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 | 油气藏内多成因多期次天然裂缝系统评价技术 | 作 者 | 邓虎成、周文 |
---|---|---|---|
ISBN | 9787030499509 | 类 别 | 矿山工程技术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2016-09 |
第一章基本特征及评价思路
第二章野外露头调查及钻井岩心描述技术
第三章井剖面识别技术
第四章裂缝的期次划分
第五章裂缝形成成因确定
第六章裂缝的分布预测与评价
第七章裂缝有效性评价
第八章裂缝评价结果的应用
参考文献 2100433B
油气藏内多期次多成因天然裂缝系统是在漫长地史演化过程中,经历多期复杂构造运动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多期叠加、多成因交织、控制因素复杂、预测难度大等特点。本书根据多期次多成因天然裂缝特征,形成油气藏内多成因多期次天然裂缝系统评价技术,该项技术包括:基于野外调查和现场岩心描述为基础的天然裂缝系统鉴定、统计、分析技术,井剖面天然裂缝系统识别技术,结合地质力学环境(外因)和岩石力学性质(内因)的天然裂缝期次和成因划分与确定方法,基于分期、分成因的天然裂缝子系统划分与分布预测评价,以及天然裂缝子系统的叠加分布综合预测评价技术。
天然气是一种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 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少于其他化石燃料,造成温室效应较低,因而能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② 经济实惠天然气与人工煤气相比,同比热值价格相当,...
山东省石油天然气开发总公司于1988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现为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省属大型企业,与山东省油区工作办公室一套班子、两块牌子、职能分设、合...
油气田区承压含水层地下水污染机理及其脆弱性评价武强 王志强赵增敏 刘东海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河北工业大学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天津摘要 根据研究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概况 分析了研究区...
通过对束鹿泥灰岩-砾岩致密油气藏的储层岩石学特征、岩石物性、酸蚀效果等分析,研究出与之配伍的增产措施工作液体系,提出了泥灰岩-砾岩增产措施方案。介绍了束探1H和束探2x井的施工情况。束探1H井分为九段进行体积改造,总液量为7 730 m3,加砂量为252.5 m3,而束探2x井分七段改造,总液量为11 180 m3,加砂量为100 m3,每段使用20 m3互溶剂、20~40 m3降黏剂、少量交联剂ZYT-A、胶囊破胶剂GB-1以及过硫酸铵等处理剂。束探1H井酸压体积改造后,对4 620~4 953 m井段求产,获日产原油243.6 m3/d、气74 121 m3/d的高产工业油气流;对束探2x井3 685~4 953 m井段压后求产,日产原油21.12 m3/d,日产气1 093 m3/d。经过现场实施,在水平井中应用酸压体积改造技术可有效地提高束鹿致密油气藏的单井产量,但不同岩性的改造效果不同,泥质含量较高者,改造效果较差,故在措施改造前,应加强岩性的分析,提高措施的针对性。
介绍了水平井压裂裂缝的形态、压裂水平井的渗流特征、压后产能预测;探讨了裂缝条数、裂缝长度和裂缝导流能力的优化以及不同的裂缝布局和不同位置的裂缝对压后产量的影响.通过X井水加喷砂压裂位置测井数据进行压裂裂缝模拟,优化设计与现场施工的加砂量和排量比较一致.
裂缝性油气藏是指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为裂缝的油气藏。储集层一般为非渗透性和渗透性很差的致密、性脆的岩层,如致密灰岩、泥灰岩、泥岩等。裂缝的成因多样,但以构造裂缝为主,因此将裂缝性油气藏划入构造油气藏大类,如果油气藏构造图为背斜型,也可称为裂缝性背斜油气藏。
碳酸盐岩中的裂缝性油气藏,储显大,产量高,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和储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波斯湾盆地扎格罗斯山前带中的加奇萨兰油田即属碳酸盐岩裂缝性油气藏。
裂缝水的形成和分布受裂缝成因类型所控制,按储存地下水的裂缝成因,可将裂缝水划分为以下三类:
(1)风化裂缝水。长期暴露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等风化外力作用下,其结构、构造、成分将发生变化,并逐渐疏松破碎,从而在岩石中形成裂缝,称风化裂缝。由于风化营力总是由地表向地下深处逐渐减弱,故风化作用也随深度加大而减弱。所形成的风化裂缝一般厚度在数米至几十米,裂缝较密集且均匀,风化带下,未风化或弱风化的母岩则构成隔水底板,故风化裂缝水大多为埋藏较浅的潜水,且成层分布,水力联系较好,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
风化裂缝水的分布受气候、岩性及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在气候干燥而温差大的地区,岩石热胀冷缩及水的冻胀等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有利于形成较大而开张的风化裂缝,含水量较大,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含水量减少。地形条件对风化裂缝水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山区,剥蚀作用强烈,风化壳往往发育不完全,厚度较小且分布不连续,地形坡度又较大,不利于汇水入渗,故风化裂缝水含量少。地形低缓、剥蚀作用微弱的地带,有利于风化壳的发育与保存,如地形条件也有利于汇集降水,则可形成规模较大的风化裂缝含水层。风化裂缝水分布广泛,埋藏浅,水质较好,易于开采。但固定的风化壳厚度有限,一般水量不大。
