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霍斯金斯的《英格兰景观的形成》一书,开创性地考察了英格兰景观的古今之变,成为景观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在地方史、英国史及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影响深远,自1955年出版后不断再版。该书通过大量的原始资料,辅以田野考察报告及时人记述,系统地梳理了从公元前2500年到20世纪中期英格兰景观的变化历程,勾勒出了景观形成的清晰线索,说明了人类活动对景观演进的作用。在书中,霍斯金斯表明了自己对前工业时代英格兰如画景观的追忆与缅怀,以及对其现代景观的反思与批评。该书用大量的图像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景观,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W.G.霍斯金斯(William George Hoskins,1908—1992年),英国历史学家,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曾任教于莱斯特大学、牛津大学。他以研究英格兰地方史著称,在景观史研究方面做出巨大的开创性贡献,其研究领域还涉及考古学、城市史和农业史等。霍斯金斯撰有近二十部专著,《英格兰景观的形成》(1955年)是*具代表性的著作,另著有《英格兰地方史,过去与现在》(1966年)、《地方史中的田野调查》(1967年)、《掠夺年代》(1976年)等书。
译者简介:梅雪芹,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理事。长期从事世界近现代史、英国近现代史和环境史的教学与研究。出版有《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环境史研究叙论》等著作,《火之简史》《什么是环境史》《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等译作,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刘梦霏,清华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景观与文化研究。
第一版序
1977年版序
第一章 英格兰的原始风貌
古罗马人征服之前的不列颠景观
不列颠西部农庄和田野
罗马—不列颠时期的景观
第二章 英格兰人的定居
村落与田野
小村子
村落的外形
一些盎格鲁—撒克逊地产的边界
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定居点
第三章 中世纪英格兰的人居环境
1086年的景观
林中空地
湿地、沼泽和荒原
山水之间的建筑物
第四章 黑死病及疫后的英格兰
废弃的村落
新定居点的开发
新建筑的落成
第五章 都铎王朝至乔治王时代英格兰的景观
1500年的景观
中部地区的圈地
英格兰乡村的繁荣景象
乡间大宅和猎园
第六章 议会圈地时期英格兰的景观
议会圈地的范围
议会圈地的日期
新景观的形成
田园的变化
树篱和林木
道路
农庄住宅
第七章 工业革命时期英格兰的景观
早期的工业景观
水力的开发与早期的工厂
蒸汽动力的应用与贫民窟的产生
第八章 英格兰的大路小径、运河与铁路
大路小径的延伸
运河的修建
铁路的铺设
第九章 英格兰的城镇景观
经过规划的城镇
敞田中出现的城镇
以集市为中心的城镇
第十章 现代英格兰的景观
精选书目
插图、示意图一览表
索引
译后记2100433B
细节说明: (1)栅栏设计式护栏给妈妈、宝宝2重呵护:通风透气,栅栏间距严格遵守国际标准; (2)三段式可调节床板,满足宝宝成长需求,床板承重能力在国家标准范围内,床铺面和床头、护栏顶部的距离,在各使...
格兰卫浴质量由进口实木打造,坚固耐用。台盆和台面采用一体化的设计,线条流畅,美感十足。陶瓷盆的梯型设计不仅使产品看上去美观大气,还扩充了台盆的体积,可以直接清洗衣物,让您在梳洗过程中无忧自在。另外,盆...
英格兰地板还可以,产品健康、性能、隔音、防水、保温。颜色清晰、亮丽、独特。 表面采用进口金属漆固化表面质感、光感、坚硬无比缔...
