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明天的太阳》是1998年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源田。
书名 | 《拥抱明天的太阳》 | 作者 | 李源田 |
---|---|---|---|
ISBN | 9787801301581 | 页数 | 152 |
定价 | 5.00元 | 出版社 | 团结出版社 |
出版时间 | 1998-1 | 装帧 | 平装 |
**就应该有吧
TOP1:sweetnight床垫 推荐理由:sweetnight是一家中德合资企业,取自马来西亚进口乳胶、重心打造中国家具用品领航品牌,在改善东方人睡眠深度上突显sweet...
你是指太阳能发电还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发电,每平米发电量在120w左右,每平米造价在1500元左右,面积越大价格越低去年光伏产业受到欧美反垄断的调查,产能过剩导致浙江大批的光伏产业倒闭,只是太阳能价格...
房地产经纪:拥抱阳光才能健康——当前,我国的房地产经纪行业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行业的发展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一是因为房地产宏观调控所带来的近一时期二手房交易的大幅度减少,使得许多经纪机构业务萎缩、亏损严重;二是因为房地产经纪行为...
太阳能的热利用 传热学研究报告 主题:太阳能集热系统分析 组员及分工 : 颜 俏 11223056 查阅资料及撰写论文 戴俏波 11223064 查阅资料及撰写论文 张灏峻 11223088 查阅资料及制作 ppt 太阳能的热利用 太阳能集热系统 颜俏( 11223056)戴俏波( 11223064)张灏峻( 11223088) 摘要: 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太阳能热利用是指将太阳辐射 直接转换为热能供人类使用, 它是目前在理论和实践研究中比较成熟, 应用最广的一种太阳 能利用模式。 文章主要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对现阶段研究较成熟、 应用较广的太阳能的热利 用技术进行介绍,二是介绍一种高效能的太阳能集热及多级加热系统。 关键词 : 太阳能;热利用;集热系统;多级加热 0引言 能源是发展科学技术、工业、农业、国 防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 也 是发展经济的
中元国际董事长 丁建
Q:我就先简单说一下,咱们中元曾经获得过很多荣誉,您是如何看待这些荣誉,获得这些荣誉,以及我们中国中元之后的发展您是怎么规划的呢?
【丁建】我觉得是这样的,这个荣誉说明本身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或者是它本身对于行业、社会发展基本看法。虽然我觉得还是服务社会,或者通过服务社会来体现价值。这种荣誉本身更多的还是来体现企业的一种价值观,对发展的理解。
所以我觉得中元将来也一样,之所以能取得这个荣誉,和我们甘愿服务社会的思想,以及把我们企业的定位与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要求一致起来。我觉得是这样的。
将来我们坚持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同时通过自己对企业价值的审视,能够做到社会所需,或者说能体现社会的要求。一个是荣誉还会再来,同时也会保持核心的竞争力。应该是一个结果,而不是说一个预先的设定。
Q:好的。那建筑大师张永和之前提过,建筑师的市场经济分为三种,一种是无条件的参与生产与消费;还有一种是批判并尽可能的参与;第三种就是批判性的参与,介乎于第一种跟第二种方式,那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丁建】我觉得他得拥抱市场,不光是参与和批判的概念,我觉得还得拥抱。实际上,这两点都在市场之中。所以,我个人感觉建筑师是市场的一部分,不是说我把这里推进起来,或者是作为一个第三方。
我个人觉得,他作为一个社会来讲,作为社会人,不光是建筑师,首先我觉得还得拥抱社会,因为这个社会,假如说选择市场经济,我们还弄市场经济。所以,我们的参与感、参与度,或者是荣誉,这是一个区别。假如与社会无关,我作为批判者,作为旁观者,本身我觉得就把市场割裂了。
我个人觉得甭管对错,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大的背景,我觉得融入的精神是第一位的,融入之后,我觉得就是社会需求。一个人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市场和社会之上,把它变成一个批判者,一个参与者或者旁观者,而是说我就是社会的一部分。
