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 阮庆岳 | ISBN | 9789570406344 |
---|---|---|---|
页 数 | 200 | 定 价 | 250 |
出版社 | 田园城市 | 出版时间 | 2001 |
阮庆岳:透过缓慢,累积前进力量
四十岁之前,阮庆岳和所有优秀的台湾建筑师并无不同:从国外顶级的建筑研究所毕业、进入美国世界级的建筑事务所SOM工作、回台湾开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然後希望有机会设计一栋能让全世界惊艳的地标,好在建筑史上留名。
六年前,几乎每一件事都如阮庆岳所愿地发生了。他拿到文建会「九九峰国家艺术村」的大案子,工程费高达11亿新台币,光是设计费就有四千万。
阮庆岳相信,他的机会来了。为了这个代表作,阮庆岳和他的事务所,全力以赴了四年。
二○○○年,新政府上台。一声令下,文建会的「新官」上任,宣布「九九峰」无限期暂停,阮庆岳的人生也被无端推入谷底。
「怎麼会是我?怎麼会这麼倒楣?」阮庆岳坦承,九九峰暂停的那几年,十分不能释怀。事务所业务面临青黄不接的压力,他对自己所操作、信仰的一切,通通产生怀疑。他不知道该怎麼往前走,但又不敢停下来。
「台北太快,节奏不够忙的人,会被认为是个loser,」阮庆岳形容。
直到前年九月,他参加台北艺术村的「交换艺术家」活动到宏都拉斯,给了他三个月安静的缓慢生活,也让他琢磨出新的人生意义。
那段日子,他住在小村庄里,身上只带了诗经和古希腊哲学史,生命完全安静下来;由於村子里没人会讲英文,没有咖啡店、电视、电话,他几乎与世隔绝;阮庆岳一早泡完咖啡,就会到外头读书、晒太阳、写毛笔、抄诗经,再打开手提电脑写小说。
他决定放下自己不擅长的事务所经营,专注於建筑评论与文学创作。他想要给自己五年「缓慢」的时间,重新建构自己对建筑的思考与操作体系。他希望能自废武功,摆脱现代主义追求更新、更大、更快、更好的思惟架构,走出自己在建筑上的创新之路。
回台湾後,他决定结束事务所。朋友们都劝他不要冲动,因为「失去了头衔,就失去了所有」。每个月七万元的贷款,也让他一度犹豫。
「但是人不可能等到所有问题解决後,才做下一个决定,总要有个开始,」阮庆岳说。
现在的阮庆岳,是华梵大学建筑系的专任讲师,建筑界受人尊敬的评论家。他在贷款买来的不到二十坪的小屋里,创作出他的第一本结合散文、摄影、评论的「四色书」。
日子不如过去宽裕,却让他感到真正的自由。问他满意现在的生活吗?他笑著带有诗意地说:「未来对我像是愉悦的邀请。」
当尼采宣告著「上帝已死」,人类究竟是该欢呼还是哀悼呢?当人类以凌驾宇宙万物的自大姿态,以科技、消费与追求物质表象满足,来应对自我的生命与生活时,究竟是值得我们大声欢呼还是悲情哀悼呢?建筑人在这样时代思潮的巨轮滚动下,有能力与之抗衡(或需要或想要抗衡)吗?是不是要等到人的价值与定位,再一次重新被反省後(等待另一个尼采宣布「上帝复活」),建筑的价值与意义也才能有机会被重新定位呢? 建筑当然是不会死亡的,只是活存的意义何在,是要叫人不能不时时深思的吧! 作者以游逛式的散文方式,於建筑大环境的各个层面,所引发的所思所想行笔为文,为同为建筑人的作者对建筑一事的多面向延伸思考。
全书概分二部分,包括罗裙绿-- 建筑已死?建筑将死? 非常布尔乔亚 非常现代主义 多神教建筑 东方建筑的奥德赛 流行捕捉器 幻想之必要 上海归去来 巴别塔在台北 世纪末最後的城市 多一些美学!多一些伦理! 自大傲慢与谦卑求全 来盖一个桃花源 探监记 圆建筑与扁建筑 声远音嘹亮 艺术无法 建筑无天 数位可以人文吗? 盲人摸大象 美国!美国!唯一的天堂? 马戏团来了 新故乡 独行灵魂的建筑师 此事本关风水 学则有术 不学无术 等24篇;芳草怜-- 建筑的理由 一座会唱歌的桥 如雾起时:我与我的建筑之旅 来哟!作伙来去上海 美术馆的新世纪面貌 开门见山色 近月蟾桂寒──谈创作的群聚与孤独 艺术空间规划与艺术创作 空间美学舞探戈 凝止於历史中的乐音 来自地底的鸣声 妈妈,地震还会再来吗? 等12篇。
场地平整,系指建筑物所在现场厚度在0.3m以内的就地挖、填及平整。 场地平整是在挖土方回填后进行的,所以是在室外地坪处进行的平整。 由此知,首层是指室外地坪上的第一层。不管这一层是住户还是车库。 ...
