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岩体结构 | 外文名 | structure of rock mass |
---|---|---|---|
释 义 | 岩体内结构面和结构体的组合形式 | 形成原因 | 地质作用 |
结构组成 | 结构面 结构体 | 造成危害 | 建筑工程 |
岩体内岩块的组合排列形式。岩体结构是由结构面和结构体2个基本单元组成。
岩体内存在的不同成因、不同特性的各种地质界面的统称。如层面、节理、断层、裂隙等。结构面不是几何学上的面,而往往是具有一定张开度的裂缝,或被一定物质充填,具有一定厚度的层或带。按成因,结构面可分为:沉积或成岩过程中产生的层面、夹层、冷凝节理等原生结构面;构造作用下形成的断层、节理等构造结构面;变质作用下所产生的片理、片麻理等变质结构面;还有在外引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化裂隙、卸荷裂隙等次生结构面。
岩体受结构面切割而成的块体或岩块。随着结构面的分级,相应地结构体也可分级。视研究问题的不同,所选取的结构体等级是不一的。几级结构体综合叠加影响居多。由于不同级别、不同性质、不同产状以及不同发育程度的结构面的组合,结构体几何形态、单体大小可迥然不同。岩性的变化,也均关系着岩体的完整性、坚强性,从而决定着岩体的所属介质类型。
结构对岩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岩体在力学作用和力学性质上有明显的结构效应,结构类型不同,力学效应不一。若岩体内存在着软弱结构面,则岩体结构力学效应主要受它控制,而且取决于它的充填度(即充填物在结构面内填充程度)、充填物成分与结构、充填物厚度以及结构面的起伏度(即结构面的起伏程度,常用起伏差即起伏最大值表示)。其中又以充填物厚度、充填度和起伏度最为重要。厚度大小与物质成分有关,一般颗粒越粗厚度越大;反之,颗粒越细,厚度越小。设充填物厚度为h,结构面起伏差为H,定义为充填度。起伏的结构面内充填物的充填度越大,结构面抗剪强度越低。当充填度大于200%左右时,结构面强度便稳定于一定的水平上;即与软弱充填物质的强度相当,这种关系称之为充填度的力学效应。
结构面起伏度用起伏差及起伏角表示。起伏差的力学效应常与充填度相联系。起伏角α 为迎着受力方向结构面的仰角,又称为爬坡角。结构面具有爬坡角为α 的起伏时,其抗剪强度中的摩擦角φa将增加α ,即
φa=φj α
φj为平直结构面的基本摩擦角。
多组四级结构面(如节理)发育的岩体结构类型的力学效应主要取决于结构面密度(单位尺寸上的结构面数)、结构面产状(结构面出露的空间方位)及结构面组数 3个方面。岩体强度(变形参数也同样)随着岩体内含的结构面组数和结构体数增多而降低。结构面对岩体破坏影响有一定的范围。当结构面倾角大于或小于α min时,结构面对岩体破坏便没有影响。当结构面倾角介于和αmin之间时,岩体强度则随着结构面倾角而变化,在α=30°±时,出现强度最低值。在多组结构面发育的岩体,结构面对岩体力学作用和力学性质的影响,是各组结构面力学效应的叠加。显然,结构面组数越多,岩体力学性质越均匀化。
整体结构岩体的力学效应规律基本上与节理化岩体相近。以单轴抗压强度为例,节理化岩体仅相当于岩块抗压强度的1/3至1/10,而整体结构岩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可相当于岩块的1/2至1/3。2100433B
岩体结构(structure of rock irlass) 由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形状、规模、性质及其组合方式、连接特性所决定的岩体内在特征。通常根据岩体的地质类别、完整性和结构面的类型、级别、组合、发育程度等,将岩体划分为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等。研究岩体的结构类型,对判定在工程荷载作用下岩体的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按结构面和结构体组合形式,尤其是结构面性状,可将岩体划分如下结构类型:①整体块状结构,包括整体(断续)结构、块状结构和菱块状结构;②层状结构,包括层状结构和薄层(板状)结构;③碎裂结构,包括镶嵌结构、层状碎裂结构和碎裂结构;④散体结构,包括块夹泥结构和泥夹块结构;⑤ 块状结构等。
通过对有关规范的层状岩体结构划分标准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指出目前现行规范之间的较大差别,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适用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简单讨论了层状岩体结构划分对于坝基、地下工程、边坡的工程地质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大坝岩体结构与岩体质量分级是评价岩体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控制岩体变形和破坏的基本规律及影响和决定岩体基本力学性能的岩体结构和岩体质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构面等级、结构面几何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构面性状和岩体结构类型等,进行岩体结构分级;分析影响岩体质量的基本因素,从单因素分级到多因素分级,建立岩体质量分级标准,用于评价霍口水库坝基岩体质量,为大坝建基面优选提供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依据。
《复杂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及其工程应用》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数理分析手段,立足于复杂岩体结构的精细描述,提出适用于工程的复杂岩体结构面描述体系,并进一步讨论其工程应用。《复杂岩体结构精细描述及其工程应用》共分12章。第1章至第6章主要论述岩体结构的形成机理分析,岩体结构面分级及调查技术,层间结构面分析,层内结构面工程特性研究,岩体结构的分析方法;第7章至第12章介绍了基体结构面调查与描述的普遍测网法,侧裂面调查与描述,基体结构面二维、三维连通率研究,信息复杂岩体信息系统和三维可视化模型。
本书作者在地质研究基础上,明确地提出了“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力学基础理论,“岩体结构力学效应”是岩体力学的力学基础,系统地阐述了岩体变形、岩体破坏及岩体力学性质基本规律;将岩体按岩性、结构及环境应力条件划分为连续介质、碎裂介质、板裂介质及块裂介质等四种力学介质,提出了岩体力学系由连续介质岩体力学、碎裂介质岩体力学、板裂介质岩体力学及块裂介质岩体力学组成的力学体系;并扼要地阐述了岩体力学分析原理及方法。本书是岩体力学基础理论专著,对进一步开展岩体力学和岩体工程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书可作为研究生教材,亦可供地质、地震、土木、水利水电、矿山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岩体结构面抗剪断峰值强度参数可按图示表选用。
2100433B