所以,我觉得个人不比时代高明,不比市场高明,那怎么办呢?就是一起来做,来推动社会,推动市场的发展,我觉得这种心态是正常的。所以,我们的观点是什么?中国中元的文化是什么?首先您要当批判者的前提,您也是融入者,就是你在其中了,发言权也是你。不能说我站在旁边,你就没有发言权,就是没有实践的发言权,没有调查的发言权,没有参与的发言权。假如没有融入概念的话,所有我觉得是无根的,或者说是一种假象。这是我的意思,或者这是我的一种隐喻。
Q:您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首先得参与进去。
【丁建】比如我要批评一件事情,得参与这件事情,要做这个事情。做完了以后通过自己的工作调查、研究、融入了,我觉得从中你就有感受,有了感受就有发言权。不然的话就是一个旁观者,就是一个批判者,就是一个挑剔者。当然社会也需要这种角色,但是我觉得作为建筑师来讲必定是一个职业,当然我们这个职业还需要其他方方面面的各种人。但是核心,或者绝大多数人我个人觉得应该要有这种态度。特别作为企业,比如说中国中元,或者职业建筑师,或者作为一种企业,我个人觉得还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行业。可能中国中元这种服务意识是比较强烈的。
但是我觉得它的批判与参与我觉得也要有,关键是标准问题。比如说中国中元的社会标准是什么?我觉得这个很关键。我们要成为行业的推动者,不能说作为职业的领跑者,起码我们的标准要和社会相一致,甚至于要成为行业标准的领导者。这个概念我觉得还是比较关键的。
Q:现在都在倡导互联网经济,而且现在也出现了很多互联网装修、互联网采购,您是如何看待互联网设计这个行业的?
【丁建】我觉得互联网是一个时代的表达方式,或者时代的一种流通也好、表达也好,甚至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我觉得它既然来了,还是那句话,“你就接纳呗”,那怎么办呢?人不能落伍,如果拒绝了就不合拍了。我还是那句话“一个企业,一个人活力来源于合拍,来源于我跟社会的互动,和对社会的推动”。所以我觉得互联网来了,那我们就变成互联网,什么东西来了我们要欢迎,什么东西走了我们要欢送,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经历。
所以,互联网带来设计新方式、新变化、新路径、新模式,对我们工作的新影响,我觉得这个企业一定要接纳。我个人认为年轻人用的东西,社会上用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年轻人是这个企业的根本。比如年轻人做什么,年轻人目前需要做什么,或者说他们把什么当成一种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判断,我觉得都是不能拒绝的。只是说赞成不赞成,或者说方式不一样,比如说年龄不同,看问题角度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你得认可。所以第一件事,我觉得认可年轻人就是认可未来,认可现在大家所推崇的东西,就是认可当下。我这个意识可能还不够强烈。
Q:那您是如何看待平衡建筑设计师与建设方,以及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呢?
【丁建】可能在我脑子里边,很多人一说起建筑师都是对立的。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是一体的东西,大家老是这么讲“大家为了革命的共同目标走到一起来”。这句话是过去讲的,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为什么有建筑师,有业主方,有各参与方,就是为了做项目。所以本身不会有矛盾,只是说职业不同、分工不同、角度不同,对一些问题看法不一样。正是因为看法不同,才促进这个项目的完成与发展,最后能够提高它的完成度。
所以,我觉得三方、四方加在一起,各自发表不同,这时候关键是归纳、整理、提高,能够理解别人、能够尊重别人,从中还能找出它的善意和结果,以及对项目的闪光点。假如我没项目,我们五个人坐在一块,都是觉得你是反对我的,一下就把距离拉开了,甚至于说都是带着敌视的态度。事情最后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于事无补。
所以,每次有人问关系的问题,我觉得都是挺好的,而且是一种正常关系。比如说建筑师不可能排除业主,不能排除一些施工,不能排除其他方,一排除了你就没有无水资源了,或者说你就离开了这个土壤了,就没有生命力了,或者没有价值了。正是因为他们在一起,才能把事情做起来。
我们觉得还是这个态度,它既是一个矛盾体,又是一个综合题,又是一个工作体。而且这种东西是永远的,是分不开的。好多东西我觉得都是相互包容、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相互工作、相互促进,最后可能产生一个好的结果。关键我觉得还是要把这些好的东西能够找出来,接纳出来,同时通过讨论,能够形成统一的,对项目更有利的认知。这个能力我觉得是双方需要协调、需要妥协、需要商议的过程。我个人觉得不能对立起来。
Q:您也刚才说了今后整个设计之后人才输出方向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那您对这些年轻的设计师寄予什么样的希望呢?
