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体制是指为保障公共安全,有效预防和应对突发事件,避免、减少和减缓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消除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建立起来的以政府为核心,其他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有机体系。
中文名称 | 应急管理体制 | 体制特征1 | 组织集权化 |
---|---|---|---|
体制特征2 | 职责双重性 | 体制特征3 | 结构模块化 |
基本包括三个阶段:一、准备阶段(未开工前的准备,包括预案编制、人员培训、物质准备)。二、实施阶段(应急事件发生,按事先准备的预案实施应急反应)。三、对应急事件处理的总结。
源地保护力度,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发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定向债券。加快西江流域重点江河和大中型水库库区水污染综合治理,加强省界水质监测和入河...
工程造价管理体制: 1、工程造价管理制度的发展历程。 1)、工程造价管理机构与概预算定额体系的建立阶段。 2)、工程造价管理结构的恢复和工程造价...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的公共安全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完善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的公共安全也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如何完善处理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月4日以来,受暴雪强降温恶劣天气影响,给新县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田铺乡立即召开抗雪救灾减灾紧急会议,传达县委、县政府紧急通知精神,成立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和乡级、村级抢险救灾应急分队,明确应急管理体制,做好此次抗雪救灾减灾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保持信息畅通。
主要领导身先士卒、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身体力行开展除雪工作。同时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开展积雪清除和隐患排查, 重点检查土坯房户、分散(集中)供养五保户、特困户,确保房屋、人身财产安全,对已经受灾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户集中转移到安全住处,并及时报灾。
乡人武部、派出所、民政所、国土所、村镇中心、农业服务发展中心、统计站、将军故里景区、供电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等单位工作人员凝心聚力,合力攻坚,全员出动,调动力量查灾核灾,深入一线开展救灾。此外,电力、通信、水利等部门也加大力量,及时消除出现故障的设施设备,确保供电、供水和通信畅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的生活需求。
本台通讯员
为切实加强G328扬州站管辖路段桥梁应急处置工作,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能力,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及时恢复公路交通正常运行,保障安全畅通,市公路养护应急处置中心、扬州公路站今联合交警、养护公司等相关单位,开展了以桥梁位移复位为内容的应急演练。
今天上午9点30分,路政、养护部门联合巡查发现,由于超高车辆刮擦,导致328国道上跨17号桥梁移位,挡块破损,影响行车安全。巡查人员立即按要求在隐患路段摆放安全警示标志,引导交通,并在第一时间通知路网办。 收到通知后,路网值班人员紧急启用无人机先行勘察现场,同时向领导汇报现场状况。9时35分,应急中心及扬州站领导迅速召开紧急会议,结合现场实时传输影像,现场初步制定抢修方案,并第一时间联合交警、施工单位等多方力量赶赴现场,对处置施工区域进行交通秩序管控,准备桥梁复位抢修作业。
10点30分,应急处置人员、机械设备全部到达指定位置,路政及交警封闭行车道及应急车道,超车道正常通行。在保证行车及作业安全后,施工人员快速拆除桥面安全网,凿除护轮带,并根据计算,采用100吨级吊车和规范要求的工字钢、钢丝绳,起吊梁板,进行复位操作。随后切换到超车道进行相同步骤,复位梁板另一端。
确认梁板完全复位后,施工人员随即恢复安全网等安全设施。待作业人员、抢修机械撤离现场后,清洗车对路面进行冲洗,恢复了路面整洁。截至上午11点30分,将近1个小时的应急处置结束,所有机械设备、人员撤离现场,交通恢复正常。
亮点:
新媒体实时传输无人机应用常态化
抓住应急工作的特点,本次应急演练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及时性特征,巡查人员发现险情后,利用微信工作群,实时传输现场图片和影像,第一时间为指挥小组提供路况信息和梁体移位细节图片,为领导小组高效、正确的做出决策提供有力的判断依据。同时,自无人机技术打开助力公路应急的大门之后,本次应急演练继续引入了无人机巡查模式。
演练现场,在接到巡查中发现隐患的信息后,扬州公路站第一时间派出无人机到现场进行查勘,实时传回的高清影像,能直观反映现场交通通行情况,为应急处置的具体方案提供技术保障。通过技术人员操作,无人机能从现场人员无法到达的角度拍摄,从而提供更多角度、更高精度的有效信息,进一步丰富了公路信息的采集手段。目前,在我市各项公路工作中,使用无人机技术已经成为常态。
本次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历时2小时,共出动高空作业车1辆、吊车1辆、清洗车1辆、工程车2辆、路政车3辆、应急指挥车1辆、警车1辆,共有30人参与。通过本次实战演练,有效阻止了因梁板位移过大致梁体坠落的风险,消除了挡块碎片脱落对主线交通造成的安全隐患。同时,提升了应急处置队伍实际作战能力,完善了应急预案的适用性和操作性,为全面保障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朱杰朱建华)
2021年4月2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地震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2013年12月18日印发的《河南省地震应急预案》同时废止。
本次《预案》修订是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在2013年《预案》的基础上,对全省地震应急工作的重大完善和调整,明确了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预案》包括总则、组织指挥机制、地震灾害与应急响应级别、监测报告与预报预防、应急响应、恢复重建、应急保障、其他地震事件处置、附则9部分,将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对应灾害级别,应急响应级别分别为Ⅰ、Ⅱ、Ⅲ和Ⅳ级。
《预案》明确了各级地震灾害的应对主体,调整完善了组织指挥体制,对“防”与“救”的关系进行了规范,强化了监测报告与预报预防工作,对应急响应各环节工作进行了细化。《预案》还对有感地震事件、非天然地震事件和地震传言事件等其他地震事件的处置工作进行了规定,并提出了队伍、技术、物资与资金、应急避难设施、演练、培训与宣传等保障措施,细化了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为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落实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