这个需要咨询主办单位哦 山西分公司电话 0351-5605605 希望帮到你
楼梯详图,如果实在拿捏不住可以提疑问卷,让设计回复
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2 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总结 根据《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以“招 聘、介绍工作”为名从事传销活动专项整治工作督查的通知》(教办思政〔 2017〕 659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学校近期开展了一系列防止传销进校园宣传教育活 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总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布置。 学校收到文件后,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校办、党办、新闻中心、 保卫处、维稳办、学生处、院系等相关单位召开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止传 销进校园活动的工作,层层分解任务,做好动员宣传、发动工作。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学校通过电子屏、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 QQ号、宣传栏、报纸等载体对上 级防范传销进校园文件及传销危害进行宣传。 三、开展活动,效果显著。 1 、各院系通过召开“抵制传
形态和结构一直是相互交织的两个概念。小到台灯、沙发,大到建筑,形态和结构都是不可拆分的概念。建筑形态的选择受到外界因素的制约,而不同的建筑形态又决定了其内在结构,反之亦是如此。文章以建筑为例,探讨形态与结构的关系。通过对形态结构的词义分析、历史发展、影响形态与结构的因素研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探究出形态与结构的关系是交织发展的,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关系,通过对二者关系的研究,引发设计师们的思考。
小煤窑朱泥产于黄龙山麓红庙小煤矿1000米夹层处,是处于煤块和砂岩之间的夹脂泥块。原矿址如今已是青葱绿荫,可以说小煤窑朱泥存世量非常少。
它烧成后的颜色温润橙红,用热水冲淋,立现娇嫩鲜红特色,神秘迷人。泡养日久,温润而富深度、层次变化,美不胜收。
这种泥料烧制难度较高,小品成品率高时也仅在60%,非常容易扭曲、变形、破裂。因为收缩比高和含浆量高的原因,高目数的矿土烧结之后会呈现皱纹,粗看壶的表面是平整的,但细看侧面却有许多微细紧密自然收缩的流淌纹理,也就是所谓的“无皱不朱”。
佳作欣赏:潘壶
潘壶是晚清的经典器形,最早是作为往还交际之用,如今常用来喝功夫茶,故而潘壶多以朱泥居多。
境衍设计事务所
由3位曾互相为同学的林柏阳、黄圣轩、何岳璟,于2012年一同成立「境衍设计事务所」,他们以事务所第一件建筑作品「山邑家」入围了本届ADA新锐建筑奖。在这个规模小、造价低的作品里,藉由访谈,我们瞭解了那份对于建筑的坚持与执行的意志力。
这3人各自拥有不同的建筑养成背景与个性,在建筑设计和施作的过程中,却有一致的目标,并且合作无间。MOT/TIMES这次来到位在台北小巷弄里的事务所,透过这3人的轮流对答之间,试图梳理出属于境衍设计现阶段的建筑创作理念,与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年轻一辈建筑人目前所处在的位置。
法国哲学家巴舍拉(Gaston Bachelard)的《空间诗学》,以「家屋」作为现象学的研究,从诗的意象与观点来诠释「家屋」,反映出「家屋是所有的人,人生中第一个『宇宙』, 是人类思维技艺与梦想的最伟大整合力量之一」,而「我们诗意地建构家屋,而家屋也灵性地结构了我们」。
