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包法铁水提钒是由南非海威尔德钒钢有限公司于1968年开始用于生产的。该公司使用的60t摇包如图1所示 。
摇包提钒(Wave packet v)是指在摇包中通过吹氧使含钒铁水中的钒变为钒渣的铁水提钒工艺。通过摇包的偏心摇动,可以对铁水产生良好的搅拌,使氧气在较低的压力下能够传入金属熔池,获得较高的提钒率并可防止粘枪 。
摇包放在摇包架上,以30次/min作偏心摇动。根据铁水成分和温度计算出吹氧量和冷却荆加入量。冷却剂铁块和废钢在开始吹氧前加入,吹炼过程中枪位高度750mm,氧气流量28-42m3/min,氧压为0.15-0.25MPa。当吹氧量达到预定值时,即提枪停止吹氧。停氧后继续摇包5min以降低渣中氧化铁含量并提高钒渣品位。提钒结束后,即将半钢兑入转炉和把钒渣运至渣场冷却 。
人类社会存在以来,艺术一直是整个人类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原始先民由于对自然现象还无法正确地解释,于是产生了原始宗教,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随着原始宗教的发展,原始雕塑艺术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考研试题链接: 提取码: mby6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
对湍流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839年,G.汉根在实验中首次观察到由层流到湍流的转变。1883年,O.雷诺又在圆管水流实验中找出了层流过渡到湍流的条件。在理论研究方面,1895年雷诺曾把瞬时风速分解...
海威尔德钒钢公司摇包提钒的工艺条件及主要指标(60t摇包)为:铁水装入量66.8t;铁矿石加入量1.5t;铁块装入量6.0t;河沙加入量0.19t;半钢产量68.2t;钒渣产量5.85t。钒的提取率93.4%;金属收得率93%;耗氧量21.54m3/t 。
摇包提钒法虽可得到高的钒提取率,但其炉衬寿命短,生产效率低,综合指标低于转炉双联冶炼提钒法,故已不再发展 。
以石煤提钒酸浸渣为主要原料、粉煤灰和消石灰为辅助原料,采用压制成型法制备蒸压砖,当酸浸渣、粉煤灰和消石灰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2%、20%和18%,成型水固比为16%,成型压力为15 MPa,蒸压养护压力和时间分别为1.2 MPa和6 h时,制品抗压强度可达到《GB11945—1999蒸压灰砂砖》规定的MU15标准。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制品水化前期主要是生成Ca(OH)2凝胶相;经过蒸压养护后,酸浸渣中的玻璃微珠提供的活性SiO2与Ca(OH)2凝胶相反应生成纤维状水化硅酸钙和针叶状托贝莫来石等水化产物,这些水化产物将未反应的酸浸渣粗料紧紧黏结在一起,使制品结构紧密,具有较高的强度。
在转炉提钒温度下,通过把镁碳砖试样浸入不同V2O3、FeO、TiO2、MnO、MgO含量的转炉提钒渣中,研究转炉提钒渣中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对镁碳砖侵蚀行为的影响,得出转炉提钒渣中氧化物含量与镁碳砖侵蚀速率的关系;使用SEM-EDS观察并分析侵蚀后镁碳砖的微观结构及物相组成,发现被C基质还原出来的金属铁颗粒;并基于试验结果对镁碳砖的损毁进行了讨论。
内容简介
《提钒炼钢》一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钒渣的生产及应用,包括钒的基本知识、钒
渣的提取与处理、生产钒化合物及合金等方面的理论及技术,以及钒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情
况 下篇结合攀钢炼钢的生产实践及“半钢”炼钢的特点介绍了含钒铁水脱硫、转炉炼钢
及浇铸等方面的内容。
本书适用于提钒、炼钢和铁合金企业的科技人员。同时可作为钢铁厂培训职工的教材
和大中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我国石煤资源中已发现的伴生元素多达60多种,其中可形成工业矿床的主要是钒,其次是钼、铀、磷、银等等。石煤钒矿床是一种新的矿床类型,称为黑色页岩型钒矿,它是在边缘海斜坡区形成的,主要含钒矿物是含钒伊利石。但百分之七八十的石煤中钒的品位很低,五氧化二钒含量多在0.8%以下,要进行提钒技术难度极大。攀钢在石煤提钒技术上取得了突破,使钒的总收率平均达到60.70%,远远高于国内同行业通常的40%~50%的指标。
