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烟气脱硫控制系统 | 外文名 |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control system |
---|---|---|---|
所属学科 | 电力 | 公布时间 | 2020年 |
《电力名词》第三版。 2100433B
对锅炉烟气脱硫工艺系统(通常包括吸收剂制备系统、烟气及二氧化硫吸收系统、副产品处置系统等)进行控制的控制系统总称。
采用脱硫塔,用加了烧碱的水在脱硫塔形成水幕,让烟气通过水幕,就可以把烟气中的硫脱掉。
wggh系统与烟气脱硫脱销什么关系锅炉烟气超低排放要求脱硫后的净烟气加热到80℃以上,我国目前 正大量采用水媒式烟气-烟气换热器(WGGH)系统,实现脱硫前的高温烟气加热脱硫后的低温烟气.针对锅炉排烟...
烟气自现有的烟囱烟道到达FGD系统的新烟道。热烟气通过该烟道,经增压风机送达脱硫(FGD)系统。现有烟道可作为旁路烟道将烟气直接排至烟囱,这意味着烟气可以100%经旁路烟道被旁路。脱硫系统可通过双百叶...
DCS系统在火电厂烟气脱硫控制系统的实现
北京化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I 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 我所呈交的专科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 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中所罗列的 内容以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与我一同 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 示了谢意。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申请学位论文与资料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承担一切相关责任。 本人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北京化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II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 225t/h国产高压锅炉烟气脱硫控制系统设计 学院: 北京化工大学 专业: 机电一体化 班级: 晋机专 学生: 指导教师: 1.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标 (1) 满足了工艺操作要求,实现了自动操作 (2) 实现集中优化自动控制 (3) 保证设备安全长周期
1.1干式烟气脱硫工艺
该工艺用于电厂烟气脱硫始于80年代初,与常规的湿式洗涤工艺相比有以下优点:投资费用较低;脱硫产物呈干态,并和飞灰相混;无需装设除雾器及再热器;设备不易腐蚀,不易发生结垢及堵塞。其缺点是:吸收剂的利用率低于湿式烟气脱硫工艺;用于高硫煤时经济性差;飞灰与脱硫产物相混可能影响综合利用;对干燥过程控制要求很高。
(1)喷雾干式烟气脱硫工艺:喷雾干式烟气脱硫(简称干法FGD),最先由美国JOY公司和丹麦NiroAtomier公司共同开发的脱硫工艺,70年代中期得到发展,并在电力工业迅速推广应用。该工艺用雾化的石灰浆液在喷雾干燥塔中与烟气接触,石灰浆液与SO2反应后生成一种干燥的固体反应物,最后连同飞灰一起被除尘器收集。我国曾在四川省白马电厂进行了旋转喷雾干法烟气脱硫的中间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为在200~300MW机组上采用旋转喷雾干法烟气脱硫优化参数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2)粉煤灰干式烟气脱硫技术:日本从1985年起,研究利用粉煤灰作为脱硫剂的干式烟气脱硫技术,到1988年底完成工业实用化试验,1991年初投运了首台粉煤灰干式脱硫设备,处理烟气量644000Nm3/h。其特点:脱硫率高达60%以上,性能稳定,达到了一般湿式法脱硫性能水平;脱硫剂成本低;用水量少,无需排水处理和排烟再加热,设备总费用比湿式法脱硫低1/4;煤灰脱硫剂可以复用;没有浆料,维护容易,设备系统简单可靠。
1.2湿法FGD工艺
世界各国的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形式和机理大同小异,主要是使用石灰石(CaCO3)、石灰(CaO)或碳酸钠(Na2CO3)等浆液作洗涤剂,在反应塔中对烟气进行洗涤,从而除去烟气中的SO2。这种工艺已有50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后,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具有脱硫效率高(90%~98%),机组容量大,煤种适应性强,运行费用较低和副产品易回收等优点。据美国环保局(EPA)的统计资料,全美火电厂采用湿式脱硫装置中,湿式石灰法占39.6%,石灰石法占47.4%,两法共占87%;双碱法占4.1%,碳酸钠法占3.1%。世界各国(如德国、日本等),在大型火电厂中,90%以上采用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流程。
石灰或石灰石法主要的化学反应机理为:
石灰法:SO2+CaO+1/2H2O→CaSO3•1/2H2O
石灰石法:SO2+CaCO3+1/2H2O→CaSO3•1/2H2O+CO2
其主要优点是能广泛地进行商品化开发,且其吸收剂的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废渣既可抛弃,也可作为商品石膏回收。目前,石灰/石灰石法是世界上应用最多的一种FGD工艺,对高硫煤,脱硫率可在90%以上,对低硫煤,脱硫率可在95%以上。
传统的石灰/石灰石工艺有其潜在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设备的积垢、堵塞、腐蚀与磨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设备制造厂商采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开发出第二代、第三代石灰/石灰石脱硫工艺系统。
