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烟气脱硫液中汞离子还原释放机制及二次污染控制研究 | 依托单位 | 浙江大学 |
---|---|---|---|
项目负责人 | 徐新华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本项目针对烟气脱硫液中Hg2 易被还原并再释放进入大气、造成二次污染的特点,研究Hg2 在脱硫液中的还原、Hg0再释放机制及抑制方法。通过对脱硫液中Hg2 的结合形态以及还原产物Hg0释放的连续监测,探究脱硫液中Hg2 与四价硫及氯离子的结合形态,研究S(IV)浓度、亚硫酸根/亚硫酸氢根、氯离子浓度、温度、pH及溶解氧等因素对Hg2 还原速率的影响,基于物料衡算和反应器特性,建立Hg2 在脱硫液中的还原释放机制及反应动力学模型,确立抑制脱硫液中Hg2 还原和Hg0再释放的控制步骤;筛选出综合性能较为优越的Hg2 稳定剂,促使脱硫液中的Hg2 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脱硫液中沉淀分离,并考察稳定化的Hg2 与脱硫副产物石膏的可分离性及Hg2 螯合物在固相中的稳定效果,有效解决Hg2 在脱硫液中的还原再释放及二次污染问题,为湿法烟气脱硫同时脱汞的工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批准号 |
20877066 |
项目名称 |
烟气脱硫液中汞离子还原释放机制及二次污染控制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B06 |
项目负责人 |
徐新华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浙江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9-01-01 至 2011-12-31 |
支持经费 |
33(万元) |
根据烟气浓度、SO2含量以及客户要求的脱硫效率来确定。烟气脱硫中液气比的概念为:吸收1m3的烟气所需的液体体积,也就是L/G=Q/1000:V(Nm3/h);其中Q为循环浆液流...
根据烟气浓度、SO2含量以及客户要求的脱硫效率来确定。 烟气脱硫中液气比的概念为: 吸收1m3的烟气所需的液体体积,也就是L/G=Q/1000:V(Nm3/h);其中Q为循环浆液流量,V为...
采用脱硫塔,用加了烧碱的水在脱硫塔形成水幕,让烟气通过水幕,就可以把烟气中的硫脱掉。
.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国烟气脱硫工艺技术发展展望 燕中凯 一、 我国“十二五”烟气脱硫的政策背景 二氧化硫减排是我国“十二五” |主要污染物减排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2011 年 3月,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将 二氧化硫作为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 的约束性指标,要达到减少8%的目标。 2011年 12月,国家“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 已经公布,为达到减排 8%的目标,二氧化硫排放量由 2010年的 2267.8万吨要 进一步降低到 2015年 2086.4万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煤炭消费量预计将由 2010 年的 30亿吨增长到 2015年的 38亿吨左右。因此,二氧化硫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2011年 11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 (国发〔 2011〕35 号)提出:对电力行业实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继续加 强燃煤电厂脱硫,
对于烟气脱硫喷淋塔中的雾化浆液液滴在塔内的运动以及停留时间进行了分析计算。给出了液滴下落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计算了单个液滴及浆液总体的停留时间。结果表明 ,对于粒径为dp=1 3~ 3 0mm的单个液滴 ,停留时间为t=3 0~ 1 3s ;雾化液滴尺寸分布对总体停留时间影响显著 ;合适的雾化液滴尺寸应为dp=0 7~ 1 5mm。
