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状态下人体产热量增加,需要较低的环境温度保持人体热平衡和热舒适;空气流动作为一种低能耗的身体降温方式,可在保证人体热舒适的前提下降低建筑能耗。本项目以实验研究为基础并结合统计分析,系统探索了代谢率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和空气流动对代谢率升高的补偿规律。本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1)通过严格的实验室实验,系统测定了不同活动状态下我国青年人群的代谢率特征,指出我国青年人群代谢率与ISO 7730和ASHRAE 55等基于欧美人群研究结果给出的典型活动的代谢率数值存在显著差异,在静坐和站立时的代谢率值低于标准给出的数值,走步时则高于标准给出的数值。(2)实验研究了活动量为1.0-2.5 met时人体的热偏好、可接受温度范围和气流偏好,指出活动量为1.9-2.5 met时,PMV模型预测舒适温度显著低于人体实测偏好温度和中性温度;指出活动量为1.0-1.4 met时,可控气流可在24-30℃范围内保持人体热舒适,并给出了不同温湿度组合下人体偏好风速取值。(3)实验研究了活动量为3.0-4.5 met下人体的风速和温度偏好,发现可控气流可显著提高人体偏好温度,具备较好的舒适和节能效果;研究结果同时指出PMV模型在3.0-4.0 met时预测舒适温度偏低,不适用于活动量较高的情况。(4)实验研究了在30℃环境中进行不同活动量(1.0-4.5 met)后进入26℃中性环境以后人体的热反应规律,指出活动强度越高,恢复至中性舒适的时间越长,这主要是因为在偏热环境中进行较高活动量的运动(3.0-4.5 met)时人体蓄热造成;进一步实验研究了在30℃环境中进行4.5 met运动后进入24,26和28℃环境时,有无可控气流时人体热反应,指出空气流动可显著提高运动后人体热舒适,缩短恢复至中性舒适时长,在环境温度28℃时可达到环境设定温度24℃无气流时的效果。以上研究结果将对我国体育运动场所低能耗设计与控制提供有效指导。 依托本项目共发表SCI论文3篇。 2100433B
体育运动场所因人员活动量高,所需舒适的环境温湿度偏低,夏季空调能耗高。空气流动作为低能耗的夏季降温方式,在体育运动场所的设计中却使用不足,其关键原因是对运动状态下空气流动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缺乏系统研究,无法对体育场所空气流动的应用进行指导。本课题拟以“运动状态下空气流动对温湿度升高的补偿规律”为关键点,系统研究运动状态下人体对空气流动的热舒适反应规律,提出运动状态下空气流动的评价指标,获取不同运动状态下人体舒适的温湿度和风速范围,提出空气流动在体育运动场所的应用策略。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扩展对运动状态下人体热舒适的认识,提升我国体育运动场所室内热环境设计水平,在保证建筑热环境质量的同时缩短空调运行时间,从而大大节省建筑能耗。
你好,正压送风啊, 或者开窗,自然通风。 还可以安装新风系统,随说更换室内空气。等等
自然通风是依靠室外风造成的“风压”,以及室内外空气温差造成的“热压”来实现空气流动的。解析:自然通风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空气交换。自然通风可...
空气流量计选型参数:测量介质性质 管道的公称口径(内径)、工作压力、工作温度、流量范围、安装方式、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规格。价格和参数有关。
介绍了人体热舒适的定义和环境影响因素:空气温度、空气速度、相对湿度和平均辐射温度。分析了气流组织与人体热舒适的关系。以下送风空调为例,阐述了此种空调方式的气流组织形式及其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发生在空调冷凝器中的空气流动和传热过程,对于物理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处理,充分利用了对称性边界条件和周期性边界条件。对于冷凝器的基本换热单元进行了分析计算,获得了入口风速、风压、翅片间距、翅片厚度等因素对于换热量、传热系数、气流温度、流动阻力等的影响,以曲线的形式给出了详细的计算结果,队中总结并找到强化传热的关键和突破口,为试验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
工位空调是一种既具有提高热舒适性和改善空气品质功能、同时又具备降低能耗优势的新的空调方式。根据其基本原理和送风结构,势必在空调房间内形成一定的、人为控制的环境参数差异,因而人体的舒适性已不能采用稳态空调环境下评价人体热感觉的国际通用指标来评价。目前这种环境参数的差异化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的揭示,因而无法实现这种舒适节能的空调方式。本课题旨在通过深入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揭示人体在不同环境参数间活动时生理热平衡状态与人体热感觉之间的关系,基于人体热平衡理论探讨环境参数差异条件下人体热感觉的机理和规律,其成果有望为空调方式的新突破打下理论基础。 2100433B
项目针对医疗建筑热湿环境对人体健康舒适影响的基础问题,综合建筑环境学、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卫生学的相关科学理论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采用理论方法研究医疗建筑主要空气微生物的生态特性、感染毒性及生长热湿响应特性,建立微生物单因子特性与热湿参数的数学描述;通过对医疗建筑主要功能区域的舒适性问卷调查、现场环境参数测试和空调系统滤尘采集,获取主客观基础数据及微生物群落样本;采用云模型结合热舒适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分析热湿环境主客观数据,挖掘影响病人热舒适的关键参数,建立病人热舒适反映描述和预测方法;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滤尘样本微生物群落生态结构、污染水平、菌种丰度及生长热湿响应特性,结合神经网络理论分析微生物群落存活阶段感染毒性,形成医疗建筑热湿环境健康舒适评价理论及预测方法。研究成果将对空调系统营造舒适安全医疗服务环境设计及运行调控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将来修订《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提供科学依据。
批准号 |
50678030 |
项目名称 |
建筑环境差异化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及评价研究 |
项目类别 |
面上项目 |
申请代码 |
E0803 |
项目负责人 |
端木琳 |
负责人职称 |
教授 |
依托单位 |
大连理工大学 |
研究期限 |
2007-01-01 至 2009-12-31 |
支持经费 |
29(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