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银钟花 | 拉丁学名 | Halesia macgregorii Chun |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 | 合瓣花亚纲 |
目 | 柿目 | 科 | 安息香科 |
属 | 银钟花属 | 种 | 银钟花 |
分布区域 | 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贵州、浙江 | 保护级别 | 近危(IUCN标准) |
产广东(乳源、英德、阳山、曲江)、广西(兴安、临桂、大苗山、龙胜、灵川)、福建(崇安、埔城、南平、泰宁)、江西(遂川、龙南、定南)、湖南(萍乡、宜章、新宁)、贵州(从江)和浙江(天台、泰顺、龙泉)。生于海拔700-1200米的山坡、山谷较阴湿的密林中。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保护价值:银钟花为中国与北美间断分布的植物,该种为中国特有,是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对研究美洲和亚洲大陆的变迁、植物区系、植物地理均有一定意义。
物种现状:银钟花为稀有种,在中国东南部呈间断星散分布,由于过度砍伐林木,修筑山区公路,使分布区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生境日渐恶化,其种子发芽率低;天然更新能力很差,植株越来越少,大树更为罕见。
保护措施:在福建武夷山,江西井岗山,浙江遂昌九龙山、龙泉风阳山等自然保护区内有天然生长的林木,应列为保护对象,加强管护;对生长较为集中的其它分布点,有关部门亦应采取保护措施,开展人工繁殖。杭州等植物园已引种栽培。
乔木,高达24米,胸径达45厘米;树皮光滑,灰色;小枝紫褐色,后渐变为灰褐色;冬芽长圆锥形,有鳞片包裹,鳞片3-4片,褐色,有光泽。
叶纸质,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3厘米,宽3-4.5厘米,顶端渐尖或钝渐尖,常稍弯,基部楔形,稀近圆形,边缘有锯齿,齿端角质红褐色,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主脉上面下陷,下面隆起,嫩时常呈紫红色,嫩叶两面疏被星状毛,成长后无毛,侧脉每边10-24条,纤细,网脉细密,在两面均明显隆起;叶柄长5-10厘米。
花白色,常下垂,直径约1.5厘米,2-7朵丛生于去年小枝的叶腋,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梗纤细,长5-8毫米;萼管倒圆锥形,高约3毫米,萼齿三角状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冠4深裂,花冠管长10-15毫米,裂片倒卵形,长10-12毫米,宽约8毫米,边有缘毛;雄蕊8枚,4长4短,长短相间,长12-19毫米,花丝基部联合成管,花药长圆形,长约2毫米;花柱较花冠长,纤细,无毛。
核果长椭圆形或椭圆形,少倒卵形,长2.5-4厘米,宽2-3厘米,有4翅,初为肉质,黄绿色,成熟后干燥呈褐红色,顶端常有宿存的萼齿。
金钟花不是金银花。它们不是同科植物。金钟花为木樨科连翘属下的一个种,落叶灌木,高可达3米。金银花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 匍匐茎的灌木。
吊钟花即倒挂金钟(拉丁学名:Fuchsia hybrida Hort. ex Sieb. et Voss),别名:灯笼花、吊钟海棠。多年生半灌木,茎直立。高50-200厘米,粗6-20毫米,多分枝,被...