(2)成岩裂缝水。成岩裂缝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受内部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原生裂缝,如沉积岩在固结过程中脱水收缩所形成的裂缝,以及岩浆岩冷却凝固时产生的裂缝均为成岩裂缝。各类岩石中,以喷出岩和侵入者的成岩裂缝最具水文地质意义。如陆地喷溢的玄武岩在冷凝收缩时,由于内部张应力作用产生柱状裂缝,裂缝开张,发育均匀,连通性好,常构成储水丰富、导水畅通的层状裂缝含水层。
侵入岩中的成岩裂缝,则是在强大压力及冷凝收缩作用下形成的,裂缝的分布与岩体产状有密切关系,一般分布在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岩体边缘富水而中部则常常不含水,起隔水作用。当岩浆岩侵入强透水层时,如侵入体处于地下水流的下游,会起阻水作用,使地下水在强透水层及接触带中富集起来。
(3)构造裂缝水。构造裂缝是岩石在构造运动中受地应力作用而产生的。构造裂缝水在各类裂缝水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它分布广泛,还在于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富集。
构造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情况十分复杂,受岩性和构造应力的控制。根据裂缝性质,可将岩石分为塑性和脆性两大类。塑性岩石(如泥岩、页岩等)受力发生塑性变形,破坏以剪断为主,常形成闭合的细微裂缝而构成隔水层。脆性岩石(如块状石灰岩)受力时主要呈现弹性变性,破坏以拉断为主,形成的裂缝张开性好,延伸远,导水性能良好,常形成含水层。
岩石所受应力为张应力时,所形成的裂缝一般开张性好,为导水裂缝,而为剪应力时,则形成闭合严整的裂缝,多半不导水,岩层中应力集中部位,裂缝常较发育,如褶皱构造中背斜轴部。断层带附近均为应力集中部位,往往格外富水。导水断层具有特殊的水文地质意义,可同时起到储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
裂缝水的形成和分布受裂缝成因类型所控制,按储存地下水的裂缝成因,可将裂缝水划分为以下三类:
(1)风化裂缝水。长期暴露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空气、生物等风化外力作用下,其结构、构造、成分将发生变化,并逐渐疏松破碎,从而在岩石中形成裂缝,称风化裂缝。由于风化营力总是由地表向地下深处逐渐减弱,故风化作用也随深度加大而减弱。所形成的风化裂缝一般厚度在数米至几十米,裂缝较密集且均匀,风化带下,未风化或弱风化的母岩则构成隔水底板,故风化裂缝水大多为埋藏较浅的潜水,且成层分布,水力联系较好,具有统一的地下水面。
风化裂缝水的分布受气候、岩性及地形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在气候干燥而温差大的地区,岩石热胀冷缩及水的冻胀等物理风化作用强烈,有利于形成较大而开张的风化裂缝,含水量较大,但随着深度的增加含水量减少。地形条件对风化裂缝水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山区,剥蚀作用强烈,风化壳往往发育不完全,厚度较小且分布不连续,地形坡度又较大,不利于汇水入渗,故风化裂缝水含量少。地形低缓、剥蚀作用微弱的地带,有利于风化壳的发育与保存,如地形条件也有利于汇集降水,则可形成规模较大的风化裂缝含水层。风化裂缝水分布广泛,埋藏浅,水质较好,易于开采。但固定的风化壳厚度有限,一般水量不大。
(2)成岩裂缝水。成岩裂缝指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受内部应力作用而产生的原生裂缝,如沉积岩在固结过程中脱水收缩所形成的裂缝,以及岩浆岩冷却凝固时产生的裂缝均为成岩裂缝。各类岩石中,以喷出岩和侵入者的成岩裂缝最具水文地质意义。如陆地喷溢的玄武岩在冷凝收缩时,由于内部张应力作用产生柱状裂缝,裂缝开张,发育均匀,连通性好,常构成储水丰富、导水畅通的层状裂缝含水层。
侵入岩中的成岩裂缝,则是在强大压力及冷凝收缩作用下形成的,裂缝的分布与岩体产状有密切关系,一般分布在侵入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岩体边缘富水而中部则常常不含水,起隔水作用。当岩浆岩侵入强透水层时,如侵入体处于地下水流的下游,会起阻水作用,使地下水在强透水层及接触带中富集起来。
(3)构造裂缝水。构造裂缝是岩石在构造运动中受地应力作用而产生的。构造裂缝水在各类裂缝水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因为它分布广泛,还在于一定条件下能大量富集。
构造裂缝的发育和分布情况十分复杂,受岩性和构造应力的控制。根据裂缝性质,可将岩石分为塑性和脆性两大类。塑性岩石(如泥岩、页岩等)受力发生塑性变形,破坏以剪断为主,常形成闭合的细微裂缝而构成隔水层。脆性岩石(如块状石灰岩)受力时主要呈现弹性变性,破坏以拉断为主,形成的裂缝张开性好,延伸远,导水性能良好,常形成含水层。
岩石所受应力为张应力时,所形成的裂缝一般开张性好,为导水裂缝,而为剪应力时,则形成闭合严整的裂缝,多半不导水,岩层中应力集中部位,裂缝常较发育,如褶皱构造中背斜轴部。断层带附近均为应力集中部位,往往格外富水。导水断层具有特殊的水文地质意义,可同时起到储水空间、集水廊道与导水通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