【丁建】我个人的观点,我觉得第一是一代比一代强,因为社会在进步,一定是这样的。第二,对他们期待,比方说今天咱们这个话题,我觉得更加国际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他们每一代人一定要比前一代更宽。我觉得现在国际化推进程度还是很快的,互联网,包括整个交通,包括国际的交流,大学的开放,思想的交融。我觉得年轻人还是国际化。
而国际化的前提就是什么?就是今天谈的,我觉得就是融入国际化,最后通过国际化,反过来我觉得促进中国的发展。不是说站在中国融入世界,而是真正把自己变成一个国际人,就是你有国际视野。而且这个国际视野一定是把国际上的标准统一化。
什么叫国际化?我觉得就是能够站在对方看问题,什么时候能够团结或者协调了,我觉得核心的问题是大家都能够相互替别人着想,或者从别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比如说中国人国际化,中国人看外国,我自己认为再国际化也没国际化。假如能够从中国看国外,国际上看中国,而且取得价值上统一的时候,我觉得那时候才是国际化。我觉得年轻人我觉得第一是国际化。
第二个是中国的标准化,促进中国标准的提升,这是很关键的。中国现在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时代是少,所以一定要有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基础。但是中国发展到今天,量的积累基本上已经完成差不多了。所以这代年轻人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对质量的标准,对于工业化、体系化的标准,对于和世界质量接轨的标准应该有。
第三个是资源概念或者绿色概念。一定是环保的或者绿色的,或者对社会是有促进的。我在中国中元讲的,我说中国中元不要什么都做,要做我们能够做好的,我们做不好的不要做,浪费资源。眼界要更宽,不要为了设计费,赚那个钱,因为设计费只占百分之二三,假如百分之九十八的资源都没有能力把它管控好、利用好。不是为了自己百分之二,浪费了百分之九十八。实际上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假如我能做好医院,我能做好什么工作,你觉得这个工作在国内能做到行业较好的,而且你有能力把这个资源利用好。我觉得这个工作是我们要做的。假如说我们还没有能力,让给别人做更好。所以有时候少干比多干好,假如我们干的事糟蹋资源,不是很好利用资源,多干了是浪费,把社会给破坏了。所以,你刚才讲干好事多干,坏事少干。过去叫干活就好,干事就好,现在不见得,你能干好的事一定是正能量的,假如你有心,但是做不好,你就少干。我觉得比那个还强一点。
所以我觉得企业里边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说盲干、傻干,或者说多干就是好。现在咱们国家最近也在反思,有污染的东西,最后对资源的破坏造成的损失比得到的东西大的多。原来光看正的,没看到负的,现在是系统思维,或者是全景思维,或者社会化的思维,可能对于年轻人来讲很重要。人人要想着社会,想着这个大系统,大方向。
我个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挺厉害的,因为他们由于互联网有自己的精神,又有独立的精神,自我意识的增强,他们的分辨能力、学习能力和自我再造能力都特别强。我觉得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更多的对年轻人来讲还是这些观念,这些观念假如能够生根。在我生活中接触年轻人好多方面比我们强,特别是在国际化、绿色、资源、环保、自信,包括对经济、社会的看法我觉得都还是挺好的,因为毕竟生活的基础不太一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造价行业取得飞速发展。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对具有资质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统计显示,全国共有7107家咨询企业,其中甲级工程造价咨询企业3021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随着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新常态下营改增、PPP、互联网+、供给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出台,一味依靠传统策略已经难以为继。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广东信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何小驰女士,为我们分享信怡十八年来的风雨征程,透过信怡看工程造价咨询企业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开拓进取,拥抱变化。
Q1:作为一家工程造价咨询公司,“信怡”已经走过十八年里程,十八年间“信怡”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有没有什么重大的事件或故事跟我们分享?
