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云南(丽江、贡山)、西藏(波密、林芝、加查、工布江达、亚东)。生于高山草甸、混交林下及灌丛中,海拔3100-3800米。尼泊尔有分布。
适应性强,对气候和土壤条件要求不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微酸、微碱性土壤都能生长。耐寒力强,花经几次严霜而不凋谢。温度在10℃以上隐芽可以萌发,20℃至25℃的温度最适宜生长。菊花耐干旱、怕积水,喜疏松、肥沃、含腐殖质多的沙质土壤和凉爽的气候以及充足的阳光。
短日照植物,在春夏长日照的季节里,只能进行营养生长。立秋以后,随着天气的转凉、日照时间的缩短,才能开始花芽分化、孕育花蕾,冒霜开出艳丽的花朵。
翼柄厚喙菊形态特征
翼柄厚喙菊,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高25-60厘米,有根状茎。 茎呈直立状,基部直径达7毫米,上部伞房花序状分枝,全部茎枝被黑色或褐色多细胞长或短节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不分裂,卵形、长卵形,长6-10厘米,宽3.5-5厘米,基部平截形或宽楔形,叶柄有翼,柄基贴茎或耳状扩大半抱茎,顶端急尖,有小尖头,边缘有钝齿,齿顶有小尖头或边缘浅波状,有小尖头。中上部茎叶与基生叶及下部茎叶同形或披针形、椭圆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无柄,基部扩大半抱茎。全部叶两面粗糙,被稀疏或稠密的黑色或褐色多细胞长或短节毛。
头状花序2-7个在茎枝端排成伞房花序或聚伞花序,下垂或下倾。总苞宽钟状,宽约2厘米;总苞片3层,几等长,外层长椭圆形,长1.5厘米,宽4毫米,中内层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长1.4厘米,宽3.5-4毫米;全部总苞片黑色,顶端渐尖,外面沿中脉被黑色多细胞长节毛。舌状小花黄色。
瘦果近纺锤形,淡黄色长9毫米,宽约1毫米,有多数(多至11条)不等粗的纵肋,压扁,顶端截形,无喙。冠毛2层,淡黄色,长1.2厘米,细糙毛状。花果期8-10月。
南京街头,一种盛开时为八瓣的小花,颜色娇艳,引人喜爱。这种小花就是菊科的一种外来花卉——波斯菊。波斯菊,又名秋英,格桑花等,一年生植物,株高60至200厘米,花期7至10月份,花色有白、粉红、黄等。有...
杭菊花按颜色分为白菊和黄菊。因原产于浙江杭州等地,所以叫做杭菊花。麻城现大量引种,仅福田河一地种植面积就达7000余亩。麻城市现已成为全国三大菊花生产基地之一,其产品菊花晶、菊花茶畅销各地
洋姜大名叫做菊芋,是一种菊科向日葵属宿根性草本植物。原产北美洲,十七世纪传入欧洲,后传入中国。秋季开花,长有黄色的小盘花,形如菊,生产上一般用块茎繁殖,其地下块茎富含淀粉、菊糖等果糖多聚物,可以食用,...
扦插
分为芽插、嫩枝插、叶芽插。芽插,在秋冬切取植株脚芽扦插。选芽的标准是距植株较远,芽头丰满。除去下部叶片,按株距3-4厘米,行距4-5厘米,插于温室或大棚内的花盆或插床中,保持7-8℃室温,春暖后栽于室外。嫩枝插,此法应用最广,多于4-5月扦插,截取嫩枝8-10厘米作为插穗,在18-21℃的温度下,3周左右生根,约4周即可定植。露地插床,介质以素沙为好,床上应遮荫。全光照喷雾插床无需遮荫。叶芽插,从枝条上剪取一张带腋芽的叶片扦插,此法仅用于繁殖珍稀品种。
分株
一般在清明前后,把植株掘出,依根的自然形态带根分开,另植盆中。
嫁接
为使棕毛厚喙菊生长强健,用以做成"十祥锦"或大立菊,可用黄蒿或青蒿作砧木进行嫁接。秋末蒿种,冬季在温室播种,或3月间在温床育苗,4月下旬苗高3-4厘米时移于盆中或定植田间,5-6月间在晴天进行劈接。
组织培养
用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菊花,有繁殖迅速、成苗量大、脱毒及保持品种特性等优点。基本培养基为MS,附加适量植物激素,pH5.8。用菊花茎尖、嫩茎或花蕾为外植体,切成0.5厘米的小段接种。培养室温度为25℃+1℃。每日照光8小时,光强3000-4000勒克斯。经1-2个月培养,可诱导成苗。
盆菊的栽培在我国,最普遍的形式是盆栽。栽培方法很多,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种方式:
一段根系栽培法:在长江、珠江流域及西南地区多用此法。培养全过程约需半年,即5月扦插,6月上盆,8月上旬停头定尖,9月加肥催长,10~11月开花。由于各地条件和技术不同,栽培的方法大致有五种:①扦插后上盆栽培法;②瓦筒地植上盆法;③地植套盆法;④盆中嫁接法;⑤地植嫁接套盆法等。各有优缺点,以扦插后上盆栽培法应用最普遍,花色正、花期长,但较费工。