<正>本书主编王双亭,河南理工大学教授,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主要从事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最新成果。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所面临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摄影像片的获取原理与技术;第三章介绍了中心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教学、科研经验及工程实践,较系统地介绍了地下工程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帮助读者提高分析和解决地下工程领域测绘的能力。本修订版在传统测量技术的基础上,新增测绘新技术元素,操作适用性更强,新的地铁工程测量一章更具有针对性。全书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充分反映了地下工程测量最新技术及其应用。
激波可视为由无穷多的微弱压缩波叠加而成。数学家B.黎曼在分析管道中气体非定常运动时发现,原来连续的流动有可能形成不连续的间断面。图1说明管道内非定常流动中激波的形成过程。在管的左端用活塞向右推动气体,使气体运动速度由零逐渐加大到,产生一系列向右传播的压缩波。在瞬间,A、B面之间为压缩区,图上方表示瞬间管内气体速度分布情况。下方的两图分别画出沿管长x相应的压强p和速度的分布。由A到B,压强由逐渐上升为,速度由零增大到。经微小厚度dx的一薄层,流体压强升高dp,这是一道微弱的压缩波,向右的传播速度为气体速度和当地声速(见声速)之和。整个压缩区AB中有无穷多道压缩波,左面的波都比右面的传播得快,随着波的前传,在以后的瞬间、,压缩区愈变愈窄。相应的压强、速度分布曲线如图中虚线所示。最后在时刻,所有的压缩波合在一起形成一道突跃的压缩波——激波。经过激波,压强突然由增大到,流速由零增大。激波相对于波前气体的传播速度是超声速的,激波愈强,传播速度愈快;激波相对于波后气体的传播速度是亚声速的。定常超声速气流沿凹壁流动时也会形成激波。图2为定常超声速流动中压缩波叠加成激波的图形。利用光线经过密度不同的介质会发生偏转的性质,可用光学方法对激波照相。
图1 管内非定常流动中激波的形成
图2 定常超声速流动中压缩波叠加成激波的图形
(1)水在常温下是一种液体。本身并无固定的形状,其观赏的效果决定于:盛水物体的形状、水质、周围的环境。
水的各种形状、水姿,都和盛器相关。盛器设计好了,所要达到的水姿就出来了。当然这也和水本身的质地有关。一般来说。水要求是透明、无色、无味的,各种水体用途不同,对水质要求也不尽相同。但是污染的水就不是这样,它是景观的反面。个别的时候,也有人为了观赏需要。把水染色的,又当别论。水体周围环境的风、温度、光线等自然因素,也会影响水体观赏效果。例如刮了大风。波涛汹涌,哪来欣赏水面倒影?温度下降,水结成冰,波光潋滟的湖面,变成光滑耀眼的冰场,观赏的趣味,使用的方向就聚然不同。光线对水体观赏效果更为明显,每一个人都知道白天和夜晚如何去欣赏水景。请读者注意。为了达到效果,往往要在水体中补充人工照明。而这时的观赏效果往往是优于白天的最佳景观。
(2)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
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
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
虽然大多数人都很容易区别不同的水体,叫得出这种水体得名称,观鱼池、第一泉、彩色音乐喷泉……,但这是说文解字。何况上面所举例子,也不是绝对的。城市广场的喷水池是人工构筑的,但日内瓦的100米喷泉,却是在湖中的。在设计实践中,如何处置这个盛器。却极易混淆,常有争论不休的时候,尤其是自然式园林中。例如,一段在高级办公楼外的溪流,或一段在高层住宅区内的河水,究竟是做钢筋混凝土的底和驳,还是自然坡、泥底?就会让开发商颇费周折。过去有人在公园的自然河底铺砌混凝土板,以防众人践踏混水,作游泳池的构想。最近有把某城市河流岸底封闭,以治理环境污染者,就是这方面的尝试。但都不甚成功,甚至适得其反。
(3)笔者认为,有下面的几种情况,在构造水体的人工环境时,值得特别注意。
水体的设计标高
当水体的设计标高高于所在地自然常水位标高甚多,而该处之土质疏松(砂质土)不易持水,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以保持水体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标高,达到景观设计要求。例如,新建的上海虹桥花园中的高水位水池。而低水池是自然底的。
水体设计中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如游泳池、嬉水池,必须以过滤循环方式保持水质,或定期更换水体。这时,必须构筑防水层,与外界隔断。绝大部分的音乐喷泉、游泳池、水上世界是这样的。
水体外界的环境
水体附近若有地下车库、商场、复杂管网等地下构造物,有时甚至是水体就在地下室的上空,这时必须设计人工防水层,以减少水体渗漏对地下构造物的不利影响。这是目前在城市广场经常遇到的情况。凡是有这种情况的自然式河道、溪涧,宜做人工防水层。
其次,水体周围有建筑、道路、密集人群,或者土质不良,不能形成稳定的自然河坡,尤其是大水面、针对主导风向的河坡。这时水体四周必须构筑人工驳岸,以防坍塌,以策安全。上海城市和园林内的许多水体,就是这种情况。但这时的河底究竟是自然仰是人工,还要看上面两点的要求,不能因由驳而底,一概而论。上海是水网地区,但是极大部分河流是自然底,须注意到这一点。
从上面三点要求看,第一是强调水体的量。保持设计标高,实际是保持水量,也不受自然水位涨落的影响。第二是强调水体的质。因此,这时人工环境的水体必须要有一定的面积和容量限制,以控制工程造价和养护费用。我想一个人工景观水体达到几千平方米已是非常大的了;如果再大达到几万平方米,实际上称得上一个湖,何不让其以自然面貌出现?第三是强调因地制宜,要根据水体得主要功能看周围的环境。
综上所述,可归纳为:园林水体,能用自然的办法持水,最好。一是节省投资和管理费用,二是取得生态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三是不管怎样,人工水体总是沧海一粟。不必勉为其难。如决定采用人工水体,要严格控制其规模,才不致背上一个旷日持久的包袱,甚至一个城市,也为一座喷泉叫苦不迭,何况使用频率,极少超过一年中的1/100。
土中水冻结引起的土体膨胀现象。在天然情况下,土的不均匀冻胀可形成冻胀丘(见冰缘地貌)。土的冻胀产生极大的冻胀力。冻胀具有不均匀性,使建造物产生不均匀变形,这种不均匀变形一旦超过允许值,建造物就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