何总:(1)十八年来信怡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初创阶段:1998成立公司,与原设计院藕断丝连,办公用房、业务还依赖原单位,人员少、设备简陋;
第二,创业阶段:2003-2010,业务上逐步脱离原单位,依靠员工努力,开拓业务、提升资质,艰苦奋斗,常常一日转战千里;
第三,提升阶段:2011年以后,在人力、物力、实力和形象各方面得到提升。
公司较早参与改制,全所脱离设计院,没有任何补偿,也没有任何任务承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2)对公司影响重大的事件:
第一,2005年,原设计院重建概预算部门,不仅不再提供任何业务,还挖走三分之一的业务骨干,对公司的业务、员工思想造成很大冲击,也促使公司开始彻底摆脱设计院,走业务转型的道路。留下的员工齐心合力,共同奋斗,不但保留原有的化工项目优势,还拓展民用建筑、司法鉴定等业务,打开了新局面。
第二,2009年原租用设计院名下的公房被设计院要求收回,经股东商议决定,以向员工借款方式筹措资金,购买现在的430平方办公用房,自此公司开始有了自己的地盘。发展到现在,办公用房已扩大到了750平方。
从2004年开始,公司控股设立的工程咨询公司业务逐步拓展,先后获得国家发改委颁发的丙级、乙级、甲级工程咨询资质。使公司的业务实现工程造价与工程咨询齐头并进的局面。
Q2:“信怡”业务范围除了工程及造价咨询,还有涉及司法鉴定等,您能跟我们谈谈“信怡”总体业务重心在哪些方面?“信怡”在该领域的突出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何总:(1)信怡的业务重心包含三大版块:工程造价、工程咨询、司法鉴定。
(2)总的来说,信怡的优势在于人才、经验和文化理念。公司核心骨干源自设计院,对设计图纸有着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这成为做好工程造价的重要基础;对工程咨询而言,公司的技术骨干原本就是行业专家,参与过国家和省的诸多重大项目;对司法鉴定而言,信怡从公司成立后不久的1999年为白云区法院提供鉴定服务开始,一直从事该工作,现在鉴定规程要求鉴定书要先提出初稿的做法,早在1999年我公司就已提出并实行。信怡也一直以“服务社会,善待员工、回报股东、打造百年信怡”为理念,坚持“要么不做,要么做好”,赢得广泛的。
Q3:截至目前,“信怡”已经积累了一千多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造价和四百多个项目的工程咨询经验,且服务行业领域广泛。每涉猎一个领域或者新的专业都需要新的尝试,也必然会面临很多挑战,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些重大的咨询合作案例或印象深刻的合作故事吗?
何总:(1)四川炼化项目结算审核和PTA项目预算是我司“走出去”(走出广东)的一次尝试,面临的挑战:项目复杂;图纸资料多;涉及的施工单位多(十余个);涉及中石油、中石化、四川等定额;生活习惯不同等多种困难不期而至。作为项目负责人,既要总揽全局、又要解决具体的技术等问题,对我们考验巨大。期间有团队成员因工作难度大、生活不适应等原因退出。困难当前,作为负责人,我以身作则,团结和带领项目团队克服困难,以公司为坚强后盾,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2)作为最早一批的造价咨询企业,都经历了从手工计价到计价软件的变革。公司高层清楚得意识到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技术发展动态,及时作出决定,克服传统习惯带来的阻力,推动算量软件在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Q4:“信怡”与中建普联合作有8年之久,主要是哪些项目合作?你怎么看待与中建普联的合作?
何总:(1)信怡自2008年,就与中建普联旗下的造价通平台建立合作,最开始主要是价格查询,包括线上查询和人工询价。随着造价通推出云造价,基于公司发展的需要,信怡与造价通的合作在数据存储和管理方向进一步深入,利用造价通平台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并完善信怡公司的材价库。
(2)与中建普联造价通的合作是一个双赢的选择,“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造价通作为建设行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拥有广泛全面的数据来源、大型的服务硬件支持及专业的大数据技术,以满足行业企业查价、数据存储及管理需求,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效能,造价咨询企业则把重点放在增强服务和提高质量上。
Q5:您怎么评价中建普联给行业带来的影响和价值?对中建普联未来提供的服务哪些期许?