蒲桃属,桃金娘科的一属,有5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洲,少数在大洋洲和非洲。中国约有74种,产长江以南各地,多见于两广和云南,希望能够帮助您。
银钟花分布区多属中亚热带中山地带,一般气候温和湿润,夏无酷热,冬无严寒。年平均温13~17℃,1月平均温3~6℃,极端最低温-7.3~9.5℃(北界可至-12℃),7月平均温22~27℃,极端最高温32~38℃ ;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82~84%。土壤为黄棕壤、黄壤至赤红壤,酸性,pH值4.5~5.5,含有机质较丰富。
其为中性偏阳树种,幼树能在蔽荫下生长,成年树喜光。根系发达,具抗风、耐旱等特性。喜湿润而光照较充足的生境,在瘠薄陡坡处,常从根基部抽生多枝呈灌木状。冬芽于3月上旬开始萌动,3月底至4月初展叶;花于3~4月与叶同时开放,9~10月果实成熟。种子有休眠期,需隔年发芽。
栽培要点
种子有休眠期,不易繁殖,选择健壮成年母树,在10月间采收已成熟的种子,在湿沙中层积过冬,春季播种,第二年春可萌发出土,但发芽率很低。据国外报导,种子采收后,先在21℃下层积3~4月后,再在1~4℃下层积3~4个月,对发芽有利。
扦插繁殖法
以春秋为宜,扦插时剪取当年生枝条,剪成6~8厘米长小段,上端留2个叶片,最好用B12把切口蘸一下,晾1分钟后,插入消过毒的细砂土中,深约2~3厘米。插后浇足水,温度保持在15~20℃左右,20~25天可生根,当根长达到2~3厘米时即可上盆。
水插繁殖法
水插繁殖不受季节限制,方便且成活率高达百分之百。在水插之前,要准备好玻璃容器,盛以事先晾好的凉开水,然后剪取一年生枝条,剪成5~7厘米长小段,上段留2片叶,其余都剪去,插入容器内2~3厘米,温度保持15℃左右,15天左右可生根。当根长达2厘米时,即可分栽上盆(也可以作为无土栽培用苗)。盆土用腐殖土3份,饼肥(充分发酵后)1份,砂质壤土6份配成,混合均匀过筛。
银钟花的养护银钟花喜温暖湿润,冬季阳光充足,夏季凉爽(忌炎热)的半阴环境。当气温超过30℃时就被迫进入休眠状态,会出现叶子枯萎,花蔫低垂,严重时会脱叶,落蕾,甚至会整株死去。
为了使其安全度过夏天,可采取以下措施:
1、入夏后将花盆放到荫棚下,减少阳光暴晒或直射,加强通风,控制浇水,保持土壤适宜含水量,不可过湿,也不可过干。
2、采取降温增湿措施,每天早、中、晚往叶面上洒水,保持气温在20~22℃,到了伏天(进入7月份)每天要再增加2次洒水。
3、炎热季节气温到25℃以上时停止施肥。
4、雨季要防雨淋,如遇雨淋,要及时排除盆内积水。
5、为了开好花,要及时掐尖、去杈,每株以保持5~7个枝条为好。
6、剪枝去权时不要在雨天进行,以免水湿造成枝条腐烂。秋凉后进行正常浇水、施肥(鸡粪水、麻酱渣水)管理,也可喷施磷酸二氢钾,促其花大,色艳,延长开花时间。
科研价值
银钟花对研究中国和北美植物区系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经济价值
银钟花树干通直,边材淡黄色,心材淡红色,纹理致密,有工艺价值,可供制造各种家具或农具。
园林观赏
花白色,具清香,果形钟状,是优良的绿化观赏树种。该种可做景观树,植于庭园中,与其他植物配置,可起到丰富庭园色彩的作用。
目的研究钟花报春花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浓度的乙醇、溶媒体积和提取次数对钟花报春花总黄酮回流提取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结果钟花报春花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60%乙醇,20倍量,提取3次。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该药材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对引种的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和钟花蒲桃(Syzygium campanulatum)共5种(品种)红叶植物在深圳的适应性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钟花蒲桃生长适应性强,新叶表现出了本种特有的红色,在深圳年抽生新梢达13次,年红叶观赏期累积达半年,株型自然生长呈塔型;4种(品种)红叶石楠中,以费氏石楠(Photinia fraseri'Red Tip')生长势和红叶观赏效果最佳,其次是日本石楠(Photinia glabra)和红罗宾石楠(Photinia fraseri'Red Robin'),火焰石楠(Photinia fraseri'Camilvy')因受夏季高温气候因素影响,未表现出品种特有的红色,观赏效果相对较差。除火焰石楠外,其它种类均有较强的耐修剪性,可以造型或作为绿篱应用。
银钟花科只有一个属—银钟花属,约5-6种,中国只有一种—银钟花(Halesia macgregorii Chun),生长在东南沿海各省。
银钟花科植物为灌木或乔木,被星状柔毛;叶有柄;花的花萼4裂;花冠4深裂;果实为核果,有2-4条纵翅。
洋银钟花是1985年2月13日从美国亚诺树木园引种的安息香科。
科名 |
安息香科 |
拉丁名 |
Halesia monticola |
种名 |
洋银钟花 |
引种人 |
|
引种时间 |
1985.2.13 |
引种地点 |
美国亚诺树木园 |
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本属划入安息香科,属于柿目;1998年根据基因亲缘关系分类的APG 分类法单独分出一个科,列入杜鹃花目,2003年经过修订的APG II 分类法不承认这个科,将本属依然列入安息香科,但仍然划归杜鹃花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