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带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必要时,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的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国标编号 21025
CAS号 107-00-6
中文名称 1-丁炔
英文名称 1-butyne;ethylacetylene
别 名 乙基乙炔
分子式 C4H6;CH3CH2CCH 外观与性状 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分子量 54.09 闪 点 <6.7(开杯)
熔 点 -130.0℃ 沸点:8.1℃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67/0℃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4(易燃气体) 主要用途 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及特殊燃料
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防毒面具。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
浓缩(去除水、增加固态物含量的过程,减少污泥的体积,固态物含量3%-8%的污泥浓缩后体积减少50%)、稳定(减少病原体,去除异味,抑制、减少并去除可能导致腐化的物质)、调节(化学和/或物理调节...
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应急处理方案)——本资料为中国石化编制的2018版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文件,共8页,编制于2017年。......一、编制思路二、主要变化三、分解与解读四、时间要求
触电事故的应急处理方法 1脱离电源当发现有人触电,不要惊慌,首先要尽快切断电源。 注意:救护人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拉触电的人,防止发生救护人触电事故。 脱离电源的方法。 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 果断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 一般有以下几种 方法和措施: 1.1 如果开关或按钮距离触电地点很近,应迅速拉开开关,切断电源。并应准备充足照 明,以便进行抢救。 1.2 如果开关距离触电地点很远,可用绝缘手钳或用干燥木柄的斧、刀、铁锹等把电线 切断。 注意:应切断电源侧(即来电侧)的电线,且切断的电线不可触及人体。 1.3 当导线搭在触电人身上或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木棒、木板、竹杆或其它带有绝 缘柄(手握绝缘柄)工具,迅速将电线挑开。 注意:千万不能使用任何金属棒或湿的东西去挑电线,以免救护人触电。 1.4 如果触电人的衣服是干燥的,而且不是紧缠在身上时,救护人员可站在干燥的木板 上,或用干衣服、干围巾
英文名称:3-hexyne;Dithylacetylene
国标编号 32029
CAS号 928-49-4
中文名称 3-己炔
别 名: 二乙基乙炔
分子式: C6H10;CH3CH2CCCH2CH3
外观与性状: 无色液体
分子量: 82.2
沸 点: 81.5℃(99.2kPa)
熔 点: -103℃
密 度: 相对密度(水=1)0.72
稳定性: 稳定
危险标记: 7(中闪点易燃液体)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运至空旷的地方掩埋、蒸发、或焚烧。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郭时,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蒸气和液体有刺激性。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参照《分析化学手册》(第四分册,色谱分析)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