何总:(1)新常态下,随着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改增、PPP等一系列国策的出台,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正不断深入,信息化发展迫在眉睫。中建普联通过搭建统一大数据平台,将政府信息价、供应商报价集中归集整理,并提供综合测算参考价及非标定制类产品的实时询价,高效解决了查价难题。为推动工程造价行业标准化和提高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
(2)建议期许:第一,在询价回复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并按需提供报价供应商签章;第二,拓展设备材料供应商,并扩大设备材料询价范围,具体为工业设备材料、特殊材质等;第三,在数据安全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感谢何总的精彩分享,带我们了解信怡在行业深刻变革下开拓进取,拥抱变化的决心和态度,预祝信怡越来越好,越做越强!
北纬26.35,东经106.42。瞄准这个地点,年轻的梦想者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贵漂”正成为时代热词。
贵州,是全国最活跃的大数据创新风口之一,“贵漂”们共同执手,擘画着一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图景。
大数据时代,我们拿什么来拥抱你?2月4日,由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主办,在省委组织部、省大数据局及省研究生联谊会等支持下,“拥抱大数据时代—2017全国百名博士贵州行”在贵阳启动。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多地的大数据专家、学者、博士及硕士近200人,对我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两天实地考察,深度观察、科学研讨。
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怎么样?投资环境好不好?有哪些让人热血澎湃的创业机遇?这一群优秀的高层次人才纷纷表示有话要说。
牵手贵州,就是牵手未来
当大数据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前沿理念时,贵州,正在进行一场全面的社会试验,力图重构落后地区的整体发展方式,探索一种新的赶超方式。
春江水暖鸭先知。贵州经济的热度和潜力,正在被省内外高层次人才发现并证实。
赵永健,北京交通大学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山地大学博士后,2012年来到贵州,现在是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委员会的一名专家。
他踏进云贵高原后,贵州大数据之船也开始进入了远航征途。于是他成为这个新兴产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为什么选择来贵州?”记者好奇地问。
“这里政策环境好,用人不拘一格。”赵永健亲身感受到,当地政府为了发展大数据,想尽了一切办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只要你有梦想,都有可能在这个舞台上发光发亮。
牵住了贵州,也许,就牵住了未来。投身于贵州新一轮建设的洪流中,赵永健深感自豪的同时,也在观察贵州该怎样增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当然放眼全球范围内,贵州的磁力还不够,只有紧跟上时代的脚步,给创新、给应用一个足够好的环境,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
虚拟数据资源的集合,大大加速了社会资源重构的进程。因为重构,贵州迅速形成了新的产业链,也从曾经的人才流失地,进入了创新创业的第一梯队。
QQ大数据发布的《2016年全国城市年轻指数报告》显示,贵州以年轻指数80位居全国第7位,年轻人口净增率18.52%,在省会和副省级城市里仅次于深圳和武汉。
贵州对于人才吸引力的增强,正是大数据产业蓬勃生命力的体现。大数据以其广泛、可重复利用的特性,大大降低了创新创业的成本。
2月4日,博士团走进新成立的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在交流座谈中,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贵州省分公司经理申慧民略带激动地分享一个《拥抱大数据,拥抱多彩贵州》的题目。他为大家描述了兼具纬度、高度、温度、湿度、风度、浓度的“六度福地”,“数据之都和生态之都在贵州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贵州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弯道取直、后发赶超。”为了给贵州吆喝人才,申慧民现场提示了贵州自助游的旅游平台、职场信用征信平台、地标农副产品销售平台共三个应用场景,希望抛砖引玉,点燃大家更多的思考和激情。
