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片绝缘电阻是指已粘贴的应变片的敏感栅以及引出线与被测件之间的电阻值。绝缘电阻越大越好,通常要求绝缘电阻在 50M Ω ~100M Ω 以上。绝缘电阻下降将使测量系统的灵敏度降低,使应变片的指示应变产生误差。
绝缘电阻的大小取决于粘结剂及基底材料的种类及固化工艺。在常温使用条件下要采取必要的防潮措施,而在中温或高温条件下, 要注意选取电绝缘性能良好的粘结剂和基底材料。 2100433B
第一部分:理论课教学大纲 一. 说明 1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传感器技术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主要传感器的原理、特性,各种应用条件下传感器的选用原则和...
正在使用的高压:2500V兆欧表;低压用500V兆欧表,标准是大于1兆欧/千伏,最低不低于0.5兆欧.如400V,是大于0.5兆欧.新进场的电缆,应该大于5兆欧,否则安装好以后就会有问题.高低压电缆进...
地是接地线。 用电分为动力用电和家用电. 动力用电就是常说的380伏电,多用于工厂.这种电多是三相四线.四线中三根火线,一根零线.三根火线经过负载如电动机等用电设备后都经过零线形成回路,设备...
绝缘电阻测量及绝缘电阻表 绝缘电阻测量用于确认电路的绝缘电阻值高于预定值。 将绝缘电阻表(也称为绝缘电阻测试仪)的一个端子接地,并向电气设备和转换器 施加恒定电压。这是检查电流是否流到地面的测试。如果绝缘电阻值低,则导线或可以 看出,由于损坏,漏电的风险很高。 在转换器中,低压,高压和特殊高压通过根据工作电压改变施加的电压来测量绝缘 性能。 设备为 25~50V ,控制单元为 100~125V ,现有低压配电线, 新低压配电线为 250V 并且在一般的电器中,通过向超过 500V 和 600V 的转换器施加 1.000V 的测量电压来 测量绝缘。 测量绝缘电阻时,请进行电池检查,零位检查和开路检查,并检查绝缘电阻表是否 没有异常。 检查并测量。为了进行测量,将接地侧的引线端子连接到要测量的接地端子,然后 测量线路端子。 触摸对象以读取数字。 在测量绝缘时,它是由内置绝缘电阻表的电池产生的电
电阻式应变片的使用方法
应变片接头概述
能把被测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变成为电量的一种器件或元件叫传感器。采用电阻应变片作为敏感元件制造生产的能把各种力学量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叫测力传感器(应变式测力传感器)。例拉力、压力、压强、扭拒、加速度等传感器。应变片种类众多,如:一般用途箔金属应变片、防水箔金属应变片、带温度传感器的应变片、带保护器的应变片、可焊接型高温应变片、粘贴型高温金属应变片、低温箔金属应变片、复合材料用应变片、半导体应变片、高延长率应变片、混凝土用应变片、印刷电路、用箔应变片、残余应力测量用应变片、螺栓轴向拉力测量用应变片,因此采用的接头也各自不同。
利用半导体单晶硅的压阻效应制成的一种敏感元件,又称半导体应变片。压阻效应是半导体晶体材料在某一方向受力产生变形时材料的电阻率发生变化的现象(见压阻式传感器)。半导体应变片需要粘贴在试件上测量试件应变或粘贴在弹性敏感元件上间接地感受被测外力。利用不同构形的弹性敏感元件可测量各种物体的应力、应变、压力、扭矩、加速度等机械量。半导体应变片与电阻应变片(见电阻应变片相比,具有灵敏系数高(约高 50~100倍)、机械滞后小、体积小、耗电少等优点。P型和N型硅的灵敏系数符号相反,适于接成电桥的相邻两臂测量同一应力。早期的半导体应变片采用机械加工、化学腐蚀等方法制成,称为体型半导体应变片。它的缺点是电阻和灵敏系数的温度系数大、非线性大和分散性大等。这曾限制了它的应用和发展。自70年代以来,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的迅速发展,相继出现扩散型、外延型和薄膜型半导体应变片,上述缺点得到一定克服。半导体应变片主要应用于飞机、导弹、车辆、船舶、机床、桥梁等各种设备的机械量测量。
金属薄膜式应变片是薄膜技术发展的产物。它是采用真空蒸或真空沉积法等在薄的绝缘基片上形成0.1μm以下的金属电阻材料薄膜敏感栅,最后加上保护层,易实现工业批量生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新型应变片。
实际上,通常是将薄膜式应变片与传感器的弹性体制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亦即在传感器弹性体的应变敏感部位表面上首先沉积形成很薄的绝缘层,然后在其上面沉积薄膜应变片的图形,然后再覆上一层保护层。由于薄膜式应变片与传感器的弹性体之间只有一层超薄绝缘层(厚度仅为几个纳米),很容易通过弹性体散热,因此允许通过比其他种类应变片更大的电流,并可以获得更高的输出和更佳的稳定性。
这种应变片的特点是:电阻值比箔式应变片高,形状和尺寸也比箔式应变的更小更精确;它没有箔式应变片腐蚀所引入的疵病;制成的结构散热好,对有较宽的温度范围也可达到较完善的补偿;特别是近年由于激光调组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电阻值的精度,可达到0.01%。尤其突出的是:陶瓷绝缘带替了胶接,既避免了复杂的分选和粘贴技术,而且对胶接法所引入的漂移、蠕变、疲劳弱点都有很大的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