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地风毛菊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粗壮,棕褐色;根颈密被残存的死叶柄及其分解的纤维。
茎:
茎通常单一,直立,在上部或中部分枝,有棱曹,具长短和宽窄不一的翅,翅全缘或具齿。
叶:
叶质地厚,粗糙被短硬毛或光滑无毛,下面有腺点,基生叶和茎下部叶较大,长5-20cm,宽2-6cm,叶片长圆形、长圆状线形、长圆状披针形,大头羽状全裂或深裂,顶裂片大,常为箭头状,沿缘具波状齿或缺刻状裂片,稀全缘;侧裂片较小,多数,三角形、卵形、菱形、披针形,通常全缘,向下俞小,叶柄短于叶片,柄基部鞘状扩大;茎生叶向上渐小,长圆形、披针形或线形,沿缘有齿或全缘,无柄,通常沿茎下延成翅。
花:
头状花序小,多数,生于茎枝顶端,排列成伞房状、复伞房状或伞房圆锥状;总苞圆柱状,总苞片5-7层,淡紫红色,无毛或有稀疏蛛丝状柔毛,外层总苞片卵形,顶端钝,内层总苞片长圆形。小花粉红色或玫瑰红色。
果实:
瘦果圆柱形,长约3mm,淡褐色,无毛,冠毛2层,白色,外层刚毛不等长,糙毛状,内层刚毛羽状。花果期7-9月。
喜生于高山和低山盐渍化低地、平原荒漠戈壁、盐渍化沙地,以及沼泽化草甸,海拔190-3250m,可在重度盐渍化环境中生长。
分布青海(柴达木盆地、噶尔穆、芒崖)、新疆(巴里冲湖)。生于盐土草地、戈壁滩、湖边,海拔2740--2880米。
俄罗斯、中亚、蒙古均有分布。
:多年生草本。总苞片1层,常结合,等长,冠毛有具5-6芒的鳞片;叶对生。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高达100厘米,有铺散分枝,全部茎枝无毛,极少下部有刚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有短翼柄,羽状全裂至不裂,但边缘通常有锯齿,中上部茎叶长椭圆形至宽卵形,基部无柄,圆耳或尖耳状抱茎...
灌木,高2—3米;枝条直立或开张,嫩时有棱角,暗红褐色,近无毛,老时暗褐色或暗灰褐色;冬芽卵形,先端急尖,无毛或近于无毛,具数枚褐色鳞片。叶片卵形至倒卵状长圆形,长6—15毫米,宽4--7毫米,先端圆...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4:630.图6674.1975;Lipsch·, Gen.Saussurea 117.1979.--Serratula salsa
草地风毛菊Saussurea amara(L.)DC.作为蒙古传统药用植物用于治疗肝-胆疾病。为了追踪该植物中具有胆盐非依赖性促胆汁分泌(以作为检测肝功能的参数)相关有效成分,研究了该植物不同极性提取物对离体灌注大鼠肝模型的影响,
国槐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绿色,皮孔明显。羽状复叶长 15-25 厘米;叶轴有毛,基部膨大;小叶 9-15 片,卵状长圆形,长 2.5-7.5 厘 米,宽 1.5-5 厘米,顶端渐尖而有细突尖,基部阔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萼钟状,有 5小齿;花冠乳白色,旗瓣阔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脉,翼瓣龙骨瓣边缘稍带紫色;雄蕊 10条,不等长。荚果肉质,串珠状, 长 2.5-5 厘米,无毛,不裂;种子 1-6 颗,肾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长习性 性耐寒,喜阳光,稍耐阴,不耐阴湿而抗旱,在低洼积水处生长不良, 深根,对土壤要求不严, 较耐瘠薄, 石灰及轻度盐碱地 (含盐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长。但在湿润、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上生长最 佳。耐烟尘,能适应城市街道环境。病虫害不多。寿命长,耐烟毒能力强。 用途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