一席话,为在座的博士们投下绿色橄榄枝,大家纷纷鼓掌,心动,也许就是从此刻开始。
先行先试,贵州促进理论、政策、产业等多方面的突破与创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大数据的脉动、聆听大数据的声音、探寻大数据方向、挖掘大数据商机。
一阵清朗的风,从西南群山中扩散,吹向了全国各地,也吹向了遥远的美国硅谷。身在硅谷20年的博士李彬一抬头伸手,指尖就触摸到了这缕风的芳香。
跟随风来的方向,今年,李彬回国了。“我在国外常常听到人们在谈论贵州大数据,行业内外的企业家们都在谈。这是怎样神奇的地方,能够通过一个产业就做到国内领先、国际有影响力?所以我来了。”
出于对贵州政府敢于创新、敢于给人们容错试验机会的认同,李彬和他的团队希望在贵州投资创业,扎根这块“实验田”,并以贵州为中心,用大数据手段服务全球。“我们正在做一个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希望形成大数据产业和人才集聚的洼地。”
两天时间太短,还不足以让人们看清看透贵州的魅力;两天时间也很长,它给观察者的心里已经铭刻下了深深印记。
“拥抱大数据时代——全国百名博士贵州行”线下调研活动已经结束,但线上的主题交流活动还在持续中。至2月7日,名为“2017新春百名博士硕士贵州行”的微信朋友圈里面,共有260名人员实时在线,热切讨论着贵州大数据这一话题。
据悉,接下来,博士团将围绕贵州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贵州大数据发展的比较优势、贵州大数据发展的瓶颈及其可能的解决办法、贵州大数据的招商引资情况以及企业的优惠政策、贵州省政府对大数据专业人才的引进计划和相关政策、贵州大数据的未来战略和规划等诸多课题,进行更深入的调研。
从美国回到家乡,只为心中的浓浓情愫
2015年夏季,贵州最引人瞩目的一件盛事,当数首届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那一年,无数全球大数据领先企业和领军人物跋山涉水来到这里,围炉共话。
聂瑛洁依然清晰记得当时的情形:
“那时我还在美国工作,每天起来刷朋友圈和新闻,发现数博会的有关话题都转疯了。”
远在海洋彼岸的人们从此知道中国有个多彩贵州,贵州的大数据产业正风生水起。这些讯息在她的心里面渐渐扎了根、开了花,勾起了浓浓乡愁。
谁不对自己的家乡有份难舍的情怀,喜爱理由何止一百条,“后来我卖了美国的房子和车子,怀着有些忐忑的心回到贵州。”聂瑛洁的顾虑来自于未知:“不确定回家乡以后发展的空间够不够大,不确定身边人的三观和我有没有冲突。”
今天,站在记者面前的聂瑛洁,神采飞扬,充满自信,她已是贵州省人民医院最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我现在感觉,回来是正确的选择,家乡发生了很大变化,家乡人充满了精气神,很多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也过来发展,我在其中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
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是游子的至诚抒怀。对于家乡,同在省医病理科就职的黄平饱含深情。2009年,黄平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攻读博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家乡。几年来,她亲眼见证了贵州后发赶超之变,见证了大数据从无到领先全国的过程。
今年1月份,省内发生两起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省医专家通过远程医疗的方式,与当地医生会诊,高效率进行救治。事件发生后,让黄平对大数据、互联网又多了一份认识和希望:“现在医院看病,光是挂号、缴费、取药等等环节,都需要病人多头跑,但如果在网上,就可以高效率地一步到位。同时在疾病管理方面,通过整理分析大量患者数据的情况,我们也可以提供更精准的专业医疗干预和管理。”
家乡这个词语,已经被人们注入了种种寄托,这种情愫已经融进了生命之中。
最近几年,复旦大学博士付春都默默地在寻找一个让她回到家乡的理由,“哪怕只有一点点机会,我都会很愿意飞奔而去。”
付春的故乡也在贵州,现在是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秘书长。再踏入家乡的大街小巷,她说有些恍惚了,不知道自己是身在贵阳还是上海:“贵州的变化实在太大,城市的模样,竟然和上海一样繁荣。”
此次,一簇希望的小火苗,“噌!”出现在了付春的面前。“贵州的大数据产业已经成功起飞了,但光有翅膀还不够,还需要有足够强劲的心脏和血液,这其中就包括资金、人才、技术、观念等等。”她表示,有意利用自己在外所拥有的资源,为贵州打造一个大数据创新创业的平台。