作为一个造梦者的推手,建筑师提供了意识的居所,但是在面对现代化的发展与趋向同质,自然也影响了自明性与主体。由林柏阳+黄圣轩+何岳璟一同成立的「境衍设计事务所」就在小琉球岛上,在面对不同时空界面与种种难题时,努力找寻属于这块土地的空间自明性。作品「山邑家」不仅为当地带来一幅自然的框景,让生活填满画面,还成为小琉球的热门景点。
林柏阳喜爱往不同国情、文化的偏远他方旅行,或是在竞图结束后给自己安排一场身心灵的唿吸之旅,设计的概念发想,大多出自于他;数学系背景出身的黄圣轩,因缘际会之下被建筑感召,成为建筑人,他以理性思考,去回应、讨论因设计概念碰上实务时的种种问题。何岳璟有位做工程的父亲,从小就浸润于工地的他,走上了建筑之路,却在大学时才真正瞭解建筑设计的意义,他选择个人擅长的系统规划与统合工程的能力,将林柏阳的设计概念完整执行。
这3人的合作模式,就像是一场理性与感性的构成。透过缜密的沟通与完整的系统相互参照,事务所第一个建筑作品「山邑家」,展现了他们对建筑设计的实验精神与想像。
请3位先各自介绍一下自己的建筑养成背景。
黄圣轩:我是半路出家走到建筑这条路。大学我念的是交通大学数学系,当时可以选修外系的课程,在那之前我并不知道建筑是什么,也不清楚室内设计是什么,于是我选了张基义老师的建筑通识课。
听课后觉得建筑还满有趣的,张基义老师就像是位建筑传教士(笑),我们同一期的学生都被他感化,于是我去考了第一届交大建筑学士后研究所。在念数学系时,其实对未来没有太多的想法,后来念建筑、毕业后做了建筑,这一路以来到目前为止都不觉得后悔。
林柏阳:我与圣轩是交大研究所的同学。毕业后曾在潘冀建筑师事务所工作,过去在事务所时,我负责规划很多案子与竞图案,但竞图常是第二名(笑),有时候会觉得挫折,每当失去动力时,我会计画一次30到40天的旅行,重新整理心情与再充电。我很喜欢当背包客去探索第叁世界、落后地区的文化与生活。相对于在进步国家,例如在东京这样的大都会裡,大多是观察建筑;在这些较不现代与文明的地方,我则是喜欢观察人的生活状态。因为居住拥挤与贫穷所自然形成的生活方式,进而呈现另一种相当特别的城市氛围与建筑结构,这也刺激了我对设计的思考。
何岳璟:我的父亲从事工程,从国中时我就开始接触到工地,专科学的是比较偏土木工程,专二后期接触到设计,不过当时对设计或建筑还不太瞭解,直到插班大学后,真正接触到建筑时,才慢慢瞭解「设计」是什么,后来在书本上的学习与在工地的经验值成为很好的参照。
对我而言,建筑是一个整合的领域,前端设计有很多优秀的人才,但建筑还需要透过执行,才能将很多好的概念与细节完整呈现出来,那时我就决定专心在实务方面,因此煺伍后我先进到一家建设公司,很幸运地接到一个案子是要开发一大片土地,需要有完整的系统规划与执行整合的介面,我在那裡慢慢地累积了完整的经验。我坚信这是一种模式,设计的概念交给柏阳,而我则是想办法落实概念。
在求学或是执业后,是否谁对您有深刻的影响?
林柏阳:潘冀先生对我的影响很大,也常会给我意见。在潘先生的事务所时,有阵子参与的竞图案都只得到第2名,不免感到挫折,也会向潘先生请教和检讨自己的方向。对我来说,自由还满重要的,虽然自行创业相较于在事务所当职员,需要面对更多经营与外在的压力,但这就是人生的取捨。一直到现在,我还是常到教会与潘先生聊聊近况。
何岳璟:读设计时就会不断地与自己对话,其实我父亲塬本就希望我能走建筑业,只是他也没想到我真的会去做建筑。我和父亲遇到问题时会相互讨论与帮忙。另外,我身边有一群10多位从国小就认识到现在的好朋友,彼此之间早已累积深厚的默契,例如,每逢中秋节,不需特别通知,大家就会自动在某个朋友家集合,我很珍惜与好朋友之间的交流,因为藉由与不同领域朋友的对谈,不仅为我舒缓了压力,也能带来不同的看法。
3个主要斜屋顶交错的建筑体,屋顶斜度其实是为配合周围邻房,让这栋小小房子,恰如其分的座落在当地。#p#分页标题#e#
什么机缘际会,接到在小琉球的案子?又是为何以「山邑家」参加ADA新锐建筑奖?知道入围后的感想?
林柏阳:这是事务所第一个完工的建筑案,业主是大学同学的母亲,我同学希望我能帮助他母亲完成梦想。案子从设计到动工花费了1年的时间进行讨论,这过程中也不断翻案,都是我们自己觉得不满意而翻案,业主其实只有预算的限制,期望能在有限的预算内做到理想的状态。完工后,因为要向一位摄影师朋友借镜头拍摄「山邑家」,他看到照片后,于是建议我可以去参加ADA。这个受限于预算的小案子能够入围,还满开心的。
「山邑家」的设计核心是什么?
