀作用形成隐伏土洞的基础上,经钢锭和煤堆的加载作用而塌陷的。震动引起的塌陷在铁路路基附近较为常见,贵昆线K586—K612一段长26公里,属丘状溶原,多漏斗状洼地,复盖层为厚度不足10米的残坡积红色粘性土,地下水位在基岩顶板以下,1974年—1980年沿路基塌陷4段共38个塌陷坑,其中,浑水塘车站、秧田冲车站及其区间内最为发育,见塌陷坑25个,单个塌坑规模小,多发生于雨季。其成因除了表水下渗潜蚀作用外,主要是火车通过时的震动。浙赣线分宜车站的塌陷除抽水因素外与火车的震动也有密切关系。公路上汽车的震动也能导致塌陷。如江西乐平县邵家板前堂村乐(平)弋(阳)公路西侧的粘性土中因汽车震动产生塌陷坑5个。以上这些塌陷都是发生于隐伏土洞发育的地区。

5.表水或污水渗引起的塌陷

在厂矿建筑区,由于场地排水不良造成表水下渗或化学污水下渗溶滤也能导致塌陷的产生,如云南镇雄板桥氮肥厂厂址,复盖层为亚粘土、含卵砾石粘土层,厚5米左右,最大19米,发育有土洞数十个,基岩为灰岩,地下水位7.6—15.7米,位于基岩顶板以下,1972年产生塌陷15个,使工厂设备陷落。其中13个塌陷分布于流水池和污水池一带,显示与表水和污水下渗作用有关。

桂林市第二造纸厂位于桂林市西北部,阳江右岸的岩溶洼地中,地面高出阳江水面约3~5m.厂区表层为棕黄色及红黄色粘性土层,一般厚7~10m,最厚达12m以上,据桂林地区所见,这类土层中往往有裂隙发育。基岩为灰岩,岩溶发育。厂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渗入覆盖土层后,一部分在土层中形成裂隙潜水,呈水平径流缓慢排向阳江一级阶地,大部分的入渗水流沿土层裂隙向下渗到基岩面后,通过基岩中岩溶洞隙的开口处汇入岩溶洞穴通道,排出阳江。

该厂于1973年建成投产。生产排放的废水平均每日约10~20立方米,含盐酸约1~2%,具强腐蚀性。这些含酸废水由砖砌及水泥沙砂浆抹面地沟或排水沟排入阳江。由于水的酸性腐蚀,使地和排水沟逐渐破坏漏水,而终致完全失效。车间排放的含酸废水及雨水几乎全部由车间内外的一些漏水点就地漏入地下。

自1977年以来,水处理车间内及沿排水沟附近地面曾多次出现塌陷洞或坑。1983年8月11日下午一时零五分,一号混合罐地基突然陷落,罐体向北325°西方向倾覆,部分输水管道扭断压碎,致使生产停顿。塌陷范围包括一号罐体基础及其周围地面,略呈椭圆形,东西长约3m多,南北宽2m多。地面一般下陷0.5~0.8m,周壁直立,且多向外凹进呈倒坡,罐体底部直径2m、厚0.9m的混凝土基座随罐体陷落掀倒,周围为虚土掩盖。在相邻的W3罐体东南角基础暴露,见其下有空隙存在。

造成塌陷的原因:一是地基土层中有隐伏土洞;二是含酸废水和地表雨水 集中渗漏,既造成了对混凝土的强烈腐蚀,又对土体中可溶盐的化学溶滤,使土体结构被散解,并促进机械潜蚀作用的发展,从而造成了地面塌陷,这是造成塌陷的主要原因。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学科:自然灾害与防治

词目:岩溶塌陷灾害

英文:karst collapse disaster

释文:岩溶塌陷主要发生在碳酸盐岩发育区,是由于岩溶洞隙的存在而发生的。岩溶塌陷体既可以足岩溶洞隙发育的可溶岩,也可以是覆盖于可溶岩之上的各类松散土层。岩溶塌陷的发育过程,实质上是岩溶洞隙上方的岩土体和赋存在洞穴中的水、气所组成的综合体系,在一定动力作用下,产生的失稳效应;这个过程急缓不一,有的具有很强的突发性,有的则经历缓慢的变形过程。岩溶塌陷经常是岩溶发育过程的产物,它造成局部性地表破坏,形成岩溶漏斗、洼地、落水洞、溶井、天生桥、障谷等多种地表岩溶地貌。 2100433B

岩溶塌陷相关推荐
  • 相关百科
  • 相关知识
  • 相关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