“君王还京国,游子思乡邦”。采访中,许多黔籍博士告诉记者,家乡是港湾,更是一缕阳光,在他们心里需要慰藉的时候,就会想到儿时玩耍成长的山山水水。今天归家,看见贵州发展追赶的身影,那么回到这里,也许就是梦想重新出发的地方。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
2012年岁末,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中国农业大学博士何方洋窝在沙发上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见到大学的自己。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揣着1000元钱,坐上驶出贵州的火车,周游全国。饿了吃最便宜的面包,困了倚着车窗打个盹。就这样走过烟雨朦胧的江南,坐着黄浦江的油轮,爬过泰山的南天门,最终站在了红墙碧瓦的天安门城楼前。
大梦方醒,何方洋突然想回家了。半年后,他迫不及待地从北向南飞,在贵州省第二届高端装备制造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推进会上,签下了合作协议。8月,成立贵州勤邦食品安全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参加这次博士团考察活动,何方洋思绪万千。他告诉记者,前不久省里面组织了25名企业家到美国哈佛大学、西顿大学、伯克利大学考察,在异国他乡的高等学府里,他仍然听到许多人在热议大数据、谈论贵州。
“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途遥远。”何方洋说,这句话不仅指正在大数据领域内跋涉的贵州,也同样适用于希望在“云端”实现各种价值的人们。
比如他自己,发现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是效益放大器,而每个行业、企业、产品像一个个“1”,当两者碰撞就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1”的背后会加上一串“0”,使得经济运行效率提高10倍、100倍、1000倍。“比如说,以前农民种地,因为交通、信息不畅通,也许就会导致菜卖不出去,同时销售终端——市民们也许买不到便宜又新鲜的蔬菜,而现在,互联网将两头用一线牵连起来,有了电商平台,放大了农副产品的流通效率。”
认准了这个道理,何方洋正在建设一个集检验检测、交易、智能物流、仓储、食品安全大数据于一体的安全食品交易示范平台,覆盖全省食品安全配销网络体系。
进入计算机时代后,人类的生产生活,越来越多以数据的方式记录和存储起来,传感器持续跳动的读数、实时更新的全球各类信息、互联网上每天数以亿计的浏览、搜索、交易等,这些痕迹集合、交织在一起,越来越完整、准确、清晰地将现实呈现在虚拟空间。这个时候,大数据开始引发关注,被描述为“未来之光”。
这一束光到底能够照射多远?考察过程中,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张可一直在看、在思考。他现在的工作,是研究如何发挥大数据作用来推动法制建设。
“黄仁宇所著的《万历十五年》一书中,提到过明朝的数目字管理,这个概念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数据管理’。政府数据公开是推动政府依法行政的重要驱动力,是限制政府权力的‘紧箍咒’。”张可看到未来,大数据时代,将会迎来法治政府建设的新时代。
他告诉其他博士,“云上贵州”系统平台正致力于打通、共享全省各个部门之间的政府数据,欲以政府数据公开来带动全社会的数据流图。2016年1月,《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出炉,成为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性法规。目前省内还建立了大数据管理机构,这证明,贵州作为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已率先在政用方面开展了探索创新。
“中国政法大学一直在对全国各省市区政府的政务公开指数进行评估,2016年,贵州省排名第7。大数据已经在这片土地上发酵,促进了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张可说,
如同互联网创造了搜索、电子商务、竞价排名等一系列商业模式一样,大数据也持续激发着越来越多的新业态、新模式。大数据创新创业这一条道路,不管是否遥远,人们终将要走下去。中国科学院在读博士何雷也想坚持走下去。
参观大数据产业,何雷的第一印象是,贵州已经通过数据中心,解决了数据放在哪里的问题,接下来,怎么用?谁来用?还需要继续努力探路,“找痛点、做应用,才能让大数据发挥价值。比如货车帮,解决了货车和货物信息不对称的痛点,结果发展成为国内大数据创新企业标杆。”
那么对于自己来说,方向在哪里呢?何雷最近正在关注一个消息,在围棋网站上,一个名为“Master”的人工智能程序对中、日、韩顶尖高手,豪取60连胜。“人工智能,就是大数据时代的下一个风口。”何雷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