林柏阳:小琉球因为气候炎热,我们观察到当地人其实不常待在屋内,反而是在屋檐、大树下活动或喝茶聊天。考量当地民风,太过强烈视觉感的设计不见得适合,希望让公共空间能有更多的弹性,让人们在开放的空间停驻。此外,由于周遭环境大多为斜屋顶老屋,因此山邑家的斜屋顶除了是唿应当地景观之外,更与风的因素有关,尝试利用不同的高低风口,繁衍在基地上,开放式的风口也伴随着不同的事件,提供最佳的生活场景。
本案在设计与施作过程中,有没有令你们印象深刻,或是感到有趣、觉得是挑战的地方?
林柏阳:业主还满尊重设计,但受限于预算,因此在构件与运用材料都有相当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以乾式的预铸组合式施工,骨料是C型钢,在高雄港先将墙体预铸成形后,再载运到小琉球组合,如此一来可缩短工期,也不会有模板拆卸后产生废弃物,更可以有效控制预算。
施工时,其实隔壁邻居或业主亲友会质疑这样的施工方式能否耐震。业主只要一听到反映就会立即打电话给我们,所以我们必须不断地跟她沟通。不过业主知道案子入围了ADA也满开心的,甚至有民众去参观,业主还很开心的合照!
事务所取名为「境衍设计事务所」,当初在命名时,有什么故事可以跟我们分享吗?
林柏阳:「境衍」是我想一个字,圣轩想一个字。
黄圣轩:柏阳打算成立事务所时,我那时还在当兵,閒暇时都在想名字。既然名字是要用一辈子,希望能隐含我们对设计的理想与想像。最初我想了「衍」字,希望不论是室内或建筑空间,都应该思考到永续、环境的议题;「境」则是关注环境。
「境衍」两字是回应我们做设计的初衷,我们的养成与训练不只是受到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期许在操作设计时,能纳入更大尺度的环境与人的因素,藉着运用我们的专业,创造出有深度、能与环境对话的空间。
在建筑设计中,你们对于什么议题特别喜爱?(现阶段)希望透过建筑实作探索的是什么?
林柏阳:我们都还满喜欢手感、尺度小一点的建筑空间。希望设计能让更多人看到和接触到。在设计时,可以把建筑空间想成是一个弹珠台,使用者就是在台上弹跳的弹珠,他是已经被你控制、被你想像过的,你可以期待这些弹珠会怎么发生,我觉得那是有趣的。可是规模大到如公部门的案子有太多细节必须兼顾,也有太多自己不能掌控的部分,因此就不那么感兴趣。
小尺度的空间能用更多角度去切入,当使用者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想像、不同观看的角度,例如我们在新竹有一些学校修缮案,虽然大多是机能性的调整,但如何带入设计,让更多人看到设计,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黄圣轩:我们最在乎的是以「减法」来操作设计,能不用加法就不要用加法。有些住宅案会做得很满、很用力,反观我们的案子,却常常被业主认为什么设计都没有,不过实际住进去时才知道很舒适,符合生活的尺度。
目前事务所才成立2年,我没有在其他事务所工作的经验,所以还正在起步中,我期望自己成为一个建筑人,但这当中还需要很多的时间与耐心。我自己的想法是,如果被要求做有违自己理念的事,我宁愿不要做,一旦接下,我们会不计成本的完成每一件案子。很多事情不是「不能做」或「做不到」,而是「愿不愿意」花时间培养感情与对话。
接下来有什么计画?
林柏阳:希望能参与比较大型的竞图,但这需要人力和时间,是我们事务所期待未来能走的方向。目前在台湾,许多大型国际竞图都被国外建筑师拿走,看到这种状况,心裡难免不捨,如果我们年轻一辈不去衝的话,还是只会停在塬地。我觉得台湾许多年轻建筑师绝对不会输,就是需要去衝看看。参加竞图需要看事务所背景,所以我们也还需要累积自己的经验值。
近期也开始整理自己或事务所的设计案,这2年一直都在做案子,很多案子的概念很好,有些是与都市有关的建筑案,但受限于许多因素而没盖出来,因此开始思考应该要做个归纳,并整理下一步的计画,也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对建筑设计、对环境的想法与脉络。明年底会在迪化街的「mad L替代空间」举办展览,这也是未来我们对自己的一个期许。
此外,因为山邑家的设计,我们挑战了构件与材料的应用,来表现建筑细部与对应环境的关係。明年事务所的重点也会着重在材料的研究,虽然有很多的材料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但使用方法还可以再突破。
这本由孙彤宇著的《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研究》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中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脱节、城市公共空间缺乏活力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可持续的城市公共空间发展模式——“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并对这一模式的操作范围、设计原则,以及相关的城市规划控制措施等进行了研究。《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研究》可供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建筑院校师生以及城市规划管理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