燃煤汞污染是是威胁我国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环境问题。飞灰对燃煤烟气中汞的形态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形态的汞物理化学性质、环境影响和控制方法不同,因此阐明燃煤烟气中汞在飞灰表面的非均相反应机制至关重要。本项目针对我国典型煤种开展燃煤烟气汞在飞灰表面的微观非均相反应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飞灰的物理化学特征,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和烟气汞形态转化机理实验,确定飞灰中对烟气汞形态转化起关键作用的化学成分;开展飞灰吸附和氧化汞的模拟实验,考察汞在飞灰表面非均相反应的活性物种和中间产物,识别汞在飞灰表面上的吸附和化学反应路径,揭示烟气中汞化学形态转化的非均相反应机制及不同烟气成分对汞和飞灰非均相反应的影响。通过本研究,有望在燃煤烟气中汞的化学转化机制方面取得新的认识和进展,提高对我国燃煤大气汞排放和形态转化规律的认识,为准确预测燃煤汞排放、研发新的燃煤汞污染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燃煤过程是我国大气汞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控制燃煤过程大气汞排放是我国履行国际汞公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必然要求。燃煤烟气中汞的形态分布是实现燃煤大气汞排放控制的关键参数,因此阐明燃煤烟气中汞在飞灰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和形态转化机制至关重要。本项目通过燃煤飞灰的理化特征表征和升温脱附,分析了飞灰的理化性质,识别了飞灰中吸附的汞化合物;采用固定床实验装置,结合量子理论模型计算,研究了不同烟气组分和飞灰成分在汞吸附和氧化过程中的作用; 建立了基于单分子吸附Eley-Rideal机理的烟气汞非均相氧化机理模型,并进行了实验数据验证。项目的主要结论包括:(1)燃煤飞灰的主要成分包括未燃尽炭和Si、Al、Ca、K、Ti、S、O、Fe、Mn等无机成分,同一电厂飞灰的比表面积与烧失量成正比,汞吸附量与比表面积正相关;(2)飞灰中的汞以不同的汞化合物存在,主要包括HgCl2(Hg2Cl2)、黑色HgS和HgO三种。(3)常温烟气中的Hg0在飞灰表面的物理吸附极不稳定,短时间静置后飞灰表面的Hg0基本全部脱附;模拟电除尘器140℃的温度环境中,未在飞灰表面检测到Hg0的物理吸附。(4)对汞的氧化起主要作用的烟气组分为HCl和NOx,O2对汞的氧化有促进作用,SO2和NH3则抑制汞的氧化。(5)飞灰中未燃尽碳(UBC)和Al2O3、Fe2O3、TiO2等金属氧化物对汞形态转化起关键作用;UBC为烟气中Hg非均相反应提供反应表面;Al2O3、Fe2O3、TiO2对烟气中的Hg有富集效果,SiO2, CaO and MgO 对汞没有富集作用。(6)汞和HCl在飞灰表面的非均相反应符合单分子吸附Eley-Rideal机理,即吸附态的HCl分子与气态的汞发生反应,生成汞的氯化物。本研究加深了对燃煤烟气中汞的化学转化机制的认识,为准确预测燃煤汞排放、研发新的燃煤汞污染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基础。项目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2篇(1篇印刷中) ,另有1篇论文拟投稿。
煤炭综合利用释放的汞是最大的人为汞排放源。我国随美国等发达国家后也颁布了针对燃煤电厂的汞排放标准,控制煤利用过程中的汞排放已迫在眉睫。利用现有污染物控制设备实现汞及多种污染物的联合脱除是目前主要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再生纸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矿物废渣经过高温有氧活化后,在200-900 ℃对单质汞有一定的吸附能力,但有关矿物组成及热活化过程中的矿物演化、固体表面与气态单质汞的非均相吸附机理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项目通过直接选取再生纸矿物废渣或模拟配置类似组成的矿物吸附剂,并对上述两类吸附剂进行改性,利用得到的一系列吸附剂进行中温脱汞(200-750℃)及气态汞和多种污染物的联合脱除机理研究。本项目基于在实现低阶煤的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联合脱除汞等有害污染元素的原则开展研究,通过实验和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阐明矿物演化与气态汞吸附性能间的定量关系,研究汞—吸附剂—气相组分之间多相、多组分反应竞争协同机制,为低阶煤利用过程中的污染物一体化控制和固体废弃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