二段根系栽培法:此法在东北及江西、湖南等地应用。5~6月扦插,苗成活后上盆,加土至盆深的1/3~1/2。7月下旬至8月上旬停头定尖,待侧枝长出盆沿后,用竹钩固定枝条,使枝分布均匀,并用盘枝法调整植株的高度,其上加土覆盖后,枝上又生根。当枝条长到一定高度时,还可再盘枝调整一次,然后加足肥土。应用此法,菊花外形整齐美观,株矮,叶满,枝健,花大,花期也长。因盘枝上又生根,故称二段根系栽培法。
三段根系栽培法:是华北地区的先进栽培法。从冬季扦插至次年11月开花,需时一年。大致经过四个阶段: ①冬存,秋末冬初栽植母本时,精选健壮脚芽扦插养苗。
②春种,4月中旬分苗上盆,盆土用普通腐叶土,不加肥料。
③夏定,利用摘心、剥侧芽,促进脚芽生长,至7月上中旬出土新芽长至10厘米左右高时,选其中发育健全,芽头丰满的苗进行换盆定植。
④秋养,7月上中旬将选好的壮苗移入口径20厘米~24厘米的盆中,盆土要求疏松、肥沃。换盆时将小盆中的菊苗连土坨倒出,以新芽为中心栽植,并剪除多余孽芽,加土至原苗深度压实。换盆后,新株与母株同时生长,待新株已发育茁壮后,将老株齐土剪去,并松土,填入普通培养土三成,加20%~30%的腐熟的堆肥。此时盆中已有八成满的肥土,一周后第三段新根生出,新老三段根系与菊苗迅速生长,形成具有强大根系的健壮植株。在整个栽培过程中,换一次盆,填两次土,母本和新株三度发根。其间注意摘除侧蕾和肥水管理及防治病虫害等,直至开花。
盆栽菊的管理中主要注意:
栽培菊花浇水方法很重要,天冷时中午浇水,夏季浇水应在早晚。高温干旱时每日浇水2次,一般情况下水分不宜过多。除施基肥外,在菊苗正常生长时,10天左右施一次淡肥水,立秋后,植株生长旺盛,施肥次数可增加,肥料浓度亦可加大,当花蕾形成时应施含磷肥料,施肥应于傍晚进行,第二天清早再浇一次水,以保证根部正常呼吸。施肥时不可沾污叶面。在菊花生长前期要经常松土除草。不使土壤板结,以利根系发育。
摘心、除蕾、立支挂:摘心可以控制植株的高度和预定开花的数量。一般有单枝、双枝和多枝的形式。苗高15厘米左右或接穗长出3~4枚叶片时开始摘心,可摘2~3次。生长迅速次数要多,相反则次数减少,最后一次一般在立秋前后进行。菊花的花蕾很多,但每枝只留顶端一蕾;为了保险起见,可分三次剥蕾,第一次留蕾3个,第二次留2个,第三次留1个。一般每盆只留3~5个健壮的枝条。盆栽菊的花大,枝条脆弱,应在最后一次摘心时立支柱扎缚固定。
生长激素处理:盆栽菊花,由于生长期长,如果管理不当,即会徒长,造成株高茎瘦,脱脚严重,影响观赏价值。喷布PP333对菊花矮化有明显的效果,但品种之间对PP333的敏感性差异很大,使用前需进行试验,以取得最佳浓度。据南京农业大学试验报道,一般土每盆施2毫克~4毫克,叶面喷布80PPm~160PPm,喷1~2次,最后一次摘心后一周进行为宜。
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黑斑病、茎腐病和花叶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尺蠖、菊虎(菊天牛)、蛴螬、潜叶蛾幼虫、蚱蜢及蜗牛等。
常见病害均属真菌类,皆因土壤湿度太大,排水和通风透光不良所致。主要改善生态环境予以预防。盆土宜用1:80福尔马林液消毒,生长期可用80%的可湿性代森锌液或50%的可湿性托布津液喷治。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肉苁蓉中松果菊苷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相为1%醋酸溶液,B相为乙腈—甲醇(2∶3);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334 nm,柱温30℃。结果松果菊苷在0.22~2.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5%,RSD=2.03%。不同产地肉苁蓉中松果菊苷的含量不同(0.42%~1.52%)。结论此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药材的质量控制。
1.鞍本钢铁基地 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 位于辽宁中部工业区, 东倚千山山脉, 北临 辽河支流太子河, 两侧千里平原, 南望渤海湾。鞍山与本溪两钢铁公司之间相距 仅 10O公里。周围资源丰富,铁矿的探明储量近百亿吨,其中工业储量 40多亿 吨,居各大基地之首位。现有铁矿开采能力约 4000万吨左右,是全国最大的铁 矿基地。 1990年铁矿(原矿)产量达 3800多万吨,占全国铁矿石总产量的 1/5 以上。鞍钢的主要铁矿基地有:东鞍山、眼前山、齐大山、大孤山等铁矿,与鞍 钢相距仅 10~20公里,呈弧形分布。本钢则有:南芬、歪头山,分布在本钢南、 北,相距各 25 公里左右。辽宁中部煤炭资源也相当丰富,拥有本溪湖(彩屯) 、 红阳(沈南)等煤矿,与钢铁基地距离在 100公里范围内。但因经长期开采,区 内煤炭不敷钢铁工业的需要。 鞍本钢铁基地经过 40多年的改建、扩建,现仍是我国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