湿法FGD工艺较为成熟的还有:氢氧化镁法;氢氧化钠法;美国DavyMckee公司Wellman-LordFGD工艺;氨法等。
在湿法工艺中,烟气的再热问题直接影响整个FGD工艺的投资。因为经过湿法工艺脱硫后的烟气一般温度较低(45℃),大都在露点以下,若不经过再加热而直接排入烟囱,则容易形成酸雾,腐蚀烟囱,也不利于烟气的扩散。所以湿法FGD装置一般都配有烟气再热系统。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技术上成熟的再生(回转)式烟气热交换器(GGH)。GGH价格较贵,占整个FGD工艺投资的比例较高。近年来,日本三菱公司开发出一种可省去无泄漏型的GGH,较好地解决了烟气泄漏问题,但价格仍然较高。前德国SHU公司开发出一种可省去GGH和烟囱的新工艺,它将整个FGD装置安装在电厂的冷却塔内,利用电厂循环水余热来加热烟气,运行情况良好,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方法。
氨吸收法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by ammoniaabsorption process),用氨水吸收SO2的烟气脱硫技术。此法最早用于冶炼烟气脱硫。与用其它碱类比较,主要优点是脱硫费用低,氨可留在产品内作为化肥使用。但氨易挥发,使吸收剂耗量增大。因对吸收SO2后的吸收液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而形成了不同的脱硫工艺,其中以氨-硫酸铵法、氨-亚硫酸铵法和氨-酸法应用较为广泛。在吸收液中加入氨水以生成(NH1)2SO3,在氧化塔内用空气加压氧化,可回收(NH4)2SO4;若吸收液不用氨中和也可直接进行氧化,不仅得到硫酸铵溶液,还产生含SO2气体。氨-亚硫酸铵法是直接将母液加工成亚硫酸铵,作为产品。其工艺流程可分为吸收、中和及分离三部分。氨- 酸法是将吸收SO2后的吸收液用硫酸分解,从而获得高浓度的SO2气体和硫铵结晶,后者作为肥料。工艺比较成熟,操作方便。氨水吸收SO2,质量传递主要受气相阻力控制。设计吸收塔时必须考虑阳离子和阴离子两者的挥发性,加以回收。填料塔、筛板塔和总压力降较小的文丘里洗涤器都可用做吸收器。
http://www.fuzhoushui.com/shuichuli/lps/
现行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工艺主要有9种: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喷雾干燥法、烟气喷氨吸收法、炉内喷钙+尾部烟气增湿法、烟气循环流化床-悬浮吸收法、NID脱硫 技术、海水脱硫法、活性炭吸收法和电子束脱硫法。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为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和海水脱硫技术。
脱硫技术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是成熟技术,我国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基本上是“十五”期间从国外大规模引进的。国内的脱硫企业经历了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过程和大量工程实践,目前已基本掌握了大型燃煤机组烟气脱硫的全套工艺流程和设备制造技术。
(1)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末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出现以来,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石灰石-石膏法 脱硫工艺已成为烟气脱硫技术中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硫技术,目前占全球脱硫装机总容量的85%。湿法脱硫技术已逐步由早期的填料塔向喷淋空塔、 喷淋筛板组合塔直至喷淋高速塔、液柱塔、鼓泡塔发展。
(2)烟气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与湿法脱硫相比,其系统简单、造价低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节水,适合于50M~300MW级的燃煤机组,特别对场地窄小的老机组改造和缺水地区具有很大优势。
(3)海水脱硫技术
利用海水的天然碱度来脱除SO2的海水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可达95%)、工艺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无结垢和堵塞问题等优点,但仅适用于沿海电厂且占地面积较大。
火电烟气脱硝技术
目前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低氮燃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非选择性催化还原(SNCR)。
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主要包括:低NOx燃烧器技术、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燃料分级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低氮燃烧技术的脱硝效率仅有25%~40%。
各种各样的低NOx燃烧技术中,燃尽风技术(OFA)和低NOx燃烧器(LNB)被认为是最切实可行的,并在电站锅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脱除高达50%的N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