石煤中V2O5品位较低,一般为1.0 %左右。石煤中的钒以V(Ⅲ)为主,有部分Ⅴ(Ⅳ),很少见Ⅴ(V)。由于V(Ⅲ)的离子半径(74 pm)与Fe(Ⅱ)的离子半径(74 pm)相等,与Fe(Ⅲ)的离子半径(64 pm)也很接近,因此,V(Ⅲ)几乎不生成本身的矿物,而是以类质同象存在于含钒云母、高岭土等铁铝矿物的硅氧四面体结构中。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石煤提钒进行研究,70年代开始工业生产,所使用的工艺均为钠化焙烧(NaCl)-水浸或酸浸工艺。这种工艺存在两个严重缺陷,一是因为焙烧过程生成难以净化处理的Cl2、HCl、SO2 混合气体而造成环境污染,二是钒回收率普遍为45-55%,使50%左右的钒矿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浪费。
为改变和取代钠化焙烧工艺,科技工作者进行了钙法焙烧、空白焙烧、湿法酸浸等新工艺的研究。钙法焙烧虽然解决了大气污染问题,但焙烧过程受矿石种类和性质影响较大,焙烧气氛、时间、温度和钙盐用量等的影响也非常敏感,控制不当,容易形成难溶的硅酸盐,使得部分钒被"硅氧"裹络, 或者矿样中的部分钒与铁、钙等元素生成钒酸铁、钒酸钙等难溶性化合物。空白焙烧主要是想解决石煤脱碳和低价钒的氧化问题,但焙烧设备还是传统的立窑、平窑和沸腾炉,不仅生产规模有限,而且焙烧过程并没有改变含钒矿物的晶体结构,不能有效提高钒的回收率。湿法酸浸工艺不需焙烧,石煤矿石可以湿磨,适合大规模生产,因此成为石煤提钒研究的重点。湿法酸浸提钒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也有一些进展。石煤酸浸提钒工艺已在陕西、湖南等地得到较大规模的生产应用。
然而,酸浸提钒工艺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为得到较高V2O5浸出率,不得不消耗大量H2SO4,生产中H2SO4用量一般为矿石质量的25~40%,V2O5浸出率一般在65%~75%左右,超过80%的很少,V2O5回收率一般不超过70%;二是酸性浸出液的净化除杂、Fe(III)还原和pH值调整等工序需要消耗大量药剂,特别是氨水,从而导致氨氮废水的产生及处理问题。
含钒石煤和含钒粘土酸浸提钒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提高V2O5浸出率和回收率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消耗和避免环境污染,发展方向是开发低消耗低成本的清洁生产工艺。
杨教授等经过多年努力开发成功石煤提钒环保工艺。新工艺采用"浓酸二段熟化催化循环"技术对含钒石煤进行科学处理,V2O5转化率≥90%,浸出率≥90%,总回收率≥82.5%。新工艺彻底告别传统的钠化焙烧工艺,生产流程中不产生有害废气,废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提钒尾渣可用作建筑材料,从而实现了石煤提钒的清洁环保、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新工艺科研成果、扩大试验成果和工业化生产试验成果先后通过政府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鉴定意见是:所采用的提钒技术原理正确,形成的工艺技术路线稳定,首次提出的二段熟化技术具有创新性,技术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项新工艺已经在湖南保靖县建厂投产。
经过近10年的艰苦探索和反复试验,在理论上和工艺上解决了含钒石煤和含钒粘土酸浸提钒的技术难题。开发的酸浸提钒新工艺,关键技术与创新点在于成功开发出二种酸浸提钒专用添加剂SMTV01和SMTV02,使含钒石煤和含钒粘土酸浸提钒效率明显提高,可使V2O5浸出率稳定达到90%以上,V2O5回收率稳定达到80%以上,而H2SO4用量和氨水用量可大幅度降低,并明显改善液固分离状况,滤渣含水率下降10%左右。
将装有铁水和脱硫剂的铁水包放在摇架上,启动电机使包摇动,达到临界速度后铁水面形成涌浪,使铁水和脱硫剂加速反应而脱硫的方法。摇包需要很大电功率,故此法只适用于小容量铁水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